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城北十里多地,这城南下雨,城北没准儿也下。下了雨出不了摊也就罢了,就怕肉买了包子蒸了,结果临出门砸了雨点,那二百多个包子怎么吃的完? 怎么能不发愁。 崔如英也跟着叹了口气,不仅种地是看老天爷脸色吃饭,连着做小本生意也是。 她道:“等雨停了咱们回去看看,若没下雨最好,若下了雨包子还蒸了,那就带回来吃。” 许娘子忧心忡忡地点了点头,这些日子都没下雨,希望崔大山别死脑筋。 母女俩说话声音不大,可陈娘子在旁边也能听到,她道:“哎呀,妹子,这做生意呀就是这样,得看老天爷脸色,哪儿有来大户人家做奶娘体面,风吹不着雨晒不着的。” 话还算是安慰人的话,可那语气听着让人牙痒痒。 索性这会儿也睡不着,崔如英道:“婶子说得对,对了,婶子昨儿也回家了,婶子家也在城南吗?” 陈娘子道:“我家住城东,我做奶娘也有些年头了,攒了些银子,就买了城东的宅子。大还宽敞,比城南那些小宅子的好一点,城南一间挨着一间,巷子窄得连马车都进不去,哎,倒不是说你们家小。” 崔如英道:“宅子本来就小,都不用婶子说。我们一家好几口挤着住,还是婶子家好。婶子,你家里孩子多大了?我娘就放心不下家里妹妹。” 陈娘子:“……丫头有啥不放心的,我这胎生的也是女儿,不过上一胎是大胖小子。” 崔如英点了点头,陈娘子家住在城东,家里孩子应该不少,因为做了好几年奶娘了。这胎是女儿,上胎是儿子,看她这样,估计前面也是女儿多。 不过现在也能回去喂喂她女儿,至少爱子之心有。 能一大早出去看安定侯府三爷,就知此人好热闹,眼热别人家,爱说嘴有些碎,其他的倒也还好。 她和许娘子别管有钱没钱,装得没钱些就行了。 至于陈娘子说的楚庚元,许娘子那时也没听到,就算听到也不会去看的。她担心家里的事儿,不愿多出去看热闹,不仅自己不去还拘着崔如英不让她出去。 跟陆三娘子说说话解闷儿也就罢了,但是三爷那边万万不许没规矩。 崔如英只七岁,还是个孩子,可是男女大防,三爷又是男主人,见了面都该避着,更何况出门去看。 早饭是丫鬟端来的,一如既往,许娘子的饭菜里有药膳,调养滋补身子之用,崔如英的是蒸点和粥。 吃过饭两人都没出去,雨断断续续下个不停,早春三月正是下雨的时候,许娘子这也才刚出月子,不便回家,但心里头一直担心。 一直到中午雨也没停,临近正午,秋月撑着伞过来,伞被收起放在门口,秋月进来道:“许娘子,你家夫君来了,说今儿早上城南雨下的大,就没出摊儿。他看雨一直没停,过来告诉你别担心,家里一切都好,今儿你就别回去了。” 许娘子松了口气,这样她也算放心了,“有劳秋月姑娘跑一趟。” 秋月说道:“人还在门口,我瞧着这雨也不小,还是让小厮去传个话,省得许娘子再跑一趟淋雨。” 许娘子点点头有劳了,“有劳了。” 崔大山那日没过来送母女俩,也不知道安定侯府在哪儿,搁以前让他打听张不开口,但是卖包子卖多了,胆子大了点儿。 再加上一个人过来的,只能自己来,一边问一边打听着找了过来。 崔如英没忘记点心,把早就挑好包起来的点心交给秋月,“姐姐,劳烦把这个交给我爹。昨儿的点心我一人吃不完,我二姐也喜欢吃甜的,让我爹带回去给她尝尝。” 好吃得包子陆云蓁还惦记楚庚元呢,崔如英惦记姐姐,还是好妹妹呢。 崔如英想对二丫好点,要是她不过来,还能帮着分担,但她过来侯府了,家里就得二丫多照看。 两个弟弟一个妹妹,虽然还有崔大山和崔大郎,轻巧不了。 秋月笑了笑把点心接过,“好。” 陈娘子在隔壁听着,那两盘子点心还真是府上的,也不知道这小丫头片子咋就得了三娘子的青眼,对她这么好。 下着雨,陈娘子也没出门,就在屋里躺着。 不过等吃过中午饭后雨小了点儿,她还是跟李嬷嬷告了声假,回家了。 许娘子今儿没回去,自然也没法告诉崔大山做屏风的事儿,不过陈娘子不在,母女俩还自在点。 下午崔如英没去正屋跟陆云蓁说话,陆云蓁要临盆了,这些日子就在燕归堂转转。 厢房在正屋后头,前头有啥事儿,除非像陈娘子那般出去看,否则根本不知道前面都发生了什么。 这也是做奶娘的好处,到时候只管照顾好孩子,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 而燕归堂的丫鬟,却要什么都顾忌。 如今陆云蓁身子重,不用去给安定侯夫人请安,但府上人多,总有人过来探望。甭管私下什么样,面上都得过得去。 下午大房赵大娘子带着东西过来了。 大房孩子不少,楚庚元的大哥已过而立,两人孩子算上妾室生的,有四个,最大的今年十四岁了。 虽然大爷楚庚序是楚家的庶子,可身为长子,他的儿子自然也是楚家的长孙。 而二房夫妻成婚数年,膝下只有一个女儿。 今儿大房的赵婉芝过来,聊了会儿闲话,盯着她肚子瞧,问道:“可请大夫看了?这胎是男还是女?