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妹妹说的也有道理。 若是等到雨后秋收完成,四邻八乡的村人都要进山去采山货。 甚至打猎,就没这么安静的机会了。 “实在太危险了,家里如今已经建了新院子。 西山也买下了,以后总不会再缺了你的吃食。 再说了,你那里不是还有一株山参。 有事就卖掉,也足够了。” 方圆儿急的跺脚,忍不住抱了哥哥的胳膊。 “哥,你怎么说不通啊。 家里只是建了院子,还没有稳定的财路。 以后你要进京赶考,要成亲,金子要读书。 二哥二嫂还要生孩子,爹娘要养老,哪里都需要银子啊。 我们也不是做什么伤天害理的坏事,不过是去采些药材而已。 我有合适的地方把药材养起来,以后可以留着慢慢出手,不会惹外人眼红的。 总之,我是打定主意要上山。 你跟爹不陪我去,我就自己去!” 方玉难得见妹妹这么坚持,又听她嘴里数来数去都是为了家里。 没有为自己考量半点儿,他更是心疼她的懂事。 于是,他就叹了气,应道。 “我回去同爹商量几句,爹若是不同意,你别埋怨我。” “不会,不会!三哥最好了,爹一定会听你的话。” 方圆儿乐的眉开眼笑,碰巧小雨居然停了。 她欢快的拎着食盒,第一个跑进了新院子。 山叔正坐在窝棚下避雨,依旧是沉默寡言,半痴傻的模样。 方玉瞧着他吃饭喝水的动作,虽然不像富贵人家出身,但也绝对不算粗俗,就稍稍放了心。 待得山叔吃完,兄妹俩拾掇了东西。 方玉整理了衣衫,深深同山叔行了一礼。 “多谢山叔救了我妹妹和小侄儿,以后只要您不做出伤害方家之事,就尽可在我们家里安养到老。” 山叔好似没有听到,依旧躺在破木床上发呆。 方圆儿见此,就嘱咐道。 “叔,家里的热炕给你烧好了,你一会儿早些回去啊。 这里我大哥和二哥会轮换过来。” 说罢,她就拉着哥哥走了。 小雨又开始稀稀拉拉落了下来,兄妹俩挤在油纸伞下。 不知说了什么,都是兴高采烈的样子。 窝棚里,山叔扭头望过去,眼底慢慢就有了温度… 晚饭后,方圆儿回屋做针线。 方玉留在堂屋同父兄说话,不一会儿就敲响了西屋的门。 方圆儿笑嘻嘻开了门,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惹得方玉敲她的脑门儿。 “爹答应了,明日一早带我们上山。” “太好了,三哥太厉害了!” 方圆儿低声欢呼,眼睛亮晶晶,满满都是银子的颜色。 方玉实在拿这个妹妹没办法,从袖子里取出一本书。 “这个给你看看,我平日闲着无事抄下来的。” 说罢,他就回去读书了。 留下方圆儿翻检几页,简直如获至宝。 这是一本简易的药书,或者说是哥哥专门抄写给她看的图册。 巴掌大的册子,不过二三十页。 左边画了药材的形状,右侧写了药性等基本信息。 方圆儿借着灯光看了足足三四遍,确认都认了个大概,才宝贝一般放进了妆盒。 夜里睡在暖暖的被窝,听着屋顶小雨滴答。 她越发觉得重生这一次,简直太幸运了。 有这样的家人,这样的哥哥,真是想不幸福都难啊。 她要努力,努力让这么爱她的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 衣食无忧,平安喜乐! 第二日天色没亮,方圆儿就偷偷爬起来。 蒸馒头,炒菜,灌热水。 刚刚准备好,家里人就起来了。 方老汉和方玉爷俩显见也是同方圆儿想到了一起,吃了早饭,趁着赵金莲来不及反应。 他们就拿了筐篓和柴刀就赶紧上山去了。 赵金莲初始还以为这爷们三个是去工地了,但怎么都觉得不对劲。 待得问了二儿子,知道是进山,果然,她立刻就急的跳脚儿了。 “一定是圆儿那个死丫头! 我就说她昨天同老三嘀嘀咕咕,真就是没有好事儿! 这样的雨天上山,万一迷路,可怎么办?” 方老二赶紧劝说,“娘,圆儿认路很厉害,一定不会迷路。 再说还有我爹和老三呢,您放心,天黑之前,他们一定就回来了。” 说完,他生怕被老娘迁怒,也是赶紧拉着大哥去工地了。 留下赵金莲对着两个儿媳和小孙子,有火也没办法发了。 再说,方圆儿带了老爹和哥哥进了山,简直是老鼠进了米缸。 虽说雨天路滑,但不用避讳外人。 她借着草木之路,专门捡近路走。 只用了一个时辰就到了先前来过两次的老地方。 但她没有停留,又走了半个时辰到了大山更深处。 方老爹和方玉不等喘口气,就开始抡起镐头和柴刀开始干活了。 不是方圆儿压榨自家人,实在是他们不敢等啊。 因为,需要挖掘的山参太多了。 外人几年也碰不到一棵,放在方圆儿这里就好像自家园子里的蔬菜。 哪里有多少,大的还是小的,再清楚不过了。 幸好,下过雨,土地比较松软。 而且方圆儿只要土坨子,不需要把山参一根根须子都起出来。 