竟然是平阳和李恪! 他把所有人都考虑到了,就是没有注意平阳和李恪! 即便平阳公主曾是威震一方的女帅,即便如今多有女子入朝为官,但包括李元亨在内的大部分人依旧不曾将她们放在眼里,这次大军出征,平阳公主并未随行在他们看来再正常不过,自然不会放在心里。 而李恪从前名声不显,莫说与李承乾相比,连李泰都有著书的功绩,相比之下,李恪就像是他们的小跟班。倒是听说过他文武双全,但到底不过是个少年郎,又能有多大本事呢? 他们忘了,李世民也是十几岁开始带兵打仗,李恪身为他的儿子,有亿点点将帅之才又有什么奇怪呢? 李元亨脸色灰败,却还是强撑着不肯认输:“不可能!我有一万精兵,长安剩下的守军不过是老弱病残,怎么可能打得过我!” 李承乾没说话,他旁边的李泰却露出了得意之色,李元亨顿时就明白了:“是你!你和李恪不是真的就藩,而是替李承乾藏兵去了!” 李承乾不想与他多说,挥挥手让人押下去,李元亨被人拖垃圾似的拖下去,眼睛还恶狠狠地盯着李承乾和李泰:“我不信世上有人全无私心,你们迟早也会兄弟反目,落到跟我一样的下场!” “堵住他的嘴!”李承乾不耐烦地说。 李泰早就得意不起来了,愤怒道:“以为谁都跟他一样狼心狗肺吗?我才不会和大哥反目呢!”下面的李恪飞快响应:“我也不会!” 一人对视一眼,心中都戚戚然。莫说他们对李承乾心悦诚服,即便不是也不会叛乱。这皇帝谁爱做啊?累都累死了! 李泰眼睛一转:“不过我们留在长安的确不好,以后还是长住封地,轻易不要回京了。” 李承乾呵呵一笑:“你们俩莫要多心,咱们兄弟之间的情分岂是旁人可以挑拨的?我自然是信任你们的。” 众人听了都心生羡慕,李泰和李恪却唉声叹气。 唉!这该死的劳碌命! 李承乾又对平阳公主道:“此次辛苦姑母了。” 平阳公主冲他一揖,眉目间带着舒朗之气:“能为圣上效命,是下臣的福气。” 李承乾点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李元亨谋反之事虎头蛇尾地结束,但影响却十分深远。当日李承乾在已经知道世家参与的情况下诱导李元亨亲口说出来,就是为了名正言顺处理世家,没想到李元亨倒十分配合,几乎将所有大世家都拉下了水。 虽然不能因为李元亨几句话就给世家定罪,却可以以此为由展开调查。世家没有真正干净的,缺少的只是调查的理由,更别说李承乾和李世民这些年拿捏了世家不少罪证,李承乾一声令下,没多久就查出世家侵占良田、蓄养隐户等罪名,伙同李元亨谋反的证据也被摆上了御案。 接下来便是单方面的清扫。 世家早就不复从前风光,否则也不会狗急跳墙妄图造反,罪证确凿,他们再没有还手之力。除了作恶的主犯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李承乾并没有过分牵连其他人,却也将世家扒皮伤骨,使他们彻底沦为普通家族。 但对于李元亨的处置却有些为难,李元亨犯了谋逆之罪,按律自然该杀,可是他毕竟是李渊亲子,李渊年纪渐长,身体也不太康健,李承乾不得不考虑他的心情。 李渊倒是送来消息,让李承乾不必顾虑他,按照律法处置李元亨即可。但李承乾思虑再三,还是饶了李元亨一命,按照李元吉的旧例判了流放。 至于李元亨能不能比李元吉活得更久一些,那就看他的本事了。 此令一出,众人皆称赞新皇仁孝,李承乾的声望更高。 经此一事,李承乾算是彻底坐稳了皇位,所有人都知道新皇虽然年轻,却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谁要是想犯上作乱,就要先想一想自己的脖子是不是比李元亨和世家更硬。 没有了世家,李承乾再无掣肘,开始一心搞发展。
第225章 与此同时,李世民率领的大军也已经逼近吐蕃。 吐蕃还在做着先搞发展,过几年再攻打大唐一雪前耻的美梦,没想到唐朝大军就兵临城下了,非常恼怒。 在吐蕃的人看来,他们国家兵强马壮,赞普松赞干布更是天降圣主,是与大唐并立的大国。上次吐蕃主动遣使求娶大唐公主,已经充分展示了吐蕃的诚意,给足了大唐面子,可是大唐不仅不领情,还态度轻慢,显然不将吐蕃放在眼里。他们没有主动攻打大唐(因为穷)已经很宽容了,大唐竟然还敢对他们出兵,实在不知天高地厚! 吐蕃的将领们争相想要出兵,好给大唐一点颜色看看。 松赞干布的确很有军事才华,他手下的将领不说品性如何,至少能力和勇气都不缺。 唐军既然已经兵临城下,松赞干布也只能放弃韬光养晦的计划,打算排兵布将与唐军一战。 此刻松赞干布是有一点后悔的,之前求娶公主也就罢了,后来实在不该一再挑衅大唐,虽然出了一口恶气,略微安抚了国人的不平之气,但却惹怒大唐,不得不提前与之一战。 如今吐蕃还不够富足,而打仗是最消耗金银物资的,此战后吐蕃必定元气大伤。 但后悔也只有一点点而已,松赞干布对自己和自己的军队很有信心,不认为此战会输。而大唐主动出击固然对吐蕃不利,但也有相应的好处,那就是吐蕃不必千里跋涉,少了许多粮草消耗,这对现在的吐蕃来说非常重要。 