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详细问了他们学校和专业、是否住寝室,到时候有了消息好去通知他们。 也是解他们夫妻二人想要住在一起的心情。 等说完了这件事,唐博雅开口道:“老金帮你们找房子,我帮不上什么忙。想着你们来去不方便,我送你们一辆自行车如何?” 叶欣连忙道:“这太贵重了,受之有愧。不过我们没有车确实不方便,不如,您送我们一张自行车票好了。” 唐博雅心知他们的性子,也不强求,就笑着点头:“那好,我送一张票,你们自己买。” 这也是意外之喜了。 两人真诚谢过,又推不过一起吃了顿饭,才告辞离开了。 走出不远,叶欣忍不住跟沈卓说:“这下子房子和自行车都有着落了,果然有熟人好办事!” 沈卓知道买房子的事不远了,心情也很好,“还是你结善因得善果。” 叶欣骄傲一笑:“那是!” 拉着他,又去商场继续采购了。 还有许多东西没买齐呢! 昨晚只有棉被芯还没有被单,枕头也没有。除了生活用品,也需要买一些学习用品,比如钢笔、墨水、笔记本。 明天就要开学了,一切都是全新的开始,得做好准备才行!
第202章 全都要 室友们陆陆续续来了, 小小的宿舍开始变得拥挤起来。 除了一个本地的由家人送来,其他从外地考来的都是自己大包小包带着行李来的。 每个室友第一眼看到叶欣,都会露出惊艳的目光。 “哎呀, 你长得真俊俏!” “皮肤怎么保养得又白又光滑?一点儿也没有干裂。” “你来那么早, 是本地人吗?” 已经念过一遍大学的叶欣深知处好室友关系的重要性,对每个室友笑脸相迎, 说话和和气气。 打过招呼之后, 室友们忙着各自打扫。 叶欣的私人物品早已收拾整齐, 没有碍着室友们进进出出,火炉子放在床边源源不断提供暖意,上面烧着一壶水, 壶嘴冒着袅袅热气。 她拿了纸笔坐在床边写信,写给叶欢,也写给丰水大队的小朋友李光明。 悠闲的模样, 与其他人的忙碌形成了鲜明对比。 最先收拾好的是本地的田佳艺, 见叶欣那样, 不禁走过来笑着说了句:“还是你舒服呀!” 叶欣放下纸笔,也笑了笑,“我来得早, 之前也忙了一阵的。要不要喝点茶水?” 田佳艺立刻点头:“要,我正口渴呢!” 叶欣便从床头上拿个罐子打开, 抓了些菊花茶放进沸腾的水壶里。等田佳艺拿着搪瓷缸过来,给她倒了半杯。 菊花茶的清香伴随着白色的水汽在小小的寝室散开,顿时吸引了其他人的注意力。 叶欣招呼道:“天气冷, 你们都拿杯子过来喝口热茶吧。” “好啊, 正收拾累了呢!” “我也要,忙半天一口水没喝。” 室友们纷纷拿了喝水杯子过来, 叶欣每人给倒了半杯,正好把一壶水倒完。 最后过来的室友看着年纪不小了,脸庞有些沧桑,见水没了,连忙要接过空水壶:“水没了,我去接!” 叶欣弯腰放到了地上,笑着摆手道:“不急,这会儿也够喝了,你们围过来烤烤火。” 于是大家就围着这个小小的火炉,端着热茶暖手,亲热地说话。 “这个炉子真好,小巧方便,在哪儿买的?” “这菊花茶真香!” “叶欣,你哪儿来的?” 一阵聊下来就熟悉了,对各人的情况也有所了解。 寝室八人来自全国各地,阅历不同,年龄跨度也很大,最小的黄雪莹十九岁,正是念大学的年纪,脸庞圆圆,神态还有些天真;最大的就是刚才说要去接水的“大姐”,叫王春兰,今年三十一岁了,已婚已育。 其中,包括叶欣在内的有五人都曾下乡插队,赶上了高考恢复才考进城的。 说起下乡插队的经历,大家都十分感慨。 “种地是真苦,一天天累得直不起腰,没个停歇的时候,最后分得的粮食还不够吃的。” “我们那儿被规划为种药材了,庄稼人吃不上自己种的粮食,大家都有怨气!” “咱们也是幸运,赶上恢复高考了,总算脱离了农村!” “是呀,多亏我下乡之后一直没有放下课本知识。” 几人说着见叶欣不说话,年纪大的王春兰问她:“你下乡在哪儿?那边种什么?” 叶欣便笑着说了几句:“在祖国西南山区,也是种粮食。水热条件好,听说原本种两季水稻的,后来被调整为一季小麦一季水稻,不过在杂交水稻推广以后,好像又要恢复种两季水稻了。” 说起杂交水稻,大家又纷纷感叹科学的伟大,感谢科学家的辛苦付出。 七六年以后,杂交水稻在全国推广开来,粮食产量显著提高,人们逐渐吃饱饭。 田佳艺看看叶欣,那噙着微笑、明眸皓齿的模样,跟书上一样好看,不禁问:“叶欣,你是不是刚下乡就碰上好政策考回来了?你瞧着不像是下乡种过地的呢。” 其他人一听,也好奇地看着叶欣等她回答。 她看着细皮嫩肉、纤细柔弱,确实不像干农活的,反倒像是一直富养、娇养的呢! 叶欣摇摇头:“我七零年就下乡了,现在考上大学才离开的。” 黄雪莹惊讶地瞪大了眼睛:“那你岂不是下乡七年多了?可是,你看着比我还小呢!” 叶欣笑道:“我下乡早,十六岁就下乡了。” 大家听着又是一阵唏嘘,王春兰说了句:“哎,你保养得真好,我在乡下九年,已经沧桑成这般模样,看着像是你长辈呢!” 