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人姓余,让称余管事,说是先他家少爷一步来置办住处的。 余管事也没有讲价,见了卖家就约定了明日一早在衙门过户。 见此事尘埃落地,李梁就十分开心地去接大儿子一起回家了。 回到家里,见小儿子在院子里跑步,小脸儿红扑扑的,立马将小儿子抱起来道:“多亏了我家栓子,告诉了我人来倒水,不然今天这好事肯定轮不着我。” 王氏从厨房出来,见李梁抱着李栓子又亲又抱的,立马不干了,将小儿子抢过来道:“你这身上那么脏,怎么还敢抱儿子!先洗洗去!” 李梁也不恼,一边打了水洗手,一边回头和王氏道:“孩子他娘,我今天头一天,就卖出去一座二进的院子。你们是没有见到,那二进的院子有多气派。那房间又多又好,里面还有一个小池塘呢!” “真的吗?我真想去看看呢!阿爹,你卖出去这二进院子,能挣多少钱呢?”李莲华将药草收进屋,回到院子里,听了他爹的话,立马就想到了抽成。 李梁说:“我也不知道,但500文应该是有的。”
第16章 秋收,赵氏上门 太阳高高挂在天上,稻谷已经成熟,因为抢收,农田里只要是能干活的都在地里。 李栓子跟在王氏的屁股后面捡着被掉落的稻穗,李莲华正抱着被捆好的稻子走向田埂。前面一点点,李梁和李耀明两个人正埋头割稻子。 一家五口整整齐齐都在地里。 看着被稻谷划出口子的手,李栓子无视了继续捡稻谷。他多捡一些,很有可能够一天的晚饭呢。 李梁和李耀明这几天都特意请了假,回来秋收。 自从李梁去了孙氏牙行,家里每月都能见着荤腥,家里养的鸡鸭都开始生蛋了。家里的蛋,王氏从来没有打算卖,换着花样给家里人补身体。 李莲华为了鸡鸭多生蛋,出去采草药的时候还会抓虫子回来。 就这么几个月的时间,家里的每个人气色都好看了很多。 李栓子也长了些肉,看起来像个软糯的小糯米团子,惹得家里的人都喜欢揉捏他。 李梁直起腰身,看了看天色。 转身对王氏道:“孩子他娘,咱回去吃饭,午休一会儿,下午再来吧。” 王氏用袖子擦了擦汗答道:“唉,行!” 李栓子一听,顿时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回去休息一会儿了。 这天太热了! 将今天上午收的稻谷全部绑在自制板车上,李梁刚推了车要走,小吴氏提着老李家的饭菜就迎面走了过来。 “哟,二房的这是要回去?等粮食晒好了,别忘了给爹娘的孝敬!若是少了量,小心啊,爹娘去衙门告你们不孝!让你们挨板子~哈哈......”小吴氏眼里有些轻蔑看不起人,走近了就要戳人心窝子。 李莲华常听曹婶子说,大房四房六房住在一起,活都是四房的在做。 听说有一回,赵氏偷偷给自己女儿李槿华吃了一点鸡蛋,就被老吴氏追着出了院子,在院门口那里好一顿打。 还有他们手上分得的银子,也被老吴氏和高氏撺掇着拿出来给李耀祖买肉吃了。 你看,现在秋收。 四房的李荣和赵氏就像没出过这个田地一样,活脱脱像两个老黄牛。 老李头和老吴氏只在上午凉爽一些的时候出来收稻谷,大房的李栋和高氏则是下午凉快些的时候出来。六房就更不像话了,小吴氏天天送个饭,李为人都看不见。 大房、四房、六房和老李头的地都是四房在收割。 李栓子有些时候想,如果他是李荣,估计在二房分出来的时候,就会跟着搬出来,哪怕是租住村里的房子,然后建个茅草房也好。 但是李荣没有这么做,李栓子看见过,就因为老李头一句不要钱的夸赞而高兴一整天的李荣。 越没有爱的孩子,越渴望被爱,哪怕他已经为人父! 只是可怜了赵氏和李槿华,跟着受苦。 但另一方面来说,如果没有四房,那么二房在这几天就不可能安静。 以老李头一家得性子,如果没有人干活,一定会闹。老吴氏肯定会天天闹着让帮忙秋收,然后二房这边被孝道压着就只能干。 在这样的时代,清官难断家务事,去了衙门,那是一定讨不得好的。 李栓子迫切想要得到权力,虽然有王氏教导认字,但是王氏教的只能保证能读写 。里面的含义还有科举所需要教导的内容,那是一概不懂。 希望能得到转机。 下午,午休了刚起,院门被拍响。 王氏打开院门一看,居然是四房的赵氏! 只见她抱着李槿华,脸上还有些泪痕。 怀里的李槿华胳膊上有被掐的印记。 赵氏一见王氏,鼻子一酸,眼泪又出来了。 她哭道:“二嫂!您收留我家槿华几天吧,等秋收过了,我就来接她!” 说着还给王氏跪下了,李槿华哇哇哭了起来。 王氏立马搀扶起了赵氏,将她拉进院子。 李栓子见状,给端了两碗水,一碗给了赵氏,一碗给他娘。 赵氏连忙端起了碗,自己试了下温度,发现温度刚好不冷不热,就哄了李槿华喝了些水。 赵氏将碗放下,一只手抱着李槿华,一只手擦了擦泪水,笑着感谢道:“谢谢栓子,咱栓子真是长大了。” 王氏听赵氏说栓子长大了,也很高兴,她最怕栓子长不大。 赵氏对王氏缓缓道来,将李槿华带来的原因 :“这几天,我和我家当家的。那是天不亮就出门,一整天都在地里头,我家槿华就托付给了小吴氏照顾。今天雪华那丫头突然跑来找我,说槿华被小吴氏那贱人给掐哭了。” 说着,赵氏眼泪就又蹦了出来,说话的声音更是带上了哭腔:“雪华说,前几天,小吴氏那贱人还只是不大理睬我家槿华,今日可能是槿华饿了,有些哭闹,她就敢直接上手掐啊!” “你看看,这些掐痕!青一块儿紫一块儿的。这地里的活计,我估摸着还要干上十来天。槿华又太小,放地里头我不放心。我就想着,你家莲华是个能干的,能不能帮我看一下槿华,我每天晚上来接她。” 王氏是个心软的,想着地里的活也没有多少,就同意了。
