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看热闹的人加入送纹银的队伍,等到了卫长海家门口时,已经排了长龙一般的一支队伍,一个个都伸长了脖子往里头看。 卫景英和卫景川最先得知消息,连校场都没来得及去,撒丫子就跑回了家。 “阿娘,老四立……立立功了,”卫景川扑到孟氏身上道:“县……县太爷送……送钱来了……” 由于前一日宋京“忘了”打发人来卫家报个喜知会一声,说到底还是那日他家二儿子宋玉临吃了卫景平的亏,他心中有怨气,故意没当回事。 因而卫长海和卫景明和往常一样在校场习武,男人不在家,孟氏懵了,她没见过这种场面,慌着叫卫景英去请卫长河出面:“英哥儿,快去找你二叔。” 卫景平拉住他娘道:“阿娘,不要去请二叔。” 孟氏反问他:“那……那没个人主事啊?” 卫景平道:“阿娘去就行了。 ” 孟氏抬手摸了摸鬓边的头发,愣怔着。 “阿娘快去换身衣裳吧。”卫景平道:“再准备些赏钱。” 他为何要他阿娘去而不是卫长河,卫景平心里是有算计的,要是他阿娘出去迎那赏银,少撒出去一些赏钱没人说什么,毕竟是精打细算掌着材米油盐过日子的妇道人家,总不能和大老爷们儿出手那样大方吧。 能拿出赏钱来就不错了。 要是换成他爹卫长海或者他二叔卫长河来,撒出去多少赏钱合适,这又是个划不划算的问题了。 因为没有经验,男人家出面万一办砸了还落人话柄,所以卫景平才决定让孟氏一个妇道人家出面去接赏银。 孟氏看着小儿子,神差鬼使地听了他的话,进去换了一身干净衣裳,还洗了个脸,脸上涂了点粉。 这一拾掇,卫景平惊讶地发现,原来孟氏长的这么周正,他这才想起来,孟氏才将将三十岁出头,正是一个女人最好看的年纪,他心想:以后要挣更多的钱,给他娘买好看的衣裳穿,短褐和粗布裙子实在是配不上他娘的容貌。 宋主簿带着赏银已经热热闹闹地到了家门口,孟氏带着三个儿子和刘婆子出去开门,见了宋京屈膝行礼道:“叫宋大人跑一趟,真谢谢了。” 刘婆子上前接过赏银和布匹,掏出一个布袋,她抓了半贯钱放在托盘里:“给大人们买酒喝的。” 衙役们见这一家男主人不在家,全是妇孺,却还是周全地准备了赏钱,于是笑着道:“让夫人破费了。” 又浩浩荡荡地走了。 短短片刻功夫,孟氏如做梦一般,紧张地出了一身汗。 等县衙的人走了,她倏然放松下来,开心地摸着纹银和那两匹斜纹棉布,抱着卫景平喜极而泣:“我的平哥儿出息了。” “是老四得的赏,这一匹要留这以后给老四做衣服穿。”孟氏先拿出一匹布,让刘婆子收了起来。 卫景英和卫景川没有异议,他俩根本不在乎这事儿,却被卫景平一句话引了过来:“还是先给大哥留着吧,他明年要去省城比武,得多准备些换洗的衣物,余下的给二哥做衣服吧,二哥长的高长的快。” 个头大了再穿短褐和半截腿的裤子就不好看了,该穿圆领长袍子了。 孟氏被小儿子懂事得会心一击,眼泪簌簌地往下落:“可这是你挣来的东西啊老四。” 卫景平道:“还分什么你的我的,哥哥们的是我的我的就是哥哥们的,我暂时还用不着。” 孟氏又是不住地抹眼泪。 卫景平被这节奏带得有些心酸,他安慰孟氏道:“阿娘,一匹布而已,儿子以后给阿娘挣更好看的布料做衣服穿呢。” …… 西院厢房。 “咣啷”一声,苏氏一把将手里正烙着饼的锅铲扔到卫巧巧身上,赤红着眼珠子骂道:“不中用的丫头片子。” 卫巧巧反手将铲子丢回去,从鼻子里冷哼一声:“你就是见不得我大伯家里有好事。”说完,她哭着跑回了里屋。 …… 顾家。 顾思炎啃了一口胡麻饼就放下了,他嫌弃地嘟囔道:“小叔,你出去这么久才回来,饼子都不脆了。” 庭院里静悄悄,无人搭理他。 “小叔……”顾思炎不满地出来一看:“顾世安,你你你……这是干什么?” 天井的藤椅上,顾世安仰面躺在上面,双手向上举着,眼睛直勾勾地看着自己的十个手指头:“……一个月1两银子,一年就是12两银子……逢年过节再发点儿东西又得花出去半两一两银子……” 一副好像有大病的样子。 “谁在叫我?”被人直呼名姓,顾世安微怒。 顾思炎不屑地看了他一眼:“……你大侄子。” 顾世安看见顾思炎更头疼了:“一年就得搭进去12两银子啊,你说我还要养活你可怎么才好。” 顾思炎一听暴躁了:“顾世安你把话说清楚,干什么一年要搭进去12两银子,你还娶不娶媳妇儿啦你这个败家子……” 作者有话说: 顾世安:肉疼,非常肉疼。
