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一城烟雨一楼合,一花只为一树开

首页 > 穿越重生
收藏  反馈 

汴京小面馆

作者:松雪酥   状态:完结   时间:2025-03-02 04:10:15

  官家所需,便是再离谱,下头的官吏也得照办。于是这些时日汴京多有官吏领了外差,一路人冒险前往敦煌,沿着疏勒河畔挖掘,只盼能得更多汉简,另一路便往金陵明察暗访那商贾踪迹。

  大宋因厚嫁之风盛行,男女成婚都较前朝更晚,但谢祁年岁虽轻,家中却自幼为他订了一门亲事,婚期将近,六礼都过了一半了,他便也被想借此讨好官家的父亲也派了出去:“九哥儿,你便先往金陵寻这简牍,若无消息也不妨事,顺道前往陈州过定吧。”

  他与姨母的长女自幼定亲,只不过因两家距离远,加之男女大防,谢祁拢共也只见过三四回。最近见的一回,还是三年前父亲带上全家到陈州下聘时,屏风后那个沉默伫立的模糊身影是谢祁对这位表姐仅存的印象。

  果然往金陵寻人是大海捞针、白忙活一场,谢祁逗留了好长时日,也寻得了其他几本孤本书画与古籍,虽不如《急就章》这般珍贵,也算小有所得,想来足够父亲拿去邀宠了。

  他写信告知父亲后,便启程往陈州去。家中已将与表姐过定的箱笼与礼币先行送往陈州,可不知为何,姨母家一直没有回信,这越接近陈州,谢祁也总觉右眼皮直跳,心里也没上没下的。

  谢祁因家学渊源,信奉读万卷书不如行行万里路,是常跟随几位叔父外出游学的,在外舟车劳顿惯了的,倒不觉辛苦。而且这回出来已是十分顺利了,往年他出门,总是先遇劫匪后遇盗贼,不是翻船便是翻车,那样坎坷他都从不会有心绪不宁的时候,如今却连胃口也减了。

  真是怪了。

  怕不是他又要行霉运了?

  砚书捧过碗来,早已馋得直咽口水,劝道:“九哥儿莫要多思了,快趁热吃罢。”

  谢祁瞥了眼,有些挑剔地用筷子拨动那炖得软烂的肉丁:“这可是豕肉?哪儿来得?豕肉腥膻,白糟蹋了这一碗汤饼了……都与你吃吧,我吃烧饼便是。”

  说着便要放下筷子。

  豕肉总带着一股奇怪且浓郁的骚味,这让宋人与唐人相似,变得以羊肉为贵。

  在文人之中更是如此,文人用来形容美食的字:“膳、馐、羹、馔”都与羊有关,与猪从无关系。

  《礼记》还曾言中:“君子不食圂腴”,因此在宋朝,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不爱吃豕肉,有些人还认为,豕肉是仆从之贱食。

  砚书原也是富农之子,是数年前因蝗灾家破人亡才被谢家买去为仆童的。他不识字,更没读过《礼记》,但他见过饿殍遍野的惨状,故而对豕肉没有半分歧视,压根不知士族中还有这等为了当君子不肯吃豕肉的操守。

  在自家主人发呆的那片刻,砚书不顾烫都埋头吃了大半碗了,闻言忙将头摇得好似拨浪鼓:“九哥儿试试便知,奴奴觉着,便是咱们谢家手艺最好的那方厨子也不及,这娘子的手艺只怕去樊楼掌勺也使得了!九哥儿闻闻,哪有什么膻味?这汤饼,汤鲜味美,无一处不好,奴奴平生未曾吃过这样美味的汤饼,这舌头都快吞下去了。”

  见砚书整张脸都要埋进碗里去,谢祁也被他那呼噜呼噜嗦面的模样感染,鼻尖那香气萦绕更是诱-人,便重新取了筷子与汤匙,尝了一小口汤。

  令人担忧的腥膻味道果真没有出现。

  当肉之淳香、蕈之鲜香、汤之浓香争先恐后在舌尖炸开,谢祁都还没反应过来,手中的筷子已经下意识去夹了汤饼送入口中。

  砚书便眼睁睁看着谢祁一改往日那恨不得先焚香沐浴才慢条斯理用饭的模样,不多时便将一整碗汤饼都吃下肚去了,连汤底的萝卜丝、黄瓜丝与白菘也未曾放过。

  他怔住了,方才是谁挑拣说不吃的?

