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拿了名次的! 她晓得这是美国医生发明的办法! 然而,此时此刻,还有谁在意她呢? 所有人都围着叶菁菁。 甚至连他们纺织三厂的厂长,和总厂的大领导都来了—— 呃,这其实是个误会。 总厂领导是来三厂检查工作的。 至于为啥大家没锣鼓喧天、红旗招展、鞭炮齐鸣地大搞欢迎? 嗐,自家人,三天两头地过来,早没新鲜感了,折腾不起。 可即便三厂平常心以待之,没体现出总厂领导非同一般的身份,人家领导现在也挺高兴的。 上报纸了啊! 他们纺织厂的工人,写的文章居然上报纸了! 谢广白在旁边介绍:“这些是叶菁菁同志看资料时,发现的办法,我们在医院在农村公社进行了实操论证,发现切实可行,能及时拯救性命,守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厂领导说了什么,卢少婷没听清楚。 她听到的是,那个眼睛跟刀子一样的,车间主任的声音。 孔素梅也不知道究竟是咋回事,但这丝毫不影响她作为一名部门领导,积极肯定下属的工作啊。 她热情地向大领导介绍:“叶菁菁同志一直兢兢业业,勤学上进,受红工医培训的时候,大夫也夸她脑袋瓜子灵光,是学医的好材料呢。” 噢耶!完美了。 这解释了,为啥叶菁菁一个细纱挡车工,居然会晓得,人家医生以前都不知道的急救办法。 因为叶菁菁同志干一行爱一行,肯专研啊。 得亏厂医不在场,否则搞不好,要翻个大白眼的。 红工医其实相当于工人中的赤脚医生,上的是短期医训班。 她们受的是啥培训呢?不过是简单的包扎之类。 每天上班,红工医常规背个医药箱,在车间里转悠一趟,问工人有没有头疼脑热之类。 除了能临时做个包扎,给人发瓶清凉油之外,其他的,她们也干不了。 毕竟厂里也有医务室,用不上她们。 再说她们本身就是兼职,自己也有工作。 挡车、打包、理筒管、理坏纱之类的,哪里缺人上哪里。 而且原主虽然培训成绩好,本人却并没有当上红工医。 因为细纱工的收入,是工资加计件模式。 当红工医的话,虽然轻松不少,但严重影响收入。 原主要养活自己和党爱芳,肯定得老老实实继续当挡车工。 但这些细枝末节,大领导也不可能知道,哪怕知道也不会在意。 他现在重点是要肯定纺织三厂,在人才队伍培养上,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 “很好,我们新时代的纺织工,就是要文也要武。” 叶菁菁赶紧表达,对领导肯定的诚惶诚恐;再三表示,一定不辜负单位和领导的培养,再接再厉,将来更上一层楼。 她到现在也还懵着呢。 她懵的不是谢广白给报纸投稿,作者一栏还带上了自己的名字。 在她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啊。 海姆立克冲击法,是她教给谢广白的。 溺水急救,不用控水,直接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也是她在赤脚医生培训班上,跟大家伙儿说的。 若是谢广白写文章时,彻底把自己给甩开了,只能证明这人人品不行,以后自己得离他远点。 现在嘛—— 嗯。 她决定了,晚上去喝中药的时候,她会给谢广白带酱肉排。 哎呀呀,纺织三厂食堂的酱肉排,用的是梅山猪的三夹精草排。这种排骨,一头猪身上只有七八斤,肉质特别细嫩。 肉排先猛火、后文火,成品红润鲜亮、软烂咸香。 呲溜—— 晚上她起来,也要吃酱肉排。 她就不信了,她都睡了一觉了,还能嘴巴发苦。 叶菁菁一边想着酱肉排的美味,一边艰难地维持着脸上的笑。 她的老天奶哎! 咋这么夸张呢?她不就是在报纸上,跟人联名发了篇文章吗,也不是多大的事儿。 她小学时,也在报纸上发过文章啊。 当时只有他们班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上表扬了她,然后她请班上玩的好的小伙伴,集体干掉了一大袋辣条而已。 别说震惊全校了,他们年级都没被震惊到。 可现 在—— 好歹也是纺织大厂的领导,怎么就这么不镇定呢? 厂长已经指挥陪同秘书:“快快快,现在就在广播里,好好念一念我们同志写的文章。中午吃饭的时候,再念一遍。晚上也一样。让所有人都好好听听。” 太夸张了。 叶菁菁这种厚脸皮,都觉得大可不必。 好在领导放完话,终于想起来这个点儿,人家车间工人是下了夜班,特别慈悲地大手一挥:“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年轻人不能不把身体当回事,赶紧回去睡觉,今后才好为我们纺织厂的生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叶菁菁如蒙大赦,拔腿便跑。 瞅着大家如火的热情和膨胀的好奇心,她敢留下来的话,她今天就别想睡觉了。 