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家】 穿着宽袖衣袍的中年人骑着白色骏马,于森林小路缓缓走远。 【杂家】 一个秦朝百官无比眼熟的男人浮现在了天幕上,至于另一个他们并不认识。 【小说家】 一本本厚重的书籍闪过,封面上写着不属于任何一个王朝的简体中文字。 女音道:【这些学术流派对当时与后世影响深远,五千年间,涌现出了无数风流人物。 后世称他们为,诸子百家!】 秦朝。 众官员想着方才见到的吕相国身影,脸色有些尴尬,大殿前一时无人开口说话。 嬴政看着继续播放的其余各家画面,若有所思。 天女点到了春秋至今的各家学派,还提到了后人,兵家、法家、墨家......意思是这些学派的言论还影响到了后世? 此时的嬴政尚未下令焚书坑儒,但心中已经产生了一点念头,不久后,他将采取李斯的提议,下令焚烧《诗》《书》《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禁止私学等一系列举措。 天女在这时候放出百家争鸣的视频,是想警告他不要这么做? “李斯,你怎么看。” 李斯正沉浸在天幕上出现的法家诸人身影,欣喜又怅然,欣喜于法家的学问流传到后世,他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怅然于韩非师弟虽然服毒而死,却成为同商君一样名传万古的法家代表,在后人心中有一席之地。 李斯不后悔送了那碗毒药,韩非才智绝世,回到韩国只会成为秦一统天下的劲敌。 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与师弟注定无法走到一起。 韩非子,韩国公子,至死也没有辱没他的名誉,后人想必也看到了他的聪明才智,才会如此推崇他。 听到嬴政的话,李斯垂头道:“陛下,方才天音讲到小说家时,出现的书册似乎与我们所用的极为不同。” 纸张这时候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人们主要使用竹简和木牍作为书写材料,贵族用布帛,造价昂贵,天幕上闪过的书册厚厚一沓,却看上去轻便的不可思议。 嬴政想到了上面的文字,“那些字笔画简易,让人印象深刻,不知是仙家文字,还是后人发明。” 汉朝,建章宫。 董仲舒欣喜不已,儒学依然是后世的主流思想,就证明他没有白费功夫,至于其余各家的讲述,理所当然的被董仲舒忽略,他只是罢黜百家又没像前朝的始皇帝一样要灭了他们的根。 按天女对各家的点名顺序来,儒家排列第一。 董仲舒深以为,这个排名便是后人对各家思想的推崇程度。
第2章 兵家篇1跑路虽可耻但有用 一旁的刘彻听到诸子百家几个字,小声嘀咕:“怎么尽讲前朝的事,朕想听听怎么打匈奴。” 董仲舒滴汗,陛下是怎么把两件事牵扯到一起的,还念叨着上回没打完的仗呢? 此时正值河南之战结束,卫青北上夺回了河南地区,可匈奴贵族不甘心失去这一战略要地,常常出兵骚扰,企图夺回河南。 刘彻烦不胜烦,若不是刚结束一场大战,百姓需要休生养息,官员们都劝说当下不是出兵的好时机,他早就派他的大将军去把那匈奴老儿打的屁滚尿流了。 天女啊,既然降下了指示,就赐予他攻破匈奴的秘诀罢! 刘彻贪心地想,若能送给他一个百战百胜的大将军,有和阿青一样的才能就好了。 唐朝,贞观年间。 被迫退位后,躲避李世民许久不见的李渊破天荒地闯入朝堂上,横眉竖目道:“发生了这种大事皇帝你还能坐得住?也无人来吾宫中知会一声!” 面对李渊的指责,李世民无奈道:“父皇稍安勿躁,事情发生的突然,儿臣也着急。” 世人都知他的皇位是怎么得来的,本就存在不少异议,如今怪异的天象一出,私底下更是议论纷纷。 李世民原想回后宫安抚妻子,也只能暂压下心思,召百官议事。这时候,后宫有太监来传话,说长孙皇后已经将皇子皇女们接去了太极宫,后妃们那边也派了人前去安抚,请皇上不用担心。 李渊的神色缓和了一点,对长孙氏这个儿媳他是万分满意的,比看李世民顺眼多了。 孩子们在观音婢那儿他安心,李世民松了口气,笑道:“父皇坐下来吧,我们一起看看上面对先贤的评判。” “休要对天女不敬!”李渊瞪了他一眼,“小心仙人降下责罚。” 难不成还想像前两年一样蝗灾爆发,逼得他这当皇帝的生吞蝗虫吗? 大殿中人见这对日常闹别扭的父子俩站一起,不好插话,只有几个高层官员神态自若,玄武门事变都参与了,还有啥可畏惧的。 尉迟恭道:“ 陛下,天幕又有异动了!” 只见天幕开始产生变化,一轮昏黄的圆月高悬于大漠之上,两个锋锐的大字渐渐浮现圆月之中。 “兵家!” 古人哪里见过现代真实的视频特效,流动的黄沙,浑圆的红月,如凤凰一般翱翔天际的火烧云,在他们看来神乎其技,只能称为仙家手段! “娘亲,那是什么?” 生活在江南水乡,从未见过大漠风景的女孩眨巴眼好奇地问道。 女子搂住瘦巴巴的孩子:“是神仙娘娘的手段,妞妞,好好听娘娘的教诲,明白吗?” 她抬起头,用一种虔诚至极的目光仰望上空,渴求得到仙人一丝怜悯,让她的孩子不再忍饥挨饿。 唐朝,青龙寺中。 王维凝望着上方,不由想起他曾经在沙漠所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天幕展现的景象,与我在塞外见过的一般壮丽。” 女音清冽,不急不缓地说道: 【诸子百家,兵家地位名列前茅,历朝历代都有出色的将领。 