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这。果然有人晕全息! 眼前是一个白色的广场,站了七八个人,应该是准备区。呕吐这种事,仿佛连锁反应,一旦有人开了头,就会开始传染,两分钟后,准备区的人几乎全都开始干呕,只剩下周晓辰和一个ID叫“人民战士9997”的兄弟还在坚挺着。 人民战士9997:“不是说1017星系高手如云吗?你们这样搞得我也想吐了!” 他看到周晓辰,眼睛一亮,仿佛捕捉到了高手:“兄弟,啊不是,姐妹开的小号?” ……周晓辰抬头往上看,因为不想再搞出“常笑2”的事端来,她选了匿名登录,于是顶着“游客741”的ID。不想提黑户的事,她岔开话题:“你前面,是不是还有9996个人民战士?” 人民战士骄傲道:“我听说这个系列是联防大第一热门ID……本来想抢一万号的,呔!手快了。” 人民战士说着抛过来一个组队邀请:“我为什么加不了你好友?没有实名认证?不是,学姐别这么神秘啊。” 怎么就学姐了? 周晓辰捋了一下他的逻辑:已知1017星系是联防大的大本营,那么这里的服务器军校生出没概率一定很高;不晕全息,是老手,偏偏开着个游客号,那不就是军校生的小号? 逻辑很通,至少比对面是个没有公民证的黑户合理。 周晓辰:“你是联防大的?” “现在还不是,马上就是了!” “喔。”周晓辰眼神微妙:很好,我们是竞争对手了。 带着一种卧底的反派心态,周晓辰通过了组队。 人民战士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学姐,咱们先练什么?” ……忽然就有点后悔组这个队。 眼看准备区读条就要结束,周晓辰选择了毫无想法时的最佳选择:随机。 滴,随机训练副本生成中…… 人民战士一脸的“学到了”:这就是高手玩票的风范吗! 滴,进入未知地图探索副本,载入准备,3,2,1! 白色的强光逼迫周晓辰闭上了眼睛。再睁眼时,只看到一片没有尽头的黄沙。抬头,一轮比在晨昏线的基地看到的更大的太阳,挂在沙海上面永远昏黄的天空,仿佛一幅末日画像。 她立刻认出这是哪里:桑榆星的阳面。 检查光脑,失灵。 搜遍全身,没有任何装备。 人民战士也不知道被投放到哪里去了,看来第一步是先跟小队会合。 红矮星热度有限,气温并不算很高;但如果没有补给,仍然会很快因为缺水而中暑。 一般来说,在沙漠里寻找方向,不是依靠太阳,就是依靠星空。然而这里的太阳永不沉没,因此也就没有星空。 第14章 高原沙漠求生指南 根据周晓辰第一天从光脑AI听到的科普,桑榆星原本的大气97%以上是氮气,剩下的几乎都是二氧化碳。 虽然自从星历744年人类在此建立基地,大气层已经过了两百多年的改造,但也只是把氧气浓度提到了8%,也就比蓝星珠峰上略高一点。 基地保护罩内空气能局部达到20%含氧量的蓝星水准,是有制氧装置、大量移植和基因改造的植物在供应氧气。 但现在显然不在基地内! 高原求生第一条:不要剧烈运动。 周晓辰想起从进准备区就一直在热身、宛如多动症的人民战士兄弟,只能祈祷队友不要落地成盒。 桑榆星作为一颗被潮汐锁定的行星,之所以被人类认为宜居,除了她的恒星热度不高,向阳面有大片温度适宜地带外,还得益于她的强风气流。 强风气流由阳面中心地带的“近日点”,指向阴面中心地带的“远日点”,带去大量的热量,在阴面形成降水,然后液态水再通过冰层下面的深海洋流回归阳面,滋润生长在晨昏线附近的人造植被。 简而言之,桑榆星的风,是有方向的。虽然微观上并不绝对,但风向从“近日点”指向“远日点”的时候居多,如果你逆风无限行进下去,最后的终点很可能就是“近日点”。 因为这种偏向性,基地上的集装箱建筑总是随着时间朝一个方向移动,仿佛被风偷偷推走,每过一段时间就得挪回来。 从寻找装备的角度,逆风行进也是合理的:装备比人密度大得多,如果在同一地点投放,随风向的位移应该比人要小,也就是位于上风口。 周晓辰走路速度如八旬老太,即使如此,行进一个小时后,她也逐渐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的症状。这么短的距离,太阳的视直径很难发生可观测的变化,但心理作用下就是感觉变得更大,仿佛太奶在那里朝自己招手。 就在她感觉相比队友,自己恐怕要先落地成盒的时候,视野范围内出现了除沙尘以外的东西! 不是她期冀的空投物资、飞行器之类,而是空中的小黑点! 在巨大太阳的背景图上面,就像从太阳上飞过的《山海经》传说中的三足金乌。 这当然不是三足金乌——是虫族! 梅开二度,但这次她手里连脉冲水枪这种平民武器都没有。 周晓辰对自己的近战水平是有点子AC数的,赤手空拳跟虫族拼刺刀这种事情不适合她,于是当机立断,侧躺在沙地上,又往自己身上洒了好几层沙子,把自己半埋起来。 