但即便这般,将近天黑时候,爷俩儿也只挖了十几颗出来。 方圆儿更是没闲着,金银花,黄芪,灵芝,芡实… 总之,她是能摘的就摘,能栽种的就挖。 就是饿的不成,她都把馒头叼在嘴里,一边吃一边干活儿。 趁着夜色,她把山参都收进了空间,种在了水潭旁边。 那株老参有了伙伴,但也多了这么多抢夺地盘的,怕是要纠结一阵子了。 方圆儿拉了老爹和哥哥坐下喝热水吃干粮,养养力气再往家赶路。 她分了一抹心神在空间里游荡。 吃过饭再看那些种下的山参,居然精神的很。 没有一点儿蔫头耷脑的迹象。 显见,这泉水对植物不只有催发味道的作用,还能提高成活率啊。 她突然冒出个想法! 第二十四章 恰到好处的节礼 “爹,三哥,你们知道哪里有梨树苗吗? 过些日子种到西山上,明年春日岂不是就能赏梨花了。” “这丫头就是异想天开,树苗都是清明时候才栽种。 哪有秋末种树的,冬日肯定要冻死。” 方老汉甩着哆嗦的胳膊,酸疼的龇牙咧嘴。 山参能卖银子,但挖起来也真是累。 “哎呀,爹,咱家炕头马上就孵出小鸡了,秋天栽梨树也没什么奇怪的啊! 您放心,只要挖树苗回去,我有办法保证成活。” 方圆儿给老爹捏着胳膊,讨好的模样,让方老汉想拒绝也说不出口了。 倒是方玉应道,“这事交给我吧。 县学后厨有个打杂的短工同我熟识,听说他姑姑家里就是养苗圃的。 估计会有梨树苗,我回去之后问问,人家卖不卖?” “太好了,哥,早知道你有办法,我就不听爹训了。” 方圆儿赶紧改换阵营,麻利的为哥哥服务了,惹得方老汉好气又好笑。 “走了,回家,你娘肯定惦记着呢。” 方老汉是想好了,闺女有能耐,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 退一万步说,就是买了梨树苗,冬日冻死也不怕,春日再买就是了。 今日挖的山参,随便卖一棵都够家里活个四五年了,这就是底气! 果然,赵金莲在院子门口差点儿站成了望夫石。 她越是惦记,还不敢露出异样,被村里人知道。 幸好,小雨淅淅沥沥,村里人都躲在屋里,也没谁出来走动。 方圆儿回来时候,故意摔了一身泥。 赵金莲就是明知道闺女撺掇老汉和儿子上山,也是下不去手收拾她了。 小雨又淋漓了四五日,方玉的秋假休完,回去县学的时候。 方圆儿屁颠颠的给哥哥带了十几个红苹果,算是谢他鼎力相助,又陪她上了两次山。 玉佩空间里,这会儿,不但水潭边,就是菜地都拔了一半,种上了各色药材和山参。 方圆儿好似揣了一个聚宝盆,真是做梦都能笑醒。 方玉一再嘱咐妹妹,听的她赌咒发誓不再上山,这才放心上了牛车。 方老大和方老二赶着老黄牛,送了弟弟回去读书,顺道还要采买一些东西回来。 耽误了这么久,天晴之后,家里的新院子也该再次开工了。 几十口子人,吃喝拉撒,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更何况家里还有个大胃王妹子呢! 不得不说,家里的日子好了,伙食也是直线提升。 几乎每日都有荤菜,而且管饱儿。 这也算全家都沾了妹子的光儿了,就是金子都变成了小胖墩儿… 都说四月天,小孩脸儿,这八月的天也同样调皮捣蛋啊。 昨日还是小雨淋漓,第二日睁开眼睛,就是晴空万里,蔚蓝如海了。 各村各户比之先前冒雨抢收,越发陷入了纠结之中。 田里的水被放了出去,有人主张多晒几日。 兴许水泡过的麦子和谷子还有救,不会发霉。 有人则主张赶紧割回去,摊在晒谷场晾晒。 当然,梨花坳这里却没有这样的头疼事。 几乎所有人家都把粮食归了仓库,只等府衙的差役下来收粮税了。 于是,方家建新院子的工地上,帮忙的人手显见就多了很多。 村人们也不要工钱,都是想着搭把手。 还一还方家的人情,也是混个脸熟。 农人们没读过什么书,却不耽搁他们在成年累月为温饱挣扎中,累积一些“经验”和“眼光”。 方家原本就是过日子的好人家,自从挖了老参之后,气运就越发好了。 同一个村子住了,这是好事儿。 只要方家愿意,大伙儿沾点儿好处还是不难。 比如先前上山采药,比如这次抢收… 村人不要工钱,方家也没坚持。 大活计都是方老二的师兄弟们在负责,村人不过是做些搬搬扛扛的力气活儿。 中午那顿饭,准备的丰盛一些。 村人管饱儿吃,也就都乐呵呵,称赞方家一声仗义了。 这么忙碌中,中秋节就到了。 方玉匆匆从县学回来一趟,看了看新院子的进度。 还有自家屋子里叽叽喳喳叫着的三十几只小鸡雏,就要回城去了。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593 首页 上一页 1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