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一城烟雨一楼合,一花只为一树开

首页 > 穿越重生
收藏  反馈 

在那遥远的西北[70年代]

作者:鸩离   状态:完结   时间:2025-03-17 12:10:22

 他转头看向舒曼,微微一笑,“你想听什么曲?”

 舒曼没错过他眼中一闪而过的哀伤,想了想道:“吹个《南泥湾》吧。”

 “好。”付凯旋将口琴放在唇边,凝神静气,吹了起来。

 悠长又婉转的口琴音响了起来,南泥湾那欢快的曲风,印证着山下忙碌劳动的石水村村民,一片欣欣向荣。

第106章 水到渠成

 夏季的天儿闷热异常, 不过就在昨夜,石水村罕见地下了一场小雨,原本被黄沙笼罩的石水村, 洗净了黄土, 天空一片蔚蓝,村子也格外清朗,四处鸟雀啾鸣,满山都是翠绿的黄土高坡,像一幅名家笔下画得一副水墨乡村画卷,格外的美丽。

 傍晚时分,乔希瑶袅袅婷婷地站在罗家院子里。

 她穿着一件白色的确良短袖上衣,下穿黑色长到小腿的黑色百褶裙, 昂着小脸儿, 露出一张脂粉未施,无比精致漂亮的小脸, 一双秋水眼眸,正翘首以盼地看着罗家对面的乡村土道。

 今天是挖山引渠竣工的一天,上午全村人参加了炸河引水的重要仪式, 县里、公社下来好几个领导人前来参加引水仪式。

 在这激动人心的日子里, 全村人见证了东水河, 分出一条小支流, 跨过好几十公里, 许多小山脉和两座大山,沿着全村人一锄头、一铲子,一块块搬开的石头,一框框担走的泥沙黄土,耗时大半年, 挖出来的蜿蜒河渠,从最开始裹着黄沙的河水,经过河渠一路的沉淀,最终流到沿着石水村各处分挖的小沟渠里,变成清澈见底的河水,全村人全都欢呼起来,石水村上百年缺水用的问题,在这一刻得到了解决!

 无数生活在石水村的老一辈村民们,看到沟渠边那缓缓流淌的清澈河水,激动的半跪在沟渠边,伸出一双双因为长年劳动,饱受风霜满是老茧裂口的双手,颤抖着捧起一捧清洌洌的河水,低头小心的喝上一大口。

 当那柔软清冽的河水顺着嘴唇流进干涸的喉咙里,老一辈的村民们不约而同地哭了起来,一个个哭着喊:“水,真是水啊!我们石水村缺水缺了祖祖辈辈,从今天开始,我们再也不缺水用了啊!”

 村里人哭嚎一片,喜极而泣。

 没有生活在缺水用的外地人,永远无法理解石水村人的心情,那种长年少雨,村里只有一口井,处处都是干涸的黄土大地,只靠天吃饭,平时舍不得多用一滴水,下雨要把院子里打扫干净,要让雨水流进自家挖得储水旱窖,供给一家人喝牲口吃喝用水的日子有多难熬。

 如今吃水的问题得到解决,村民们又哭又笑,围着当初力排众议,坚持要挖山修渠的舒曼和付凯旋等知青,说了无数感激的话。


 舒曼被大家围着夸着,也是十分高兴,意气风发的和村民们热情交流。

 县里的领导和公社的领导看到这一幕,也是脸上有光,毕竟石水村挖山修渠的事情是一件利在千秋的壮举,也是他们从政生涯的一笔大政绩,两方领导对村里的各个领导以及舒曼等知青进行了大力表彰,发了一些礼品之外,还专门拨一笔款下来,让村里办个庆功宴。

 中午的时候,村里就宰杀好了五头羊,两头猪,只等晚上聚集在大队部外的打谷场,做一锅锅大乱炖,让全体社员们好好吃上一顿。

 下午,村里的男女老少,集体到沟渠边打水回家里美滋滋地洗澡,洗衣服,洗完坐在绿水环绕的沟渠边,和街坊邻居唠着嗑,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幸福的笑容。

