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钱还给她,李婉茹狼狈地快步离开,也不想着再和她搞好关系了。 反正她现在勾搭上了周正阳,以后过好日子的会是她,现在苏青漓得意以后就有她哭的,等着,以后她一定会把她踩在脚下。 苏青漓拿回十块钱心情很美妙,把垃圾扔了,愉快地往楼上走。 客厅里,苏父正在摆弄着收音机播放晚间节目,“今年秋收就要开始了,各位劳动人民挥洒汗水……” 苏母坐在一旁,手里正拿着毛衣针织着毛衣,技巧娴熟,一下子就织了小半截。 苏青漓走过去坐在苏母旁,靠着她的肩膀,“妈,现在才九月,怎么那么快就织毛衣了?” 苏母手中动作不停,“现在织刚刚好,入了冬就能穿了。” 说着抬眼看了下闺女,发现她脸上愉悦的表情,纳闷道:“怎么下楼去扔个垃圾那么开心?捡到宝了?” 苏青漓嘿嘿笑了一声,“是啊,捡到宝了。”拿回了十块钱呢,可以给家里加几餐肉了。 苏母只以为她在说笑也不细问,“刘媒婆那边还介绍了几个青年,这几天有时间就去相看下。” 苏青漓听了第一次意识到相亲的威猛,这是一天也不停歇的啊。 “哼。”苏父在一旁哼了一声,今晚他也听老婆子说了一下今天闺女相亲的情况,顿时觉得那青年脾性不行,青年有些傲气正常,但也太自傲了。 这种人往往更要面子,而跟这种好面子的人生活受罪的肯定是枕边人。 苏母听了瞪了他一眼,“你个老头子在那哼什么,相亲不就是这样遇见各种人,况且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 “这刘媒婆看着不太靠谱啊。”苏父小声嘟囔道,咋给她闺女相这种人。 苏青漓看苏母苏父又要吵几句,便开口转移话题道:“也不知道上周给大哥寄的信收到了没。” 说到这件事,苏母也不搭理苏父了,数了一下时间开口道:“看时间,应该到了。” “嗯,希望大哥收到信快点回来。”苏青漓想到苏大哥,如果说二姐扮演着母亲的角色,那么苏大哥有时就像父亲。 因为比妹妹大了十来岁,小时候苏大哥对苏青漓奉行的政策就是宠着哄着,有什么好吃好玩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小妹,哪怕小妹惹了祸,也会替她背黑锅。 因此苏青漓和苏大哥的关系极好,苏家三兄妹的关系都很好。 西北,隗阳镇,田沟乡,安阳公社一大队。 一个肤色黝黑的青壮男人卷着裤腿,扛着锄头往家走。 路上遇到的村民都会和他热情地打招呼,“苏知青,下工了?” 青年扬起个笑脸,露出一排大白牙,深邃端正的五官看着就让人心生好感,“对,下工了。” 青年一边打招呼一边往家走,跟哪个村民都能说一两句。 其他村民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忍不住说道:“这苏知青对我们真是有礼貌啊,又勤快,一点不像其他知青。” 其他人纷纷点头认同,这大队里十几个知青,只有苏知青每次都会扬着笑脸跟他们打招呼,而其他知青就冷淡了许多,眼里带着一种看不起他们这种泥腿子的神情。 “那陈秋霜那孩子真是好命,嫁给了苏知青。”一个大婶羡慕地说道,“人苏知青大城市来的,有文化,长得俊,而且干活跟我们这些泥腿子比也不遑多让,真是捡到宝了。” 其他人点头认同,可不是,苏知青可是比村里的男人好多了,虽然大城市来的,但是干农活也是一把好手,而且疼老婆孩子,经常时不时就能看到他带着老婆孩子去县上买东西。 “你们都不要被苏知青骗了,那苏知青可狡猾着呢,陈秋霜要不是大队长的女儿,他能娶她?”一个路过的男知青听到他们的话,愤慨地开口道。 话落,只见大家都一副看傻子的表情看他,有个大婶唾了他一句,“你这话说的,苏知青都娶了陈秋霜七八年了,你有看到苏知青从大队长家拿了什么好处?” “就是,你这个知青话可不能乱说,不能见人家苏知青比你好,就嫉妒污蔑人家。” 那个知青被几个人骂得面红耳赤,大声跳脚道:“我嫉妒他?我怎么会嫉妒他?” 村里的一个二流子放肆地上下打量他,“你有苏知青高?有苏知青帅?有苏知青能干活?有苏知青有钱?” 苏知青家庭条件好,他们村里人都是有目共睹的,那不见每个月从大城市寄来的两个大包裹,乖乖,可羡慕死他们全村人了。 一连串五个反问把那个知青堵得说不出话来,条条人苏知青都比他好,他也只能羞愤地逃跑了,留下哄堂大笑的村民。 苏从南走到一间青瓦房屋,一个女人正好从院子里出来,看到他连忙上前就要把他肩上的锄头拿下来,“下工了?” “嗯。”苏从南侧了下身子没让她拿,牵着她手往里走,“小闺女今天怎么样,没怎么吧?” 陈秋霜哪怕跟他牵了很多次手,还是有些害羞,听到他询问闺女,便回答道:“没怎么样,昨天发的小烧已经退下了,能吃能喝,中午还跟她大哥二哥玩疯了。” “那就好。”苏从南听到小闺女没有什么事,松了一口气。 “对了,今天爸去县里帮你拿了家里寄过来的包裹,还有一封信。” “信寄过来了?”苏从南听了脸上一喜,脚步加快,“那我们去看看信。” 几步回到房间里,包裹和信正放在桌子上,苏从南没有打开那包裹,而是先拿起信拆开。 