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海打头,顾瑾作为小军师,在后出谋划策,两人配合,应该能成。 爷孙俩各骑了一头骡子,慢悠悠朝一个村庄走去。 路上遇到挑着担的农夫,李大海便会热情的打招呼。 没多会,他就与村庄里的混了一个脸熟。 顾瑾则暗地里打探消息。 在得知王村征税不顺利后,凑到李大海耳旁嘀咕好一会。 李大海连连点头。 两人商议好后,李大海找了一个村民带路,在他的指点下,找到了村正家。 村正姓王名贵。 最近正忙着帮朝廷征赋税。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今年的赋税征收得特别重。 他天天跑断腿,很多人家的赋税就是收不上来。 听说有外地商人找他,王贵颇有些不耐烦。 李大海老远打着哈哈,自来熟道:“老哥儿,好啊。” 王贵一见来人气质不俗,顿时收起轻慢之意:“好好,不知老丈来我们村中,有何贵干?” 李大海拱手:“有笔生意想谈谈,不知老哥有没有空闲?” 王贵疑惑不解:“什么生意?” 问完,又觉得有失礼节,他抬手相请:“有空,进来谈。” 王贵打发走带路的村民,打着帘子进了内屋。 请了李大海和顾瑾两人落座,王贵自己才坐下。 “家里也没有茶叶,招待不周,招待不周。” “未请教尊姓大名?” “姓李名大海。”李大海回答道,“听说贵村今年赋税收不上来,可有此事?” 王贵苦笑:“是啊,今年难啊!” 李大海神秘笑道:“我有办法帮村正将赋税收上来,你想不想听?” 王贵打着哈哈:“不如,先说老丈想要什么?” 李大海开门见山:“我们一家想要进利州,得劳烦村正帮帮忙。” 王贵顿时就警惕起来:“你们是朝廷钦犯?” 李大海连连摇头:“不不不,我们是从建州逃荒过来的,是良民。” 他说着话,将路引和户籍拿出来,放在王贵面前。
第31章 出城 建州大旱,王贵有所耳闻。 仔细查看路引和户籍后,他才松口气。 “先说说你有什么法子可以征上赋税。” 李大海小声道:“村民没钱可以用物代替。” 王贵一听,气笑了:“老丈是在拿我消遣吗?” “朝廷要的是银钱,可不是物品。” 李大海不慌不忙道:“正是这个道理,所以村民的物品将由我来收购。” “换取银钱,才能交赋税。” 王贵听到这个建议后,双眼放光。 但等他反应过来后,又满脸疑惑:“那你不亏本了么?” 李大海打着哈哈:“不亏,不亏。” “我等到了澜州后,生活用品也得置办,倒不如将此事早点办好,也省得进城后花高价购买。” 王贵一听,连连点头:“是这么个理。” “逃荒的人那么多,真等到了澜州,估计很多物资都会短缺,老丈未雨绸缪,想得长远,难怪家底丰厚。” 两人又互相恭维了几句,王贵就带着李大海和顾瑾朝村民家走去。 他差人挨个通知,不一会儿,村口的大槐树底下就站满了村民。 王贵站在高处,开始动员。 他首先恐吓村民如果不交赋税,就会被抓壮丁,家里没有壮丁的,那就妻女为奴…… 王贵巴拉巴拉讲了一通。 在见到村民们被吓得脸色煞白后,才将李大海拉到前面。 “也是你们运气不错。” “遇到一个好心人。” “这位李掌柜正好要购置一些物件,你们可以将闲置的家伙什卖给他。” “我丑话说在前头,今天,你们要再凑不齐交赋税的赢钱,明天我就上报里长。” “到时候就不是我能兜得住的了。” 被吓坏了的村民交头接耳。 “要不,我们还是交了吧?” “反正要交的。” “对啊,朝廷要做的哪一件事情没有做成?” “再僵下去,对我们没有好处。” “确实,正好现在有人收购物品,又不用花钱,过了这村可没那店。” 众人讨论了一会,纷纷跑回家,生怕落后。 大概过了一刻钟,李大海和顾瑾面前就堆满了物品。 有用竹子编的竹筐,小木凳,烂的不能再烂的衣裳,破旧的洗澡盆,更有一些妇人采集的无患子,皂角等等。 更离谱的,还有挑了两筐晒干的牛粪的。 当然,也有一些村民的篮子里放的是鸡蛋,公鸡,公鸭什么的。 王家村总共二十几户人家,没有交上赋税的有十一户。 周国的税种有很多。 老百姓第一交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户税。 第二是土地税,有多少田产按比例收税。 第三部分是“赋”。 属于人头税。 这个是按照家里的人口数量收税。 在周国,不同年龄的人缴税的标准不同。 十五岁以下的孩子,每人每年交二十五钱。 十五岁以上的被看作成年人了,每人每年交一百五十钱。 今年朝廷又多增加了一项徭役税。 成年男子每人每年收三百钱。 每一样税种看起来不多,但林林总总加起来,有的一户人家得交二两多银子。 王村离利州虽然近,但资源匮乏。 