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在星道:“他们若真有问题,我也保不住他们。而且文臣不作为,或许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武将要是糊弄朝廷,对手下士兵疏于管理,真打起仗来,那后果不堪设想。听说高宗时,陕州驻军就是因为疏于操练,两万驻军愣是被五千燕军打得落花流水,这实在是我大夏的奇耻大辱!”少年说到这儿,气得握紧拳头,虎目圆睁。 佟世光哈哈大笑,周在星这幅样子和当年的老定安侯真是一模一样。 等周在星走后,佟世光还忍不住和佟璋夸赞,“难为他小小年纪没了父亲,却不忘祖训,一身正气。” “是啊,只是他对诗词文章不太在行,从前世家公子聚会,他都插不上话。”佟璋道。 佟世光哼了声:“那些人看不上他,他还看不上那些公子哥儿呢。”他捋了捋胡须,看向佟璋,“周在星今年多大了?” 佟璋笑道:“他个头看着高,其实才十六。” “十六啊!和你妹妹同岁。”佟世光道。 佟璋眼睛一亮,“父亲的意思是?”虽然周在星本人看着不错,但大夏文官和武勋向来保持距离,很少联姻。 佟世光抬手,“不急,我先写奏疏和陛下商议武官考评的事儿。” “父亲要跟陛下说这是周在星的提议吗?”佟璋好奇。 佟世光颔首,“和陛下必须说明,但对外不能说,免得武官们记恨上他。” 韩昼让人打听周在星的为人,得到的结果是此人在官家子弟中人缘不怎么好,之前还和安王有过小摩擦。平日除了在家里和弟弟一起练武,还偶尔往郊外打猎。 韩昼愈发觉得这小子不错,次日在校场练射箭时,就让人把周在星召进宫来见了见。还让周在星试射了几箭。 周在星骑射功夫果然不错,全部命中把心。而且他用的弓也比韩昼的更重,一看就是下过真功夫的。 韩昼对这少年很满意,只是少了几分历练。 他就问周在星,愿不愿意离开家去西北领兵。 周在星没有丝毫迟疑,“只要朝廷需要,臣哪里都愿意去。” 韩昼笑道:“领兵可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微臣知道领兵不简单,但人活着怎么能只做简单的事情呢?” 韩昼哈哈大笑,“你小子!有志气!” 周在星面上波澜不惊,心中松了口气,目前看来,陛下和佟相对自己都很满意。 韩昼听佟世光说了先考评武官的提议也很满意,又听说是周在星提出来的,对这小子就更多了几分欣赏,武将中间终于有个能和文官们周旋的了。再历练历练,定能改变朝堂重文轻武的局面。 他笑着看向佟世光,“佟相觉得定安侯如何?” “定安侯心思纯正,一心为了朝廷,是个武将的好苗子。”佟世光道。 韩昼迟疑了下,没有跟佟世光提指婚的事。等改日问了周在星再定。 次日,佟世光在朝堂上提出官员考评先从六品以上武官开始,朝中的反对声音果然小了很多。 刀一时半会落不到自己头上,文官们也就不那么急了。倒是有几名武官想反对,但仔细一想,自己这些年倒是想有所作为,是朝廷不给他们机会,真查起来,也不是他们的问题。 于是,武官考评就这样开始了。 周在星见武官考评开始推行了,便知陛下对自己的提议很满意。自己这算是切实的绑上了佟相公,这时上门提亲,胜算又能大几分了。 于是,周在星和母亲说了自己的想法。 周母听说他看上了佟相的女儿,有些为难,大夏文官和武勋很少联姻,“而且佟相位高权重,与武勋联姻,容易引起陛下忌惮。” 周在星道:“我手中又无兵权,没什么可忌惮的。而且陛下如今明显有抬高武勋地位,缓解文武冲突的意思,说不定会支持这门婚事呢。” 周母仍迟疑,“可皇后娘娘上回问起你的年纪,说不定想让你和宋家的姑娘凑成一对。”周母回来想了一圈,一般人家的姑娘还不配让皇后操心婚事,正好皇后的娘家就有个十三四的姑娘,她便猜测皇后是为娘家侄女寻摸夫婿。 “宋家虽为外戚,家中子弟却不得皇上重用,与宋家结亲,不如与佟家结亲。”周在星道。 周母凝眉打量儿子,“你到底是看上了佟姑娘这个人,还是看上了人家家世?” 周在星:“都看上了。”这是多么幸运的事儿,自己喜欢的女子恰好家世也不错。她的父兄对自己也满意,以后两家互相扶持,他俩相敬如宾,这不就是最理想的婚姻吗? 周母:“……” 见儿子打定主意,周母便答应请个有身份的夫人上佟家说媒。 周母还没找到合适的人,皇后又召她进宫,不料佟家姑娘也在,而宋家姑娘却不在。 宋宁熙当着周母的面,闲话似的问佟歆平日在家喜欢做什么,引着她说话。 佟歆举止得体,谈吐大方。只在说起母亲的病时,眉宇间有几分忧色。 周母见她如此孝顺,心中多了几分喜爱,不由温声安慰佟歆,还说自家认识一名神医,回头寻来替佟夫人诊治。 佟歆赶忙道谢。 宋宁熙能看出周母对佟歆的喜爱,觉得这桩婚事能成,毕竟成亲后婆媳相处关系尤为重要,而 这其中主导的是婆婆,婆婆不喜欢儿媳,儿媳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宋皇后又当着佟歆的面关心起周在星,引着周母说了些周在星的爱好秉性。 