 乔希瑶也舒舒服服地洗了一个澡。

 在石水村的沟渠挖好引水之前,她都得和舒曼、余静等知青长途跋涉,结伴去东水河水库下游洗澡,每回洗完澡回到村里,早已累得疲惫不堪,躺在床上就直接睡过去。

 现在,石水村的沟渠挖好,石水村再也不缺水用,她也不用走好几个小时的山路去洗澡,自然是拎一大桶水,洗了个痛快。

 这会儿太阳即将下山,西山那一边是一片绚丽灿烂的晚霞。

 村里唯一的大喇叭在十分钟前响起,村支书解志在喇叭里叫大伙儿收拾好了自个儿后,自己带上碗筷去村里大队部外吃饭,还说今天大队部要闹红火,大队部备下不少村里自己酿得高粱酒,叫大家伙儿喝个高兴。

 村民们听到喇叭声响后,三五结伴,有说有笑地拿着碗筷往大队部走。

 罗秀兰带着洗得白白净净的喜儿跟黑娃两个娃子,拿着碗筷催促乔希瑶往大队部赶,怕去晚了,肉都被打光了。

 乔希瑶让她们先去,因为她跟解堰说好了,解堰来接她。

 她站在院子离等了快十分钟,解堰的身影姗姗来迟。

 原本乔希瑶满腹埋怨,但看到解堰的装扮以后,整个人都愣住了。

 解堰穿着一件白色的短袖褂子,同色长裤,脚穿一双黑色布鞋,头上用一条白色的毛巾包头,在额头上打了一个结,身前的腰间绑着一个椭圆形的红鼓,双手拿着两根绑了红巾的短棍子。

 他风尘仆仆地赶来,菱角分明的冷硬面庞上,一双狭长深邃的眼眸熠熠生辉,火红的霞光下,晚风将他那件薄薄的褂子吹得紧贴在他那宽肩窄腰的身躯上,从乔希瑶的视角看过去,能透过那一层薄薄的面料,清楚看见他那被红鼓遮挡一半的倒三角腹肌,他露在外面的两条健壮麦色肌肉胳膊,也在霞光底下透着健康的光泽。

 此刻的他,大步向乔希瑶走来,尽管穿着打扮像个土农民,可是那张浓眉大眼的英俊面庞,那满身的肌肉腹肌,以及每走过来一步的速度力道,都让人感觉他特别有劲儿,特别的性感。

 乔希瑶看得脸红心跳,脑子头一回对解堰生出遐想,他这样充满腹肌肌肉,看起来就特别有劲儿,特别性感的男人,不知道被他压在身下,这样那样有多爽......

 乔希瑶不敢细想,小心脏扑通扑通跳着,迈着小碎步走到他面前,情不自禁地噘嘴撒娇:“你怎么才来呀,我等你好久了。你这身打扮是要去跳大秧歌啊?”

 大秧歌,陕北地区的民俗传统舞蹈,是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等等活动中的舞蹈,是一种源于故事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的祭祀舞蹈活动。

 闹社火有多种多样的舞动及祭祀活动,通常都在正月二三日开始,一直跳舞或祭祀到二月底,一般都是沿着街道挨家挨户闹,唱跳着消灾免难的九曲秧歌,人们跟着社火队伍举伞的头儿成群跪拜,祈求风调雨顺,让种在黄土地里的庄稼,有个大丰收。

 闹社火多种多样,陕北许多地区的风俗也不一样,石水村年初的时候,村里就组织过‘沿门子’的秧歌队伍,走村串户,挨家挨户的唱跳驱邪驱病,保佑村里人四季安全生产,无病无灾,村里的牲口圈也要拜跳,保佑牲口健健康康,无病无疾长大。