后面有座高山,不过林子里盗匪横行,根本没有人敢去。 老百姓完全靠种地,种菜养殖鸡鸭赚点零钱。 往年挣一点,攒一点,堪堪能交上赋税。 今年涨了三百个大钱,本来捉襟见肘的农户人家,彻底交不上了。 还好顾瑾料到村民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所以在见到那么多奇葩的物资后,倒也没有太惊讶。 李大海依旧乐呵呵。 为了顺利进城,他按照比集市稍微高一点的价格,将村民们的物件全部买下。 瑾儿说了,用钱解决的事,就不要吝啬。 在周国,地域不同,各个州县对用铜铸成的钱币的称呼也不同,有的地方称一枚铜币,有的地方称一文钱,有的地方称一个大钱,当然还有别的称呼。 银子,则称为银钱,或者角银等。 回程的路上,两头骡子装的满满的。 同行的还有王贵。 在将他们一行人送进利州城后,三方人都喜上眉梢。 顾瑾他们花了不到二十两的银子,缩短了一个多月的行程。 王贵只动动嘴皮子,就将他头痛的赋税全部收上来。 至于那村民们,用一些闲置的物品,就将一年的赋税全部交上,更是喜不自禁。 三赢。 不过,顾瑾怕在利州被人看破身份,丝毫不敢逗留。 傍晚时分,他们从南门出城了。 一路上他们都没有怎么交谈,生怕被人听出了口音。 三头骡子都驮了货物,李桃花和李母和顾秀只能下来走路。 不过,得益于这一个多月的进补,两人的身体比之前好了太多。 李桃花的肚子已经有些大了,她一手撑着腰,一手摸着娃娃,满脸都是笑容。 “秀秀,你说娘肚子里这个是弟弟还是妹妹?” 顾秀扬起小脸:“是弟弟。” 她说完咯咯笑,像个小铃铛。 其实顾秀哪里知道她娘亲肚子里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主要是李母。 天天在顾秀耳朵叨叨。 希望这一胎是弟弟。 顾秀便记住了。 李桃花得到想要的答案,心里更是高兴。 她们一家孤儿寡母,如果没有一个男丁出来顶立门户,以后在澜州,少不得被人欺负。 对于李桃花生男还是生女,顾瑾倒是无所谓。 不过,如果可以选择,像这种世道,不生孩子才是正确的选择。 这个世道孩子,活得都太苦。 十几岁就得结婚生子,不到四十多岁就苍老的像一个老太太,老爷爷。 盲婚哑嫁,三观不合,家里吵吵闹闹是常有的事。 不出生,就不用遭这么多罪。 有人会觉得乱世,人多力量大,多生孩子,家族才能得到保障,可他们有没有想过,在粮食不够吃的情况下还生孩子,生下来吃什么? 而孩子们呢,他们自己又愿不愿意来到如此残酷的世界? 更何况,如果做父母的只考虑到家族传承,那父母的爱就掺杂了利益关系,称不上什么所谓的无私奉献。 …… 出了利州,是一条宽阔的官道。 路旁开着野花,姹紫嫣红的很是好看。 眼看即将到澜州,一家人没有往日赶路的紧迫感,再加上有物资银钱傍身,居然有了一丝惬意。 顾瑾在临江城赚了三百多两银子,除了之前购买物资花了一大笔钱后,后来基本没有花钱。 购置几亩田地和一套房子应该绰绰有余。 她将自己的打算和李大海提了提,李大海自然不会有异议。 庄户人家,土地就是命根子。 有了田,心里才不慌。 李大海甚至盘算着,现在这个季节还能够种点什么? 在天光最后一丝光亮消失时,一家人终于找到了一个破庙作为临时歇息的地方。 李桃花走了小半天,到底有些累了,靠着墙坐着一动都不想动。 李母还好,她精力十足,替家里人准备晚餐。 顾秀走了一会,就被李忠义抱在怀中,现在已经睡了。
第32章 异鬼 李大海带着两个儿子捡了些柴火回来,将火升起。 有了火,本来阴气森森的破庙顿时亮堂起来。 李母开始忙碌起来。 烧水,煮粥,烙饼,顾瑾时不时在一旁搭把手。 没过一会,就做好了一家人的晚饭。 当他们正吃着热乎乎的米粥时,破庙外传来马蹄声。 李大海喝粥的手一顿,但很快恢复正常。 李忠义和李仁勇端着碗,看着破庙的大门,神情跃跃欲试。 顾瑾低头喝粥,似乎没有听见一丝动静。 只有李母和李桃花,虽然知道家人武功高,但心里依旧不由自主有些紧张,不过,大家伙都没有说话。 李母和李桃花四目相对后,放下手中的吃食,将顾秀抱着,躲在了庙里菩萨的后面。 她们能力最弱,万一打起来,起码不会拖后腿。 这时,顾瑾动手,将她们吃过的碗筷藏了起来。 没多一会儿,就听到一伙人嚷嚷着走进来。 “格老子的,今天一天可累垮了,早知道跑不到利州,就应该在之前那个驿站休息。” “你可拉倒吧!”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304 首页 上一页 2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