第17章 中秋,回老李家 因为李槿华的事情,后面下地抢收就喊李莲华带着栓子和李槿华在家忙活其他事情了。 李莲华虽然才五岁,人还没有灶台高,但踩着凳子也能做饭了。 她干活麻利,李梁他们前脚出去,她后脚就将李槿华塞给李栓子,去了厨房。 她先是将灶火给烧起来,就淘米煮稀饭。 稀饭煮好了,就放到一边拿竹编的盖子给盖上,这样等王氏他们回来,就能直接喝稀饭。 李栓子透过窗户,看见李莲华在院子里东奔西走。 晒草药、喂鸡鸭、扫院子、洗衣服、晾衣服。 时不时还抽些时间,进屋看看李栓子和李槿华。 见李栓子有乖乖照顾李槿华,还给了一个赞赏的表情就又出去忙活了。 等太阳开始下山,李莲华就去鸡圈和鸭圈那里看看。李栓子看她用衣服兜着进了厨房,就知道收获颇丰。 没一会儿,厨房就传来了香葱煎蛋的味道。 李栓子看了看吞口水的李槿华,他很想去厨房给他弄点来。可惜不敢让李槿华离开他的视线,自己又抱不动李槿华,只能干巴巴看着他。 等了一小会儿,李莲华拿了一个勺子,和一碗蒸蛋进来。 她先是不由分说给自家弟弟喂了一口,然后就把碗塞给李栓子道:“栓子你把这鸡蛋羹喂给槿华吃,四伯他们对我们家不错,咱们也让槿华吃点好的。我再去弄个菜,爹娘他们也快回来了。” 李栓子“嗯”了一声。 李槿华见有吃的,立马爬了过来。 李栓子舀了一点,吹两下再喂给李槿华。 说实话,他刚刚被李莲华喂的鸡蛋羹给烫了一下。 这种给小孩子喂吃的,李栓子在还是王席的时候,经常做。 在孤儿院的时候,王院长会给大孩子分配一些小孩子,让他们照顾。 对于照顾小孩,他很是拿手。 王氏他们在太阳还有余晖的时候回来的,看了看天色应该不会下雨,就将收回来的稻谷晒到院子里。 李梁看见煮好的饭菜,对李莲华不吝夸奖。 听得李莲华小胸脯都抬高了好多。 王氏笑着说:“莲华你是不是将槿华丢给栓子了?你个鬼灵精的,知道咱栓子懂事。你换你李二奶奶家的金宝,你试试敢不敢丢手?” 众人一听,想着李金宝,今天早上还因为爬树被他奶奶追着从村东头跑到村西头就笑了起来。 赵氏推了院门进来,就看见这样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自家女儿在王氏怀里也高兴地拍手。 心里那种难过就止不住地往外冒,勉强笑着道:“二嫂家正吃饭呢?我来接槿华了。” 王氏起身,将怀里的李槿华递给赵氏道:“今天下午的时候,莲华和栓子就给槿华喂了饭了,你回去喂饭的时候,注意些啊。” 赵氏听了,接过李槿华,低了头说:“谢谢二嫂了。” 然后又强打精神,笑着对李莲华和李栓子道了谢。 李栓子觉得赵氏的笑容,要多苦涩有多苦涩。 王氏将赵氏送出了院门,将院门关了,王氏轻轻叹了一口气。 赵氏抱着李槿华回到老李家,小吴氏正在打水,看见赵氏回来就道:“哟,这槿华在二房过得怎么样啊?有没有喝上一口肉汤啊?” 赵氏没有理小吴氏,只是闷不做声地将李槿华抱去了四房的屋子。 这天,中秋 稻谷已经晒好,脱了皮装袋了。 一大早王氏和李梁就忙着收拾给老李头和老吴氏的孝敬。 王氏将井里吊着的肉拿出来一坨,大概有两斤左右。 又拿了一个竹篮子,装了二十几个鸡蛋。 李梁将粮食放到板车上,就带着妻小去老李家了。
第18章 老李家的团圆饭 乡村小道上,人来人往,每个人都带着东西。脸上带着些笑容,今天是个团圆的日子,是个令人期盼的日子。 才到老李家院门口,便听到里面老吴氏中气十足的声音:“老四家的,你是个蠢货吗?煮这么多白米饭做什么?咱家家徒四壁的,怎么会有你这么一个败家媳妇!” “老四!你个偷懒的!柴火快没有了,赶快去给我劈一些!” “哎哟,不知道老二家的今天来不来?这地里的粮食都收了,咱家老太爷和老太太的孝敬也该送过来了!”高氏的声音也很大,里面透着一股子坏水味儿。 “他敢不拿来!他不拿,我直接去衙门告他不孝!”老吴氏直接回了高氏这么一句,斩钉截铁的,不像是等孝敬,像是讨债的。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89 首页 上一页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