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高中,依然有训育处。 训育处的梁主任,依然会动辄打骂学生。 他不改‘为弱者出手’的侠义本色,在目睹了梁主任口中大骂着‘你真是狂的可以啊’,抄起凳子,砸了一个学生的脑袋之后,愤而执笔,写了一篇《一事能狂便少年》,投稿到了《东南》周刊上。 在这篇杂文里,他肯定了‘狂’的价值,强调了大无畏的精神,并有理有据地,批判了一切虚伪的权威,顽固的‘老爷’和保守的旧势力。 震惊了整个学校。 梁主任气到把他打入黑名单,约谈了程校长。 程校长却很欣赏他,谁叫他的考试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就连长跑比赛,也给班里拿第一,又有着不可多得的才气,作文课上,从来第一个交卷,次次都拿最佳评分。 还有着,如此难能可贵的侠气。 程校长与《东南》周刊的主编陈象,联手保下了他。 在Q市高中的两年,因不断向《东南》周刊投稿,收获了不菲的稿费,他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又因程校长赏识,他的精神世界,也很愉悦,参加了各种抗日宣传活动,还在纪念双十的文艺汇演上,自编自导自演了全英文话剧《TheRiseoftheMoon》。 后来,日。/军打到了Q市。 用轰炸机空投细菌弹,致使鼠疫在Q市蔓延开来。 班里有几个同学,感染了鼠疫,不幸身亡。他身为班长,白天帮忙校工搬抬尸体,晚上就和老师们,用热水互泼身体,来消毒。 很快,日。/寇攻陷了隔壁J市,Q市也危在旦夕。 程校长决定暂停课业,疏散学生,并给每一个人,发了一张盖着Q市二中公章的‘流亡学生证’。 秦庚和几个同学商量了一下,带上了衣物和干粮,挤上了西行的火车。 继续他们的乱世求学梦…… *** 以秦庚的优异成绩,足可去西南联大。 但他的钱已经花光了,去不了昆明,就留在陪都,上了不收学费与食宿费的央政,就读外交系,立下人生志向,想要成为一名蜚声国际的外交官。 学校的校长,就是老蒋。 规矩很多,比如,见到老蒋本人,脚后跟要用力地磕一下地面,磕出响声来,再道一句:校长好!见不到老蒋,见到了老蒋的全身雕像,或是半身画像,也要双脚并拢,立正敬礼。 他认为,这种做派,是在搞法西。/斯式的个人崇拜。 学校里有很多学生,家中长辈在KMT做高官,习惯了作威作福,也有很多学生,思想开明,认为KMT的很多做法,都欠妥当。前者便把后者拖到人多的地方,一顿狂揍,以示警戒。 他出于正义感,向校方投诉。 但他人微言轻,没能替遭到暴打的同学,讨回公道。 反而被扣上了‘异己分子’的帽子,勒令退学。 当时,他族中的一位表哥留学德国归来,出任国立中。/央图书馆的首任馆长。 见表弟落难,就把他招到身边来,安排在阅览组,做了一名图书馆管理员,每天的工作,就是登记借书和还书。 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一份天底下最好的工作。 武侠文学十二宗师里,就有三位,正经干过图书馆管理员。
第112章 秦庚VS幽云十六景4…… 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很轻松。 在这期间,秦庚除了阅读大量的英文版西方文学,还跟几个穷学生,创办了一份以译作为主,传播美学的《四海》杂志。 几个创业的年轻人,没有启动资金,也没有印刷厂。 除了一腔火热的激情,什么都没有。 他们找上了青云书局的周老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直至周老板松了口,同意先赊账,给《四海》杂志的第一期印了5000份。 45年春,《四海》杂志面世,很快销售一空。 在金钱与理想的双重鼓舞下,他们马上着手编辑第二期。 谁成想,当局为了弥补财。/政赤字,不断增发法币,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钱越来越不值钱,赊账就意味着贬值。 周老板是个商人,没打算亏自己的钱,来帮这几个年轻人实现理想。 《四海》杂志的第二期,就这样胎死腹中了。 时势造悲剧,创刊号成了终刊号。 秦庚心中,刚点燃的存钱留学的希望之火,就被现实的冷水,浇灭了。 ** * 俗话讲,东边不亮西边亮。 在他厌倦了借书、还书的乏味工作之际,等来了另一个好消息。 他族中的一位堂哥,留学A国归来,到沪市就职法。/院院长。 听说,堂弟被迫中断了学业,在了解了他的志向后,从中斡旋,给他安排了一个插班生的身份,进入东大,攻读外交相关的国际法专业。 48年《新月晚报》公开招聘两名电讯翻译。 由于福利待遇极好,午、晚两餐免费,鸡鸭牛羊鱼肉随便吃,员工晚上加班,单位还会派车送回家,报名人数多达3000。 秦庚的英文水平非常高,近乎过耳不忘。 A国的广播新闻,他听一遍,就能大致不差地,全文翻译出来。 因而,从这3000多人中,脱颖而出。 后来,内战越发激烈,《新月晚报》迁往香港,秦庚也随之南下。 到了香港,他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里。 