 闹社火是陕北地区的传统活动,即便身处在大动荡的岁月里,这项活动也未曾停止。

 一般来说,闹社火都是在过年那段时间闹,平时要有类似的活动,一般都是为了庆祝来跳大秧歌。

 石水村解决了祖辈吃水难的问题,今天是个好日子,村里决定要好好的庆祝一番,因此早在前几日就安排了村里一些年轻男女,以及一些会跳大秧歌的老把式,一起跳大秧歌庆祝。

 解堰在村里的地位举足轻重,这次挖山修渠,如果没有乔希瑶说服他,他率先带领村里一众年轻人参与修渠工程,光靠舒曼和付凯旋的一腔热血和各种审批文件,也很难完成。

 解堰返乡回来的这几年,每年都会被村里德高望重的老辈们选去跳大秧歌,这种秧歌,不是那种跳着扭扭捏捏的花样秧歌,陕北秧歌,分男女跳,舞蹈动作十分丰富,女的跳得柔美婉转,扭得十分好看,男的则跳得豪迈粗犷,大开大合,潇洒大方,十分有劲儿,一般体力差,身体差的,还跳不了。

 解堰来之前,还以为乔希瑶看到他的装扮会惊讶,会奇怪,甚至会嫌弃他一个大男人怎么会去跳大秧歌。

 可看到乔希瑶噘着嘴,只埋怨他来迟了,眼里没有对他跳秧歌的事情有一点的意外或是嫌弃,他心中不知为何松了一口气,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欣喜感。

 他大步走到乔希瑶面前,伸手握住她白嫩的小手,一脸歉意道:“家里出了点事,耽搁了,你别生气,我们走吧。”

 他牵着她顺着村道往大队部走,路上有许多村民都往大队部赶,看到他俩手牵着手也不意外,还很热心的跟他们打招呼,毕竟他俩处对象的事情,如今在村里不再是秘密。

 乔希瑶怕影响不好,挣扎着从他大掌里抽出手,低声道:“你干嘛呢,大庭广之下,你拉我干嘛,要让一些小心眼的看见,举报到小红兵那里去可怎么好。”

 大运动已经过了一半的时间,近年来,各地都比最开始的那些年松活了许多,不过农村各处还是活跃着不少小红兵份子,尤其最开始那种,你举报我,我举报你,亲戚朋友,甚至是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间相互举报的事情不在少数,乔希瑶两人大白天做出如此亲密的举动,她还真担心被有心人举报。

 解堰并不勉强她,虽然石水村因为有他在,基本没有小红兵敢在石水村闹腾,不过这年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有些事情还是小心点好。

 两人到达大队部的时候,天已经擦黑了,大队部外宽大的打谷场中央,用大石头垒砌起一座通风的座底,上面用大块的木块和煤炭层层叠叠,叠成一座高塔,被火点燃以后,火烧得旺旺的,火焰照亮整个打谷场。

 打谷场附近围了一圈用土砌得十几个土灶台,三十几个村里会做饭的老把式,正在做传统馍馍和大锅烩,每口锅前排队围了一群村里人。

 有人专门掌勺,给排队的人们舀上满满一大碗有羊肉、猪肉、猪羊下水,土豆块、萝卜块、白菜、粉条等等煮成一锅的大杂烩,每人再配两个玉米面馍馍,拿到食物的人们或站,或蹲在打谷场周围,三五聚集在一起,边吃边聊,好不热闹。

 解堰到的时候,立刻有秧歌队伍的老把式和其他年轻人跟他汇合,商议一会儿跳舞的事宜。

 他要忙活,没时间顾上乔希瑶,临走前不放心地对乔希瑶道:“等下人多,你吃完饭就跟我妈我妹,或者跟舒知青、罗秀兰她们在一起,不要到处乱跑。”

 “知道啦。”乔希瑶小鸡啄米似的点头。

 她目送着解堰走进大队部去商量跳秧歌的事宜后,转头拿着自己的饭盒,走向最近的一口锅。

 那口锅站了不少人,一看见她,锅边排队的村民们都热情地招呼她:“乔知青,你咋才来呀,好肉都快舀没了。”

 “你还没吃是吧,来来来,到我这个位置来。”

 “老覃,你给人乔知青多舀些肉啊。”

 ……

 村里修好了水渠,石水村不在缺水用,其中乔希瑶功不可没。

 大家伙儿心里都明白,当初要不是乔希瑶支持舒曼的工作,又劝说着解堰带领村里人主动参与挖山修渠,石水村哪有今天不缺水的好光景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