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一城烟雨一楼合,一花只为一树开

首页 > 穿越重生
收藏  反馈 

碎玉有声

作者:南榆枝   状态:完结   时间:2025-03-23 08:10:11


第98章 别离 “若王爷肯还政,归于江陵,爹爹……

  翌日清晨, 军商两方结合而成的队伍在将军府外集结,将在朔方城守卫军的护送下,一路向南过关卡离开北境。

  杨书玉昨夜回房晚, 并没有足够的时间休息,今早起床,她整个人显得十分憔悴。月芽和哑姑围在她身边,生怕是她病情恶化, 接下来无法承受舟车劳顿的疲累, 可她还要死撑着。

  对于夜晚偷溜去找高时明一事, 杨书玉有口难言,也羞于向旁人解释, 只能悄悄瞪向高时明以示不满。

  然而,作为迟迟不肯放杨书玉回房休息的罪魁祸首, 高时明却没有半分愧疚。甚至在确认杨书玉的心意后,他似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不再患得患失,在人前也足够张扬地表达他对杨书玉的偏爱。

  就比如说, 以前他会默许杨书玉自由出入他管控下的任何场所,人人都能看出他对杨书玉的纵容, 可他并不会作解释。

  如今他却可以在众目睽睽之下, 俯身去为杨书玉摆弄踏马凳, 在杨书玉被月芽搀扶出来时, 理所当然地接过杨书玉的手, 亲自搀扶她登马车。

  灼热的视线与惊诧犹疑的视线交织,尽数投射在杨书玉的身上,让毫无防备和心理建设的她有些不知所措,继而面颊泛起红晕, 在憔悴病容上清晰可见。一时间,她竟连顾不上对高时明的恼怒了。

  杨书玉扶上车门,便想迅速躲进车厢里。可高时明根本没打算放过她,竟在她撤手时反手紧紧拽住,还放肆地在众人的视线中,反复地用拇指摩挲着她的手背。

  她瞪向高时明,对方却弯起嘴角轻笑,倨傲又矜贵,一副恨不得昭告天下的模样,气得杨书玉牙痒痒的。

  用力挣开高时明的手,杨书玉这才敢心虚地扭头,去看了杨伯安一眼,而后她径直钻进车厢,隔着车帘抱怨道:“都怪你!爹爹都瞧见了!”

  “不算过分,他不敢干预。”

  杨书玉倏地掀开帘子,杏目圆瞪反呛道:“那王爷说,我爹敢不敢关起府门,让你吃个闭门羹?”

  “王爷有本事,往后可别到江陵去求爹爹点头。”

  高时明不做声挑眉,仍是志得意满地看着杨书玉,直到杨书玉回味过来自己说了什么,这才羞赧地放下帘子,又做起了缩头乌龟。

  “我只是不舍。”

  沉闷的声音隔着车帘传进车厢,带着离别时最能惹人感伤的怅惘:“月落星沉,旭日初升,前后左不过四个时辰,你我便要别离。”

  “这总让我觉得不真实,昨夜更像是一场梦。”

  闻言,杨书玉也缓和下来:“你不要多想。”

  她嘱咐道:“你潜回京都后,千万要注意自身安全。京都副督统叛归太后,说不定还会有其他人这么做,王爷一定要留心,需得仔细甄别其他人有没有叛变。”

  “此行回江陵,我也会注意安全,绝不会因为赶路而不顾风险,不想再成你的累赘。”

  “你我……”她絮絮叨叨说了很多,最后归结成一句,“我们各自做好分内之事,也好来日早相见。”

  她能理解高时明在离别前的放纵自我,那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享乐心态,而是在孤注一掷前,存着不留遗憾的心。

  所以当杨书玉说,不要在离别前许下承诺时,高时明反而松了一口气,他又何尝不在担心自己许下诺言他日落空?

