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茂只好去钱飞家的铺子蹲守,总算见到纪元的好友钱老板,这才见到房老夫子。 殷茂擦着头上的汗:“这也太难了,赵夫子那,不会更难见到吧?” 钱飞挑眉:“当然啊,所以我带着你。” 今年二十五的钱飞跟殷茂也是同龄,他们两个意气相投,第二天就要过去。 今年七十了的房老夫子已经铺开画卷,准备亲手给纪元画一幅大作。 房老夫子年纪大了,但身体很好,此刻听着两人讨论,忍不住道:“去滇州府?老夫还未去过。” “停停!”钱飞赶紧按住自己夫子:“我的好夫子,您在家逗逗鸟养养鱼行了,滇州府,您要是敢去,纪元一定骂死我。” 殷茂也点头,他道:“纪元说,回头要是蒸汽火车弄出来,一定能让您看遍大好河山,您等着吧。” 钱飞乐了。 他也是这么劝的! 钱飞又找到如今在县学当夫子的李廷,李廷如今已经是举人。 他在化远四十三年考中的,不过进士未过,今年恩科也没去。 李廷知道自己的斤两,不过多了一年时间,今年再去也是徒劳,不如等到四年后再说。 他们三人一起去找赵夫子。 给纪元请最后一封聘书。 钱飞跟李廷还好,他们经常来安纪村,帮着照顾赵夫子一家,对安纪村很是熟悉。 可殷茂是第一次过来,眼神充满好奇:“这就是纪元的家乡啊。” “不知道是个什么模样。” 这么想着,眼前的一切让殷茂愣神。 不是说纪元的家乡很穷吗。 这看起来,其实很好的! 李廷主动解释道:“以前是很穷的,但是纪元带着他们村里做了青储料,正荣县又是出了名的养殖县,这青储料非常好卖。” 反正就是纪元做出来的青储料,让整个安纪村日子都好过了。 每个人家里都有养牛不说,大家房子也盖得非常好,道路更不用说,就算为了运送青储料,也会修得既宽敞又整齐。 纪元虽然有段时间没回来了,可安纪村所有人,都在享受他带来的东西。 而安纪村里,也就纪元家还是原来的模样。 不过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其实这房子也有人时常修缮,否则这么多年不住人,肯定早就塌了。 纪元爹娘的坟墓也一直有人打理,钱飞李廷还有村里人,都会帮忙。 殷茂看得震撼,去见纪元蒙师赵夫子的时候,还多问了许多事。 知道得多了,也没脸再自称是纪元的大哥。 哎,纪元是自己大哥都行啊。 今年六十六是赵夫子听到纪元的好消息,忍不住点头:“是了,我家孙儿今年十八,都要说亲了,纪元也确实该成家。” 再听了那位女子的情况,赵夫子点头:“元哥儿中意的,肯定很好。” 说着,赵夫子同样亲笔写下聘书。 这四份聘书到手,其实殷茂就该走了。 但他还是留下来,同赵夫子说了许多纪元的事,等到第三日才启程离开,这期间也去纪元爹娘坟前扫墓,还把这个好消息说给他们听。 如今的纪元,可太有出息了。 你们放心吧! 殷茂还见到回了村子的安大海。 安大海出去四五年,气质都跟以前不同,他有过做小吏的经验,好像要接手安纪村,做此地的村长。 殷茂还是很支持的,能在滇州府那边待那么久,肯定不是普通人。 说到殷茂要去滇州府,安大海还给了很多自己的建议,这些建议在路上也都用到了。 总之从安纪村出来,殷茂不再停留,直奔滇州府。 算起来,从正月中旬出发,拿到聘书,回建孟府带上礼物。 二月中旬正式离开。 如今已经到六月,可算进了滇州府,距离武新府越来越近,也距离宁安州越来越近。 外面下着大雨,茶馆里众人还在闲谈。 不过这会话题已经变了,不再谈论纪元,而在谈论另一个新鲜的事。 “你们听说了没,宁安州有个女学政,她手底下的学生,十个去考府试,十个都过了。” “还拿了今年童试第一呢。” “听说了,她自己还办书坊呢,滇州府的书价都降低不少。” “可真厉害,不愧是咱们滇州府的女子。” “想什么呢,人家是京城人!她爹以前是探花郎,但是含冤入狱,被贬过来的。” “他爹娘一个疯一个病,自己还带着一个几岁娃娃弟弟。” “自己闯过来的!” 啊? 这,这真的厉害啊。 “宁安州到底是什么风水,政务有纪六元这样的人经营,连官学都有这样厉害的女学政坐镇。” “谁说不是呢。” “咱们武新府知府的嫡长子还想求娶呢,好像被婉拒了。” 还有这事?! 殷茂一拍桌子,见众人看过来,下意识道:“为什么啊?” “说是已经定亲了,不知道是谁,可知府的儿子都不要,武新府知府今年就要被调回京城了吧,她也能跟着回京的。” 殷茂听到前面,已经知道他们口中的女学政是谁。 不就是纪元要八百里加急送信的人。 也怪不得纪元得到准信便着急了。 若不赶紧下聘,还真要被别人抢先。 先不说什么知府儿子不儿子的。 就说能回京城,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好的。 