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里主要讲大哥在哪个厂子干活,干活内容,附带详细地址。 周沁认得地址。 她的第二次人生,哥哥依旧选了这个厂子。 信里顺带提了赵健的经历。 尽管赵健识字不多,哥哥还是怕他打开信偷看内容,写到他的经历,字迹更加潦草了。 赵健这部分的字迹最难理解,费力解读出来,大致内容是他干活不超过两天就受不住,不干了。 不干活,把身上带的钱花完,只留个车票钱回家。 可以说赵健半个月就是在吃吃喝喝中度过的。 大哥专门提到赵健,可能是想衬托自己的勤快。
第21章 勤快 周沁不是小孩子了,很清楚大哥想花钱也没钱花。 迫不得已勤快的。 大哥转性不了多久,在外面吃完苦回家后,有一段时间可以说是“变本加厉”懒。 他没有和赵健一起回来,绝对是因为钱不够。 带的钱不多,只身在外,吃穿用度哪哪都需要钱,凑不到回家的车票钱了,只能咬着牙继续干下去。 至少得挣到回家的车票钱。 明知道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她还是当着妈妈的面夸了大哥几句,夸他比另一个懒汉赵健勤快。 和普通人比太懒了,和“臭名昭著”的赵健比,又算勤快的。 在家好歹知道做家务。 在妈妈听来可不是夸奖的话,回说希望他能多坚持几个月。 信里大哥提及干活时间不久,还没到发工钱的日子,等发工钱了再往家里寄东西。 赵健带信回来前,妈妈本想着知道大哥安顿在哪后,给大哥寄些家里的土特产,赵健回来,妈妈不太确定大哥会不会突然回来,干脆不寄了。 周沁和妈妈差不多想法,大哥现在不算安顿下来,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突然放弃,她早早写好的信,暂时不寄出去了。 ... 日子有条不紊进行着,转眼要放寒假了。 期末考试前,郑一鸣问周沁寒假有没有安排,他知道她们暑假有个学习小组,如果寒假还有学习小组,他也想加入。 别说没有寒假学习小组了,即使有,周沁会以小组里全是女生,拒绝男生加入为由拒绝他。 不光巧姐排斥,她自己也排斥。 贺安良不是男生,是男人,熟透的男人! 她也没有带他加入学习小组,有他在,晓君和巧姐会找各种理由跑路,怎么可能带他加入小组。 再说他和打扰没关系,他是真的能在学习上帮到她。 如果没有“前夫”这层身份,她会感激他,甚至极有可能爱上他。 爱上他以后,睡前不再是伴着二哥的呼噜声默背各种考点,而是伴着二哥的呼噜声,想贺安良。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多亏他已经是过去式了,不然太妨碍她学习。 “沁沁,你考得好棒!”孙晓君夸周沁。 周沁累了大半年,虽说自己的成绩考大学有点悬,不过进步很大了:“只有物理一门不及格,我太棒了!今天中午请你们吃饭,我回家拿零用钱去。” 她哪来的零用钱,就是去找妈妈拿钱请客。 真有零用钱的孙晓君和李巧早已商量过了,孙晓君说着:“你进步很大,该我们请你吃,我回家拿水果,这次拿新鲜水果。” 李巧:“我请你吃午饭,我已经跟我爸妈说过今天不回家吃午饭。” “谢谢你们了,我哥寄回来一些特产,我回家给你们拿点过来。”在周沁期末考成绩出来前一周,家里收到了大哥寄的包裹信件。 大哥过年要回家,信里明说干活只干到年底,年后就不去了,让爸妈有个心理准备。 信里说放弃比当面说放弃容易很多。 妈妈没有责难大哥的意思,想着能坚持四个月已经不错了。 周沁也觉着不错,好歹让她有机会把提前写的信寄出去。 她在懒汉赵健回来后,已经做好了信寄不出去的准备。 大哥离家两个月后,天气渐凉,信随着大哥的破棉袄一起寄出去了。 大哥没浪费她写信用的笔水和纸张。 三个女孩商量好了,周沁和孙晓君往各自家里赶,李巧则是先一步去饭馆点菜。 ... “沁沁,家里没有料酒和酱油了,你去买回来。”钱珠兰刚炼完猪油,给女儿派活。 大儿子要回来了,今年过年就大方些,料酒按斤买,买个一斤回来。 周沁带着料酒壶和酱油壶出门。 大哥明天回来。 即使大哥这会儿在家,现在是半下午时间,不着急做晚饭。 她在去打料酒酱油路上就听见有人吵架,忍着好奇没去围观,把酱油料酒都打好了,才在回家路上驻足看热闹。 家里没人出口成脏,用方言说出来的脏话,周沁不是全部能听懂,吵架的人激动起来,语速加快,理解起来更费力。 她站在五米开外的地方,一时没听明白在吵什么。 耐心听了十几分钟,总算听出来了。 是一个没素质的大娘占了公共区域。 附近邻里把自行车停公共区域,没素质大娘硬是将自行车挪走,挪到别的地方。 没素质大娘对待“初犯”是挪走自行车,对待“惯犯”,直接在人家自行车上搞破坏。 