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明月俏脸一红,“我脸皮薄,就怕羞!快带着你儿子去找他爹。” 再闹下去没准要恼羞成怒,廖婷抱起沉甸甸的胖儿子离开。 李亦琛还在念念叨叨妹妹,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被冷面无情的谭明月关上门彻底隔绝在外。 等她喂饱了女儿后出来时,李家人已经离开了。 两家也商量好了搬家计划,下午就去找大队长要介绍信,明天一早李弄璋和周钰出门去省城看离华大比较近的房子。 谭明月就不需要操这个心,在家里等着他们租好房子搬去住。 …… 三天后,兄弟俩回来了,房子也找好了。 “那房子是真的不错,十几间屋子,宽敞得很,灶房、厕所都有,有自来水有蹲便器,干净卫生,院子也很大,有现成的菜地……” 李弄璋边比划边说,只差没当场画一张房子的设计图出来。 周钰从来没在外面过夜,这回过了三夜,想念自家媳妇得紧,要不是三根儿在家里说个不停他早就去抱抱她了。 纪兰妮听完后非常满意,“租一年要多少钱?” 这么大的房子还是省城的租金自然不可能便宜到哪去,李弄璋如实说:“一年要两百块钱,这还是因为我们媳妇考上了大学才肯租的,咱们两家住下没问题,均摊一百块。” 两百块钱一年相当于一个月十六块七毛,在村子里种地一个月都赚不了这么多,以后去了城里没地种粮食,每个月还要那么贵的租金,纪兰妮听着有点肉疼。 虽然这些年攒了不少钱,可钱不经花,又不能继续做生意,只出不进用不了多少年就会花完,到时候一家子全靠儿媳妇的工资和老伴的退休工资,儿媳妇的压力得多大呀! 谭明月没注意到婆婆的纠结,觉得两家人租一个大房子住一块分摊房租还挺实惠,“那就租吧!住在一起,等你们出去找事做,爹娘还能照应一下王奶奶。” 李弄璋听到这话感动不已,奶奶年纪大了,身子又不太好,自己在外面总是担心她哪儿不舒坦。 “以后要麻烦赵大娘和周大叔了。” 周建霖神色平淡,“应该的,你们休息一天,准备着先搬东西过去吧!” 两家东西不少,到时候只能用小三轮车和自行车装,来来回回不知道要多少趟,牛蒡村到省城骑三轮车来回一趟少说也要一天一夜,搬一次家少不得折腾。 钰力气最大,负责骑三轮车,李家兄弟俩骑自行车装两个麻袋,而周建霖决定用扁担挑着走到县城坐客车到省城。 搬了整整十天,大部分东西都搬过去了,最后一趟装上留下来换洗的衣服,还有睡觉的被褥,锅碗瓢盆什么的,还有两家人一起走。 四人又是三轮车又是自行车,还有用扁担挑的,搬了这么多天,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村里人哪能不知道两家人要搬走。 李家有三个大学生都是上过学的还比较好接受,可是小周家以前只有个傻儿子,村里人背地里没少笑话他一辈子娶不少媳妇,就算后来娶上了媳妇也是走了狗屎运从河里头捞到寻死的谭家小闺女,却没想到这狗屎运这么厉害,厉害得让谭明月考上大学带着他们一家子进城。 哪怕谭明月考上大学的事早就传遍了整个村子,他们心里还是无法接受,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以后都待在省城享福,跟他们这些泥腿子不会再有什么来往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不小心点了发表,V章不能锁,只能继续码了。
第70章 春寒料峭,要到二月底气温回升才能脱掉棉袄。 谭明月坐在垫着床垫子的三轮车上,将女儿包到自己的棉袄里。 廖婷也有样学样地包着自家小儿子。 李亦琛被曾奶奶抱着动弹个不停,老想凑到姨姨那边去看妹妹,李瑶瑶帮着管不住侄子的奶奶逮着他不让动。 一群人坐在三轮车上好不热闹,路上有说有笑,除了吹着早春的寒风有点冷以外,没什么不好。 一个半小时候三轮车到了村口,吹了这么久的风,他们想下车走走暖暖身子。 李弄璋扶着王老婆子下来,“奶奶,有没有不舒服,要不要喝点热水?” 王老婆子摇摇头,扒拉下围巾露出嘴,“没事,我穿得厚,帽子围巾都戴了,那么多人挤在三轮车里,阿钰在前头挡着风没那么冷。” 确实所有人都照顾着她老人家,又正好坐在周钰背面没受怎么受冻。 谭明月将小包子从棉袄里抱出来,摸了摸脖子热烘烘的。 她把女儿塞到婆婆怀里,自己原地蹦跶了好几下,曲着腿抱着娃这么久,双腿都有些发麻了,跳一跳还能暖暖身子。 休息了一阵,他们又爬上三轮车前去坐客车。 从县城坐到省城要六个多小时,到正午的时候会停下来到中转站附近吃堂食、上厕所,当然吃饭肯定要花钱和票的。 大多数人都会自备干粮,只去上上厕所,少数条件比较好的才会去吃饭。 纪兰妮本来打算做一些葱油酥饼随便填饱一下肚子,谭明月让她别做了,大中午的还是在食堂吃上一顿热乎的比较好。 这个年代交通不便利,带着孩子去稍微远点的地方各种不方便,尤其还是没有完全断奶的孩子,能有歇脚的地方当然要好好歇歇。 