叶欣连忙说:“哪有这样夸张,春兰姐肯定是在乡下的时候太辛苦了,现在回城里养几年,马上又重返青春了。”说得大家都笑起来。 聊了一阵,大家继续收拾,叶欣也从床上起来,拿信出去寄了。 顺便吃碗炸酱面回来,已经是傍晚。 寝室是没有单独浴室的,要用水只能到每层楼尽头的公共水房。叶欣拿着盆过去看见那么多人,很想当场就搬出去…… 好不容易洗漱完,回到寝室也是又挤又乱的感觉。 并不是说室友们不爱干净整洁,而是人多地方小,东西又多,各色各样的,就显得杂乱。 大家还都挺开朗,爱说爱笑,就还有些吵。 生活条件降级…… 叶欣皱着眉头规整好自己的物品,不能进空间干活,只好上床,盖好自己崭新柔软、温暖蓬松的大棉被,闭眼睡觉。 一夜过后,开始了大学生活。 先是到教室开了会,听辅导员讲了讲话,大家各自介绍一番,然后是选班干。大家积极性都挺高,叶欣兴趣缺缺。 辅导员说到粮食关系的时候,她才打起精神来。 这个时候大学生是有生活补贴的,也有口粮供应,这些都会以票证的形式下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再到学校食堂消费。所以这年头只要考上了大学,国家会培养你,生活上不愁的。 班会之后并没有立刻上课,而是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军训。 军训并不在校内,大家收拾脸盆、被褥等个人物品坐上军绿色的汽车前往指定场所,训练项目也颇有些“真刀真枪”的意味,让后世来的叶欣很是惊奇了一番。 本来大家看她长得漂亮娇弱,以为她坚持不了,没想到她完成得特别好,在整个军训期间表现突出。 教官都另眼相待,选她作军训标兵。 叶欣觉得军训强度还好,让人难受的是简陋的条件,以及没有半点儿隐私可言的集体生活。 好不容易熬过了半个月,其他人都有种提拔向上的精气神,叶欣只觉得刑满释放。 军训期间,天气也一日日暖和起来,地上积雪消融。 阳春三月,风总算柔和了许多,不再是一副要把人脸吹裂的架势。 扛着铺盖回到学校时,正好金老先生派人来通知,说已经筛选出了几套符合她要求的房子,问她什么时候有空去看。 叶欣顿时精神一振。 正好,军训结束的隔天是周末,也是专门给军训后的学生们休息的,叶欣当即决定明天就去! 周末一早,沈卓骑着新买的自行车来接她了。 沈卓学校的安排跟她这边大同小异,也是军训半个月。 半个月没能见面,可是把他想惨了。 从来没有分别这么久过。 沈卓看见她的时候都舍不得移开目光,不错眼地看了她半晌,才说一句:“瘦了。” 叶欣小声吐槽:“吃不好住不好,能不瘦吗?” 沈卓心疼不已:“咱们马上去买房子,搬到一起住。到时我还做饭给你吃……” 叶欣听得心中甜蜜,又不好意思在校门口招人眼,连忙坐上自行车后座,催他:“快走快走,看房子去!” 沈卓等她坐稳了便踩车离开,先去找金忠国老先生。 他昨天也收到了通知,知道今天就是去看房子的,心情也很激动、期待。 到了金忠国家,老先生本来是要亲自带他们去的,但两人考虑到他年纪大了不好奔波,连忙劝住。最后金忠国就只是派了个人带他们去看。 带头的人就是房屋中介,这会儿叫“中人”,了解行情,熟悉程序,带去看正好。 半个月前叶欣说要找房子的时候,就首先去掉了市中心的房子,因为市中心要么人住得非常密集,一个小院可能住了七八户人家,那拥挤杂乱得简直不忍直视,住户多纠纷也多,不好买;要么价格非常高,会超出她的预算。 所以她要的是郊区的小院,郊区价格不贵,而且一般是自建的,独门独户。当然也不能离他们学校太远。 现在是郊区,等以后发展起来可就不是了。 而且她不要公房,要私人所有、产权清晰的房屋。 她这些要求说高也不高,说低也不低,金忠国尽心尽力,通过本地熟人各种打听,最终在半个月里收集到七八套符合要求的。 房子都是在两人学校周围这一片的,中介也骑了自行车,带着他们一户一户去看。 几人跑了大半天,仔细看了每一套屋子,问清楚了各种条件,最后去掉太小的、太破的、太贵的、太偏的,叶欣觉得还可以的就只剩下两套。 一套离叶欣学校近些,面积比较小,建筑面积只有五十来平,小院占地八十来平的模样,目前房屋主人还住着,比较干净,也没有什么破损的,等人搬走了只需打扫一下,添些家具,就能住人。 另一套离两人的学校都远些,建筑面积有一百来平,院子也有一百平左右,很宽敞,缺点是久不住人了,比较破,院里枯草荒凉,院墙塌了一面,屋顶瓦片也碎了许多,还得修整一番才能住人。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77 首页 上一页 27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