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好。”还好现在外面各种摊子店铺还是有的,只是马上就要暂时退出历史舞台了吧。 ………… 当天木子李拿到了她妈妈交给张妈的信件。 这时她才想起,当时她妈确实说过找张妈拿什么来着,只是她当时心思没在那上面,之后又给忘了。 张妈不拿出来,她还不一定什么时候才会想起这事呢。 信上除了一些关心的话语就是交代了一下她妈妈的身份。 原来她外婆当年是有名的歌女,当然也是孤女。 后来邂逅了她外公有了她妈妈,只是从她外婆有她妈妈到现在,她那个所谓的外公都没有出现过的。 在木子李看来,这就是妥妥的渣男。 后来她外婆郁郁寡欢,在她妈十三岁的时候就撒手人寰了,当然是带着怨的。 这信封里还有一个坠子,当然信里也说了,是那个渣外公留的。 只是她妈这是当传家宝吗?咋还留给她了。 唉~ 算了,收着吧,怎么说也是她外婆和她妈的念想,人啊,就是这样。
第35章 当然信里也说了很多嘱咐她的话语。 不难看出,她妈写信的时候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的。 她妈是希望她能岁岁平安喜乐吧。 只是,好吧,她本就是咸鱼的性子,只是这事不解决了她心里会挂着事,再说吧。 ………… 时光流逝,转眼三年过去了。 三年间还是发生了很多事的。 比如,扫盲的春风扫到了村里,大规模的掀起了一股学习风,你能想象一群群男女老少披着白毛巾在头认真学习的场景吗? 再比如,老李家的宅子建成了,李家两个孙子也娶媳妇了,(三年前李大力的儿子李金宝二十岁,李大全的儿子李金根十八岁)。 哦对了,知道他们办了一件什么洋气的事吗? 拍结婚照,带着双方的嫁妆和彩礼,哈哈~ 这时候拍结婚照,铁锹是女方的嫁妆,书本是男方的彩礼,这叫啥? 知识和生产的双结合! 虽说这个钱是她爹李大栓掏的,但木子李觉得看戏得给门票,没毛病,哈哈。 另外,两个孙女也嫁人了,按三年前的年龄算,老四家的李金花十六岁,老二家的李金桂十五岁。 如今李老二的一儿一女都结婚的结婚,嫁人的嫁人了,老四家的也有两个完事了,只剩下老四家的三儿子李金水,今年十六岁,小闺女李金银,今年十三岁了。 老李家六个孙子辈,木子李不含在内。 又比如,村里虽偏远,但土地/改革也完成了吗? 再比如,木子李四人的户口就落在了这个小县城了,因为当初买房的时候人口普查还没开始,这也是赶上了,算是个城里人了。 还有就是她爹李大栓也确实将他两个兄弟弄到了县城做事了,因为老李家建房没占到李大栓任何便宜,总之来县城做活的过程有些曲折就是。 至于村里的那处宅子,李大栓夫妻早就想好了,县城的房子是老爷小姐的,以后他们夫妻倆老了,老爷小姐不需要他们了,就回村子里去。 所以那辆驴车这三年肩负的使命就是,偶尔驮着李大栓夫妻回村里打扫打扫房子,当然,随行的有时还有他两个回家休息的兄弟。 这是木子李这边的事,视线回到冀省Z市那边。 高承业已经在上大三了,而祁以墨也是大二的学生。 两人虽都是在首都的大学,但并不在同一所。 唯一相同的可能就是,两人三年过去了还记挂着木子李这个人吧。 三年间两个少年郎都长大长高了不少,至少两人都在一八零以上了。 二十一岁的高承业长相身高都在线,又是学霸属性,不乏女同志的追求,可惜三年过去他心里眼里只有那个没心没肺的木子李。 这就是所谓的白月光吧。 而二十岁的祁以墨亦是,他虽然不及高承业那般,但对身边的女同志也没有其他的想法。 至于某个出现了不到两章的工具人小叔祁景和,由于表现出色等原因,也调到首都的警局这边,虽然是个副的,但谁都知道,明降暗升。 至于某个没心没肺的女人,以上三个是谁? 她怎么没啥印象了? 她很忙,她忙着去首都的大学报道,最好还能在那边再买个四合院。 没错,她努努力考上首都的大学不奇怪的好嘛。 现在是1955年了,今年也发生了大事呢。 什么事在木子李这看来是大事? 当然是钱啊! 第二套人民币发行了啊! 以前通货膨胀时的一万元就相当于现在的一元了,想当初她可是适应了三年,到现在还是不怎么不适应的。 好在,转回来了。 最明显的就是在寄信的时候看到的,以前的基本寄信邮票价值800元,现在呢?8分! 当然也是因为之前没有角和分的单位面值。 总之,她现在才觉得日子正常了。 话说,现在旧币回收率是1:10000呢,要不要去兑换呢? 唉,换点够用的吧,不急。 但是事实就是,她木子李要买房还真得兑换成现在使用的新币才行。 尤其这里是首都。 这个时候的首都还是很热闹的,这是木子李的第一感觉。 人们穿着普通颜色单一,男的一般穿的就是黑蓝两色,大冷天的裤子跟现代的直筒裤一般无二,只是鞋子大多还是那种老式的手工黑布鞋。 