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更不得了了,还住上了以前皇帝才能住的地方,这辈子可太值得啦。 徐晚被婆婆逗得不行了,挽着她的手臂道:“妈,这算什么啊,再过十多二十年,这里还会大变样呢,路上自行车换成小汽车,往后村村通公路,县县有高速,咱们从北城回家坐火车都只要几个小时。” 千里之外可以随时视频,总之科技的发展,国家的进步,那才是最大的变化。 “妈呀,闺女,你没忽悠我吧?”刘桂芬知道这个儿媳妇儿比自己想象的更有文化更有本事,但是这话还是不太敢相信啊。 啥火车啊,几个小时就能到蓉城?这是飞吗? “当然没有,再过几十年您就知道啦。” “也不知道我能活到那一天不。”刘桂芬当然看看不一样的世界,可听说还有三四十年,又觉得时间好长。 “奶奶,您会长命百岁的。”徐晚都没还没说话,圆圆在一旁搭话了。 奶声奶气的话逗得刘桂芬笑的眼睛都闭上了,“好,奶奶长命百岁,奶奶陪着团团和圆圆好不好?” “好,奶奶要跟圆圆一起长大。” “好好好!” 小姑娘会哄人,刘桂芬出门笑声就没停过,一家人很快就到了胡同口。 这一片不是主干道,但是胡同也不狭窄,道路两旁还种满了树,正是发春芽的时候,一路过来看起来生机勃勃。 她们到的时候,师傅们已经在里头忙活了。 徐晚轻轻推开虚掩着的脱色的红漆大门,然后绕过雕花照壁就是院子了。 这个院子六八年被没收,第二年用作街道办事处的办公地,原本的复古低调的装修早就没了,院子里杂七杂八的,那些东西徐晚全部扔掉了。 现在院子里空荡荡的,不过看起来格外宽敞。 空了也好,徐晚打算按照自己的设计规划一下院子,反正现在在推行企业公改私,很多东西购置起来也更方便了。 院子里还有一颗特别大的柿子树,以前的人喜欢在院子里种些柿子树或者枣树,寓意事事美满,多子多福。 经历了岁月变迁,这颗柿子长得特别好,听说一年要产上百斤柿子。 徐晚没打算把柿子树挖掉,这样秋天还可以做柿子干。 刘桂芬一进院子就喜欢得不得了,在这么繁华的北城院子还能有一百多平的大院子。 干了一辈子的农活的人,看着这个大院子可忍不住了,这必须种菜,种花。 绕着院子分布了正房,东西厢房,厨房。 这些房屋的门窗结构都没啥大问题,不过一些地方坏了就直接用木条贴补上了。 看起来不伦不类的,现在木工师傅们在修复,看起来也在逐渐恢复以前的样子。 屋子里的家具徐晚打算都得换掉,现在城外国营家具厂刚改制,听说去定家具可以按照需求给你做。 所以徐晚和周怀臣刚订了房子就去把家具给定了。 等房子修好家具也好了。 厕所和厨房徐晚打算重新改装了,这房子以前是用柴火灶,现在都有了煤气,当然煤气更方便,因为厨房宽敞,她也没取消柴火灶。 不着急的时候可以用柴火灶,这样煮的饭菜更香。 厕所得大改,至少要改成淋浴了,现在这些在逐步开放,也不像以前担心被举报。 能让生活过得更舒心,徐晚自然不会亏待自己。 因为要换新家具,自然就不可能继续烧炕,徐晚又给装了暖气。 这个时候换这些并不便宜,甚至这一趟下来,又能买小半间院子了,可这钱不能省。 她努力挣钱就是让生活更好,让孩子们生活的更开心,如果住起来不舒服那就没必要了。 周怀臣跟妻子的想法一样,既然决定搬出来住大院子,肯定是舒心为主,而且两个孩子又还小,生活环境不好,身体也不太好。 这么一顿折腾,徐晚觉得日子已经在慢慢向着后世靠近了。 现在正是翻地种菜的好时候,夫妻俩在屋里商量怎么盖房子,刘桂芬在院子里也忙活开了,看到角落有一把锄头就直接开始锄地了。 刚才徐晚说了要修建成路的地方她都没动,还规划了一些种花的地方,知道圆圆要养猫,院子里种花吸引一些蝴蝶来就可以和猫咪玩了。 徐晚出来看到婆婆规划跟自己想的差不多也就没说话了。 ———— 有婆婆帮忙带孩子,徐晚可就有时间弄自己的事情。 现在年轻人最热衷的就是考大学,徐晚根本不用,她研究生都毕业了,不想走一遍重复的路。 趁着现在形势好,她要开始自己的创业大计了。 她选择了很多,最后把目光放在了餐饮上。 现在很多国营饭店都开不下去了,因为食材单一,味道单一。 所以国营饭店是最开始国营转私的,她看好几个国营饭店都开始贴出改制公告了,还邀请社会人士进行收购。 徐晚挑选了一个距离四合院不远的一家国营饭店,那一片未来可是非常繁华的地界。 而现在却经营困难,面临改制。 虽然改制是必经之路,但是徐晚知道,那里因为没什么居民,可是不远处就有三个厂。 但是现在厂里是有食堂的,食堂虽然味道不算好,可是对于员工更便宜一些,平时有事请客吃饭都在食堂解决。 可是过不了多久,随着经济开放浪潮的洗礼,大家的生活条件会逐渐好起来。 