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带了好些调味料,愣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放。 当护卫们看到他拿出那些调料的时候,还以为自己跟了个很会做饭的上官。 哪知道人家直接丢给你,等着吃现成的。 有一次李耀光心血来潮,自己煮了一碗蘑菇汤,众人都看到了小人儿,产生了幻觉。 这都不算什么,问题是那蘑菇汤还贼难喝。 后面护卫还听李耀光嘀咕,说什么,明明耀安就是这样做的。 护卫敢对天发誓,户部侍郎李耀安大人,绝不会是自家上官说的,是那样煮的汤。 他听护卫营的兄弟说过,李耀安大人煮的蘑菇汤可好喝了。 看着又上树的李耀光,护卫感叹自己是倒了八辈子霉,才被分来护卫他的。 一路上,出奇的,没有劫道的,没有其他什么天灾瘟疫,他们一行人连一个水土不服的都没有。 反而是等到走到滇云府的时候,护卫队加李耀光都还胖了一圈。 按李耀光的话来说,就是现在没人管,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及时行乐。 当时护卫还在想,堂堂一个五品知府,吃食上还会不自由? 几个月后,李耀光的妻子,爹娘都来了之后。 护卫发现,还真不自由。 李耀光不仅在他爹娘媳妇儿来了以后快速瘦了下去,就连整日没心没肺的笑容都少了不少。 处理公务上,他李耀光上手还算快,加上滇云府他最大,所以在这里他活得风生水起。 可他爹娘媳妇儿来了以后,就管着他的衣食住行,力求让他看起来像个有文气的读书人。 护卫偶尔还在前衙听到后面宅子里传来李耀光的求饶声,弄得外面的百姓还以为,是新来的知府在处罚犯人。 为了不被新来的知府抓起来实施酷刑,滇云府的犯罪率都降低了。 后面滇云府的百姓更是编出了十大酷刑,传得有鼻子有眼的。 想要到滇云府找个山当土匪的,也换了目的地,悄悄避开滇云府,去了其他州府了。 后来,又不知道是谁传出新来的知府食量巨大,爱吃好吃的食物,知府夫人爱美玉做的首饰。 知府夫妻给的赏银又丰厚,很多百姓就开始琢磨吃食和玉饰。 后来发现,他们做的美食美饰,知府那边的确在派族人收购,且价格不低。 滇云府所有人对种植和雕刻美饰就更是热情了,这就便宜了听到风声过来收购的李莲华。 李莲华借着李耀光的名声,到处散布这些半真半假的谣言。 推动了当地的发展,也使李氏一族的生意做得更大。 而她瞄准的,可不止大昭镜内!
第181章 倭人 李耀安收到李莲华的来信,晚上吃了晚饭就念给杨西宁听。 现在爹娘不在,大哥不在,好在杨西宁在,不至于只能和丹青一起分享。 说起丹青,他的婚事也该过问了。 丹青最近成天在厨房里待着,整个人都胖了些。 作为贴身伺候他的人,丹青可谓十分清闲。 就中午那会儿送点饭食茶点,剩下的时间就自己在安排。 除非遇到他休沐,否则丹青的日子真是如闲云野鹤般的退休生活。 李耀安把书信念完后,就顺势给杨西宁倒了一杯温水,让她多喝点水。 杨西宁忙着女学的事情,成日里忙得脚不沾地。 说了很多次,让她多喝水,稍微休息一下,也不听话。 李耀安只有在自己回家的时候,给杨西宁补上喝水量。 “莲华还真是厉害,才收到耀光的信没多久,就看到了商机。”杨西宁喝完了水,感叹了一句。 对于李莲华,她杨西宁和李耀安一样都不习惯喊她姐姐。 李莲华小时候还是介意的,后来听久了也就释怀了。 如今她天天忙得很,恨不得会分身之术,自然就更顾不上他们的称呼。 李氏一族的人,除了年龄大的,还有能读书的,就只留了几个实在太过老实的壮劳力在族里看地。 其他的都被李莲华带走了,分布在大昭的各个地方。 甚至垟戎人那边都派了人去,就为了那里的奶制品和肉制品还有皮毛。 李梁和王氏十分支持李莲华的决定,在族里更是大力宣讲,使得本来不愿意出村的人,也出去了。 随着李氏一族的生意越做越大,李氏一族完全霸占了整个李家村。 甚至圈了很大一块地,修建起了族屋。 族屋用大量砖瓦砌成,族长一家的屋舍被安置在了正中间。 由多个小院落组建成一个大院落,再由几个花园池塘连接几个大院落,形成一片独属于李氏一族的聚集地。 当族屋建成后,李家村村子里的那些房屋都被推倒,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族屋之中。 那些推倒的地方,要么就重新规划建了其他建筑。 比如族里需要的安置贵客的地方,还有学堂等房舍。 李莲华在外面也通过自己的力量,运了不少好东西回族里。 甚至收了一些药方,还有一些制作工艺品的手艺方子。 她看中了什么,都花钱在别人那里抄写一份,也不禁止他人买卖,只要方子。 若是看中或者听说有哪本书好的话,也会尽力抄一份回族里。 