女性穿着的颜色多一点,但也仅限于上半身,下半身的款式和颜色和男性的一般无二。 上半身的颜色就多了,纯色的,印花的,虽然款式都很宽松,但却添色不少。 也有可能是因为天气冷的缘故,穿着保暖为主。 路上行人很多,骑自行车的,骑三轮的,开老爷车的都多了很多。 这里的建筑给人一种古风感,如何形容? 看过民国时期的电视吗?那些热闹的的街景就和木子李看到的街景几乎无差别。 你若早起还能看到店铺前那些进货的场景,大板车上的货物码的整齐,店铺老板笑着搬货时的喜悦。 半上午的时候,你可能还会看到三五成群的小人堆,他们可能在某个借口路边下棋,可能是在某个摆摊卖茶老人前坐着聊天喝茶,也有可能是看到了那些路边的杂耍班子…… 木子李和自家爷爷找房已经找了好几天了,房子要租的不是没有,但木子李还是想要买。 开玩笑,这个时候不买,以后想买不是没资格就是没那个钱好嘛。 虽说首都这边有木家族宅,但半个百年过去了,早就住着木家的旁支。 而且爷孙俩也没想过和那些人有牵扯,虽然三年过去了,但保不齐Z市的人还盯着的,何必牵连别人。 所以,爷孙俩低调的很。 最终皇天不负苦心人,在木子李觉得腿要跑麻的时候,终于看中了一座单独的院子。 当然不是爷孙俩亲自找的,这个时候还是有房牙子(房牙子就是房地产中介)的。 只是看了很多地方,因为这边四合院居多也很大,住的人一般都是一个姓氏的亲戚啥的,像木子李他们这般单独租的不少,买的倒是不多。 可问题就在于,木子李他们不想和其他人住一个院子,人多口杂的,而且木子李用空间不方便。
第36章 这座院子虽然离学校远了那么一丢丢,但胜在独栋。 尤其与晋省的房子相似,除了晋省那个是二进的而这个不是,但爷孙俩都很满意。 因为这个院子住房刚好有两间,还有一个杂物间与一个待客堂屋,厨房茅房也是有的,甚至还有一个不小的地窖。 爷孙俩满意的很。 是的,这次来首都这边李叔和张妈并未跟来。 其实按木子李的想法,她爷爷也在晋省和李叔张妈他们住一起是最好的,那她一个人住学校也是可以的。 那样,想要买房也不会这么急。 只是,木老爷子不同意。 并不是老爷子担心自家白菜会被别人拱或被骗,而是这两年老爷子身体出现了一些毛病。 木老爷子担心自己陪孙女的日子不多了,所以一刻也不想离孙女太远了。 以前的木老爷子想过要去为儿子儿媳报仇的,但这两年他也想通了,他死不要紧,要是孙女再次被仇恨迷了眼,那她的日子该有多苦? 老头子可以对不起已亡人,但不能让他孙女过上颠沛流离的日子,这安逸的日子是他们这三年求来的。 再乱了,他就真没脸下去见他的儿子儿媳了。 所以,他只想以后的日子多陪陪他的孙女。 木子李不知道自家爷爷的想法,只是前两年她想离开独自去冀省的时候担心爷爷发现,后来又发现自家爷爷身体有些不大好,这事也就耽搁下来了。 但她没放弃过要去报仇的想法,毕竟是这具身体的父母,报个仇是应该的。 至于说不管他们,干脆熬死那些人? 做啥美梦呢?熬死不就是放任不管不报仇? 熬死也不能让他们轻松死去,她虽谨记自己在这个世界不沾血的原则,但她没说过会轻易放过那些人。 等着,她会找到机会给他们仍两个重磅炸弹,让他们自掘坟墓的。 她就不相信他们手里干净,更不相信他们没有对手。 先让他们蹦跶两年吧。 她也要好好陪陪自家爷爷,就当给自己“月中放假”了。 “爷爷,以后咱们爷孙就住这里了。这里,就是咱们的家了!”木子李笑着看向自家爷爷道。 “是啊,咱们的家。 也不知道你李叔他们收到信了没?” 木子李:“应该就这两天吧,爷爷您要实在想他们,那孙女就写信让他们过来陪您。” 反正她上学去了,爷爷一个人在家也无聊。 “说啥呢,他们来了,县城的房子放那生灰啊,再说了,清明马上就要到了,你爸妈那边还得有人祭扫。 而且你李叔他们年纪也大了,该享享福了,哪能让他们远离家乡来照顾我这个糟老头子啊。” 木子李吐吐舌头,“略略略~爷爷,孙女就说说而已。”这不看她爷爷这会有些伤感嘛。 “好了,现在房子也定下来了,离你去学校报到的日子也没两天了,这两天爷爷好好拾掇拾掇这房子,然后去熟悉一下街道去。” 等他熟悉一下后,就带她孙女去将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收了吧。 不然他心里不踏实,总记着这事。 “嗯,那孙女就先去厨房了,一会爷爷就等着尝尝孙女的厨艺吧。” 这几年她别的没学,张妈的厨艺她学了个十全十不说,但八分是敢打包票的。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37 首页 上一页 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