也不对,按照这位女学政的脾气,大概也不会抛下家人自己回去。 其他闲聊的人也提到此事。 如此有担当的女子,真是值得夸赞。 雨停了,殷茂一行人先是查看聘礼有没有问题,这才上路。 同路的商贾随口问道:“你们这是聘礼?这么多,是给谁下聘啊。” 殷茂嘿嘿一笑,含糊道:“给一个极重要的人。” 你们方才提的两个人,他们是未婚夫妇! 殷茂这一趟下来虽然疲惫,却觉得自己做的事十分值得。 这样天造地设的一对,是他帮忙下聘的。 哎,这机会,也不是人人都有的! 殷茂还在滇州府的大山里带着聘礼车队赶路,纪元那边的蒸汽水泥厂已经开工。 这是一项大工程。 也是划时代的工程。 在场的所有人,所有百姓,都是这项工程的见证者。 纪元站在稍高的山坡上,看着动工的匠人们,深吸口气。 总算开始了。 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这个时代发展得也会越来越快。 蒸汽工厂,动工! 第178章 第178章 自从化远四十四年, 肃州第一台蒸汽机出现之后,天齐国各地不约而同掀起蒸汽机的风潮。 不管是从正规途径得到的蒸汽机图纸,还是特殊渠道得到的。 都不约而同, 做了同一个选择。 研究。 匠人们研究。 文人们研究。 一些理工科的大佬们也在研究。 在大家知道, 这东西陆陆续续拯救无数废弃矿井之后, 不约而同做了同一个选择。 继续研究。 为什么? 因为这东西的优缺点非常明显。 再说了, 纪元那边都说,蒸汽机的最大动力还没发挥出来。 有他的这句话,天齐国各地,都开始稀奇古怪地研究。 最先想到的,肯定是让蒸汽机代替马带来的动力。 动力这个词,天齐国人人都知道了。 所以, 让蒸汽机代替马的动力,速度会不会更快? 那以后大家都不用养马了? 这个想法出现后,不少人都开始试验。 蒸汽机的本体那么大,怎么把它安装马车上? 可是锅炉真的太大了, 直接挡住视线了啊, 那这马车怎么行走? 鲁地有一个工匠做出这样的蒸汽车, 没走几步路,蒸汽车直接偏航,撞到旁边的大树上。 粤地倒是换了个方向,把锅炉放到后面,利用齿轮等等一系列零件,好让锅炉虽然在车的后面, 但还能往前走。 问题在于, 他做的车根本经受不住这锅炉的炙烤,车直接毁了。 天齐国另一个地方, 倒是解决了车辆不够结实的问题,然后蒸汽机动力不足,在路上停摆。 太难了。 这东西根本不适合代替马! 不少养马的商户们松口气。 看来代替马匹,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各地关于蒸汽机的研究,也成了天齐国坊间的趣谈。 同时也加快了各地工科的建设。 特别是举业的学生,往工科转的速度,似乎比所有人想象的都快。 纪元一边建设水泥厂,一边跟礼部尚书徐大人通信,算是了解这件事。 主要原因。 还是因为如今的科举考试太卷了! 卷了这字,甚至用在徐大人书面通信上。 纪元感觉,要是后代人看到他们这些,会不会觉得这就是个古代的压缩包? 其实完全是现代的口头禅啊。 但这个词确实足够形象。 徐大人负责天下学子们的科考,说了如今科考的现状。 最明显的,大概就是考生的人数。 纪元考乡试那会,几千人里面,选出一百多人中举。 时隔七八年,参与乡试的人数,已经从几千增加到一万多,几乎翻倍了。 毕竟每年都会童试,每年都会多出很多秀才。 这些秀才三年一考,考上去的,肯定没有留下来的多。 秀才人数翻倍,举人同样也多,进士也不少。 打个比方说。 就那么一座独木桥,一天顶多走十个人,而像过桥的人越来越多,那岸边肯定拥挤不堪,说不定还会打起来。 当年聂世鸣在正荣县衙门说,如今秀才多如牛毛,当地的秀才们还愤愤不平。 如今再说,大家只会一个劲地点头。 是啊。 现在秀才真的太多了。 其实当时就已经有考生太多的趋势。 这么多年过去,自然更严重了。 官学设立工科,倒是刚刚好。 徐大人信里还说,不少科举无望的秀才,本打算弃儒行商,如今则要弃文去学工科,也是一个转变。 这信里还问,纪元认为,如今的科举,应该如何改制才是。 想要科举做官,已经千难万难。 一些学生,确实打算弃儒行商,毕竟是要过日子的。 穷秀才什么都不会,还不如老老实实另寻出路。 而且一群读书识字,不事生产的秀才凑在一起,其实是一个大祸害。 纪元那个时空,就提过这件事,说秀才介于百姓跟豪绅之间,既不接地气,也不是真正的有钱人,很容易作为社会的败类。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467 首页 上一页 4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