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观察了一下霍青的脸色,郑远钧没看出来他是在真问还是在调侃,决定对这个问题置之不理,继续往下说。 “今天中午梁大嫂炒的鸡子真好吃,梁大嫂的手艺真是出神入化了。唉,梁大嫂来这么久了,跟着我到处跑,让她回去也不肯,把林老大和两个孩子扔在信州,这怎么行?” “让他们一家子都跟着你,给林老大找点事做。” 是个主意,郑远钧早先也想着了,嗯,等下回去问问梁大嫂的意思。 两人说着话,一不小心走远了,走累了,带的水也喝完了。 看着前面有一间民居,两人一起走过去。 - 这家人有六口人,老夫妻两个,说是老,其实也才四十多岁,小夫妻两个,还有两个孩子。 一家人热情地接待了郑远钧和霍青两个,把凳子擦了又擦,让给两个人坐,奉上了两杯茶,那茶杯虽然粗陋,可相比桌子上放着的其它杯子,这两个应该是家中最好的杯子了。 两个孩子站得远远的,偷偷看着郑远钧和霍青两人,她们的娘据说出去做工了,七天才能回来一次,另外三个人对着两人,有点拘束。 郑远钧拿出闲聊的架势,引着这三人说话。 她上辈子就是聊天小能手,和谁都能说上两句,这个技能这辈子也没丢,在她的引导下,三个人逐渐消除了紧张,打开了话匣子。 男主人告诉郑远钧,他们一家新分了田,正月末有人来教他们种地,现在庄稼长得很好,是他从未见过的好。 “郑大都督仁义啊,给我们分了田,要交的租子也不多,种满二十年这田就给我们了,可以传给子孙。”男子满脸感激,“给我们分了田,还教我们种地,教的是二公子从天上偷下来的仙法。” 郑远钧哈哈笑。 男主人急了:“你别不信,凡间哪有这样好的种地法子,二公子是神仙,看着我们吃不饱肚子,心里不忍,才把这法子教给我们。” 郑远钧住了笑,细细问起他们详情。 “是谁来给你们分的田?” “鲁大人,是个女大人。”男主人脸上满是恭敬之色,又补充,“是郑世子派来的。” 郑远钧很是欣慰,鲁玉都混上大人的名号了,看这人的神色可以想见,老百姓对鲁玉应该很是敬畏。 “教你们种田的人是谁带来的?” “窦大人,也是郑世子派来的。”男主人答道,“窦大人说,他是二公子的属下,二公子辛苦三年才试验出粮食高产的法子,一点也没藏私,全部教给了我们。” 郑远钧好笑,窦若飞还替她四处扬名了。 “二公子真是好人啊。”男主人感叹,忽然想了起来,“啊,对了,我儿子安了假肢,一个月前,周大夫到了我们县城,在战场上断腿的人都去免费安了假肢,也是用的二公子教的仙法。” 儿子被征入伍,去年打仗伤了腿,大夫看过后说只能截了,截腿后回来,一家人都觉得天塌了,忽然就传来消息,说二公子承诺了,半年之内给他们这些人安上假肢,可以让他们行走如常。 上个月果然来了人,通知他们到县城集合,履行了二公子的诺言。 “走几步,给两位贵人看看。”男主人指挥着儿子。 年轻男子在院子里走了一个来回,有一点异样,但行走是没有问题的。 “贵人您看,走得很好吧?”男主人满脸的笑。 “好,好。”郑远钧连连点头。 “二公子是好人,郑大都督一家都是好人。”那女主人在一旁抹泪,“好人啊,多亏了他们。” 男主人给郑远钧和霍青两人解释:“郑大都督、郑世子和二公子不用说,对我们恩重如山,郑大都督府里的其他人,也是对我们有恩的。” “我们县里有一家客来安,是都督府的王夫人开的,饭馆里收猪肉,我们去年养了两头猪,年底杀了,送到客来安,赚了一些银子,买了米,才熬到了今年。” 郑远钧心中敬佩,这时间也不长,她嫡母都把饭馆开到河州来了。 “还有一家悦己坊,是二公子的亲娘鲁姨娘开的,招女子做工,工钱很高,我儿子媳妇就在那里面。” 郑远钧侧目,你这信息有误啊。 “悦己坊不是鲁姨娘开的,是玉狐公子开的。”郑远钧更正。 “怎么不是鲁姨娘开的?”男主人不信,“前儿也有几位贵人在这里落脚,我听他们说,鲁姨娘出了信州,一路走到封州,每到一个地方,就要穿上悦己坊的新衣参加当地的宴会,他们说,这是给悦己坊打广告。” 郑远钧瞠目,她娘这是在循环做服装展示? 男主人振振有词:“要是悦己坊是别人的,怎么请得动鲁姨娘?又怎么敢劳烦鲁姨娘?” 郑远钧:“……” 看着男主人坚信不疑的脸,郑远钧放弃了说明真相。 算了,不和他争了。 歇息好了,郑远钧和霍青两人出来,又慢悠悠地走回营地。 - 郑远钧陪着霍青在两州转悠,时间转眼就过。 八月初二,霍青接到军令,让他八月十七之前返回信州,八月十九起兵,前去讨伐交王。
