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面放两个蛋,一个煎的一个卤的,汤汁澄黄,上面浮着点点油光,看起来可有食欲,荷包蛋金灿灿的,一看就很好吃。 崔如英偏爱吃阳春面,煎蛋卤蛋她今儿都想尝尝。其他的像是油条什么的都是给言世清要的,她尝两口就行了。 天气寒冷,地上还有没化开的雪。 崔如英尝了一口,还是那个味道,抬头一看言世清正看着自己,便催促他快吃,“愣着干什么?快吃呀,尝尝味道好不好。” 言世清道:“你买的味道肯定好。” 崔如英:“那好,你光闻味儿就行了。” 言世清俨然愣住,崔如英笑了笑,“快尝尝,一会儿该凉了,面凉了可不好吃。” 言世清这回不再说话,点点头开始吃面。 他刚才是为了逗崔如英开心,可吃过之后发现味道的确不错,面条筋道如细丝,汤汁香浓,尤其里面的煎蛋最是好吃。 崔如英看他眼中惊喜,笑着道:“怎么,这个赔礼道歉还算行吧,这摊子我可没告诉过别人。” 言世清都能想到崔如英幼时个头不大点,跟着许娘子二人卖完包子自己过来吃饭的样子了。 言世清点点头,“好吃,吃完我倒欠崔小娘子十顿饭。” 崔如英低下头,“哪儿那么夸张。” 她吃了小块儿油条,刚炸出来的还酥软呢,泡在豆浆里和碎金一样,吃着也不错。其他的是各有各的好,小笼包馅料很足,肉饼外酥里嫩,味道也很不错。 言世清吃得多,崔如英吃得慢,一边等着一边说话,俩人恰巧一块儿吃完的。 吃完之后把豆浆碗还回去,看着四处都收摊了。 崔如英问:“可吃饱了,若是没吃饱饭给你买点别的。” 估计是吃饱了。 言世清看了看四周,“再买点糖葫芦糖炒栗子带回去吧。” 哪怕吃不完,还能留着给崔如英吃。而且崔家的几个弟弟妹妹都在,总得讨好一二。 言世清也顺道给四郎五郎六丫买了东西,也没忘崔大郎的儿子。 他这个未来姐夫来了就不能空着手。 崔如英点点头说了声好,这在街上的杂货铺子干果铺子逛了几圈,最后买了两个泥人两个面具,这才回去。 二人买了不少东西回去,自是少不了挨说。 年前言家送了厚礼,年后过来拜年,许娘子哪里还能让言世清买东西,“咋还买东西呢,如英你也不拦着点儿!” 言世清道:“小东西给四郎他们玩儿。” 他还准备了压岁钱,但也不多,图个彩头。 许娘子心里不得劲儿,让四郎他们道谢,就又去厨房忙活了,中午崔大山许娘子做了一桌好菜,崔家做的都是家常菜,但言世清就爱吃家常菜。 想想在外也吃不着什么好的,能回来吃这些,那是梦里都想不到的事儿。 崔如英见他明明早上吃了许多,可中午又吃了四碗饭和好些菜。 崔大山觉得他这样挺好,到崔家不认生能多吃点。 这个头吃得多也没事儿。 中午崔如英吃得不多,过年这几日从除夕到初二每日都是这几样,她都吃够了,中午就吃了小半碗饭。 吃过饭之后,言世清没急着走,陪着说了会儿话,还把买来的糖炒栗子给剥了一半,临走的时候他嘱咐崔如英,“这个放久了容易干,对了,我母亲托人算了日子,你明年六月份及笄,婚期定在后年八月二十六可好?你若愿意,便让我母亲和陆夫人伯母说。” 先问问崔如英的意思,若是不满意还可以再算。 六月到八月还差两个月,言世清本想七月份成亲,可郑氏说七月热,再说刚及笄哪儿有立刻就成亲的。 八月,不能九月了。
第一百四十章 嫁妆 已经过了年,再过了今年的生辰,崔如英就十四了。 明年八月份及笄,后年成亲是崔家的意思。 郑氏找人算的日子,这也算及笄之后又在家里留一年,那时成亲,在崔如英这儿也说得过去。 再早就不行了,拖到大后年估计言家也等不及。 八月二十六的话,正好还能在家里过个中秋,崔如英知道如果是满意就说一切听凭母亲做主,若是不满意那就得另说了。 她道:“这事就让伯母和我母亲商量吧,我听她们的。” 言世清眼睛一弯,笑着道:“理当如此,那我就先回去了。明儿上午恐怕来不成,得去各家拜年。后日要请期,那后日下午我们出去骑马如何?” 崔如英看那头崔大山不时向这边看,赶紧把言世清往外送了两步,“行,你赶夜路回来,回去也多睡一会儿。” 言世清早上来得时候不困,这会儿吃饱了,在屋里里面烤炉子是有些困,他点了点头,快穿过大门时,他拉过崔如英的手,“那我就走了。” 这话言世清都说了两遍了,崔如英知道他舍不得走,可再不走,崔大山就得出来送了,“嗯,骑马慢一些。” 言世清一步三回头,等人走了,崔如英才回去。 崔家宅院小,从门口到自己屋里,也就短短一段路而已。 回屋换了身轻便的衣裳,崔如英在炉子旁又坐了会儿,这也就还有两年多,自己就要嫁人了。 也不知成亲之后什么样。 她看了眼门外,正是下午,太阳还未落山。 金乌在天上一点,这样看着阳光有些刺眼。