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这时,宫门外传来禁鞭的声音,康熙的圣驾已经到了宁寿宫。 清朝入关后,学着三纲五常那一套,以孝治天下,作为立志要成为圣明君主的皇帝,康熙对于皇太后这个嫡母很是尊敬,故而宁寿宫的宫人一请,康熙立即放下了手头的事情,赶了过来。 听见宫人的传信,皇太后扶着胤祺躺下,又给他盖好被子,扶着苏曼的手,在正殿等待康熙到来。 “给皇额娘请安。”皇太后刚到,康熙便在众多宫人的簇拥下走了进来,他对着皇太后行完礼,又扶着皇太后在黄梨木的椅子上坐下,摸着手下的金丝绣凤的坐垫,皱着眉:“这几天风渐冷,皇额娘您这儿的坐垫还是这么单薄,可是下人不上心?” 殿里服侍的人立时跪了一地。 康熙皱着眉,风雨欲来。 “皇上,我这儿的这些人,伺候的都很尽心,不过这几天胤祺生病了,她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一来二去的,没顾上这儿,这可怪不得他们。” 皇太后话中淡淡的怨怼,康熙听得明白,他依旧眉头紧皱,说出的话却已经服软:“是儿子疏忽了,现在胤祺可好了?” “虽说不发热了,但到底遭了这份罪,可得让他好好养养,等养结实了,再去尚书房也不迟。”说起胤祺这次的病,皇太后依然忧心忡忡。 “皇额娘,”康熙讪笑着,说到这,他也是有点心虚的,宜妃已经在侍寝的时候和他闹过一顿了,现在又被皇太后责备,他也在想,是不是对五阿哥过于严苛,但是要按着皇太后说的,让胤祺多歇几天,康熙又不乐意:“胤祺到底是阿哥,学业还是不可松懈。” “小五在我宫里好几年,也没什么灾难的,平平安安长大,这刚出去,三两天闹个病,你们阿玛额娘不心疼,我这老太太心疼。”素来乐呵呵的老太太,对着康熙冷下了脸:“倘若你还认我这皇额娘,就听我的,别这么拘着胤祺,我们胤祺是满清的巴图鲁,草原上的雄鹰,不必学那些东西,还是说,你嫌弃我这老太太,没什么见识,不够资格养大清的阿哥。” “皇额娘。”康熙大骇,以帝王之尊,跪在皇太后旁:“皇额娘此言,让朕无颜自处,您费心费力将胤祺养大,儿子感激还来不及,如何会有这等诛心想法,您也是为了胤祺好,儿子自不敢阻拦。” 见着皇太后仍旧冷着脸,康熙咬咬牙,又扔出了大招:“今年儿子要去江南巡视一番,胤祺从小拘在宫中,也没见过外面的天地,儿子想着,不如也将他带上,一来江南水土养人,二来也让他长长见识。” 皇太后神色这才渐渐缓和,戴着长长玳瑁甲的手亲自将康熙扶起,脸上又见了笑模样,:“皇帝你的孝心我那是知道的。”
第8章 江南 江南! 那是春水碧于天,画舫听雨眠的江南(1),那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2)的江南,那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3),那是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4)的江南,是每个文人的魂牵梦萦,念念不忘。 胤祺上辈子也是去过江南的,他听过姑苏城外寒山寺(5)的钟声,他赏过春风十里扬州路的风情(6),他也曾醉卧小楼夜听风雨(7),沉溺于江南的温软和旎旎之中。 