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一个大聪明先联合了几个小聪明,再一鼓作气整合起了真正不甘心的人们,借助他们底层无人在意的身份,悄无声息的进入了金陵。 然后,在二月二、龙抬头这个好日子,于晨光熹微之际围住了皇城。 他们赤手空拳,但人数愈千,他们不喊不叫,但静坐示威。 住在皇城里的人……被吓了一跳。 二月初十这天,这个消息才传到太原郡来。 元香雪啧啧感叹:“胆量还是不够大啊,看这结果,金陵的皇城守备估计也就那样,要是莽一把冲进去,这龙袍啊,谁还穿不得呢?” 说实话,梁毓景也被惊到了。 “如果真冲进去了,说不定我就要择日南下勤王了。” “哎,问题就是没冲进去啊,也不知道朝廷会怎么处理……如果处理不当,你怕是也得来一波勤王。” 梁毓景轻笑:“那不是正好?正好打一顿,再给一个清丈田亩的甜枣,然后……” “然后你就可以悄悄暗示手下的人,瞅准时机让你被迫黄袍加身,不得不即刻登基是吧?” “……” 梁毓景一脸从容:“你这话说的……” “呵呵,有本事别笑啊你!” :)
第279章 凯旋而归 因为金陵的事情有太多变数,梁毓景不得不加快了夺回雁门郡的速度。 其实也没有很难,因为苍月国已经被打没了心气儿,早就想回草原继续蛰伏了。 但也是因为如此,雁门郡被糟蹋地不轻,但凡有点用的都被拆了,至于人……要么被带走,要么被杀死。 反正几乎是一座空城。 其实如果梁毓景早一些攻打雁门郡,说不定还能保住不少人,但……梁毓景自认不是什么心慈手软的人,那些百姓也是臣服了苍月国才能苟活的。 这不能怪他们,毕竟谁不想活着呢? 但既然已经臣服了,那梁毓景便能心安理得地制定计划,不必在意被逼到极致的苍月国会不会拿他们撒气。 要知道,如今那些太原郡、新兴郡里被解救的人,都还被监视着呢! 明睿二十八年,二月二十一。 雁门郡重新归于大梁,苍月国的残兵败将们逃往草原,隔天就送来了求和的国书,甚至还自称了下臣。 瞧那国书的遣词造句,好似早已斟酌写好的一般。 消息八百里加急往金陵送,但估计现如今焦头烂额的朝廷也高兴不起来,不过谁在意呢? 梁毓景并不急着回金陵,天天拉着边境各个郡县的官员们开会,毕竟他肯定要回去,那这边境安全就得靠他们守了。 梁毓景可不想他辛辛苦苦把苍月国打残打回去了,过几天一群酒囊饭袋又把人给放进来了。 不过梁毓景忙是忙着,可府里,元香雪已经很认命地开始收拾行李了。 哎,反正也不能滞留多久,还不然躺平算了。 反正梁毓景也说了,以后她可以不住皇宫的,那就在旁边修个园林给自己住呗! 元香雪觉得这个提议很棒,所以都积极起来了。 三月中旬,朝廷的旨意终于姗姗来迟。 梁毓景和一干需要面圣受封的官员也启程了。 这段时间,江南各地被强行镇压的暴民又闹了几次,武陵郡的最多,起码已经聚集了上万人。 这人数比起动不动就十万、二十万的大军不算什么,但这上万人现在可是靠着抢掠维持吃喝啊! 换而言之,这些人已经成了匪患。 上万人的匪患,对于江南这种向来安稳的地方——郡兵最多才五六千的地方官而言,简直就是要命的数量。 最重要的是:人一旦尝到了不劳而获的滋味,就会贪图享乐、就会食髓知味,而不事生产的人,也只能去抢了。 当然,这支上万人的暴民,现在还算有底线,只抢大户,不抢庶民。 当然,也有可能是庶民家里也没多少粮食,还是抢大户才能吃饱…… 于是,等到武陵郡的几家大户都已经被抢了一遍之后,这支上万人的暴民只能开始流窜了。 挨着武陵郡的衡阳郡最先遭殃,几家大户被洗劫一空,甚至因为反抗过度,还死了不少人。 所以,朝廷收到苍月国的八百里加急臣服国书时,也同时收到了武陵郡、衡阳郡的八百里加急求援军情。 就,想笑的官员不敢笑,想哭的官员真的哭了出来。 明睿帝很无奈,因为他还没老年痴呆,所以他很快意识到:这事儿被自己搞砸了。 但身为皇帝,他是不可能承认自己拖拖拉拉而酿造出了今天的后果的,相反,能找的借口实在太多了—— 如果不是老九这个儿子先在零陵郡搞出了清丈田亩,其他百姓怎么可能闹着要清丈田亩? 如果不是朝廷上那些大臣们口口声声说着什么随便拖延、糊弄一下百姓就行…… 如果不是派下去的官员、小吏们不会办事、收受贿赂,甚至还被百姓们抓住了把柄…… 如果不是老二、老七两个混账东西眼高手低、临阵脱逃,又没有勇气去收拾那些望族…… 如果不是各地的府衙、县衙都各怀心思想为自己牟利,导致庶民与大户的矛盾升级…… 总之,明睿帝能说出各式各样的原因来为自己开脱,可问题是:现在不需要问责,而是如何解决问题! 想要解决当前困境的办法当然还是有的—— 比如,派出更多的兵马去剿灭那些已经成了气候的匪患,杀一儆百,实在不行就一直杀下去,总能杀到没人敢闹腾。 