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猎,则杀伤禽的野兽。秋天,家禽要长大了,要保护不受野兽的侵袭,减少损失,维持收成的平衡。冬狩,围猎,不加区分,都可猎取。冬天是万物休息的季节,此时,猎杀一些动物,增加收成,维持数量平衡。 帝王狩猎一般是在秋季,像先帝,都是秋季率群臣去狩猎的。也不是每年都去,怎么说呢?看皇帝的心情吧。 可永初帝这不是才登基吗?对狩猎这类活动自然是十分郑重。一年之计在于春,对永初帝来说,春猎并不在于猎,而是他初掌朝政对大臣的震慑。 春天开个好头,后面才能更顺,做帝王的,多在意这些。 春猎余枝也是去了的,坐在车里,她看着骑着马跟在车边的父子俩,不由想起刚成亲那会跟着先帝秋猎的那回。 那时候闻九霄也是巴巴守在她车旁,就算先帝召他陪伴,他也会抽空把她安排好。 哦,那一回猎场还出了大事,白国公谋逆。先帝险些丧命,还是她出手救的驾,她的县主就是那个时候封赏的。 “娘,累不累?”闻西洲关切地问,“儿子去前头问一问什么时候歇息。” 生怕娘亲累着的好大儿,骑着马往前头去了。 闻九霄凑近车窗,“要不再垫一床被子?” “不用,不累。”余枝嘴角一抽,这父子俩都当她是纸糊的了?才走了半天,一会问渴了吗,一会问饿了吗,这会又问累了吗,余枝就……很无语。 车里还有一个贺晓蝶呢,她已经恨不得自己垫在她身底下了。 说起贺晓蝶,因为她病了事留在京城,她已经一年多没回去了,本打算让她过完年就走的,结果赶上春猎了。 公款旅游余枝自然想去,闻九霄也希望她能出门散散心,这不就又把她留下了,毕竟别人他可不放心。 余枝决定,春猎回来,哪怕天下刀子,也得让贺晓蝶回山云县了。 春天,是个草长莺飞的季节,是个欣欣向荣的季节。到了皇家猎场,众人先安置下来。这一回,闻九霄分到的住处比上一回好多了,毕竟都进内阁了,待遇自然要提上来。 休息了一晚,第二日起了个大早,四周还静悄悄的,夫妻两个牵着马去了猎场。 “赛一场?” “好!” 说是比赛,但两人的马齐头并进,谁也不曾超过谁,两人在马上对视一眼,都笑了! 红日东升,照射着大地,草叶上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空气中飘来花草的芬芳。 两个人端坐在马上,阳光照在他们身上,仿佛给他们镀上一层金光。从远处看,背影是如此地和谐。 闻九霄温柔望向身旁浅笑地余枝,飞快许下心愿:愿年年岁岁,朝朝暮暮,与卿共此情。 余枝的这一次亮相,煞是惊呆了不少女眷。过了一晚还恍恍惚惚,那个女人不是快病没了吗?不声不响的,怎么就……脑中浮现那张年轻妩媚的脸……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个同样来春猎的夫人回京后跟朋友说起余枝,“……一品诰命夫人,侯府女主人,男人万事都随她,你是没看见呦,小闻阁老简直把她捧在手心里。那样一男人,居然蹲下身给她穿鞋子,我这心里呀,都能拧出醋汁子来了。她的命可真好,病了那么久,模样都没多大变化,似乎比以前还更年轻了。就说我吧。” 她示意下自己的脸,“这些年燕窝、参茸什么的,我也没少吃,那贵妇人抹脸的膏子胭脂什么的,我也是年年买,想着总不会差太多吧?结果看到她,哎呦,说我是她娘,八成都有人会信!其实我就比她大两岁,你说……” 她看一眼外头没人,才压低声音道:“你说她是不是什么狐狸、野雉子变的?” 好朋友险些一口茶喷她脸上。 这位夫人叹口气,“我原本还想着,到了这个年纪,她总不能再狐媚惑人了吧?男人都是看脸的,都这个年纪了,小闻阁老还不纳他三五个小妾,正好也替咱们当年出口恶气。” 这两位呀,当年待字闺中的时候都是闻九霄的仰慕者,后来闻九霄娶了出身低微的余枝,可把两人气坏了。 “可这么多年了,后院就她一个人,小闻阁老愣是连其他女人一根手指头都没碰,一个妾室都没纳。你说呀,她运气怎么这么好!” 她的朋友静默,许久才道:“你不也说了吗?她命好呗!万般皆是命,别念叨了,谁叫咱遇不到小闻阁老那样的男人呢?” 两人对视一眼,苦笑叹气。
第619章 番外1闻西洲 在大庆朝文臣和武将泾渭分明,文臣家的子弟想要弃笔从戎,并不容易;而武将家的子弟想要读书走科举的路子,更难。 多少年来也就出了一个小闻阁老。 小闻阁老姓闻名九霄,他出身武将之家武安侯府,却以科举出仕。十五岁便以状元之身入翰林院,后进大理寺,一路扶摇直上成为大庆朝最年轻的内阁大臣。 在此期间,他所在的武安侯府并没有给他什么助力,一切全靠他自身的努力。 人们感叹这样精彩绝艳的人物也就只此一个,然而,其子闻西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文臣和武将之间来回横跳。 京城第一次记住闻西洲这个名字是县试放榜之后,他考了个县案首,看榜的人却无比茫然,闻西洲是谁?哪个书院的?哪家的子弟?国子监好像没这个人,学问这么好怎么从没听说过这个人? 姓闻?京里倒是有这么一家姓闻的,靠,不会真是他家的吧?