但此时的江南,胤祺没有见过,在听见皇太后略带得意的和他说着这个消息时,躺了好几天不许下地而产生的淡淡不耐,瞬间消失,他也想见识一下此时此世的江南,见见京杭大运河上船只川流不息的繁盛,见见封建社会最后的余晖,他如同真正的孩童一般,兴奋不已:“谢皇玛嬷。” 皇太后依旧笑得慈祥,她佯作出严肃模样:“这段日子可得好好喝药,要你不听话,我可和你皇阿玛说,不带你去了。” “皇玛嬷,我一定听话。”胤祺扭股儿糖似地,不住撒娇。说来也奇怪,许是他到了这个身体的原因,行事不自觉的年幼起来,对着皇太后撒娇竟不觉违和。 日子在胤祺的盼望中,一天天地过去,在胤祺被养得白胖一圈,皇太后老人家终于满意了,点头放他出屋子后没几天,便到了南巡的日子。 这是康熙朝的第一次南巡,康熙二十三年,年富力强的皇帝已经平定了三藩叛乱,收回了台湾,正是野心勃勃之时,为了解决另一个心腹大患,水患,年轻的帝王对南巡筹谋已久。 出发当日,旌旗蔽日,帝王雕金砌玉的车架从午门缓缓驶出,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在沿途跪送,乌泱泱的车队见不到尾,开路官已经出了城门,队尾还在紫禁城中。 胤祺随着皇太后坐在凤辇之中,仅在康熙的御辇之后,太皇太后刚过了七十圣寿,年事已高,受不住沿途的颠簸,留守在宫中,皇太后便是女眷中地位最高之人,她的凤辇和御辇比起来,也毫不逊色,甚至考虑到皇太后的年岁,凤辇里面的铺陈更加富丽,也更加软和。 马车经过之处,山呼万岁之声声浪四起,胤祺原本被皇太后搂着,唯恐颠簸了去,但听着这海啸般的声音,终是没有忍住,爬到凤辇的窗前,掀开金黄色绣祥云图样的帘子,脸紧紧贴在紫檀木窗棂上,目不转睛地望着这盛世王朝。 车架还在皇城根下,途径的尚是达官贵人的宅邸,一张张的黑漆铜门,分隔出一个个的院落,此时各家各户正门大开迎接圣驾。 举目望去,目之所及所有人都将额头紧紧贴在地上,不敢抬起分毫,唯恐冒犯了贵人被之罪,盛世气象胤祺没有感受,皇权的肃杀让他兴致寥寥。 此时道路还是靠着洒黄土平整,车队一过,沙土漫天,很快胤祺便被扑了一脸的黄沙,他呸呸两声,放下手中的缎子,无精打采地坐好。 “怎么不看了?”皇太后关切地询问。 “皇玛嬷,孙儿有点累了。”胤祺蔫蔫地,全没有早前的兴奋。 皇太后笑了:“这一路上可不是那么舒服的。”说着,亲自用车上的水将帕子打湿,擦拭着胤祺已经变得灰扑扑的脸:“这才刚开始呢。” 胤祺还是无精打采的样子,皇太后见着孙子这般模样,心疼不已,对着在车里贴身服侍的苏曼说道:“待会儿休息的时候,你去看看,倘若宜妃没有伴驾,将她召过来。” 是的,这次南巡,不仅有皇太后和胤祺,还有康熙心爱的宜妃和德妃,当然,还有康熙最宝贝的太子胤礽。 宜妃,胤祺一激灵,疑惑地看着皇太后。 皇太后摸着胤祺的脸:“你们母子也许多日子不见了,路上无聊,让你额娘陪陪你。” “谢皇玛嬷恩典。”热意涌上心间,胤祺将头埋进皇太后的怀里,掩盖住微红的眼眶。 车行了大概两个时辰,车队已经出了京城,到了直隶地界,此时日头当空,已是午时,传令官奉康熙的令,令一行人停下修整,漫长的车队慢慢停了下来,烧水泡茶的,躲着更衣的,烤着干粮的,还有纾乏筋骨的,顿时嘈杂起来。 宜妃得知皇太后召见,一刻也不敢怠慢的做着准备,一来在皇太后跟前尽孝,能在康熙那儿留下好印象,奈何皇太后素来不爱妃子奉承,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二来她的大儿子胤祺此时正在皇太后的车架里,过去能够有机会陪着儿子,待车停下后,一刻也不敢耽搁地走了过来。 