第26章 双喜? (含入V通知) 顾世安叹了口气:“想收个学生。” 顾思炎按捺下蠢蠢欲动的拳头:“收学生怎么会搭钱进去,不都赚的吗?” 一个人头一年就有12两银子进账。 顾世安:“那孩子没钱。” 顾思炎这下闹明白了,顾世安是想收个不给束脩就进白鹭书院念书的学生,那一年下来,书院可不得搭进去12两还得多的银子吗。 他叉腰站直了道:“顾世安,你更得赶紧娶个媳妇儿了,只要眼不瞎腿不瘸能生娃儿就行……” 顾世安:“……你小孩子家家的胡说什么呢。” 这不说钱的事呢吗怎么就扯到他娶不娶媳妇儿身上了。 顾思炎:“哎呀你这个木头脑袋,你娶了媳妇儿给你生个女儿,将来把她嫁给‘那孩子’,别说一年12两银子,就是100两说不定也能捞回来。” 顾世安:“……” 真是他老顾的亲侄子,跟他一样不着调。 那天夜里,顾世安在12两银子和卫景平之间反复横跳,一夜不眠不休地选择下来,难以取舍。 到了黎明时分,只听见韩端韩秀才在他耳边嘿嘿笑道:“老顾,我这个学生卫景平啊……下场县试的案首没跑了……要砸你白鹭书院的招牌……” 顾世安气血翻涌,猛地一睁眼:“韩端你休想!” 不行,他怎么能输给韩端那块老朽木呢。 “嘶哈!”脸上骤然一凉,他睁开眼睛,看见顾思炎手里晃着个话本站在床头皱眉看着他:“被女鬼缠身了?” 顾世安抹了一把脸上被他泼上去的冷水:“真是磨人唉。” 一整个晚上顾世安都反复做着同样的梦,被折磨得不行。 完全清醒之后他终于想通了,不舍银子而取卫景平,破格邀请他进入书院读书,他没好觉睡的。 不过,这老财迷财心不死,非附加一条:让卫景平进书院先试读一年,如果读不通四书,就得补齐一年的费用或者收拾包袱滚蛋。 听到这个条件之后,卫景平欣然答应,就是再加个五经他眉头都不带皱一下的。 至少白赚一年免费入书院念书的机会,他暗自兴奋得太过大度,竟忘了和顾世安讨价还价了。 亏了亏了。 说定之后,卫景平本想下月初一不声不响地到白鹭书院去报道的,谁知道顾世安却亲自写了个告示贴在书院门口,广而告之,晒他终于收了个上等资质的学生,顷刻轰动了整个上林县。 要知道,卫景平可是白鹭书院自开办以来录取的头一个上等资质的免收束脩的学生啊。 竟不是出自某某举人某某秀才家里,自幼饱读诗书的神童,而是一个没开蒙过的年仅七岁的武官之子卫景平,这叫县里那些读书人家的脸往哪儿搁呀。 消息传开之后,上林县那个群情沸腾啊。 卫景平这次为上林县的武官之家出尽了风头,为卫家欢欣的有,心中泛酸的也有,总之,告示贴出来的那一日,上林县很多人家里一夜都没熄灯。 第二天天一亮,卫家大门口就挤满了街里街坊的人,全都是来给卫家贺喜的。 卫长海高兴的要死,抱起卫景平高高举过头顶,吓得他惊叫才舍得放下来:“老四真有出息。 卫长河也过来看小侄子,和卫长海一样,他也是个憨厚寡言的汉子,他拘谨地抱了抱卫景平:“平哥儿,好好念书。” 这个朝代文弱不堪的书生才是主流标配,他一个五大三粗的武夫并不算个有出息的男人,所以得知卫景平要进书院念书的那一瞬,他脸上竟骤然生出了久违的意气风发,差点操起菜刀在屋里飞两圈。 他趁人不注意塞进卫景平口袋里个东西,咯得卫景平皮肤难受,他正在想是什么,卫长河低声说:“给你上书院去的零花钱。 原来是个钱袋子。里面是一块一块的碎银子,应该是他二叔卫长河平日里攒下来的零花钱,足足有三两,卫景平不好意思拿,但想着是他二叔的一片心意,推拒不得,只好先收下了。 卫巧巧和卫贞贞也送了一些用得着的针线活计过来,有鞋垫,有荷包,看得出来,他二叔家的二个闺女挺手巧的,样样东西都做得精致整齐。 卫景平一一道了谢。 “老四,”只有卫景英和卫景川不知道送给弟弟什么东西,因此到了晚上还没拿出手的东西来,抓耳挠腮:“你想要什么?” 卫景平摇了摇头:“二哥,三哥,我什么都不缺,去白鹭书院的头一个月,你们以后给繁楼送完餐,能不能顺路接我放学?” 卫景平算过了,从繁楼到白鹭书院只有一公里左右的路程,要是他们顺路来接自己放学的话,也不费什么功夫。 “你就是不说,”卫景川嘴快地道:“我和二哥也要去接你的。”说完,他脸红了一下:“不接你阿娘不放心。” 卫景英少见地笑了:“是怕放学路上被人欺负啊?”他拍着胸脯道:“不怕,有二哥和三哥呢。” 他和卫景川一个使戟一个用刀,联起手来,上林县没一个后生小子是他俩的对手。 “谢谢二哥,”卫景平粲然一笑:“谢谢三哥。” 他年纪尚小才出完风头,上林县是个尚武的地方,不得不防着有人看他不顺眼,打放学路上围殴他的主意。 “嘿,老四,”卫长海得知后不乐意了:“你怎么不让爹接你放学?” 接儿子放学那么挣面儿的事,他都还没轮到呢,凭什么给老二和老三两个臭小子。 “你天天忙得屁股冒烟,上回我说买两头猪崽儿回家养着你都不答应,”孟氏白了他一眼:“有那闲工夫接老四放学?”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87 首页 上一页 2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