那一家虽然是武将,但武安侯的嫡次子小闻大人却是走了科举出仕的路子,难道…… 众人这一扒拉,还真把闻西洲的身世给扒拉出来了。 原来这个闻西洲还真是小闻大人的儿子,提起小闻大人在京里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怎么其子却寂寂无名呢?这么好的学问不应该呀! 后来人们才知闻西洲不是在京里长大的,而是跟着其父在任上长大的,直到该科考了才回京。 闻西洲出身不错,有个能干的爹,自身也优秀,不过一个县案首还不足以打动那些簪缨世家,他们在观望着。 若此子之后泯然于众,那便罢了。若此子不说如其父一般惊才绝艳了,能一路走到会试殿试,也值得他们费心思招揽或拉拢了,最好的方式便是联姻。 现在嘛,还早! 毕竟年轻人嘛,跳脱,不定性得很呢。 很快在乡试上闻西洲又大放异彩,夺得了头名案首。就在众人感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猜测老闻家八成又要出一个状元了,父子双状元,这是祖坟上冒青烟了吧! 不,这是祖坟上着火了。 谁能想到在科举上已经走出一条路的闻西洲居然弃笔从戎了,他跟着其祖父进了羽林卫大营,当了一名小小的亲兵。 众人都傻眼了,不是,你一文弱书生跑去军营,怎么想的?脑子有坑了吧?这不是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吗? 此子太过任性,太想当然了,家中的长辈也糊涂啊! 就在众人为闻西洲惋惜的时候,却惊讶地发现此子不仅文采斐然,弓马骑射也是一流。军中大比,在皇家校场上他勇冠全场拔得头筹,连太子殿下都击节叫好,连呼,“小闻大人养得好儿子!” 就在大家以为他要继承祖父衣钵,接掌军中人脉的时候,他却悄悄跑去参加了会试、殿试,不声不响中了状元,进了翰林院。每天勤勤勉勉去翰林院修书,谦虚向同僚和前辈请教,低调地就好像在皇家校场大展神威的人不是他一样。 闻西洲在翰林院一呆就是三年,期间,其父小闻大人已经官至一品,进了内阁。有这样的靠山铺路,闻西洲不仅能留在京里,六部呀,哪个地方他不能进? 许多人猜测他是去吏部,还是其父的地盘户部,他偏不走寻常路,自请带兵剿匪去了。 这下众人都为他捏一把汗,要知道,自身武艺高强弓马娴熟,不等于会领兵打仗,兵法背得再熟,纸上谈兵有什么用? 此子这是被人捧得有些飘飘然了…… 不少人摇头叹息,嘴上虽不说,心里却不看好闻西洲此番行为。 三个月后,闻西洲不仅没有折戟沉沙,反而大获全胜回朝。那一天,银袍小将端坐马上,阳光照在铠甲上,反射森森光芒,衬得小将如天神一般。 回朝之后闻西洲没有进吏部,也没有进户部,而是去了工部。惊爆人眼球的是,这位侯府公子哥居然做得一手好木工活,经他改良的弩,射程比原来的远了一倍。更不要说他还带人造出了适合单人使用的各种暗器,不仅可以用于军中,像大理寺官员外出查案,用来防身也特别好用。 当然了,最先武装起来的是皇家暗卫。 此时朝臣对闻西洲的来回横跳都已经麻木了,哪怕说他要去钦天监,他们都不会惊讶了,而是暗自猜测这一回他会鼓捣出什么东西来。 闻西洲若只是比别人优秀一些,那其他人还会想着跟他一教高下,想着努力赶超他。可他优秀得一骑绝尘,任谁也生不出与他相较的心思了。 假以时日,这又是一个小闻阁老啊! 这样的人才谁不想扒拉自己家里来,于是权臣啊,世家啊,全都盯上了闻西洲,想要与其联姻。 说亲的人太多了,余枝都开口问他,“舟舟啊,你想娶个什么样的姑娘?” 闻西洲倒不扭捏,“娘您替儿子挑便是。”他非常相信自己娘亲的眼光。 “我才不帮你挑。”余枝翻了个白眼,“是你娶媳妇,又不是我娶媳妇。我喜不喜欢不重要,关键是要你喜欢,那是给你生儿育女陪你一辈子的人。” 见儿子若有所思,余枝又道:“每一个孩子长大了都要离开父母去组建自己的小家庭,以后你最亲最近的人就是你媳妇了。你要学着成为小家庭的顶梁柱,去给你的妻儿遮风挡雨。” “我喜欢的?”闻西洲喃喃自语。 余枝点头,“对,你喜欢的。儿子,你喜欢什么样的姑娘?娘照着那样的去找。” 不期然的,闻西洲的脑中就浮现一个俏丽的倩影,那是一个有一双圆圆大大眼睛的姑娘。
第620章 番外2闻西洲 闻西洲见惯了父母的恩爱,也知道自家和别人家有些不太一样。别人家都是有妾室的,他回京后走得比较近的几个朋友家里都是有庶出的兄弟姐妹的。 像秦均晟,他爹特别有才华,也特别看重他这个嫡子,然而他也是有一个庶弟一个庶妹的。 闻西洲家里不仅没有妾室,他爹连通房丫头都没有。他家兄妹三人全出自他娘的肚子,所以感情特别好。 别看他爹在外头威风八面的,回到家里在娘跟前那叫一个温柔小意。他曾无意间撞见爹给娘洗脚,堂堂一品大员,毫无形象地蹲在地上。娘把洗脚水溅到他脸上,他随便用袖子擦去,一脸包容。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371 首页 上一页 37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