凤辇宽大,再加个宜妃也占不了多少地方,宜妃登上凤辇的时候,胤祺刚从睡梦中醒来,脸上还印着红红的印子,瞧着虎头虎脑的。 宜妃怜爱地看着又是几日没有见到的儿子,见着苏曼端来饭食,她挽起袖子,便要给皇太后布菜,皇太后抬眼:“我这儿有苏曼,你照顾哈胤祺就行。” “是。”在皇太后的懿旨下,宜妃将胤祺照顾的无微不至。 车队重又启程,出了京城道路愈发的颠簸,路两旁的景色愈发相似,胤祺也不知到了那里,只知道车队走啊走啊,走到天擦黑的时候,终于到了行宫,在行宫里安置下来,当然,胤祺还是随着皇太后,住在最好的院子里。 刚安置好,康熙携带着太子胤礽前来请安。 此时是康熙二十三年,未来将颇多坎坷的太子才十岁,尚未入朝理政,被康熙亲手带大的太子,此时仍是他最爱的儿子,走到哪儿带到哪儿。 这也是胤祺第二次见到这个二哥,康熙朝九龙夺嫡的悲剧太子,二立二废,最终圈禁而亡,他不由多了几分关注。 只见太子身穿明黄色团龙万事如意纹样便袍,脚蹬黑缎钩藤米珠靴,头戴大红色金线五龙戏珠抹额,中间的东珠圆润饱满,透着淡淡的珠光,尽显富贵。 这番富贵堆砌下的人,被全天下的供养出了绝对的自信,意气风发,全没被这富贵压下,反而更添光彩,胤祺见了不由暗赞一句,好一个英姿飒爽少年郎。 “给皇额娘请安。” “给皇玛嬷请安。”
第9章 父子 “好,都很好,快起来。”见到康熙和太子,皇太后乐得合不拢嘴,忙忙吩咐苏曼将宫中带出来的点心盛上来,又心疼地说道:“皇帝和太子今日累了一天,该早点歇着才是。” “皇玛嬷可不能偏心。”胤礽笑得风光霁月:“孙儿早便馋了您这儿的糕点,这下可得吃个尽兴。” 说着,胤礽从梅花攒盒里拿起一个金丝枣泥糕,吃了起来,皇太后来自草原,年岁也大了,喜爱吃重糖重油的食物,这点心吃起来很是甜腻,起码胤祺吃过一次后,再也不愿意吃了,胤祺佩服地望着太子面不改色地将一整块点心吞下:“还是皇玛嬷您这儿的东西好,可见孙儿没有来错。” 胤祺不知道的是,清宫中孩童吃得向来清淡,每日都是白粥小菜,认为这样才是养身之法,即使胤礽贵为太子也不例外,像他那样还嫌弃饭菜糖油过多,实在是奢侈的讲究。 皇太后笑得眼角的细纹都舒展开来:“我从宫中带出来的厨子,最擅长做这样的点心,既然你爱吃,晚些时候将他带过去伺候你,也是他的造化了。” “太子还小,怎敢夺您所爱。”还不等胤礽推辞,康熙立时便出言阻止,轻轻敲着太子的额头斥道:“朕那儿的东西,哪个是你用不得的,还眼巴巴地跑来撒娇。” “您的御厨,做出来的菜总是那几个味道,不如皇玛嬷这儿多矣。”胤礽面露不满,抱怨道。 胤祺坐在皇太后身后,对于这份父慈子孝大为诧异。胤祺知道太子受宠,但没想到是如此受宠。 在原身的记忆里,康熙是高高在上,威严不可侵犯的父亲,三两个月都难得一见,即使见到,父子情也很淡,只有例行请安问话,未见过这般慈父模样,更别说对康熙赐下的东西挑挑拣拣。 “就算你喜欢,到底也不能夺走皇太后的心头好。”康熙又瞪了眼胤礽,随后又笑着对皇太后拱手:“皇额娘您对太子的一片慈心,实在让人动容,但胤礽何德何能让您这么费心,要儿子看,您这儿每日剩下的那三两个糕点,给太子送过去便足够了。”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74 首页 上一页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