这里的人讲原则,说话算数,直来直去,办事效率也高,这里的经济稳定,没有通贷膨胀的苦恼。 但他的未婚妻俞琬,很不适应。 *** 49年新中。/国成立。 CPC和败退台湾的KMT,就中航、央航等滞留香港的交通资产归属,发生了激烈争执,秦庚义愤填膺,在《新月晚报》上发表长文,从国际法的视角出发,旁征博引地,论证了这些资产应归中国大陆。 这一文章,引起了外交部顾问韦如敖的注意。 他将秦庚的文章,整理出来,推荐给周总。/理。 外交部刚成立,就跟十个国家,迅速建立了外交关系,正缺人才。 而秦庚,专业对口,文笔不俗,既了解国际形势,也熟悉国际法,同时,英文水平高到了可以做同声传译。 周总。/理便亲自派发电报,邀请他加入外交队伍。 当时,秦庚很激动。 他成长的年代,狼烟四起,战火不断,山河破碎,满目疮痍,有太多的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流离失所,自己年少时的梦想,就是以一名外交官的身份,维护国家尊严与利益。 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梦想近在咫尺,当即辞职北上。 乔秘书接见了他,跟他讨论工作安排。 但没多久,乔秘书又遗憾地告知他,外交部可能不太适合他。 他的家庭成。/分,被定性成了大地主,他受过KMT教育,念的大学,校长还是老蒋…… 听君一席话,彻底断了外交梦。 他黯然地返回了香港。 这一次,俞琬没有陪着他,并很快在大陆有了情人。 两个人的婚姻,以失败告终。 *** 在《新月晚报》,秦庚的升职路线,跟余文畴差不多,都是从翻译做起,再到外勤记者,专栏编辑。 不同的是,余文畴负责情感咨询,他负责影话专栏。 当年,香港最红的女明星叫萧缈。 看多了萧缈的电影,他便不可自拔地,迷恋上了萧缈。 为了接近萧缈,他以“秦时欢”这个笔名,给萧缈所在的盘龙电影公司,写了好多个剧本,含蓄地追求起了心中的女神。 后来,萧缈演上了他的剧本,也接受了他的约会。 不过,襄王有心,神女无梦。 萧缈有个未婚夫,两人感情很好,同他约会,就是为了明明白白地拒绝他。 某天,报馆总编鲁夫先生,在黑虎门掌门邓力夫,与太极拳传人吴檀望的比武现场,嗅到了商机,找上余文畴,‘押’着他写了1部 港产武侠小说《龙虎演义》,如鲁夫所料,在香港掀起了武侠热。 趁着热度,余文畴又写了一部续作,写完就去结婚去了。 并向报馆请了婚假,带着老婆到大陆度蜜月。 没办法,鲁夫又去游说秦庚,在《新月晚报》上,以日更千字的速度,开启了《书剑江山》的连载。 一时间,家家说书剑,户户论秦庚。 ***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眼见升职无望的秦庚,离开了《新月晚报》,自立门户,投入了所有积蓄,在沙尖咀一处只能安放四张书桌的写字间里,创办了《野马》报。 作为新刊,《野马》报销量惨淡。 报社唯一的记者,是他的第二任妻子胡亦玫。 胡亦玫毕业于港大,国文、英文水平都很高,外形靓丽,性格刚强,敢打敢拼,欣赏他、爱慕他,是他的创业伙伴,也是他的灵魂知己。 也是他笔下,那些‘灿若玫瑰’的女性角色的原型。 为了省钱,夫妻俩工作时醒神,只舍得点一杯咖啡,各喝半杯,工作结束,深夜回家,坐船也只敢跟同路的人拼船。 后来,靠着武侠小说的连载,吊着读者的胃口,一期接一期地购买。 再加上几次大事件中,他的犀利时评,《野马》报越办越好。 除了主刊,又增设了周报、半月报、月报,和专门连载武侠小说的《武林启示录》等副刊,并斥资800多万,购置了报业大楼来办公。 秦庚本人,也登上了华人富豪榜。 他跟共患过难的贤妻胡亦玫之间,工作和生活上的分歧,却越发严重。 一次在咖啡馆吵完了架,胡亦玫愤愤离去。 一个名叫钟思怡的服务生,年纪跟他的子女差不多大,认出了他这个名人,上前询问与安慰,他心情好了不少,就给了她二十块钱小费,她追了出去,说他搞写作赚钱很辛苦,执意不收。 从那以后,他每天都到这家咖啡馆,来写稿子。 一来二往,两个人产生了感情,开始同居。 胡亦玫眼里不容沙,发现他出轨后,无法容忍,同他离了婚。 当时,他们的长子黄逸侠在A国留学,因不适应环境,心理已有抑郁倾向,但父母一个忙于工作,一个还要分心照顾更小的弟弟、妹妹,谁都没有重视。 黄逸侠谈了一个很喜欢的女友。 偏偏这个女友,有很多人追求,她又不拒绝,每天都在跟不同的人约会。 跟女友吵了一架之后,他给父亲打了个电话,想同父亲聊聊,却从父亲口中,突闻父母离婚的消息,他想劝父母和好,才说了一句,就被父亲挂断了电话。 当天,承受不住来自亲情、爱情的双重打击,堕楼自杀了。 在他死后,女友自责万分,说自己不是不爱他,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验证一下,男友是否会吃醋,是否真的爱自己。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36 首页 上一页 11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