主角离场,领导也交代完了后续安排,继续自己的接待任务,吃瓜群众自然跟着散开。 甚至连因为谢广白的出现,心灵受到巨大冲击的刘向阳,这会儿都顾不上跟人撕吧。 他作为青年干部代表,积极跟着陪同领导检查去了。 人潮退散,只余下卢少婷呆愣愣站在原地。 纺织三厂的广播,响彻了整个厂区的上空。 “广大职工同志,现在播报本厂六车间红工医叶菁菁同志和市工人医院……” 什么海姆立克冲击法,什么溺水急救不用控水。 卢少婷模模糊糊地想着,这些都是她知道的,她学过的。 上报纸,被表扬。 这些荣誉,本来也可以属于她呀。 可为什么,重生到今天,她什么都没获得? 反而原本有的,也一件件地失去了。 她失魂落魄地走着,没注意到纺织厂宣传栏里贴上到报纸,角落里的名人名言印着: 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 报纸在阳光下晕染出金光,而她却一步步走进阴影。
第33章 当培训老师 哎哟,好事儿 叶菁菁到底是异时空来客。 她完全低估了, 1977年,在报纸上发表一篇文章,究竟能够引起多大的震撼。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 全国报纸杂志,估计有九成都停刊了。 到了1973年, 才有部分大学学报开始复刊。 而且在政治挂帅的引导下, 这些报刊的版面也基本被转载中央政治文件,以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即“两报一刊”)的重要社论给占据了。 这就意味着, 留给普通文章的空间,大大缩小了。 僧多粥少的情况下, 叶菁菁这么一个平平无奇的纺织工,能够在报纸上发表一篇文章,自然引发了全厂轰动。 不管是上夜班还是去食堂吃饭, 多的是人特地跑过来, 就为了看她一眼。 搞得她都怀疑,再这么下去, 自己会被直接看成猴。 王凤珍三人笑成一团,说她胡说八道,没这么漂亮的猴。 “你也不看看,现在多少男同志都偷偷看你。” 方萍暴露了自己隐藏的八卦属性,伸出了两只手,左右翻翻:“我数过了,起码有20个。” 王凤珍傲娇地强调:“他们啊,迟了, 都到后面排队去吧。谁让他们不早点发现,我们叶菁菁同志的优秀。” 方萍猛点头:“就是就是,早点干什么吃了。” 田宁的警觉性最高, 认真地告诫叶菁菁:“你可得睁大眼睛看清楚了,千万不要迷花了眼。这些人,未必是因为你优秀,说不定就是看上你家里了,想吃绝户!” 话糙理不糙。 那天在食堂里,叶菁菁主动暴露家境——她家随随便便送一回礼,就是10瓶罐头,3罐麦乳精,两斤绿豆糕,一斤大白兔奶糖。 当时,田宁便觉得食堂瞬间雪亮。 亮的全是大姑娘小伙子的眼睛啊。 猛然发现身边有个白富美,小伙子们怦然心动,大姑娘们也不逞多让。 毕竟她们自己没条件,可自家还有兄弟呀。 娶进门一个阔嫂子,亦或者是有钱弟妹,那就是抬进了一座金山。 最棒的是,只要有心的人,便能调查出来,叶菁菁是独生女儿,她爸爸还没兄弟,只有一个姐姐。 这就意味着,没有侄儿和女婿争财产。 可谓是吃绝户的最优选。 王凤珍和方萍都被说得毛毛的,前者更是搓着胳膊强调:“现在又不是旧社会,不兴这一套的。” 田宁冷笑:“你当是共产主义社会呢,龌龊的人多了去。” 然后叶菁菁等人,就听了一耳朵,关于如何算计儿媳妇家产的故事。 乖乖,谁说六七十年代的人淳朴来着? 但凡有人类这种智慧生物存在,那必须少不了八百个心眼子。 想想也是,真遍地淳朴,人人相亲相爱的话,党爱芳又是被怎么算计丢了工作的? “放心啦。”叶菁菁安慰小伙伴,“这种事情肯定不会发生。” 不说她,哪怕原主穿越回来,叶友德的钱也不可能落在女婿手上。 “因为从小到大,我爸眼里只有卢少婷这个外甥女儿。” 叶菁菁趁机给小伙伴们打预防针,“以后你们也留个心,省得我爸利用你们坑我。” 王凤珍吓了一跳:“不可能吧?你爸就你一个女儿。” 叶菁菁呵呵:“你没听说过一句话吗?男人最爱给别人养小孩。” 三人面面相觑,旋即开始桀桀怪笑。 田宁更是狂点头:“就是就是,活像养自己的小孩,能让他们死一样。” 他们家族就有人,放着自己儿女不管,一门心思培养侄子侄女儿。 天知道这些人想什么。 叶菁菁重重地叹了口气:“所以我是指望不上我爸了,我只能靠自己,只能靠你们。将来你们发达了,可得好好拉拔我。” 王凤珍立刻拍胸脯,义薄云天:“放心,以后有我一口干的,绝对不会给你稀的。” 田宁没好气:“你还不赶紧学习,回头你考不上,叶菁菁还怎么指望你呀?” 王凤珍不服气:“我已经很努力了,还要怎么努力啊?总不能往死里逼我吧。”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95 首页 上一页 3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