这时,周母和佟歆都隐隐明白过来了。 佟歆羞得绞着手中帕子,脑海中却浮现起那日在母亲院外瞧见的高大身影。 他和她见过的世家公子都不一样,皮肤黑黑的,举止间有一种习武之人才有的洒脱。 这和佟歆从前幻想过的夫君样貌截然不同,但她并无多少抵触。毕竟父兄都称赞过他,想必不是粗俗卑劣之人。 周母却已经喜上眉梢,恨不得立刻跪下喊“娘娘圣明”。 晚上回到家,周母立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周在星。 “这么说,在我遇见佟姑娘之前,皇后娘娘就想给我们指婚了?”周在星惊喜道。 周母道:“当时娘娘大概是想帮着佟姑娘相看人家,也问了广平伯府,后来不知为什么就选了你。” 周在星不由笑起来,还能为什么,当然是因为自己的表现让陛下满意了。 他很快就想明白帝后为何要给佟姑娘指婚,自己正好算是帮到了佟相公。 周在星兴奋的睡不着,一会儿想着自己要准备什么聘礼,一会儿又想以后该如何支持岳父,还有佟姑娘,也不知道她喜欢什么,回头得和佟璋打听打听,按照她的喜好布置院子。 辗转大半夜,小侯爷越想越精神,索性披衣起身跑到院中练拳。 这事儿让住在隔壁的弟弟知道了,还笑话了好久。 佟歆这一晚也有些难眠,老定安侯是大夏功臣,周家门风清正,老定安侯去世后,周母管着家里家外大小事情,周家虽不似从前显赫,但没出过任何仗势欺人的事儿,也没有乱七八糟的传言。 结婚在她看来最直观的改变是换个环境生活,周家家风正,主母和善又会治家,显然是个不错的环境。 至于周在星本人,佟歆没敢仔细想,一想就忍不住脸颊发烫。 韩昼这两日准备去京郊阅兵,暂时顾不上佟歆的婚事。 大夏开国以来,只有武宗朝有两次阅兵,当时还被御史言官说劳师动众摆排场,武宗脾气也是好,都没骂人。韩昼可忍不了,“贵府四五个主子,上百名奴仆,排场也不小啊!” 言官:“……”言官瞬间冷汗岑岑,陛下怎么连这个都知道? 韩昼哼了声,御史言官监督百官,韩昼当然要找人监督他们,否则这些人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就知道给人添堵,还没人能治得了他们了? 堵住言官的嘴,韩昼高高兴兴去检阅京郊五大营。 五大营经过一个来月的集训,整体看起来还过得去。 之前说好了要比个高低,周彻等人原以为是会安排一场骑射比赛,因此特地在自己负责的营中挑选了善于骑射之人苦练。 韩昼原本也没对这样的流程提出什么不满,谁料到了现场,陛下突然改了主意,决定从五大营中随机挑选士兵进行比赛。 这样一来,大家都紧张起来。毕竟哪个营里都有浑水摸鱼的。 接下来的比赛就有点惨不忍睹,韩昼挑选出的士兵,要么是本身骑射功夫就不行,要么是在众人面前太紧张,总之大家表现都很差,只能矮子里面拔高个,让周彻负责的大营拿了第一。 次日的朝会上,韩昼大发雷霆,把负责京营的武官骂了一通,不用等考评结果,负责京营的武官先罚半年俸银。 文官们在旁边看乐子,没一个人出来说话的。 但没想到陛下话锋一转,就对准了他们。 “都是你们这帮人,整天嚷嚷着以文治国,现在倒好,保卫皇城的京营都只剩下花拳绣腿,你们就说,怕不怕?” 文官们还真没几个怕的,许多人没见过战争,武宗时,夏燕打成那样,也没波及到京城啊! 但陛下说这话,显然是怕了,几个有眼色的赶紧出来表示,没想到京营能松散成这样,顺便还踩了武官们一脚。 武官们:“……”他们也不是好欺负的,这两年好事从来轮不上他们,御史言官动不动就盯着他们弹劾,这时候责任都推他们头上了? 以赵甄为首的文官和以周彻为首的武官顿时你来我往的吵了起来。 韩昼听了半天,最后给佟世光一个眼神,佟世光立刻出言制止,先是替负责京营的官员们说了几句,这两年天下太平,又无战事,他们稍有疏忽也是情有可原。但是……这次检阅的的确确暴露出了军队中的问题,京营尚且如此,各地驻军不知如何怠慢松散呢,所以,武官考评刻不容缓。 众人:“……” 众人好像猛然回过味儿来,陛下折腾这一出,原来为了配合武官考评。 行吧……陛下和佟世光还真是配合无间。 别人倒还罢了,赵甄的危机感瞬间飙升,自己的学生,怎么突然被佟世光那老头给带偏了? 因为这次阅兵的结果不尽如人意,除了负责京营的武官被罚,下面的参将、士兵也没好果子吃。 韩昼看着撤职的名单,想起周在星,顺手把他安排进京营负责操练步兵。又顺便下了道赐婚旨意。 接到旨意,周家、佟家都十分欢喜。朝中却是议论纷纷,陛下这是怎么回事? 文武联姻就不怕佟相哪天联合武勋意图不轨? 韩昼当然不怕,大夏别的制度不完善,防范武将的制度那是绝对完善,没有一个武将可以在凭自己一人的权力调动军队。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45 首页 上一页 3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