大家追求也会高起来,而且厂里食堂也会被承包出来,价格将会改动,以前那一套肯定不行了。 虽然味道好了,可是没有价格优势了,那些员工自然就喜欢有更多选择了。 所以她和周怀臣商量了一下,接下那家店,正好周怀臣有一个战友因伤退役,回了村之后不是很习惯,想借着这个机会出来闯一闯。 他这些年都在国营饭店当厨子,自己又喜欢钻研吃的,四大菜系都让他琢磨了遍。 今天人就到了,周怀臣下班之后跟徐晚两人来火车站接人。 当徐晚看到高头大马的男人走出来的瞬间看了一眼身旁的周怀臣。 妈呀,幸亏她男人还在部队啊,听说他这个战友比他还小两岁,可能长期干厨师的原因,整个人已经胖了一圈,虽然身上精气神还在,可是一点看不出他曾在部队呆过好几年。 “周怀臣。” “嗯?”周怀臣跟远处的战友招了招手,听到妻子叫自己,偏头看着她道:“怎么了?” “你可一定要一直保持现在的身材啊。” 周怀臣:…… 他又看了看朝自己走来的战友,小声道:“只要你喜欢,那我就一直保持。” 晚饭徐晚原本定了去吃烤鸭,结果李建平说要让她们试试他的手艺,晚饭就是在家吃的。 没想到家里的小火小灶,李建平做出的菜都格外的好吃。 以徐晚这个也算是跑遍了大江南北,对国内国外的人来说,手艺确实非常棒。 厨师有了,店面也找好了,徐晚立刻就开始行动起来了。 跟国营饭店那边签了合同之后,就带着给家里改造的那几个老师傅去了饭店,打算把饭店改造一下就准备开业了。 猜的不错,应该还有半个月,隔壁的厂食堂也要开始改成承包制,正好在之前开业,迎接第一波顾客。 稳定了客源,以后就不愁没生意了。 李建平不仅仅会炒菜,因为在部队呆过,干啥都麻利,有他帮忙,事情都快多了。 而且他长得有点黑又壮,带着他一块儿出去买东西都特别放心。 在四月初的时候,徐晚的饭店开业了,沿用了国营饭店的两层楼,分为楼上楼下,设立了包间和大厅。 名字改成了滋味楼,看起来格外大气。 在一堆复古建筑的路上也特别耀眼。 开业这天生意就特别好,主要价格并不算贵,味道是真的香。 她有了点小心机,在开业前两天就让李建平在厨房熬煮配置各种香料,那味道传的真的是远。 路过的人总要来问一问,她肯定就要好好宣传一下她的饭店了。 国营饭店员工不少,但是因为她更改了以前的工资方式,好多人都不愿意留下,她也没强留。 反倒是几个年轻姑娘留下来,她们的工资本就不算高,平时在有资历的老师傅的压榨下,干得多拿得少。 现在只要干的多就能拿更多,自然愿意试一试。 所以工作也格外卖力,听徐晚说工资没上限,只要本事大。 甚至还走上街头去宣传她们的滋味楼了。 所以第一天的爆火也在徐晚的预料之中,只是没想到火成这样,竟然开始在门口排队了。 甚至还有人问可以预约第二天的吗? 徐晚听到门口的小妹回来问自己,赶紧抄着笔记本就跑出去了。 第65章 第六十五章 既然有预定徐晚当然不会放过,预定多了才是对餐馆的认可,也更让她有底气开下一个分店。 不过她对预订也不是像以前国营饭店那样,要么打个电话,或者来约定时间就把时间座位定下来了。 那会儿计划经济能进国营饭店吃饭的不算多,所以定了就会去,随着经济腾飞,选择性多了,人就很容易被别的吸引走。 单纯定下了不来的人也会增多,但是因为有订餐后厨肯定会大量备菜,这样势必会造成损失。 所以徐晚打算收定金预定位置。 虽然以前没有这种,那就从现在开始,免得以后选择多再推出大家更不认可。 可能才从计划经济出来,大家听到徐晚这个计划都担心得不得了。 所以遇到有人询问店里的工作人员都不敢随意说,赶紧来叫她这个老板。 一开始听说要给钱才能预订,询问的人是有些不愿意的,不过在徐晚的一套理论下来,大家也觉得可以接受。 到第一个月结束,每天光是预订都有十来桌客人了。 不管是后厨还是大厅的人个个都可有干劲儿了,只有徐晚知道这才是个开始。 因为公转私的刺激,更多的国营饭店难以坚持了,不过短短一年的时间北城一半的国营饭店发出公告需要改制,不仅是饭店甚至周围的奶牛场纺织厂都开始了改制之路。 徐晚没有大刀阔斧,一年的时间滋味楼只开了两个分店,分布在北城东西两侧。 她知道现在很多事情还没特别开放,大刀阔斧的反而惹人惦记了。 周怀臣对于她的决定都是支持的,他知道自己的妻子比他想象的更聪明更有想法,她见识过的可能要比自己所了解的更广阔。 有丈夫有家人的支持,徐晚做的可有劲儿了,不过她的长远目光肯定不会是一直在餐饮打转,衣食住行,一样一样的来。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57 首页 上一页 5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