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小孩子自己控制不了何时尿尿,但只要照顾的时候仔细些,还是能抓住对方要尿尿的时机的。 今天白天,秦嘉宝就没有尿湿过。 但是开始赶路之后,尤其混进流民大军之后,她就不一定能时刻关注秦嘉宝。 还是得想法子做几片备用。 材料嘛,现在能用的也就之前原主用来挂着小家伙的布兜,再加上鱼刺、草绳……嗯,也能做。 里面填充的也是枯草,不过叶藤有提前将其捻得柔软。 草绳也是细化版,是用从草茎上撕扯下来的草纤维重新编织的。 这些事情说起来简单,但全是细致活,柴火堆的光线又有限,叶藤做到大半夜才弄好了两块。 做好这些后,叶藤几乎是秒睡过去的。 第二天早起,叶藤将石板上冻好的姜汁块用竹刀铲下来,再用竹筒装好。 昨晚准备好的食物也依次在藤筐各处放好。 不能招人眼的姜汁、烤干的笋片、装鱼糜的竹筒基本上全放在夹层。 最上面则用可以当作引火用的枯草来掩人耳目。 至于带壳的鲜笋、装水用的空竹筒什么的则用草绳网兜装了分挂在藤筐两侧。 装了热水的竹筒,她则直接揣怀里了。 当然秦嘉宝袄子里面也放了俩。 而原主留给她的那只破碗则仍旧用提篓装好斜挎在身上。 碗里是已经冻好的冰块。 只要有太阳,她就能随时生火。 最后将小窝里面其他零碎与秦嘉宝一起放进藤筐里面。 盖上用草垫改装的藤筐盖子,灭掉火堆,叶藤便出发了。
第6章 不简单崔家人 虞州,南益王府一行经过多方查探,终于从安济坊中寻到了奄奄一息的同僚。 听完同僚的叙述,常先不得不承认,二公子真是料事如神! 他之前只是因为惧怕,才默认了二公子说的——那小丫头是故意拐带小世子。 可在他心里,一直觉得二公子那么说不过是危言耸听。人小丫头或许只是因为贪心,才会卷了财物跑路。 至于小世子,许是被其丢到了安济坊之类的地方。 结果! 那位看似寻常的丫头叶藤还真的不简单! 不然解释不了,她一个小丫头怎么能在同僚的眼皮子底下溜得无声无息。 就那位还没脱落生命危险的同僚,之前可是他们王府护卫中的精英,还是世子殿下的心腹。 之前与另外两位已经不幸丧命的同僚一起,奉世子殿下之命,暗中保护罗娘子母子。 在罗娘子病逝后,他们原本是准备即刻带走小世子。 但是他们不忍心小世子小小年纪便丧母,就想着,等小世子送完罗娘子最后一程再动手。 哪里知道,就是这么一个迟疑,居然就坏事了。 那看着柔柔弱弱的小丫头,突然就卷了财物和小世子,消失了。 而一直隐匿在院子各个角落的护卫们,竟然没有一个人看到那丫头是如何离开的。 这说明什么? 说明叫叶藤的丫头,其实早就知道了那几个护卫的存在。 还对他们藏匿的地点,换防流程,监视视角一清二楚。 所以才能踩着他们视线的死角,离开得悄无声息。 能做到这一点的,岂能是普通的丫头? 而这么一个深藏不露的人,长期潜藏在罗娘子身边,说没有图谋,谁信? 更巧合的是,在护卫们循着蛛丝马迹去寻人的时候,忽然就碰上了叛军。 不仅完全失去了叶藤的踪迹,他们自己也身陷叛军之中,与世子殿下失去了联系。 若非王爷无意中知道了罗娘子和小世子的存在,死乞白赖地轰二公子来寻……等那位同僚身死,这世上怕是就真没人知道叶藤的所作所为了。 不过,现在的情况也没多好就是。 事情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搜寻起来本就不容易,再加上大半个虞州都曾被叛军犁过一遍,更是难上加难。 与南益王府诸人愁得满头包不同,此时的叶藤穿越山脉简直顺利得不可思议。 为了能应对可能的危险,叶藤做足了准备。 在她背着秦嘉宝滑过结冰的河面,踏进山中,耳边总是时有时无地听到点吓人的兽吼声时,那真是将心提到了嗓子眼。 可当她循着原主的路线小心地往里深入了好长一段,也没有见到一只危险的动物后,渐渐地,也就放松了下来。 再加上后面的秦嘉宝小朋友格外地兴奋,两人分别用人类的语言和婴语也聊得特别欢快。 那架势无限往野外郊游活动靠拢。 惬意得很。 这次藤框底下,叶藤塞了不少东西进去,大大抬升了秦嘉宝的视野。 再也不像昨天那样,只能看到框子上面那一小片天空了。 他只要伸长脖子,就能将脑袋露出藤框,对于山林中的一切,他都很兴奋。 “啊啊啊”地说了一路。 叶藤也捡着自己认得的说了一路。 这路上应当有能用、能吃的东西,说不定还有什么珍贵的草药都说不定。 可惜,叶藤对这些并不在行,只纯粹地当景色欣赏。 一路走来,她只弄了不少一看就很有韧性的草蔓而已。 这种轻松的走路速度自然与原主埋头跑的速度不能比,要慢上 不少,直到天黑下来,他们还有小半段路没有走完。 一天走下来,叶藤对山里的环境也没那么害怕了,大着胆子寻了个树洞,再燃起一堆火堆,便抱着秦嘉宝凑合着休息了一晚。 