  随着车队启程,诸将领命散去,热闹一时的朔方城又恢复往日的肃穆。

  行至傍晚入住驿站,杨伯安如杨书玉料想的那般,借着送晚膳的名义,遣走了月芽和哑姑,要同她单独相处。

  整个用膳的过程,杨书玉拘谨地端着碗筷吃饭,可直至两人吃完饭,也不见杨伯安开口。

  “爹爹。”她放下碗筷,主动开口道,“你是想问王爷的事吗?”

  杨伯安摇摇头:“我想问书玉可都想清楚了,认准了?”

  见杨书玉面露不解,他便解释道:“若他是寻常高门大户的公子哥便罢了,爹爹还能护住你。可若是和皇家沾上关系,你日后若是再想退亲,或要全身而退,那便难了。”

  杨伯安从未责怪过杨书玉突然和林自初退婚一事,但如果对象换成高时明,杨伯安并无自信能保全杨书玉。

  “虽说如今皇室凋敝,左不过王爷、皇上、太后三位,可君为上,书玉日后委屈也只能咽进肚子里。”

  杨书玉正色道:“若王爷肯还政,归于江陵,爹爹会同意吗?你还会有这样的担忧吗?”

  杨伯安诧异:“是王爷亲口向你承诺的?”

  杨书玉摇摇头:“爹爹已经为我操劳太多了,书玉本不该任性,但至少在这件事上,书玉明白自己的心。”

  “书玉也不瞒爹爹,在崇峡时,我的确想过要试着去接受建章作为我未来的夫婿这件事,试着像其他女子那般接受父母安排的婚事。”

  “可是意外落在林自初手里,我想的最多是如何逃跑,要如何离间他和属下,再者便是在想他。”

  “每每和林自初接触,我都能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厌恶。有了鲜明的对比,我才知道自己和建章相处,和王爷相处,其实是截然不同感受。”

  “这让我意识到,自己对建章离世的伤感和对他的愧疚,是无法转化成爱意的,就像王爷救我于危难,我对他的感激之情也与爱意无关。”

  “我之所以接受王爷,不是因为他于我有救命之恩,而是因为我意识到心中早已有了他。”

  她一口气说完,这才敢抬头去看杨伯安的反应:“爹爹,若这段感情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书玉也信得过王爷的为人,他不会为难我的。”

  出乎意料的,杨伯安只是笑着缓缓摇头:“对于你的论断,你爹我可不敢苟同。”

  “在他还是四皇子的时候,他就执拗得可怕。今后若你想离了他,他是折了你的翅膀,也要把人绑在自己身边,如若不然,他也走不到今天。”

  他伸手摸了摸杨书玉的头:“爹说这些,也不是阻拦你。见你张扬,爹才方觉得这是你这个年纪该有的模样。”

  “你不该是畏缩在杨府后宅的乖顺模样,也不该是强装老成持重,非要肩挑杨家商号的模样。爹从不信一个人可以在一朝一夕间就完成蜕变,成长当是漫长而持久的。”

  他不确定杨书玉是否记起全部记忆,也不确定杨书玉是不是心血来潮,但是他身为最关注杨书玉的人,他是再清楚不过杨书玉转变的旁观者。

  幼时被掳、姜荷离世的打击,于杨伯安而言也十分沉重,然康复的杨书玉却依旧天真活泼,可是她却再也没有主动出过府门。此后七年里,她无事发生般,甘愿在后宅的四方天地中打转。

  突然提出与林自初退婚,她又变得十分冒进,恨不得把先前落下的东西,一下子全都揽在肩上,逼自己做到挑起杨家重担的模样。

  唯有此时,杨书玉才有几分十六岁女郎该有的模样,天真烂漫地为与心上人的未来辩驳,大胆无畏,不失少女含羞。

  “若有朝一日,你在亲事上首先要权衡利弊,其次才会正视自己的心意,我反而觉得是爹没有保护好你。如今,爹很欣慰。”

