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个男生私底下向女友透露,他准备出国后就留在国外,不回来了。 他女友认为他这种行为是在背叛祖国,背叛人民,所以气愤地举报了他。 至此,他也别想留在外国了,因为他出国的资格被取消了。 叶菁菁听的只想扶额,这都叫什么事啊。 她觉得无语,但教育部特别紧张,出国留学预备班的气氛瞬间凝滞起来。 好多同学都露出了厌烦的神色,因为大家都害怕自己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咳咳,学霸吧,普遍对政治教育不太感兴趣。 尤其是之前十多年,他们接受了太多的政治教育,简直到了反胃的程度。 偏偏大家还不敢抗议,如果是其他时候,他们强调要把时间花在英语学习上,还能勉强说得过去。 但现在都有人要叛逃了,谁再说这种话,就是典型的白专,动机不纯。 连叶菁菁这时候都不敢吱声,生怕自己成了出头的椽子,她是真的打算去美国卖操作系统挣美元的。 好在隔了一天,黄为民过来给他们发通知了,收拾一下准备出发,明天的飞机去上海。 同学们发出一阵惊呼,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出发去上海没什么好稀奇的,据说上海那边同济大学也办了出国辅导班,说不定现在要把他们转移过去上课。 但问题在于,为什么要坐飞机呢? 从北京到上海,明明有火车的。 包括叶菁菁都忍不住问:“飞机票的钱怎么算?机票很贵的。” 黄为民的心在滴血啊。 他当然知道飞机票贵,但现在不是没办法嘛。 他只好含糊其辞:“放心,这些都是公费,你们只需要一切行动听指挥就行。” 准留学生们拼命点头,他们之中除了叶菁菁之外,所以也没坐过飞机,不激动才怪。 黄为民陪着他们一块儿去机场,一块儿坐飞机,然后他们的目的地不是同济大学,而是上海的汽车厂。 他们被安排参观工厂去了。 叶菁菁从头看到尾,总算明白教育部的用意了。 就是在给小孩子们显露家底呢,告诉年轻人们,看看我们国家也是有很好的工厂的。我们国家一点也不比别人差。 别到时候出了国,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灯红酒绿,就挪不开脚,死活不肯回来了。 叶菁菁想明白这一点,生出的想揉太阳穴的冲动。 她感叹于领导们的良苦用心,甚至心疼他们的煞费苦心。 但她又清楚地明白,这一招没用,一点点用都没有。 甚至它的效果会适得其反。 叶菁菁直接找到了黄为民:“黄主任,我想私底下跟你说点掏心窝子的话。” 黄为民赶紧摆手:“别别别,你叫我老黄就行,我也不是什么领导。” “那我叫你黄老师。”叶菁菁正色道,“我大概能猜到你们这么兴师动众的用意,但它没效果。因为发力的方向不对。” “你也知道,我去过日本,我参观过他们的工厂。这么说吧,小型工厂的条件我不太清楚,但在日本,随便一家中型企业的生产设备,都要比我们今天看到的先进。” “人家的管理模式,人家的职工素质,也比我们看到的强的多。” “我的这些同学们,没有一个不是聪明人。即便你们不说,他们也能猜到我们现在看的,就是中国最先进的工厂之一。等到他们出了国,发现我们最好的还被人家一般的甩得老远。那大家会有什么想法?” 黄为民脸色微变,下意识地问了一句:“我们真差人家这么远?” 叶菁菁点头,没给对方留下幻想的空间:“日本这种工厂,工人都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他们的工厂一尘不染,废品率非常低。” 说着说着,她又想起来一件事,“我觉得我们国家的出国考察有个很大的问题,明明是在国家统一指挥下的行动,但是一个单位出国考察了,好像就变成这个单位自己的事。其他单位对他们考察的情况一无所知。后面想要知道的时候,其他单位再出去考察一回,这不是在浪费资金吗?” 黄为民摆摆手:“先不说这个了,说说现在的情况吧。” 其实她说的,教育部也不是完全想不到。 比如说现在了,早几年还在文化的革命的时候呢,选出去出国留学的那可都是标准的根正苗红,照样有人叛逃。 可教育部又能怎么办呢?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客观存在,他们也没办法瞬间扭转啊。 说个不好听的,如果他们有这能耐的话,干嘛还要费尽心思送这么多人出国留学呢? 叶菁菁摸了摸鼻子,沉吟片刻:“要不这样吧,既然美国的老师还没过来,那这几天我给大家上英语课吧。” 现在出国培训班严格来说,没有正式的老师。从报到开始,大家就是跟着《English for Today Book 4 — Our Changing Technology》的英语教材,听美式英语磁带。 练完一上午的听力之后,下午大家开始口语练习。培训班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迅速提高大家的听力和口语水平。 这两天的时间,叶菁菁因为口语能力强,加上她编写的《英语单词记忆宝典》,在大学生群体中非常受欢迎,所以她临时充当了口语老师的职务。 现在,她想充分利用自己的职务,多做点儿事。 黄为民颇为紧张,相当严肃地告诫她:“小叶同志,现在比较敏感,你说话要注意。不要被抓到小辫子,到时候给自己惹麻烦。” 叶菁菁笑了笑:“你放心,我不谈政治的。我一个理工科的,我谈什么政治啊。我说历史我说文化我说经济。” 黄为民默默地看了她一眼,心道,你这个女同志学计算机学化学的,你又懂什么历史文化和经济呀。
