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这两位皇帝可都不是好脾气的人,两朝文武不由得后悔,万不该跟着陛下一起看天幕,看到了未来大明亡国之事,自己还能走出皇宫吗! 康熙:朕灭鳌拜,平三藩,三征葛尔丹,居然一句都没提! 乾隆:朕乃十全老人,仅次于祖父康熙,看不到朕的功绩是你的过错,这破天幕不看也罢。 【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 【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1898年:戊戌变法。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清朝灭亡。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37年:全面抗日开始。 1949年:新中国成立。】 终于结束了! 历朝历代的人心中戚戚,原来皇朝是这样完的。 先不说清朝皇帝如何,他们要压下民间反抗浪潮怕是要费一番力气了。 时间线靠前的朝代已经佛了。 秦汉之前的王侯将相无法想象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是什么样子,对于王朝更迭自然也没有什么实感。毕竟春秋上百诸侯国,到战国只剩下七个大国,消失的那些国家难道是自然消亡的吗。 他们见的国破家亡太多了。 秦始皇看到后世朝代更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突然觉得秦朝早晚得亡,倒也不必苛责扶苏。 早晚个鬼啊! 朕开创的大一统王朝是给后世做嫁衣的吗! 秦始皇深深地看了扶苏一眼,对群臣命令道:“诸卿请起,将可用之信息整理好,天幕结束后再议。” “唯!” 李斯大着胆子道,“陛下,天幕提前透露了后世之事,我等便可避免亡国之危了!” 秦始皇:“不错,尔等仔细听讲,多得几个评论机会,下次天幕开启便知我大秦因何而亡了。” 只有长公子扶苏还跪在地上,他心神紧绷,真想好好问问天幕,他怎么就成了亡国之君。 别说他不敢置信,便是始皇与满朝文武都不相信,不然始皇帝早将其关入大牢了。 后宫中的公子公主们也专心不少,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难道秦朝灭亡了,他们能有什么好下场! 只有胡亥眼神滴溜溜转,长兄亡国,父定然不会再看重他了,自己是不是有机会了。 稍后问问赵先生,他一定有办法。 不只是秦朝,汉唐宋明……历朝之人都想知道自家因何而亡。 什么都不知时,还能做着千秋万代的美梦,如今知道了一鳞半爪,反而勾的他们心痒难耐。 这破天幕,话都不讲清楚。 当然,这样忤逆上天的话自然不会有人说出来,只是在心中默默念叨罢了。 更有有志之士,通过朝代歌看到了王朝必然灭亡的结局,冥思苦想,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他们超脱出自身时代的局限,隐隐看到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正在板书的小希猛地打了两个喷嚏,她揉揉鼻子,想着等会就量个体温,千万不要感染了。 视频播放完,评论区也消停了,小希接着讲自己的课程。 【这就是详细版的朝代歌,历史上重大事件都在其中,喜欢历史的同学定能将每句话对应的历史典故一一道来。不过这些故事不在本课的讲解范围内,我们接着讲甲骨文与青铜器。】 平行时空历朝历代:别呀,甲骨文和青铜器都是已过时的东西,谁能不知道,还是讲朝代歌吧。 可惜,他们已经用完了这一次的评论机会,天幕也不会因他们的意志而转移。 【三皇五帝,尧舜禹距离我们太过遥远,只有口口相传的传说流传了下来,上世纪20年代,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可信历史始于西周,怀疑夏商两代存在的真实性。直到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现,才证明了夏朝的存在。而甲骨文的横空出世,肯定了一个距今3000多年、长达600多年的朝代——商代,把中国有考据可信的历史提早了一千年。】 成汤:终于讲到我商朝了。 朝代歌虽好看,却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还是近在眼前的事更加重要。 司马迁:找到遗址才能证明一个朝代的存在,不如前往河南一探究竟。 【“天生玄鸟,降而生商!”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成汤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成汤:“吾不如直接定都于殷。” 感谢后世子孙的试错。 盘庚:“……” 【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商朝的文字——甲骨文与金文。】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诸般字体变化。】 同时天幕上的画面也变成了不同字体的代表作,有甲骨,有司母戊鼎,有李斯《谏逐客书》,司马相如《子虚赋》…… 平行时空历朝历代的书法家也在认领自己的作品。 王羲之:“这是《兰亭集序》。”错觉吗?怎么感觉跟自己刚写的不太一样。 李二凤:偶像的《兰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书,谁敢反驳。 李白:“《上阳台帖》。” 颜真卿:“《祭侄文稿》。” 安史之乱前的颜真卿:这是何时写作,怎么如此悲戚…… 柳公权:“《玄秘塔碑》。” 