把车推倒已经属于轻的了。 长此以往,引起众怒。 大娘战斗力强,骂人吐脏话不带停歇,一个人喷好几个人。 如今周沁家没有一辆自行车,大哥打工时间不久,攒的钱不多,肯定舍不得买辆自行车。 没有自行车就不用烦恼自行车停哪,会不会被人偷走了。 周沁正看着热闹,斜后方突然出现一根米筒,米筒都快伸到她嘴边了,她闻着淡甜米香味,下意识咬了一口:“冯旭勉,你……” 她转头看向“冯旭勉”,看清楚身后站的是谁,不由一愣,随即打住话口。 心虚了片刻,周沁夺过被自己咬了一口的米筒,假装无事发生,继续看热闹。 她不是心虚把贺安良认成冯旭勉,她心虚没认出贺安良这个人。 怎么会认不出他来呢? 不怪她,是他身上的气味变了,不是她熟悉的味道,加上注意力被吵架转移,他又做出不太像他能做出的行为,她能不认错吗? 一顿自我安慰后,周沁不再纠结。 她不纠结,贺安良不打算作罢:“冯旭勉是谁?和你同班的男孩?” 居然有她熟悉到能毫无防备吃下对方递来食物的男孩? 不要说是女孩了,名字听着不像女孩,而且他站她身后,她肯定能感觉到身后是个身高比她高的男性。 不存在她认出他,故意提另外一个男孩名字气他的可能性。 真认出他了,不会如此自然吃下他递来的米筒。 大概是吃醋了,贺安良问话的语气并不算太好。
第22章 介绍 这回周沁没生气质问贺安良用什么语气跟她说话的。 当然,让他顺心是不可能的。 她边吃米筒边介绍冯旭勉:“差点忘了,你是我哥,该让你知道我家有哪些亲戚。 冯旭勉是我表弟,我把十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的同辈亲戚名字说给你听。” 今天阿姨带表弟来家里,家里空间小,阿姨帮妈妈干活,表弟坐不住,自己出来玩了。 表弟递来的食物,正常情况下,她会先接住再吃,不会直接吃。 这不正看热闹,一手提着料酒壶,一手提着酱油壶,两只手不得空。 夺过米筒的手还拿着酱油壶呢。 说起亲戚,小于十岁和大于二十五岁的同辈亲戚,于她而言和两代人没区别了,几年也不一定见次面,根本记不住名字。 贺安良不知道她表弟名字很正常,他们每年回老家县城两三趟,哪记得清楚亲戚名字。 她就叫不出他所有亲戚名字。 听到是表弟,贺安良并没有放下心来:“十几岁的男孩该知道男女有别了。” 她现在也才十几岁,表姐弟的年纪相差并不大。 说冯旭勉,冯旭勉到。 冯旭勉今年读初中,比一般初中男生长得高,瘦条条的高个。 个子不如贺安良高,和周沁比起来属于挺高了。 他看到贺安良,没出声,眼神问姐姐这人是谁? “是你哥,我大哥。”周沁读懂表弟的眼神。 “啊?”冯旭勉开始怀疑人生,“周南哥?他不是明天才回来吗?” 他上次见周南哥是去年,周南哥不长这样吧? 完全是两个人。 贺安良无言,没有为自己做介绍的意思。 周沁来介绍:“我爸妈认的干儿子,因为年纪比周南大,所以成了大哥。” 冯旭勉寻思着,干大哥啊,原来不是自己记忆出问题……不是!阿姨姨夫为什么认了干儿子! 关键这人看起来和他们就不是一类人。 不管表弟怀疑人生的表情,周沁吃完米筒,问贺安良是来看望干爸干妈的吗? 她知道贺安良全家没搬离县城前,住的是单位分配房。 听婆婆说搬走后,房子由单位收回了。 往后他们一家人回家探亲,都是暂住贺安良外公外婆家。 外公外婆家是宽敞的独立小院,也在城里。 不管他住哪里,都不可能住她现在的家附近。 这片区域可没有宽敞舒适的住宅给他住,旁边还有人因为公共区域吵架。 贺安良过来,应该就是来看她的。 她选择揣着明白装糊涂。 贺安良今天正好是骑自行车来的,单手抱着一大包米筒,自行车车把手的位置分别绑着花生和红枣:“嗯,不方便吗?不方便我就先走了,东西你拎回家吧。” 周沁:“不方便,你先走吧。冯旭勉,我手里拎着料酒酱油不方便,你来拿那些东西。” 她接受他送来的东西了。 冯旭勉心想,姐,你是真不客气。 贺安良突然不是很想顺她心意来了:“真的不方便我去做客吗?” “你要去做客也行,走吧,不听他们吵架了。”贺安良的存在不是个秘密,他硬要让她家亲戚知道他的存在,她无所谓。 可能是听到他要一起走,他自己能拿东西,冯旭勉就没动静。 贺安良主动问周沁:“酱油料酒提着累不累?” 他一开口,冯旭勉总算反应过来,接过姐姐手里的酱油料酒壶。 周沁不拿花生红枣,选择抱着一大包米筒,贺安良则是推着自行车和他们一起走。 到了家楼下,冯旭勉先一步带着酱油料酒上楼。 周沁把米筒交给贺安良,她来把自行车停在不挡路,又能从自家窗户看到的位置。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39 首页 上一页 1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