第263章 我希望大家都好 他们都应该有一个光明…… 结果叶菁菁还真能掰, 她趁着给大家做口语训练的机会,开始讲中华文明,说中华文明的优势。 为什么历史上有那么多文明古国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 而中华文明一直能够源远流长?不管经历怎样的沧桑,都能被继承并发扬? 当然, 准学生们其实不太感兴趣, 因为被派出去留学的除了少部分是专门进修外语的之外,其他的都是理工科学生。 他们更加乐意围绕《English for Today Book 4 — Our Changing Technology 》进行讨论。 书中15课, 每一篇课文都围绕一个具体的现代科技课题展开的。 这才是他们出国咬学习要研究的内容。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可叶菁菁是谁呀, 她想说什么是你能拦得住吗? 她立刻怼回头:“出国以后,我们所有人都是要跟外国人交流的。除了上课的内容,难道大家不谈其他的话题吗?那不可能的。谈的话, 能谈什么?外国人对中国抱有善意的情况下, 那肯定会对你国家的历史文明感兴趣。我们现在聊了,那后面跟人家说话, 不至于一个单词都蹦不出来,直接冷场。” 好吧好吧,大家勉强被说服了,硬着头皮听她介绍,还要被迫进行小组讨论。 因为小叶老师说了,外国和中国的教学方法不同,好多作业都必须要经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才能完成。 她现在是锻炼大家的能力, 省的大家到时候两眼一抹黑。 讨论完中国璀璨的历史和文明之后,她又开始说战后经济,以美国日本和欧洲为例子, 提到了战争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又深入到各国内部。 战争,它摧毁了国家原本的格局。原本的统治阶级衰落,新兴的力量开始升起。就给了底层老百姓迅速翻身的机会,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新贵诞生。 这种阶层流动,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让大家对未来充满希望,富有干劲,所以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才这么快。 她报一项项数据的时候,有学生感慨:“我们国家经济什么时候能发展这么快啊?” 叶菁菁趁机强调:“我们马上也要进入经济腾飞的阶段了。因为我们之前十年都在备战备荒,处于一种事实上的战争状态。现在我们的重心发生转移,开始朝经济建设发展。” 学生好奇道:“那我们是不是现在也是一种战后经济了?” 叶菁菁笑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要这样理解也可以。” 她没有继续深入下去,而是又开始跟大家讨论欧美国家的新移民的烦恼。 在一个日趋稳定的社会结构中,外来者很容易受到歧视,难以被接纳。 这不仅仅是因为文化的差异,更因为原住民觉得你没有参与我们的奋斗,为什么要分享我们奋斗的成果? 叶菁菁从头到尾都没有提,让大家为了大义,完成学业后返回祖国。 心中有大义的人,不需要她强调,人家也会自己回来。 按照二八定律,一成是绝对是会回来的,一成是绝对会走的,剩下的八成才是她要努力争取的。 出国留学的大学生们都太年轻了,他们不像叶菁菁一样,知道后面四十年的历史脉络,所以可以坚定地选择祖国。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类希望自己的生活状态越来越好,是一种本能,无可厚非。 叶菁菁只是希望他们不要被蝇头小利蒙蔽了双眼,草率做出选择,结果错失发展良机,悔不当初。 七八十年代公费出国留学不回来,结果发展不如意的,她又不是没见过。 她妈一位同事的表姐,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的高材生,分配去了电视台。八十年代,被公派出国留学,没回来。结果她在国外发展不好,一直处于打零工的状态。她当年的同事们,早就是业内大佬了。 还有混的比她好的出国未归留学生,普遍也就是中产阶级,距离行业大佬十分遥远。 而跟他们一批的同学呢,回国的,基本上都得到了重用,在自己的行业做到了顶尖。 这些被万里挑一选出来的留学生,毫无疑问,是精英中的精英。他们应该在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自己绚烂的光芒。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95 首页 上一页 28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