冬日的天空不似春夏那般蓝,她有点盼着春日了。 寒来暑往,白日由短变长,天色湛蓝,却也晒得人心慌。 夏日天气炎热,七月份夜里虽凉快些,可白日依旧热得人受不住。 尤其干体力活,在大太阳底下搬东西,崔如英看着都觉得热。 崔如英看言世清一头汗,在太阳底下亮晶晶的,就回屋拿了条干净帕子,又端了几杯茶水来。 “二姐姐夫,你们先歇会儿。” 二丫看了眼李丰收,李丰收也热得不行,自从自己做生意后,也就家里管劈柴挑水,很少做体力活。 又看了眼言世清,这是来帮忙的,不能把人累坏了,便点了点头,“丰收,箱子一会儿再弄,喝点茶水歇歇。” 李丰收也点点头,“世清也喝些茶水。” 今儿家里搬家,倒不是崔家搬家,而是二丫和李丰收。 成婚之后二丫和李丰收一直住在家里,崔家的正屋厢房加起来有十间。按理说住得下,可日子一长,家里添丁加口不说,这四郎今年都十三了,再有两年就该议亲了,且不说为了以后兄弟俩不该在住一块儿,就说都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俩人现在也不愿意住一屋了。 六丫自打四岁之后就一直自己睡一间屋,二丫去年也生了孩子,芸芸和崔大郎那边若再生个,家里都多少人了。 而且如英出嫁了家里也得留间屋子,也不能回娘家了连个住处都没有。 崔大郎和崔如英睡在前院许娘子崔大山屋子的两侧,二丫和李丰收住在后头的正屋,六丫住一间,这样一来,四郎五郎就得有个去厢房睡,倒也不是说厢房差,可是这么多孩子,日后若成亲了,谁的娘子愿意睡厢房。 都是家里孩子,让谁去厢房睡也不好。让崔大山和许娘子去更不成了,辛劳了半辈子了,家里还能没他们二人的地方? 而且崔大郎的儿子也大了,总跟爹娘睡在一起,那也不是个事儿。 再说厢房是四间不假,可一间给崔大山做木工活儿用,一间留给崔如英当库房,剩下的有一间放家里的杂物,就剩一间了。 正赶上崔如英手里有些闲钱钱,打算再置办间宅子,二丫和李丰收夫妻俩一合计,干脆搬出去住得了。 这两年二丫和李丰收也攒了些钱,手里头能用的差不多有八百两。虽然附近的宅子这几年是水涨船高,可八百多两也能买个跟现在崔家差不多的。 再添置些东西,简单收拾了一番,把东西搬过去立刻就能住。 新买的院子和崔家宅子离得近,平日去铺子很是方便。 许娘子和崔大山虽心有不舍,可是家里眼看就住不开了,六丫又大了,跟姐夫兄长总得避一避。 再说日后也有分家的一日,搬出去了也在附近,走路没几步,平时做活又怎么在一块儿,能照顾得到,搬出去就搬出去吧。 搬家也算分家,许娘子和崔大山商量着,把老铺子给二丫。 芸芸去城西那间,老铺子缺人,六丫也不小了,能过去帮忙。 崔大山在这上头一向听许娘子的,而且老铺子是前两年买下来的,城西的还是租的,正好买的直接给二丫,不然还在铺子里干活,钱给崔家? 那算什么。 一碗水是端不平的,可二丫毕竟是招赘,家里的财产指定有她一份。 而且这两年家里攒的钱的确不少,给崔如英置办嫁妆就花了五百多两,这是嫁出去的,还有这么多呢,许娘子就算再偏心,也不能给二丫的比给崔如英的少。 这两年家里又开了间分店,许娘子和赵掌柜过去的,还给了赵掌柜分成。 都好几年了,眼看着刘婶儿和李丰收都成了亲戚,赵掌柜那儿不好总拿工钱。 这几年街上卖包子的也多,城西的包子铺就芸芸和刘婶儿管,那边的大概以后就给崔大郎了。 许娘子和崔大山是脚踏实地的老实人,家里钱够花够用就行,也不盼着多富裕。 崔如英见二人乐得自在,就没再管过。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像崔如英,跟着陆云蓁做生意,这两年又投了不少钱进去,有时候赚钱有瘾,见一间铺子一间铺子开起来,虽然有赚又赔却也满足。 不过对许娘子来说,日子安稳最重要,想想这铺子也开了都八九年了,如果是按二丫在铺子里干的日子算,城东那间铺子一个月有五六十两的进项,一年七百多两,那铺子分给她也是理所应当的。 不过别的东西是不着急分,再让崔大山给打些家具,二人自己过日子去吧。 日后家里还赚钱,给别的孩子的以后再分。至于家里这几年买的田地啥的,等四郎五郎也成家了再分清楚。 都是孩子,许娘子尽量一碗水端平了。 给崔如英的也不少了,本来许娘子是想陪个铺子,可家里孩子多,芸芸是当嫂子的,就算性子好,可许娘子多偏心补贴心里也会不痛快。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77 首页 上一页 17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