第一百七十六章 八月初五, 霍青把八万军士交付给河州都督,由他负责防守封州河州两州,另外郑大都督还派了两个统领来, 协助河州都督。 三个将领和八万军士防守两州,应该是尽够了,其余的人都返回信州,郑远钧带着军队也跟着回去。 八月初七,郑远钧等人回到雁山。 霍青让其他将领先去府城,自己也随着郑远钧到了雁山,郑大都督是要求他八月十七到府城,他准备在雁山待几天, 八月十六再出发往府城去。 郑远钧一到雁山就忙开了,虽然她把事情都交给了属下, 自己很少插手, 但她这次出去太久了, 从三月初到八月初,足足有五个月, 回来后各处的情况都要问一问看一看的。 她先和军队到了雁山北部, 看着士兵们都安置好, 再向留守在这儿的人问了问, 知道在她外出期间一切正常, 第二天, 她就和霍青一起,带着两个亲卫到了雁山南部。 崔先生和四个统领留在雁山北部,八月十五郑远钧召开例行会议, 他们打算八月十四再过去雁山南部。 八月初八,郑远钧四人刚到雁山南部脚下, 老全就带着人迎了出来,和几人打过招呼后,拉着霍青热泪盈眶:“霍少爷,咱们终于报了仇了,二十年了,你祖父终于可以安息了。” 老全带来的都是青州旧人,这时一个个高兴不已。 “杀得好!干得漂亮!偏听谗言,灭霍将军满门,不杀他不足以平愤。” “死得太便宜了,要剥他的皮抽他的骨才好。” “老牛倒是痛快了,卫监军是他亲手处置的。” 说着,这些人又郑重向郑远钧道谢:“二公子,多谢你了,帮我们报了仇。” 罪魁祸首是孙贼,他是被二公子一箭射死的,紧接着二公子就去了常州,他们一直没和二公子碰过面,没来得及向二公子道谢。 这些年来,他们时时想着为霍将军报仇,可是仇人一个手握重兵,一个是高高在上的最尊贵之人,他们本以为报仇将千难万难,不知要花多长时间,要折损多少兄弟,更或许是,报仇此生都将无望了。 万万想不到,二公子造出了八牛床弩,一箭就射死了孙贼! 还有,那杀死皇帝的武器,虽然崔先生派回来报信的人没有详细描叙,也没有说霍青是从哪儿得来的,可是他们心里都清楚,那样神奇的武器,全天下只有二公子才做得出来。 去年三月,他们两方人马相认,而今年三月,他们已经报了仇。 他们能这么快,又这么轻易地报了仇,多亏了二公子。 “二公子,大恩不言谢,此后但有所遣,万死不辞。”老全面色肃穆。 其他人也纷纷表态:“对对对,二公子,你有什么要我们做的,只管吩咐我们,上刀山下火海我们也要给二公子做好。” 郑远钧想想,在这乱世,以后说不定真有用到他们的时候,于是也不客气,笑着应了。 众人上了山,郑远钧让两个亲卫去收拾行李,自己则第一时间去看她的粮仓,老全陪着,告诉她:“二公子,上个月我让人又建了两个粮仓,前天四个庄子的粮食都放进去了。” 郑远钧走进粮仓,放眼一瞧,一排排一列列的米缸,摆放得整整齐齐。 好多的粮食啊! 今年她有了四号庄子,多了一个庄子,收的粮食更多了。 三月去常州时,水稻才刚刚开始种,回来时已粮谷满仓,真好! 郑远钧望着摆满米缸的粮仓呵呵笑,老全也很高兴,笑皱了脸:“二公子,今年风调雨顺,不但我们的庄子大丰收,全信州都是大丰收。” 又补充道:“我听人说,封州和河州也是大丰收。” 这个郑远钧知道,她这几个月在这两州走了很多地方,对这两州的庄稼情况很清楚。 三个州都是大丰收,她老爹的军粮应该是足足的了。 “好,好。”郑远钧心满意足,连连点头。 出了粮仓,郑远钧钻进了实验室。 她和她的研究人员有五个多月没见面了,研究人员肯定积累了很多问题,要和她一起探讨。 探讨是假,那些问题研究人员都解决不了,她更不行。 其实是她根据那些问题,查找资料,有明确答案的就给出解决方案,没有答案的,她就只能把相关的资料都找出来,提供给研究人员,让他们自己去研究,看能否从中找出办法。 这种探讨模式,她的研究人员都很习惯了。 从初八下午开始,连着初九初十两整天,郑远钧都和研究人员待在一起,直到八月十一,郑远钧才有了空闲,想起了男朋友。 - 傍晚,太阳已经西沉,山间很是阴凉,郑远钧和霍青相约出来,找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两人相依着坐在一块山石上。 霍青的脸在夕阳的余光里,明媚夺目,郑远钧看着,有些忧伤。 这仗也不知道要打多久,要到哪一天,她和霍青才能像现在一样,这样悠闲地坐在一起,她一侧头就能看到霍青的脸。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87 首页 上一页 17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