等他们打赢了大唐,莫说重提公主和亲之事,再多要些好处也是可以的,届时有中原的粮种和技艺加持,吐蕃便可以快速发展。这样算下来,或许并不比他原本的打算差。 松赞干布越想越兴奋,信心满满地调兵遣将,打算好好给唐朝一个教训。 然后就被大唐打得抱头鼠窜。 大唐似乎对他们的部署十分清楚,总能精准打击到痛点,而且火炮攻击力真的很猛,他们引以为豪的铁骑甚至不能靠近大唐军队,就被炮火冲击得四分五裂。 直到这时候松赞干布才明白,传言中对大唐武力的形容并非夸大其词,甚至有些保守了,言辞竟成了一种限制,无法完全描述对方的可怕。而周边小国也并非他猜想的懦弱无能,所以才对大唐卑躬屈膝,只是在大唐对东突厥那一战见识了大唐和火炮的力量,被吓破了胆而已。 但现在知道也已经晚了,吐蕃兵马再强,在火炮和无人机夹击下也没有一合之力。更何况吐蕃将士经此一役斗志尽失,即便松赞干布亲自上阵鼓舞士气也无济于事。 双方力量悬殊,即便松赞干布百般抵抗,唐军还是一路攻城掠地,两个月后攻破吐蕃的首都逻些,活捉赞普松赞干布,吐蕃就此宣告灭亡。 几日之后,李世民在亲兵的护卫下走进了这座在他看来低矮破旧的小城。 “这真的是吐蕃的都城吗?”亲卫有些不可思议。 尽管这一路走来他们早知道吐蕃很穷,但连都城也是如此,还是令人难以相信。 逻些的房屋低矮破旧,黄泥加木头的构造,大唐的贫苦农民都不会住这样的房子。道路也极窄,坑坑洼洼,莫说水泥,便是青石都见不到几块。 百姓自然不敢出门,不过从破了洞的窗户能隐约看到里面的人,大都是面黄肌瘦,衣裳也单薄破烂,看起来跟难民似的。 再对比长安百姓的滋润富足,众人都有些唏嘘。 李世民心情更为复杂,吐蕃如此贫穷,但在他的梦中,松赞干布却带着他的子民称霸一方,甚至能与大唐分庭抗礼,不得不说是个人才。 李世民暂时住进了吐蕃的王宫,处理后续诸事。 地盘不是打下来就行的,还需要好好治理,才能令之真正融入大唐,成为大唐的领地。 有东突厥的例子在,处理起来并不算太难,唯一令李世民头疼的还是吐蕃的穷。 这么穷,连自给自足都做不到,若处理不好,岂不是还要大唐接济? 好在李世民有个好儿子,没让他头疼太久,李承乾就送来了大量官吏、匠人、工具,最重要的是还有好几样作物种子。 这是李承乾根据吐蕃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意挑选的,还在系统里买了两样,虽然花了不少积分,但是李世民攻克吐蕃,李承乾得了一大笔积分奖励,若能将这片地区治理起来,还会有源源不断的积分进账,这笔买卖很划算。 当然更重要的是,如今这片土地已经属于大唐,作为大唐的皇帝,李承乾可容不得治下百姓过这种苦日子。 李世民在吐蕃待了几个月,期间还抽出时间见了松赞干布一面,松赞干布不愧他的名声和功绩,即便已经成了阶下囚,面对李世民也不卑不亢,对答更是极有水准,李世民对他颇有好感,这样一个人才浪费了太可惜,合该为大唐所用才是! 李世民起了爱才之心,却并不着急,松赞干布太骄傲,也太年轻了。年轻就容易冲动,想要他心甘情愿为大唐所用,还得再磨一磨性子才是。 待一切步入正轨,李世民就将政务交给李承乾派来的官吏,自己扭头带兵攻打吐谷浑。 一整个冬天都提心吊胆的伏允可汗:“!!!” 他真是悔得肠子都青了,早知道就不逞那点口舌之利,谁知道唐皇真的会不远数千里跑来打仗啊! 伏允可汗痛定思痛,决定主动出击,在李世民大军到达前,他直接举白旗投降了。 所有人:“……” 伏允可汗丝毫不以为耻,连东突厥和吐蕃这种军事强国在大唐火炮面前都没有还手之力,吐谷浑就更没希望了,与其垂死挣扎,还不如识时务一些,既能保全吐谷浑的百姓,自己也能在天可汗面前得些脸面,何乐而不为? 李世民对伏允的识时务很满意,不仅没有囚禁他,还给了他一个虚职,日后到了长安也能体体面面过日子。 有了这个例子在前,其他国家也该多思量思量。 正如李世民所料,其他国家都开始思考自己的路。到了这个地步,大家都明白李世民来者不善,他们肯定是逃不掉的,选择只有两个,战或者不战。 不战就像吐谷浑那样投降大唐,灭国后捞一个小官当当。当然了,以李世民和李承乾的心胸,只要他们有本事能立功,日后也可以升官晋爵,过人上人的好日子,比如阿史那社尔,原本是东突厥的贵族,东突厥被灭后在大唐为官,如今不仅是大唐名将,还娶了无上皇的女儿衡阳公主,日子过得风光极了。 他们若能去□□过这样的日子也算不错。 战的话就像吐蕃,被打服后灭国,然后什么也得不到。 这样一想,似乎他们没有选择。 事实证明他们还是有第三个选择的,那就是提前投降。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86 首页 上一页 28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