心里有些激动又忐忑,他知道上次寄信回去提要回城的要求对家里来说是一个大难题,但是小女儿糟糕的身体只能让他愧疚地开口了。 如果不是小女儿的病情,哪怕让苏从南在乡下一辈子也行的,想着看了一眼身旁的妻子,因为这里有他的一家。 陈秋霜感受到丈夫的眼神,疑惑地看着他,“看我干什么,看信啊。” “好。”苏从南收回目光打开信,好一会儿才激动地开口道:“家里说了让我回城,爸的工作替给我就能回城了。” “真的?太好了。”陈秋霜听了也激动极了,那她小闺女就能在大城市里看病养病了,但又有些内疚,“那爸给了你工作那……” 苏从南知道妻子未尽的话语,安慰她,“爸退下来是因为早年有些伤了身体,而且年纪大了,这钳工的工作也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陈秋霜听了丈夫的话好受了一些,这就好,要不然拿了公公的工作总是有些不好的。 “秋霜,我能回城了。” “是啊,从南你能回去了。”
第11章 争吵 我妹不劳烦你惦记 吃完饭后,陈秋霜在厨房里洗碗,陈母走进来站在一旁。 陈家陈父陈母生了五个儿女,两个大儿子,一个大女儿,一个小女儿和一个小儿子。 陈秋霜排第四,大姐已经出嫁,大哥二哥也结婚了还没有分家,小弟刚上高中,一大家子都住在陈家。 陈家都是能干的,因此家里建了四大间砖瓦房,陈父陈母一间,陈大哥陈二哥各一间,陈小弟一间。 陈秋霜结婚后,苏从南想着他在这里非亲非故,便在老丈人屋子旁边也建了一间大瓦房,和陈家一大家子住在一起。 村里没人说苏从南是上门女婿,因为那房子还是苏知青自己拿钱出来建的哩。 陈母站在小闺女旁边看了她好几眼,欲言又止。 陈秋霜感觉到陈母的目光,侧头纳闷地看着陈母:“妈,有事?” 陈母看了眼门口发现没人进来,靠近闺女低声问:“从南家是不是寄信过来了?亲家他们怎么说?” 陈秋霜看陈母神神秘秘的样子,还以为是什么大事,点头,“嗯,寄过来了,说公公退了下来把他工作替给从南,从南就可以回城了。” 陈母听了有些激动又有些担忧,看着闺女道:“那你们怎么打算的?” 陈秋霜奇怪地看着她,“从南肯定是回城啊。” 陈母听了焦急地拍了她手臂一下,“我问的是你?你打算怎么办?从南有没有说带你一起回城?” 陈秋霜听了陈母的话一怔,其实她心里没有想过跟着回城或者不敢想,她知道城里花销大,而且城里不像乡下房子随便建,苏家房子不大,她们一大家子进城就没地方住了。 陈秋霜低下头,“从南带小闺女回去,大宝二宝跟着我在乡下。” “那怎么行!”陈母急得声音都高了许多,恨铁不成钢地看着闺女,“从南回去了,他是城里人,那他还可能回来吗?你不一起去,夫妻分居两地,哪怕你们两个人现在感情好,未来谁说得定?” 村里之前也不是没有娶了媳妇的知青有机会回城时,便抛妻弃子了。 陈母可不想让自己的小闺女遭遇这样的事,哪怕苏从南这个女婿很好,但是陈母不敢赌人心,人心是最经不起堵的。 陈秋霜垂着头默默无言,陈母看她这个样子,叹了一口气,“你跟从南好好谈一谈。” 晚上,苏从南把三个孩子哄睡,转头就看到妻子坐在床边,脸上一片忧愁。 走过去把她揽在怀里,低头看着她,“秋霜,你有心事?” 陈秋霜仰头看着丈夫,哪怕这几年的劳作让他的皮肤变得黝黑,手变得粗糙,但是他依然有一种俊朗的帅气,行为举止也没有被村里的男人同化,带着一种哪怕在泥土里滚打也磨灭不了的知识熏染的沉静向上。 “你为什么娶我?”陈秋霜凝视他的面容喃喃道,她只不过是个乡下姑娘,和他差距甚大。 她能嫁给他,村里都说陈家姑娘是捡到宝了,她也是这么认为的,他是那么好,和其他知青一点也不一样。 苏从南听到妻子的话,伸手把她耳边的鬓发捋到耳后,眼里带着对美好回忆的沉浸,“因为你勤劳,善良,美丽,这都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像太阳一样明媚,能把身边的人温暖。” 十年前苏从南下乡,从开始的踌躇满志到迷茫,甚至一度他有想过自我放弃。 也就是在那时候他遇到了陈秋霜,那年轻的姑娘,哪怕出生在农村,但她身上那种朴实的温暖却在默默吸引他,那时他就知道他要把她娶回家,让她属于他。 陈秋霜听了眼里露出笑意,只要有这句话就好了,看着他,“你带劲竹回城吧。” 苏劲竹是他们的小女儿,苏从南和陈秋霜给女儿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希望女儿能像竹子一般勃勃生长。 “不,我们一起回城,你,大宝二宝,劲竹我都会一起带回去。”苏从南坚定地开口道。 “可是城里生活不容易,带女儿回去就行了,我相信你……”听到苏从南的话,陈秋霜已经很满足了,但现实问题不允许他们一大家子都进城。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37 首页 上一页 1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