  “这汤饼……”谢祁吃得竟热出一头汗来,他坐着回味,用丝帕擦了擦额头,又试了试嘴角,才极为满足地呼出一口气,“与这酱汁,真乃绝配!一碗下肚,通身舒畅,妙哉妙哉!”

  说完又抚了抚肚子:“好些时候没吃过如此美味,竟仍觉不足。”

  砚书忍不住笑,捧出两个蕈馒头:“大娘子都说了,九哥儿如今正是窜个头的年岁,正要多吃些呢!那娘子还包了两个馒头,全与九哥儿吃罢!”

  谢祁只拿了一个,谢家家境殷实,他并不是没吃过好东西的人,这会儿便从一时的惊-艳中慢慢冷静下来了,笑着抬手揉揉砚书的脑袋:“你寻来的美味佳肴,自当与你同食才是。”

  砚书满脸喜色:“谢过九哥儿了!”

  两人便又吃起馒头来,谢祁一口咬下去,面皮蓬松暄软极了,薄薄一层,一口便咬到里头的肉馅,那馅料里不知还加了些什么,吃起来不仅有香菇肉酱的美味,还香香脆脆。

  谢祁方才还意犹未尽的美味又一次回到了口舌之间,他几口吃下肚,不禁摇头喟叹:“这酱熬得实在好,可惜明日到了陈州码头我们便要走了,否则托那娘子再熬个一两罐,咱们带回家中孝敬长辈多好。太婆牙齿松摇,吃不得硬物,想必会很喜爱用此酱佐粥。”

  是啊,吃了这顿也不知何时还能吃上如此美味了!想到此节,砚书都舍不得吃完这蕈馒头了,捧着小口小口吃,灵机一动道:“九哥儿,那娘子也是汴京人士,不如奴奴一会儿归还陶瓮时问问她家在汴京何处,咱们回了汴京再寻她买些,如何?”


第5章 小小沙果

  谢祁摇头:“素未谋面便探听女子归家在何处,太失礼了。”

  砚书歪了歪头,忽然指着谢祁那印着鞋印的鞋子笑道:“九哥儿怎说是素未谋面,那娘子早间还踩了你一脚呢。”

  谢祁愣住,原来是锅炉房打水时那位年轻的娘子吗?

  早间他带砚书去锅炉房打水,因人多拥挤,砚书又年幼矮小,他便让他在一旁等候自个前去采买,省得叫人推挤,若掉进锅炉里去可就遭了,谁知被身后的女子踩了一脚。

  谢祁便也想起那年轻娘子的模样,她作妇人打扮,虽穿得朴素无华,还有些病容憔悴,却生得一双桃花眼,清澈潋滟如秋水,荆钗布衣都难掩颜色。

  他瞧了一眼便不敢多看了。

  女子出门在外,他直勾勾瞧像什么样子?

  尤其女子的名声是最紧要的,何况他也即将成亲,于己于人都应更注意分寸。这心里便更加不愿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唐突,便再三与砚书交代:“男女有别,不许多问,你去还过东西道过谢便是了。”

  砚书只得恹恹地应了。

  再吃不到这样的好东西了,砚书心里像被谁揪了一下似的。因此谢祁又出门打热水用于夜里洗漱时,砚书便难过得眼圈和鼻头都红了,洗净陶瓮碗筷,抹净桌椅,他抱着陶瓮敲响沈渺的房门时,已快哭出来了。

  沈渺看着这孩子一副生离死别强忍悲伤的模样都忍不住笑了,于是多问了几句才知晓原因,更加哭笑不得。

  “九哥儿说女子在外不易,名节之事不能轻忽,唾沫星子能淹死人,他不许我多问,可是……可是我真的还想再吃娘子做的汤饼,还有那落苏饭,我只闻了味儿,都还没吃过呢……呜…呜哇……”

  这眼泪终究是没忍住。

  沈渺忍住笑蹲下来,用自己的帕子给砚书拭泪,笑道:“你家九哥儿是正人君子,故而由此顾虑。但我并非出身大户人家,便没有这些道理。你若想吃我做的饭菜,尽管来金梁桥杨柳东巷的沈记汤饼铺子,我本是开食肆的,敞开门做生意,没有什么不能问的。”

  砚书眼泪顿时便止住了,双眼放光:“果真?”