天亮后,叶藤直接啃的鲜冬笋。 她昨晚睡觉前便将其埋在火堆底下,挖出来剥了外壳就能吃。 至于秦嘉宝,吃的就是鱼糜加水煮热后的鱼糜汤。 虽然因为没有盐的缘故,味道应该不咋好,但是小家伙一点儿没嫌弃,很给面子地吃了个精光。 收拾一番再次上路后,叶藤走得稍微快了点,中午前便出了山林。 让她没想到的是,原本以为应该已经走远的流民大军,居然仍然停留在这一片区域。 倒是省了她追赶的功夫。 但是…… 这情况很反常,叶藤也不敢贸然出去,便小心地藏在山林外围,借着树木的遮挡,慢慢接近流民大军。 此时,在流民大军中后段,有个用树枝枯草搭的临时窝棚里面,一位二十上下的青年,双手揣在衣袖中,全身缩成一团,对这里的其他人道: “爹、娘、大哥大嫂,不管往哪走,总得有个章程不是?这天越来越冷了,总待在这野外也不是个事啊。” 说话的青年,正是叶藤预备着将秦嘉宝送过来的崔家老二,崔柏。 崔柏问的问题,也是其他流民都在愁的,同时也是流民大军滞留在此的原因。 就在原主为逃避徐氏兄弟的欺负,跑进山林中时,流民大军这边收到消息。 说是那群杀千刀的叛军已经被南益王府给剿灭,虞州那边的诸多县衙都发出通告,呼吁他们返乡。 这消息一传来,流民们有的欢喜有的哭,很是闹腾了一阵子,可随之而来的便是艰难的抉择问题。 对于这些流民来说,返乡当然是上上之选,离了家乡的人就如无根之浮萍,谁也不想这样。 可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他们已经逃难了两个月左右,而且现在已经十一月底,小雪都过了。 这时候往回走,可就不是两个月的事情了。 即使不考虑返乡后无粮的问题,他们剩余的粮食就绝对撑不了那么久。 再就是御寒的衣物,也不够。 若是返乡,他们有很大的可能在半途就会饿死或者冻死。 可若是继续前行,往哪边走也是个问题。 继续往北,差不多七天就能到达利州嘉元县。 有一部分流民认为,利州、虞州同属于南益王的封地,去嘉元县更好。 南益王在民间的口碑不错,遭难后,人们便下意识地往南益王府所在的利州跑。 与虞州接壤的利州嘉元县就在眼前了,回头路不能走的情况下,他们不想放弃这根救命稻草。 可同时,也有一部分跳出来说,往北不如改道往东,去梓州青阳县。 理由嘛也很现实,这次利州虽然没有受灾,但是南益王平定叛军用的钱粮绝对是从利州抽取的。 如此一来,利州哪里还有钱粮安置他们? 而梓州青阳县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是富县,有的是粮食。 最主要的是,从这个地方去梓州青阳县,他们只需要再走三天左右就到了。 比利州嘉元县要近得多。 这去处的分歧,再加上还有头铁非要返乡的,流民大军可不就乱了? 本来他们就是不得已聚在一块逃难的,虽说有几个活跃得好似做着领路人的角色,但是若论威望,就没有一个人有这东西的。 真分开各走各的,大家伙也不敢。 人少了,无论是盗匪强盗还是野外猛兽都够他们喝一壶的。 就因为这个,流民大军四散在这周围,愣是停留了三四天。 崔家人自然也愁,他们家,两老是想返乡的。 他们身上的粮食还有一些,再加上两个儿子有点打猎的本事,他们还是有自信能活着返乡的。 就是担心小孙女儿遭不住这罪。 而崔柏的兄长崔松夫妇俩则不愿走回头路。 理由嘛,同样是为了他们体弱的闺女。 只不过为了自家丫头就要拉着全家到陌生的地方讨生活,他们夫妇俩觉得对不住家里人,态度上就没有那么坚决。 崔老汉瞧一眼默不作声的儿子、儿媳,再看看乖巧地待在角落不吵不闹的四岁小孙女,心下一叹,已经打定了主意。 只不过看着小儿子那模样,有点气,便先喝了一声: “你个年轻大小伙,缩得跟小鸡崽子似的,像什么话!” “哎呀!反正也没人看见,这样没那么冷嘛。”崔柏嘴上虽然这么说,到底还是坐得端正了些。 崔老汉哼了一声,这才看了所有家人一眼,道: “明天吧,明天就该动了,停个四天已经是顶了天了,再待这里,有些人就得饿死。” 崔大娘自然知道老伴要说什么,昨天夜里两人就已经商量好了,便没有出声。 倒是崔松的媳妇崔叶氏暗暗急了起来,她很怕公公说明日就起身返乡。 那样,她的小丫会死在路上的。 可她一个媳妇不好在公公说话的时候插嘴,便偷偷拽了自己男人的袖子。 崔松抬头:“爹……” “行了,知道你们担心什么,咱家那边还不知道被叛军糟蹋成什么样呢,回不回去的也不差,明日要么往北要么往东,去哪边的人多咱就去哪边。”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31 首页 上一页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