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时候,都不能妄议领导的决策。 她只强调:“你现在是快乐的单身汉,你可以把所有的下班时间都花在学习上。放眼全国,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能达到10%。 单是这个,你就已经赢了90%的人。 另外,你还有人帮你辅导。多的是人只能自己摸索。 八百米测试,你都已经领先一圈,你有什么好不敢继续跑下去的?” 但是王凤珍仍然没信心。 学渣看到学习,本能畏惧。 这种恐惧深入骨髓,是种族压制,好比老鼠见了猫。 “我……” 她想说算了吧,她从小就不是学习的料。 可此时此刻,面对叶菁菁灼灼的目光,她嘴巴像压了千斤巨石,简单的一句话,却死活吐不出来。 叶菁菁的嘴巴可不含糊,直截了当地便发起了攻击:“哎呀,你这是怎么了?难道你真想一辈子就这么窝囊下去,让人家指着你的脊梁骨说你是块扶不起的烂泥?一辈子被人踩在脚底下,连头都抬不起来?” 王凤珍的脸涨得通红,整个人都要烧成灰了,那“我”字在嘴边转了几个圈,最终还是没能说出口。 “别我了,我的姑奶奶!”叶菁菁冷笑一声,继续说道,“天底下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你要是自己不争气,那就怪不得别人看不起你。到时候,我们这些人,想替你说话都不好意思开口。” 田宁她们一股脑地随声附和:“可不是嘛,还没开打呢,怎么就认输了?” 王凤珍听了这话,心里头的小鼓敲得咚咚响,想退却,可又不敢,只得硬着头皮说:“可这历史,比三座大山还难,我怎么爬得上去呢?” 叶菁菁这头,作为理科生她也是眉头紧锁,隔行如隔山,她还真不擅长文科。 她想了想,估摸着说:“咱们先把古代史给摸个大概,知道有哪些朝代,别张冠李戴,把安史之乱往宋朝头上扣就成了。近代史啊,就得看那几大战役,咱给它顺顺。” 话还没说完,旁边就蹦出个愣头青:“哎,这安史之乱不是在宋朝吗?” 叶菁菁翻了个白眼:“我说你这脑袋瓜子里装的是啥啊?安史之乱,那是唐朝的事儿!” 众人一听,哦,原来这样啊,唐朝,那就是黄巢起义那会儿吧。 叶菁菁差点没喷出来,她心里直骂:这帮家伙,真是历史盲! 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间隔了多少年了。 她深吸了一口气,继续往下说:“再说说世界史吧,咱们得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史。比如那巴黎公社……” 结果,又有人插嘴了:“巴黎公社?那是哪个县的啊?” 叶菁菁简直要崩溃了。 她这是教了一群什么祖宗? 她现在无比笃定一件事,那就是今年的高考文科试卷,也必须得简单的要命,常识中的常识。 因为站在她面前的这群临时工,生活条件和见识,已经可以排进这个时代全国同龄人的前10%。 西津算大城市啊,纺织厂子弟,又是西津真平头百姓羡慕的存在。 就这样,大家居然不知道巴黎公社是怎么回事。 可想而知,全国的高考生们,总体究竟是个什么水平了。 她强忍着怒火,说:“巴黎啊,那是在法国。巴黎公社,那可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叶菁菁觉得再讲历史下去,她非疯了不可,于是赶紧转移话题:“咱们说说地理吧,把大洲大洋分清楚,知道有哪些气候带,还有啊,那些重点国家的首都名得背下来。咱们国内的各个省的省会,还有简称,也得记一记。另外啊,时区我得给你讲讲,让你知道怎么算时差。” 王凤珍越听眼睛越直,到最后干脆眼泪汪汪的,跟个小狗似的,可怜巴巴地说:“我……我背不下来,太多了。” 叶菁菁一听就火冒三丈,恶狠狠地瞪她:“背不下来就不许吃饭!” 她还有脸哭唧唧的? 该哭的人是姐姐我好不好?! 一群青铜,还得带成王者。 姐也太难了。
第18章 热闹的中秋节 吃大餐 临时工们原本要打了退堂鼓,一到中秋节,立刻停下了鼓槌。 因为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纺织厂对二等公民的深深的恶意。 摸着良心说,中秋佳节,纺织厂给职工们发的福利并不差。 每人一条毛巾一块肥皂—— 这是用来方便大家下班后洗澡的。 在纺织厂上班,你不勤洗澡的话你真的会崩溃。 除此之外,叶菁菁他们还领到了一袋白糖,一盒芝麻酥外加半斤肉。 放眼全市各个单位,哪怕纺织厂没给职工发月饼,这些加在一起,也绝对能够拿的出手了。 但是—— 不患寡而患不均,凡事最怕比较。 除了毛巾和肥皂之外,正式工所有的福利,都在临时工的基础上翻了倍。 他们是每人两包白糖、两盒芝麻酥外加一斤肉。 如果是以前,王凤珍他们即便心里头有点咯噔,也会觉得理所当然。 