苏轼:“《寒食帖》。” …… 最后,画面又回到了最开始的甲骨文,上面的文字清晰可辩。 【甲骨文是刻在甲骨上用来占卜的文字,已经具备了汉字的结构和使用的规律,目前发现的甲骨文有5000多个,能辨认出来的有1000多个。】 正在编撰《说文解字》的许慎:原来在铭文之前还有更古老的文字! 一些大夫拿着刚从农人手里收到的龙骨:没想到这居然是一种文字,天幕一说,这些甲骨定会千金难求。想到自己往日开的草药里不乏龙骨磨成的粉末,真是暴殄天物啊! 【那么古文字是怎么产生的呢?】 【《礼记·表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我们都听说过‘仓颉造字’的传说,传说仓颉造字之时“天雨粟,鬼夜哭”,“四目灵光”。再加上甲骨文上文字大部分都是用来占卜吉凶的,有此可以推测,远古时代巫、史是合一的,巫进行占卜时,记录卜辞便是他们的工作。仓颉造字之时,定是带着巫师的面具,正在祭祀上天,才会留下这样的传说。】
第5章 文字起源 天幕上出现了一个新的龟甲,其上文字为,“辛巳卜,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 【妇好,姓好(zǐ),“妇”为亲属称谓,先秦女性姓写在最后,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传奇女子,伟大的王后。】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现代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表明,妇好多次受命征战沙场,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马功劳。】 【她东征西讨,平鬼方、定土方,打败了二十多个方国。“辛巳卜,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此一战乃甲骨文中记载的出兵最多的一次战争,妇好正是此战的最高统领。】 武丁率领群臣出城迎接远征归来的妇好,两人一见面便将所有臣民士兵丢下,骑着马,相偕而去。 正在这时,他们看到了天幕。 朝代歌如同天书,他们自然看不明白,直到看到甲骨,才明白了天幕的意思。 武丁:“好,天幕在讲你的事。” 妇好静静地看着天幕,这比任何祭祀都更能让人信服。 【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的商代,商人迷信鬼神,崇尚天命,非常盛行祭祀占卜,几乎所有国家大事都要反复占卜、祈问鬼神,祭祀是最重要的国事活动之一。而掌握这项最高神职权力的祭司,要有广博的学识、崇高的地位。妇好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是武丁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 稷下学宫祭酒荀子正与诸生同观天幕,当即吩咐学生去寻找前朝典籍。 秦始皇:“诸卿可曾听闻妇好之事?”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无奈摇头,“闻所未闻。” 李斯道,“陛下,“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傅说便是武丁朝之人,却未曾听闻妇好之事。” 李斯提到的傅说有个更加有名的典故,“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①。 傅说,殷商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辅佐武丁安邦治国,造就了历史上有名“武丁中兴”的辉煌盛世,被尊称为“圣人”。 【然而妇好的传奇终止于三十多岁——她去世了,根据已出土的甲骨文推测,她或许死于难产,或许死于旧伤复发。在当时那个年代,妇好的寿命并不算短,但相比起她那在位58年的丈夫,就实在是太短暂了。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 武丁立刻扭头看向自己的妻子,“好!” 妇好:“王,我很喜欢“辛”这个封号。” 武丁:“吾的疆域比任何一个先王的领地都大,剩下的那些蛮夷不值一提。日后,你可在王都修养,不要亲自上阵了。” 妇好微微一笑:“谨遵王命。” 妇好不只是大将军,还是商朝诸侯,是大祭司,留在王都也能尽情挥洒其才能! 【武丁还把他珍爱的妻子许配给去世已久的贤王,为妇好举行盛大的冥婚,将妇好幽魂托付给六世祖祖乙、十一世祖太甲、十三世祖成汤三位先人照料。大概他认为,这些死去的祖先会在阴世保护他的妻子,或者,他也认为,妇好的杰出完全可以与伟大的帝王相提并论。】 祖乙、太甲、成汤:…… 好吧,既有如此功绩,祖宗定会庇佑。 【武丁在位期间将商朝版图扩大了数倍,史称“武丁中兴”,论及其中贡献,妇好功不可没!】 【生长在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妇好的独立精神,她虽为王后却从不依附于自己的夫君。她有着自己的封地和财产,有自己独立的军队,这种现象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过。】 商代之人不解,有能力便要有与能力相匹配的地位,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后世不知有多少心有丘壑的女子心中震荡,比起《烈女传》,妇好才是她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519 首页 上一页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