中转站附近的堂食没有国营饭店的贵,当然做出来的菜也没那么好吃,但也不难吃,填饱肚子没有问题。 最值得的欣喜的是有食堂有豆腐脑搭配红薯粥喂给小包子吃好消化又顶饱,这样就不用在公共场合喂奶了。 吃完午饭后一众人上了车,一直坐到下午两点钟左右才抵达省城。 周建霖已经来来回回上十趟了,熟门熟路,带着他们走了十几分钟到达了租的房子。 房子离华大还是要远一些,华大附近的房子不好租,骑自行车差不多要半个小时。 除了距离大学远了点,其它的没毛病,屋子多,东西北三面都是房子围绕起来,南面是出口,高高地立着围墙,院子很大,采光好,一点也不潮湿,而且就在大路边上去买个菜什么的挺方便。 两家的东西都堆在各自那边屋里,刚过来没多久就要开始打扫收拾,晚上还要烧火做饭,忙得没有歇脚的功夫,不过心里头都是高兴的。 厨房和厕所是公共的,小周家这边屋子有五间,家里人加上小包子只有五口。小包子现在还不能分房睡,除了两间卧房外还有三间空房,一间小点的放杂物,一间收拾出来当书房,还有一间留着来客人了睡,如果以后还要继续租的话就改成小包子的房间。 谭明月对自己接下来要住的屋子非常满意,空间比村子里的要大十来平米,就算夏天到了再摆一张凉床也不会太占位置。 不过那张大凉床实在是太大了,又不能拆开,不能带过来。 不过可以摆张小床,以后等女儿长大一点就让她睡小床,等满了五岁稍微懂事一点了再搬出去一个人睡。 她将屋子扫干净,门窗桌凳都擦了好几遍,擦得一尘不染后才让公公帮忙把床拼好,开始铺床。 …… 周钰和李家兄弟俩傍晚时才到家里,饭菜已经做了好,刚开始这几天两家凑到一块儿吃,以后再看情况。 过不了多久李家兄妹就要北上,谭明月和廖婷去华大读书,家里也没多少人了,凑到一起吃还能热闹一点。 对了,周钰蹬着三轮车来来回回这么多趟,有不少人见他长得高高大大模样俊朗起了以后搬什么东西来找他托运的想法,李弄璋巧舌如簧,已经定好了几家。 工作还没开始找,生意主动上了门,而且还不属于投机倒把,不用担心被抓。 只是这种生意不经常,城里有三轮车的人家多竞争压力大,还得想想别的路子。不过总归是件好事,省城那么大需要托运的东西肯定多,只要好好干打响口碑也不是不可能做大。 纪兰妮也安心下来,只要儿子能找到活儿干,一家子就不会坐吃山空。 谭明月看着房子的房东留下来了破铜壶,有了个主意。 “弄璋,你和周钰如果去街上转接不到好生意,可以顺便跟人置换一些东西回来家里囤一囤。” 李弄璋听了有些好奇地问:“啥东西?” “一些人家不要了的老旧的破铜壶或者铜盆什么的。” 这个时代很多人家有一些旧了破了的铜壶铜盆,这会不值钱可是到了八十年代却是供不应求,倒卖出去能赚大发,谭明月的爷爷以前就是收破烂发家的,八零年用火柴跟人换一些人家不要的破铜烂铁,八四年以后铜价开始上涨。 李弄璋皱了皱眉,虽然他有一点做生意的小头脑,但是知识水平和时代发展限制了他的见识不能理解那些破铜玩意儿屯着有啥用。 活到了后世的廖婷一点就通,边打量着谭明月边笑着支持,“对对对,是可以屯着,我爸曾经说过以后金属冶炼时工厂肯定要大量收购。” 两人都是考上大学的大学生,再加上廖婷提到她那个教书的爸,李弄璋也就不再犹豫,“那成,赶明儿我和钰哥去问问看,不过咱们拿啥去跟人家置换呀!” “火柴或者用一些小吃食都行。” “那好。” 商量好了后各自烧水洗澡,折腾了一整天都有些累了,早早地就睡下了。 第二天吃完早饭,周钰和李弄璋就出去了。 谭明月跟着婆婆继续收拾带过来的杂七杂八的东西。 这么多东西没几天收拾不好,还有带过来的衣服被褥什么的也要洗一洗晒一晒。 城里的温度要比村里高一些,周建霖将菜地的杂草擦干净,翻了翻地,撒上一些菜籽,过几天等温度再高点种一些洋芋、花生之类的作物。 大家各忙各的,只有三个小家伙闲着,还不会走路的两个只差十来天出生的小朋友待在摇篮里,李亦琛小朋友只能围着摇篮转。 李弄璋和周钰接活儿很顺利,兄弟俩一个眉清目秀能说会道,一个高大结实俊朗非凡,周钰这个子在南方比较少见,不说话不傻笑时十分有气势,一看就不是池中之物。再加上天生神力,两个一起抬的东西他一只手就可以举起,轻轻松松搬到筒子楼上,按照要求给人摆好,服务得十分周到。 一传十十传百,接到的活儿自然越来越多,养家糊口付房租完全没问题。 很快就到了月底,李昊和李瑶瑶踏上了北上的火车。 兄妹俩正年轻,没有拖家带口,适合去远方多见见世面。 两家人都去了火车站送行。 华大报名的日子也很快就要到了。 报名前夕,谭明月修剪了一下发尾,扎成干净利落的丸子头,以前剪的小蘑菇头早就长长了,再剪成那样在学校里会显得太稚气。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91 首页 上一页 6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