但经历了上次被丰同志当面羞辱,正式工在旁边干听着,谁也没阻止的经历之后,临时工们的想法早变了。 现在再这么明晃晃地被告知:你就是低人一等,就算大家干一样的活,你干的比人家更好,你还是矮人家半截。 王凤珍抿了半天嘴巴,恶狠狠道:“等着吧,总有一天,我也要吃上一斤肉。” 叶菁菁老怀甚慰:“对,以后我们天天吃肉。” 田宁和方萍跟着点头,没错,只要她们以后转正了,一个月工资加补贴到手四五十块—— 哪怕顿顿吃甲菜,也没人敢说他们一句不是。 至于现在吗—— 叶菁菁看看手里拎的半斤肉,就算是战备储备的清仓冻肉,那也是货真价实的猪肉啊。 今儿中秋节,纺织厂女工多,现在默认还是女同志承担家务,故而纺织厂提前下班一小时。 叶菁菁把中秋节的福利往自行车篓里一放,半斤肉则挂在车龙头上,直接蹬着车子呼呼往运输公司去了。 同样是过节,她就不信运输公司会不发福利。 运输公司的确不小气。 它家不仅有中秋节福利,而且出手相当大方。 每位职工每人一盒八个月饼、一大瓶水果罐头之外,还有一兜子秋白梨,最重要的是,他们居然分鱼,好大一条草鱼,总有三斤重。 叶菁菁到的时候,运输公司的工会主席正在院子的空地上,张罗着大家伙儿领福利。 瞧见叶菁菁,她还笑了:“老叶家的还自己过来拿啊,踩一脚油门,给你家带过去就是了。” 叶菁菁心里头嘀咕,要带的话,还不知道带到谁嘴巴里头去呢。 她冲人甜甜地笑:“我们厂今天提前下班,我正好拎回去。” 哈!有鱼有肉,今天这个中秋节,必须得吃个肚子呲溜圆。 叶菁菁开开心心地蹬着自行车回家,路上经过商店,排队买月饼的人都排到大街上了。 幸福果然都是比较出来的。 跟他们一比,她都觉得自己的穿越挺幸运的。 打住打住。 但凡有机会,她还是更想回到自己的世界。 叶菁菁一路骑回家,筒子楼正是热闹的时候。 和纺织厂、运输公司一样,邮局也是这个年代数的上号的好单位。 今天中秋节,人家领导同样不当葛朗台。 月饼是必备的,一盒六个。 鸡蛋,每人15只。 还有一只大西瓜,估摸着起码得有七八斤重。 除了这些,邮局还额外每人发了肥皂和两副劳保手套—— 不要小看手套哦,这年代多的是人家把手套拆下来,重新染色,好当成毛线给家里人织线衫。 但即便如此,王奶奶瞧见叶菁菁拎的大包小包,还是忍不住羡慕。 “到底是工厂好,你们纺织厂发这么多东西。” 叶菁菁乐呵呵的:“不是,月饼和鱼都是我爸单位发的。” 王奶奶这才想起来:“哦哦,对了,那你们得动作快点,赶紧去你大姑家。” 在她印象中,叶家就没在筒子楼过过中秋节。 往常今天,党爱芳一大早就去大杂院了。 结果现在叶菁菁却挑高了眉毛:“我妈又没公公婆婆,尽孝也孝顺不到大姑子头上去呀。不去,我们在自己家过节。哎,王奶奶,我们两家一块儿过吧。不然吃不完,鱼肉都要放坏了。” 这会儿虽然都中秋节了,但白天飙到三十度,依然司空见惯。 眼下老百姓家里也没个冰箱什么的,菜根本放不住。 王奶奶瞪眼睛:“哪有这么吃的。奶奶教你,用油把鱼和肉都封了,以后要吃的时候再慢慢拿。” 一顿干掉半斤肉三斤鱼?地主老财家这么吃,都得垮掉。 叶菁菁却懒得折腾,更想趁机和王奶奶家拉近关系—— 毕竟她现在早中晚饭都不在家里吃,她又怕党爱芳会跑出去火山孝子,连菜钱都不敢给她。 真的,被PUA到极致的人,真的能干出来,宁可自己饿死,也要供养自己心中的神。 故而这些天,叶菁菁干脆把党爱芳托付给王奶奶。 每天她付一毛钱,王奶奶管党爱芳一天三顿的菜就行。 也不用吃好的,随便炒个青菜,让党爱芳跟着吃。 这党爱芳的营养要怎么保证? 叶菁菁每天早上走之前,都会冲一个蛋花,看着党爱芳喝下去。 晚上回家,她也会从单位食堂打一份羊杂汤,两人分的当夜宵吃。 天地良心,她真的已经尽力了。 就算最后事情不尽如人意,她也问心无愧。 现在,叶菁菁坚持拉着王奶奶一道:“一起吃嘛,中秋节就该热闹热闹。” 王奶奶还想推辞,但她儿媳妇察觉到了邻居家的这位姑娘,是想拉关系。 自家死命推辞的话,倒像是看不上人家一样。 “一起就一起吧,人多热闹点。” 反正自家也不是什么破落户,得占别人便宜的主儿。 就说今儿这顿晚饭吧,鱼和肉是叶菁菁拎回来的,王家儿媳妇掉头就从家里拿出了10个鸡蛋。 中秋佳节,照老理儿,本是品尝蟹肉的时刻。然此刻条件限制,菜场和副食品店都看不到螃蟹,便只得将鸡蛋妙手烹制,权当赛螃蟹,聊以慰藉口腹之欲。 王奶奶又泡上了干香菇,这个和肉一块烧,吸饱了肉汤,味道跟肉一样肥厚。 至于那条三斤重的大草鱼,叶菁菁原本想做一整条的红烧鱼,但婆媳二人一致认为应该一鱼两吃。 鱼头切下来,和原本打算用来拌皮蛋的嫩豆腐,一道下锅熬一锅鱼头豆腐汤。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95 首页 上一页 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