我们今日就先从兵家开始讲起。兵家,乃诸子百家著名的一派,是古代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 关于兵家的起源,最广为信服的说法便是兵家始于兵家至圣孙武,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兵家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流派名人众多,写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等著作。 大家知道,兵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哪几位吗?】 各朝人民眼睛亮了起来。 谁从小没听说过几个将军打仗的故事?说起兵家代表,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喜爱的支持者! 楚国太宰伍子胥说:“长卿的才学我深知,仙人盘点,必定有他一席之地。” 杜甫说:“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霍将军的神勇千古流传,英年早逝但雄姿不减。” 朱元璋:“哈哈!俺的才能天下人有目众睹,鄱阳湖打败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可谓用兵如神也,盘点怎能漏得了俺。” 【第一位兵家代表,他的军事思想享誉中外,在世界军事史上有着极高地位,作品《孙子兵法》被认为是“世界古代1部 兵书“。 唐代司马贞曾说:孙子兵法,一十三篇,美人既斩,良将得焉。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些都是书中让后人耳熟能详的兵家谋略。】 宏文馆,司马贞受宠若惊地抬头,天女刚刚点了他的名字? 他的确说过这句话,并记载在了自己撰写的《史记索隐》里,没想到能流传到遥远的后代为世人所知。 【此人便是兵家至圣,孙武。 说起来,这一位可是典型的书红人不红的代表人物。 提起他的《孙子兵法》,十个人有九个恍然大悟,可提起兵书的作者,许多人就一头雾水了,甚至以为作者就叫做孙子。】 孙武失笑。 他起初写兵书的想法就是想将自己一生行军打仗的经验记录下来,给后代子孙做些参考。 后人不知他姓名,熟知他的作品,对他来说已是一种莫大的荣幸,达到了他写书的目的。 嗯,孙子是他,孙武也是他,没什么分别。 【孙武出生于春秋时期,乃齐国乐安人,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有名的武将,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他很早就接触到了兵法。 当时诸侯争霸,各国战乱不断,王侯们渴求贤才。 孙武有个好友,名叫伍子胥,非常欣赏孙武的才华,常常向老板吴王安利他:“若民公得此人才,定将如虎添翼!” 通过伍子胥锲而不舍的七次推荐,吴王终于答应见孙武一面。】 天幕上打出了大大的“基友”二字,标着伍子胥姓名的动画小人笑眯眯看着孙武,保证自己一定会把他引荐给上司。 “何谓基友?” 年轻的伍子胥眼神疑惑,不理解上面的新奇词汇,不过想到自己跟孙武的友情天下人皆知,骄傲地挺起了胸膛。 好友那么厉害的才能,不施展可惜了,莫说七次,就算几十次推荐也使得! 耳朵都快被属下念出茧子的吴王:“......” 【于是孙武面见吴王,并向他呈上了《孙子兵法》的初稿,吴王一见,立即惊为天人! 他坚信孙武是能帮自己成就霸业的人才,不久,吴王便封孙武为上将军,担任吴国的最高统帅。 吴国当时想打楚国,但楚国有盟友桐国,两国难舍难分,叫吴国难以突破。 孙武说:大王别急,瞧我的。 然后使出了一招挑拨离间,迅速破坏两国外交关系,让楚国失去了桐国助力。 这就是孙子兵法中的“伐交”。 接着,孙武运用长途奔袭灵活机动的战法,只用了十天的时间便击败楚军。 楚军以为吴师会走水路,于是在汉水设防,没想到孙武攻其不备,弃船从陆路袭击楚国的腹地,最后在柏举用三万兵力大破二十万楚军,成就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皇帝们听得津津有味,尤其是亲自率军打过仗的几位。 李世民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孙将军大才也。” 李渊闭嘴不吭声,和他讨论兵法,可难为他了。 他的龙椅基本都由这个二儿子打下来的,自个儿总共也没上过几回战场,唐朝初定后,周围那些叛乱势力难啃的骨头,也是由李世民与他的部下解决。 莫说李世民觉得他偏心,李渊自己有时候想想,也觉得有亿点点心虚。 天女说道:【孙子认为征服敌人的最佳策略是政治谋略,其次是外交手段,最后才是武力,他认为不战而胜最为理想,因为战争代价高昂,能避免则避免。 这种策略到了今天仍然行之有效。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30 首页 上一页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