比如,不必顾念什么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一板一眼地执行清丈田亩,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望族贵门,但凡隐匿了土地,一律收拾掉。 这其实就是个立场问题。 而明睿帝,迟迟没有下定决心。 实际上,朝廷上的文武百官,别看每天都在热火朝天地吵吵,但其实也在等明睿帝做出决定。 如果明睿帝选了他们士大夫,那皆大欢喜,拨款、出兵、镇压。 如果明睿帝选了那群泥腿子,那也没关系,反对、上谏、威胁。 别觉得臣子不能威胁皇帝,一个臣子说:皇帝你要做这件事,那臣就辞官。一个大臣这么说无所谓,反正有的是替补官员,但要是满朝的大臣都来这一出呢? 而且,这还只是其中一种方式。 明睿帝是一个年老了的皇帝,他很爱惜生前身后名,他也很认可——君主就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啊! 若是没了士大夫,没了这满朝的大臣,那皇帝还发号施令给谁听?给那些连自己名字都不知道怎么写的泥腿子吗? 但明睿帝又深刻地明白一个道理:清丈田亩是一件正确的事。 如果自己否定了清丈田亩,甚至为了不去清丈田亩而出兵镇压百姓…… 那么,即便能过了眼前这一关,等自己驾崩之后……肯定会有明白人“翻案”的啊! 哦,别说现在就是出兵镇压了,现在官府出面弹压那些闹事的百姓,还只算是百姓过激,朝廷不得已而为之。 但如果朝廷真的宣布不再进行清丈田亩这件事了,那就说不清了。 明睿帝进退维谷。 但苍月国的国书来了,也就意味着:自己那个比想象中还有手段的儿子,也要凯旋而归了。 明睿帝很不想承认,但他心里确实松了一口气。 毕竟,现在江南这烂摊子,交给谁处理都不如交给老九处理适宜。
第280章 温柔善良 明睿二十八年,三月二十一,天气晴朗。 昨夜刚下过一场贵如油的春雨,因此金陵的空气十分清新。 元香雪坐在太子妃专用的奢华马车里,掀开车帘看着金陵——道路两旁站满了人,个个都是兴奋中带着好奇的神情。 梁毓景一身太子冕服,骑着神俊非凡的大黑,身后一溜身着甲胄的将领,吸引走了全部的目光。 这般游街似的进入金陵,也是安抚人心、收获声望的基操了。 等到了东宫、一处前几天刚刚加急修缮过的、符合规制的宅子,挂上东宫的匾额就成了东宫。 当然了,一个地方是不是东宫,其实也看是谁住在里面。 搞笑的是:程侧妃等人一开始其实并不住这个地方,她们甚至是前天才被人允许搬进东宫里去的。 这个消息……其实梁毓景是没兴趣打听这些的,但架不住有人献殷勤啊,因此这东宫的猫腻倒是提前知道了。 而且,一般而言,东宫都是在皇城里,因为太子是储君,那肯定也要禁卫军保护嘛! 但可能是明睿帝顾忌梁毓景住在宫里吧,现在的东宫依旧是皇城外的宅子。 就挺搞笑的。 但也说明……逼宫这条路,似乎不好走啊,毕竟人家都防备起来了。 元香雪倒是觉得很好,因为她对皇宫有一种莫名的厌恶感,如今不用住进去,大好事啊! 梁毓景也无所谓,甚至觉得住在外面更好做事,虽然眼线也更多,可宫里总归不自由。 再说了,梁毓景可是一心想着名正言顺得到那把椅子的,逼宫这种事,也就想想。 中午时分,车队终于“游街示众”完毕。 梁毓景带着将领们直接进宫面圣,元香雪等女眷就各回各家。 东宫门口,程侧妃领着一大群人已经等着了。 秋霜掀开车门帘子,元香雪先探头看了一眼,她今天穿着一身天青色云锦,挺素净的,但几乎无人敢抬眼看她。 因此,元香雪只看见一群人的脑袋顶。 也对,现在梁毓景这个太子凯旋归来、非同一般,她这个太子妃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得罪不起了。 但最要紧的,还是程侧妃等人知道——当初她们请求留下来,已经算是一种背叛,如今也只能夹着尾巴、诚惶诚恐地做低伏小了。 元香雪慢悠悠下了车,鞋底刚落地站稳,一群人便齐刷刷屈膝行礼:“妾等见过太子妃,恭迎太子妃。” “都起来吧,别站门口了,进去吧。” 元香雪脚步压根没停,也没故意拿乔,轻松随意地进了东宫大门。 极有眼力见的一个管事嬷嬷旋身就做了领路人,全程讪笑着、弓着腰领路。 元香雪慢条斯理跟着她走,一路左右张望,打量这临时修缮出来的东宫是个什么样子。 瑶光、富贵、平安、羲和、云梦跟在身后,也叽叽喳喳点评几句。 谢侧妃同样神采奕奕地张望,当然,她没那么明显,很是淑女娴雅。 再之后,便是起身的程侧妃、林侍妾、卢侍妾,苏侍妾,宋侍妾了。 至于玉衡、瑾瑜两个,倒是没瞧见,不过之前有消息说是生病了。 一路路过格局没多大差别的前院,路过颇有江南园林调调的园子,便到了正院。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19 首页 上一页 19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