  “自然是真的。不过我家铺子先前走水遭了灾,还未修缮完毕。嗯……或许会先在金梁桥上摆个小摊儿,若是不嫌弃我手艺粗鄙简陋,你与你家九哥儿尽管来关照。”沈渺眉眼弯弯,一改先前的谨慎,十分大方地说出了自己的住址与打算。

  日后要做生意的,怎么能藏着掖着?若是开业前便能拉上这一两个客源,还有人替她宣扬,这可是大好事儿。

  何况,沈渺经了此事,已有八成把握,这位“九哥儿”听起来与后世那些眼神清澈的大学生别无二致,这是优质客源,无妨无妨。

  漕船行至夜半,航速便愈发慢了,外头喧闹的声响也愈发明显。在船上没有其他事,她也不想出门闲逛,夜里便早早就寝饱睡了一顿。

  此时拥着被褥从床榻上坐起身,便发现船舱的小窗外,不再是波涛无垠的宽阔江面,而是一处热闹非凡的船坞码头。

  想来是离汴京不远的漕运重镇陈州到了。

  经过陈州后,再坐五六日的船,便能在蔡州换马车,约莫再赶两日路,便能望见巍峨雄壮的开封府南城门了。

  此时船刚靠岸,无数拖拽船头的纤夫半个身子都浸在水里,大声吆喝着号子垃船。沈渺望着望着,再睡不着,便干脆起来。

  如陈州这样的漕运重镇,几乎是彻夜不眠的热闹,即便天未亮,码头上也悬着无数高高的灯笼,四处都是忙碌的船影、人影。

  她一边梳发髻,一边继续眺外头形形色色的往来行人,憧憧灯影之下,人流不息,有扛包的脚夫、挑着货物沿路叫卖的小贩,还有许多兜售炭与柴的驴车,这些卖炭翁在每一个船老大跟前大排长龙,希望停靠码头补给的船只能买下这些炭。

  看了会儿,沈渺残存心头的郁气便消散了。从一个文明程度远胜古代的时代穿越而来,心中怎会没有思念、惶恐与不甘呢?只不过,她如这些苦力人一般,还想要活着,无论如何都想活下去罢了。

  沈渺从箱子里翻出猪鬃毛牙刷和竹盐牙香来,准备洗漱。

  刚来宋朝时她也很惊讶,原来电视剧里都是骗人的,说古人嚼杨枝、以齿木揩齿清洁牙齿。但在宋朝,牙刷铺子与牙香行(牙膏)都极为普遍。而且这的牙刷形制与现代牙刷好生相近!木质长柄、有两排刷毛,就是这刷毛摸起来粗硬了些。

  当然,更好的牙刷会用玉、象牙做成手柄,甚至镶嵌宝石、雕刻纹样,刷毛也会选择更上等的,但长得都大同小异,只是材质不同。

  细想想也是,古人又非原始人,更精巧的东西都能制出来,一根牙刷又有何难?成本又不高。

  沈渺先用小勺子舀了一勺牙香粉抹在牙齿上,才用牙刷开始刷牙,她用的这牙香属于最便宜的一类,是用竹盐、松脂与茯苓等材料晒干捣碎后,再用筛子筛一遍杂质就装在罐子里的,因此是粉末状的。

  听闻这时的贵人所使用的牙香则会用龙涎、乳香、白檀、甘松等名贵药材捣成粉末,再用熟蜜调成膏状,盛在瓷罐里,用起来如后世牙膏一般方便,但也十分昂贵。

  沈渺不挑,便宜的牙香用着也挺好。她里里外外、认认真真地把牙齿刷了两遍。在古代,牙齿和眼睛一定要保护好。若是近视了,她八成买不起此时用水晶磨成的古法手工眼镜“叆叇”,而蛀了牙就更糟了——她可不想在古代医疗条件下做根管治疗。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