  杨伯安起身要走,郁结在心多年的那口气,因杨书玉的转变而吐出来。他也有了开玩笑的心思:“大不了爹爹去找葛神医给你弄颗药,若是书玉在宫中委屈了,假死脱身也是极好的。”

  “爹爹……”杨书玉嗔怪地唤了一声,被无限包容和宠溺的感觉,让她所有话都堵在嗓子里,什么也说不出,她眼眶含泪,涨得红红的。

  杨伯安又摸了摸她的头顶,慈爱地嘱咐道:“不要多想,顺其自然,记得早些休息。”

  ——

  朔方城一别,杨书玉一行向南转水路回江陵,高时明则是往京都的方向去。

  师出无名,高时明虽有调整诸位将帅的位置,下令整肃三军,但这些活动也仅限军区范围内,因而他只带了一小支人马,悄悄潜回京都。

  是夜,杨仲辅提灯从后院回到书房,一进门就看见桌案后的高时明,他正饶有趣味地翻阅白天自己在看的书。

  他登时跪拜下去:“微臣参见王爷。”

  “听说杨大人同本王一样,赋闲在家。本王今夜特来拜访,不知可有惊扰杨大人?”高时明眼皮都没抬一下,翻手让杨仲辅起身回话。

  杨仲辅起身后,先是遣散了书房外候着的人,这才恭敬地站回高时明的面前。

  “听说杨大人是为本王说话,便被太后斥责而免职的?公然在朝堂上指摘太后垂帘听政有违祖训,杨大人真是好大的胆啊。”

  “太后仁善,只是命下官回府静修,等下官什么时候想通了,一切照旧。”

  “那么,杨大人明日便复朝吧。”

  高时明终于肯搁下手里的书,粗砺的大掌拍了拍书封:“反正杨大人闲在家中看山水游记,还不如复职去为太后分忧,罢佐亲王封号,除其爵位降为庶人,如此也好堵住悠悠众口。”

  “微臣惶恐。”杨仲辅被这话惊住,惶恐地撩袍又要跪下。

  “本王可不是在说笑。”高时明开口打断他的动作,“就算此事如了太后的心,她就能收回兵权吗?”

  “这……”杨仲辅又是一愣,心里有答案却不能说。

  谁都知道,合虎符可调动大军,但虎符与高时明若同时存在,却会是另一番景象。

  摄政王能做到与太后党分庭抗礼,其权威从不在亲王爵位上,而是在他手中厮杀后整肃集合起来的三军兵权上。

  当年皇室遭到血洗,虽有太皇太后出面稳住局面,推襁褓之中的萧彧登基,勉强平息黎国的浩劫。可说到底他们不过是孤儿寡母,一老两少入主皇城,地方手握重兵的将帅,难免会生出其他心思。

  很快军中出现内斗,相互争夺权势,甚至还有人公然哗变称帝称王。那时京都朝政尚且如履薄冰,更遑论去平定军中明里暗里的斗争?

  这样混乱的局势,一直持续到太皇太后离世,年幼的高时明被迫北上,领兵出战北凉,而后整肃黎国南北三军,这才得以将兵权收归中央。

  更准确来说,是收归高时明的麾下。这也是他离开京都多年,归来仍能与太后党争锋的底气。

  如今,太后手中捏着萧彧,靠策反京都防御副都统,得以在高时明前脚出京,后脚控制住京都。

  双方皆投鼠忌器,这才僵持着。

  太后党怕高时明不顾起兵谋反的骂名,直接下令发兵京都,而高时明则是担心太后真的会对萧彧下手,毕竟萧彧这个亲儿子与她并不亲近。

  念及此,高时明忽而开口道:“听说你仍扣着杨大小姐在府中?”

  杨仲辅不明所以:“还请王爷明示。”

  “你尽可遂了太后的心愿,日后不再联合其他朝臣施压,任由她罢黜佐亲王。”高时明指节轻扣桌案,强调道,“但这道圣旨,一定要你们眼见皇上平安无事,在朝会上当众宣读。”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