人们经常嘲笑“鸵鸟埋沙”,但其实鸵鸟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当然不是“只要我看不见,天敌就不存在”这种道理,而是在沙漠地带的白天,热空气从地面上升,与低空冷空气相遇,会形成薄雾。如果半掩在沙子里,有薄雾的掩护,就可能从天敌的搜索中漏过。 越来越近了! 这一次周晓辰才清晰地看到虫族飞行的阵列,不同于蓝星上任何一种生物。每一只个体的飞行路径非常随机,仿佛布朗运动,导致它们很难被瞄准;但作为整体又呈现出一种秩序感,仿佛运行中的屏幕保护程序。 虫族用这种方式生动地演绎了物理学的底层逻辑:个体的巨大随机性和宏观意义上的规律同时存在。 这样一种生物的恐怖,绝不止于钢牙和毒素。 周晓辰头皮发麻地看着虫子从低空飞过,其中几只甚至深入到了薄雾层中;只是脱离了光脑辅助,她宛如一个原始人,用肉眼甚至难以识别出虫族的分类学特征——或许本来也不在她的知识库内。 前后只是几分钟,但体感上宛如漫长的一个世纪。直到虫子再也看不见了,她才爬起来继续行进。 虫子仿佛刺激了肾上腺素分泌,让她奇迹地坚持到了视野内出现其他人。 她依然控制着速度,缓缓接近,开始是个小黑点,然后逐渐显示出全貌:两具木乃伊和一个活人! ——开个玩笑,但这确实是视觉冲击带给周晓辰的第一反应。 再走近点,就能看出那两具躺在地上、呈人体形状的物体不是木乃伊,而是两套外骨骼装备! 白天背过的科普在脑子里自动地打印:单兵外骨骼,模仿虫族坚硬外壳而设计、旨在突破人体机能极限的单兵作战装备,可以认为是机甲平替——在非太空环境,使用昂贵的机甲多少有点儿杀鸡动牛刀了。 那个活人当然就是人民战士了。 他应该到了有一会儿了,但跑得快的后果也是显然的——他出现了严重的高反,正在大吐特吐,现下的状态如果戴上面罩,马上就会吐自己一脸,然后达成被自己呕吐物呛死的离奇阵亡成就——所以只能等先吐完再说。 周晓辰从外骨骼的背包里翻出了水、压缩饼干和小型氧气罐,一边吃一边喝一边吸氧,稍微恢复一下状态,顺便研究外骨骼怎么穿。 预料中的,没有说明书——设计副本的人大概也很难想到有玩家能小白到这种程度。 首先,肯定是一体式,而不是分部件穿戴。理由很显然:如果要分部件穿戴,就应该装在箱子里减少体积,而不是保持这个人形木乃伊的样子运输——这不是纯纯自找麻烦? 百思不如一试,虫族还在附近,时间紧迫,周晓辰咽下最后一口饼干,尝试着躺进了一具“木乃伊”里面。 结果外骨骼穿戴远比她想象的要傻瓜:才刚刚躺平,识别到人体的外骨骼就像孙悟空的金箍,自动地收拢。无数微小的零部件像按摩椅上的凸起,沿着她的肌肉线条滑动、寻找最贴服的位置和角度;面罩在头盔戴好后自动升起,换气系统开始运作,氧气含量缓慢上升。 光脑也重新激活,风向、视距测试开启,温度、氧气、电量等表盘出现在视野右下角,还有令人安心的武器系统! 在蓝星时代就有“手机是人类外置大脑”的说法,现在她要更正一下:没有光脑的人类就像做了大脑摘除手术的婴儿,在宇宙中弱小可怜而又无助。 周晓辰调出武器系统,看到了三把枪,名字都十分高大上,甚至包括她只在食堂门口八卦时听过一耳朵的“短波相控阵狙击枪”。其实这些她都没用过,但不影响她一下子膨胀起来,感觉自己的力量都回来了:刚才那群虫子哪去了?你工人爷爷,不是,你工人奶奶来了! 第15章 噬金蚍蜉 趁人民战士同志还在调整,周晓辰先来熟悉一下武器: 总共三把武器,一把近战,两把远程。近战武器是一把平平无奇的激光切割枪,用来近距离切开虫族的坚硬外壳。周晓辰搞明白用法,就先不过多研究了——那种钢牙正好卡在液罐上的运气不是次次都有,让虫族近身,她基本上就打出GG了。 着重研究两把远程武器: 短波相控阵狙击枪,双手持握武器,“短波相控阵”指的是它的雷达。如果把普通雷达比作人类的肉眼,相控阵雷达就是昆虫的复眼,360度监控四周,不用“转头”,一旦发现目标,可以联动外骨骼装置,用最快速度完成瞄准动作。 越高端的装备,使用起来越傻瓜。但这并不是说对使用者的作战素质就没有要求,且不谈虫族的因果闪避,仅靠全自动瞄准无法击中,更常见的情况是视野中同时存在多个目标,那么按什么顺序击破就要自行判断了。 还有一把就非常复古,是半自动光学瞄准狙击枪,使用穿甲燃烧弹,非常考验射击能力。光脑AI解释,短波覆盖范围有限,且能耗非常大,不能一直保持开启状态。在虫族距离较远的情况下,优先使用光学瞄准。 瞄准器测瞄合一,可以当做望远镜使用,而且这把枪对于穿戴外骨骼的战士来说非常轻便,在行进中举着它观测四周是常态。 周晓辰把武器切来切去,单纯是为了练手感,但在人民战士同志眼中,就成了学姐对他失去耐心的预兆。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39 首页 上一页 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