听弟妹又请了个奶娘,也不是嫂子说你,请奶娘也就罢了,咋能还把人孩子也带过来,还是个女孩。亲近多了,肚子里的就算是男的也得变成女儿了。” 陆云蓁:“女儿也好儿子也罢,都是心头肉,都得好好教养。这生了儿子不懂事儿,反而更操心。” 大房的孩子不懂事,赵婉芝还有闲心操心她生男生女。 陆云蓁性子虽柔和,可不是个吃亏不吭声的。 赵婉芝也听出她话里的意思了,扇着扇子道:“弟妹还是稳稳当当养胎,二房就一个女儿,婆母很是看重弟妹这胎呢。” 陆云蓁皱着眉,在这样的婆家,儿子就是立身之本。 见她皱眉,赵婉芝自知失言,又主动说起别的闲话,陆云蓁越想,心中越郁郁。 到最后借着身子不适端茶送客了。 若非陆云蓁借口累了,赵婉芝还不打算走。 如今离临盆之期还有二十多天,她总觉得肚子坠得慌,尤其是跟赵婉芝说过话后,肚子还有些痛。 陆云蓁扶着腰,“锦月,你扶我去床上躺会儿。” 锦月扶着陆云蓁去了床上,“三娘子,可难受得厉害,明月,你快去请大夫去。” 李嬷嬷端来热水,喂陆云蓁喝了几口,跟崔如英说话高高兴兴的,可是跟赵婉芝说话,得打起十二个精神应对。 这会儿肚子难受,明月赶紧去请大夫,带着大夫回来,发现燕归堂进进出出好多人,抓了个丫鬟一问才得知,这么一会儿的功夫,陆云蓁羊水就破了。 外面动静大,许娘子差不多能听出发生什么事,就让崔如英在屋里待着,自己出去看看。 她生的孩子多,若三娘子生产缺人手,自己也能帮上忙。 崔如英点点头,“娘你去吧,我不乱跑。” 许娘子一直没回来,崔如英在屋里都能听见隐忍的痛哼声,听得人心里揪揪的。 今儿还阴天,崔如英望着窗外,三娘子人很好,希望快点生下孩子,别疼那么久。 燕归堂都乱糟糟的,安定侯夫人也过来了,问里面现在什么样。 不等丫鬟说,赵婉芝就道:“这好好的,怎么还早产了。” 安定侯夫人皱眉看了赵婉芝一眼,李嬷嬷心里堵着气,却也没敢说什么,“夫人放心,大夫稳婆都在,里面安然无事。” 赵婉芝也道:“母亲,弟妹头一胎,没经验都不好生些,母亲别急。” 钱夫人道:“云蓁肯定顺顺利利的。” 陆云蓁从进产房到生下,两个多时辰。 陈娘子没赶回来了,就许娘子在门口守着。 下午一片乌云,到傍晚时阴霾已经散开,太阳在西边,铺了漫天云霞。 屋里响起一声响亮的啼哭,安定侯夫人身边围着不少人,听锦月出来禀告,“夫人,三娘子生下了位小公子。”
第十四章 回家 锦月道:“夫人,母子平安,这会儿小公子还在里面收拾清洗。三娘子也没事儿,夫人放心就是,夫人在这等了许久,还是先移步到正厅歇歇吧。” 众人都守在产房外,陆云蓁在里面待多久,外面人就守了多久。钱夫人不放心,丫鬟搬来椅子她都没坐,赵婉芝等人就在一旁陪着。 钱夫人闻言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佛祖保佑,佛祖保佑,三爷那边已经差人传了话,马上就回来,你进去告诉云蓁,放心就是。对了,奶娘可都安排妥当了?” 许娘子在,陈娘子下午回家还没回来,不过锦月还是答道:“两个奶娘都在燕归堂,一个是大娘子托人找的,另一个是三娘子娘家表嫂找的,一会儿看小公子饿不饿,可以先喂着。” 钱夫人大喜:“府里出了喜事,全府上下每人赏一两银子。燕归堂的丫鬟伺候有功,每人赏二两。” 锦月喜道:“奴婢替燕归堂上上下下谢过夫人。” 钱夫人要等孩子出来,这时楚庚元也从外面赶回来了。他回来得着急,连行礼都忘了,急着问:“母亲,云蓁怎么样了?” 钱夫人笑着道:“生了位小公子,生得也快,没受什么罪,你一会儿进去看看。” 楚庚元眉目舒展开,“那就好,母亲等了半天了吧,先去歇歇。” 钱夫人嗔怪道:“着什么急,还没看见云蓁和孙儿呢。” 一旁赵婉芝脸上也挂着笑,可若仔细看,那笑意并不达眼底。当初她生产时府里可没这么高兴过,不过这会儿连燕归堂的丫鬟们都忙着欢喜,没人注意到她。 二房孙惠茹诚心实意地高兴,公爹偏爱长子,婆婆也得顾及公公的心思,如今三房有了孩子,好好教养,哪里还有大房的事儿。 孙惠茹笑着道:“母亲,您也站了许久了,这里面收拾还得一会儿,不然坐椅子上歇会儿,三弟弟妹也安心。” 钱夫人这才坐下。 孩子身体康健,收拾好之后许娘子给抱出来给钱夫人看了看。 红通通的,小手小脚,这会儿睡着,钱夫人直接把颈上挂着的翡翠佛尊摘了下来,塞到小公子的襁褓里,“像云蓁,也像你。行了行了,风吹着冷,快给抱屋里去。” 许娘子点了点头,小公子的屋子就在陆云蓁屋子的隔壁,方便照看。 许娘子生养过六个孩子,经验也丰富,看孩子是哭是笑,就知道该不该喂奶,该不该换尿布。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77 首页 上一页 1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