李耀安和在外面外放的李耀明、李耀光也纷纷效仿,使李氏一族的藏书楼日渐丰盈。 族里的粮食被李梁严格看管,不准卖出一粒米。 但等朝廷有灾害的时候,李梁又会将自己掌握的粮食拿出一半捐赠。 李耀明的外放之地在南海,那里的海产丰富。 他到了那里之后,因为已经放开了海禁的原因,那里可谓是家家户户都富裕。 一些晒干的海带、虾米之类的,也被他拖镖行带回了李家村。 在接近年关的时候,李耀明一封信紧急送往了皇宫之中。 半夜的时候,赵晏派了人,宣了李耀安进宫。 杨西宁在听到让李耀安进宫之后,心里有些不安宁。 就起身穿了衣服,拿了长枪,甚至还给李耀安塞了一个护心镜。 李耀安也觉得不对,有事发生了,但来宣旨的又是赵晏的身边人。 李耀安转身去书房拿了自己的弓箭,赵晏派来宣旨的公公见状虽然有疑问,但也找丹青拿了一把菜刀。 在李耀安进宫的路上,果然遇到了埋伏。 若不是有杨西宁在,就凭他自己射箭,根本就不可能活着进宫。 埋伏的人很多,招招狠辣,冲着李耀安而去。 杨西宁仗着自己力气大,横扫了一片后,退了一步将李耀安护在身后。 赵晏派来的公公,还有他带来的几个护卫也纷纷护在李耀安的身旁。 就在杨西宁喘着粗气,大冬天的汗水都从发梢上掉落了的时候。 京城的护卫军,还有大理寺、都察院的人才赶到。 看到赶过来的这些人,李耀安才稍微放松了一些,起码京城这些掌握武力值的部门还能信任。 等李耀安和杨西宁进宫看到赵晏,才知道,李耀明来信,有倭人潜伏进入京城!
第182章 谦卑与残忍 按李耀明的来信说,起初他到南海的时候,只是觉得当地的风俗和京城等地不一样,但是他越了解就越觉得不对。 他过去就是南海的知府,下面的知县过来汇报的时候,给他带的礼物,很是奇怪。 有黑牙白面的舞姬人偶,还有一本宣扬倭国的书籍,甚至还有人给他准备了一些生牛肉生鸡蛋拌饭。 为了不打草惊蛇,李耀明在暗里悄悄闻了闻,再拿特殊药水浸泡过的银针刺了一下,见没有反应,才假装高兴地吃了。 回到家里,李耀明立马就催吐了。 他身边去女席的崔念念脸色也不好看,李耀明立马给她把了脉,喂药催吐。 后来两人一对谈,李耀明才知道,原来是那边的女眷在给她上了生食后,又想让她带一个倭国的女人回来。 崔念念端了杯茶水漱口,将茶杯重重地放到桌子上,声音中带了些恨意:“今儿,幸好没有带儿子去,否则那些场面,见了还要做噩梦!” 女席那边,真的令人恶心。 一个个穿得人不人鬼不鬼的,脸画得像个白面鬼,嘴唇红得像吸过人血。 走路内八就不说了,还很卑躬屈膝。 谈的话,也一直围绕着自己的丈夫,还以家里养了倭国女人为荣。 若不是在崔家锻炼出了一些好涵养,她怕不是当场就要让她们脸上多个巴掌印! 一个个崇倭媚倭的玩意儿! 在天和帝之前,其实是开了海禁的。 当时很多倭国人到京城学习大昭的文化,她听崔家的夫子说,当时的倭国人表现得很是谦卑。 大昭为了展示大国风范,也允许他们在大昭境内学习。 后来还是在听说倭国人入侵大昭,并且手段残忍地杀死了很多大昭的子民,才又实施了海禁。 天和帝晚年,倭国悄悄潜进南海,潜移默化南海百姓,让他们觉得倭国人是认真谦卑的。 再渗透南海官员,给他们送银子送美人儿。 赵晏初登基,对朝堂掌握力度不够,根本无法顾忌太多。 一年前,他收到了来自南海一个主簿的信。 那封信到他手里的时候,已经有些旧了。 年初的时候,他本来是想选个人先去南海看看情况的。 后来才得知,那个送信来的主簿于去年年底就暴毙了。 他当时差点就想直接在朝堂点人去南海了,还是李耀明主动请缨,才瞒住了朝堂其他人。 当时,他就觉得朝堂中,很有可能有倭国的奸细。 不能让他们知道,朝廷已经注意到了南海。 本来李耀明去南海,对朝廷中的人来说不太对。 毕竟李家的两兄弟,可谓是赵晏的心腹。 可后来想到开了海禁,只以为,赵晏是让李耀明去捞功劳的。 加上李耀明的危险性确实不如李耀安,大多数听说李耀明,也只是觉得他的医术不错。 这次进宫路上的埋伏,看来还是让朝堂中的奸细生疑了。 与此同时,在一间好豪华的房间里。 一个中年人身后,跪了好几个浑身是伤的死士。 这些死士就是埋伏李耀安的,后来被几大势力围剿,居然还逃脱了。 中年人背对着死士们道:“这李耀明到南海不久,刚发了一封急信回京,皇帝小儿就召李耀安进宫。” “这里面没有猫腻,换谁也不信。” “看来,皇帝小儿已经开始有了疑心了。” “我们的动作得加快了!” 死士们纷纷应是,然后快速撤退。 赵晏让公公去给李耀安和杨西宁找了身衣服,让他们去擦洗一下。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89 首页 上一页 8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