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为如此, 朝廷对这一次前去海外教化馆的教谕们都进行了严格的审查, 有想混日子,或者品行不佳会败坏大齐形象的,都被否决,选的都是有理想有干劲儿的儒生,更多的是崇古的儒生。众所周知,一开始的儒生,战斗力可都是杠杠的, 能辩又能打,要不怎么周游列国呢? 这样的一批儒生去了海外, 萧景曜都无法猜到他们会给海外各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反正对大齐有利就行。 永嘉帝又和萧景曜分享了一下来自西北百姓的快乐。这回土豆可是在西北立下了大功。西北多山,缺水,这样的地理环境,就注定那边很难种出大量的粮食,耕地面积不够,又缺水,别说和江南那样的鱼米之乡相比,就算是现在被朝廷认为是流放之地的岭南那一带,耕地怕事都比西北那一带多。土豆耐寒耐旱,相比起其他主粮来说没那么娇气,土壤不那么肥沃的情况下也能长得不错。现在西北那边的总督纷纷写折子进京歌功颂德,说西北百姓终于能免于饿死之忧,西北的驻军屯田,也种了不少土豆,可以用来做军粮。 萧景曜想起来,上辈子,西北那边的一些大山深处的贫困人家,几乎也是家家户户种土豆。萧景曜建的慈善基金也资助过许多来自西北地区的贫困学子,据基金会的消息,他们去实地考察的时候,去这些学子的家里,多的是土豆。可见土豆在西北地区人民餐桌上的地位。这么一想,来自西北几位总督的折子也就不意外了。 西北苦寒之地,百姓生活不易,驻守在那边的士兵也不容易,萧景曜再次提议,“西北苦寒之地,民生多艰,陛下若是心疼他们,不如再多免去他们几年的新粮食的税收。” 当初商议好的,土豆玉米红薯这些新粮食,前十年不收百姓的税,等到百姓摸清了它们的习性,知道怎么种植,怎么给它们防治虫害的时候,再收税,更能让百姓感念朝廷的恩德。 反正现在朝廷也不缺钱,永嘉帝当即就同意了这事儿,还十分感慨,“那可是千年前的丝绸之路,也曾经繁华过,后来王朝变迁,西北那一块地丢了收,收了又丢,丢了再收。太祖当年收复那边,也费了许多心思。只是那边贫苦,又时常受胡人骚扰,朝廷每年安抚百姓都要花上许多银钱。这竟然让一些人怨声载道,说不如放弃那块地,真是岂有此理!” “但凡是疆土,哪有没有用的?”永嘉帝气鼓鼓。 分明是那些朝臣自己不行!看看,萧景曜这不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眼看着西北百姓的生活也好了,以后肯定能为朝廷做出更大的贡献。只要有人有地,一切都好说! 尝到了开海禁甜头的永嘉帝又把目光放在了西北,语带憧憬,“当初的丝绸之路已经荒废,不知我们能否再让它重现往日的繁华?” 既然是通商,海上贸易做得,陆上贸易自然也做得。尤其是这还是有史可循的东西,重现史书中出现过的盛景,想想都让人热血沸腾! 萧景曜没想到永嘉帝会提到这一茬,愣了一会儿后还是决定据实相告,“陛下有这个心当然好。只是西域那边的交通不如临海方便,陛下要想重新当年丝绸之路的繁华,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国库要出的银子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永嘉帝笑着看向萧景曜,语气笃定,“但你这个户部尚书心动了。” “没错。”萧景曜认真点头,“陛下想必也看到了海上贸易给大齐带来的巨大利益。尤其是临海的那几个港口,短短几年时间就从贫瘠之地变成税收大州。若是丝绸之路再现辉煌,西北苦寒之地,商业也能发展起来,他们也是陛下的子民,就算朝廷要投入众多人力财力,也不能退缩。” 华夏是一家,最好是大家一起越过越好,而不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萧景曜这辈子虽然没有去过西北,但也在同僚们的话语中感受到了西北百姓的不易。连有朝廷发粮饷,自己还能屯田的西北士兵日子都过得不咋地,更别提普通的西北百姓了。 现在国库充盈起来了,给西北多投入点开发资金也不错。萧景曜很是大方。永嘉帝瞬间感受到了有个大方的户部尚书的幸福。尤其是在铁公鸡胡阁老的对比之下,萧景曜这个大方的户部尚书就更让永嘉帝感动了。永嘉帝忍不住感叹,“可惜父皇当年没让你当户部尚书,不然的话,他也不至于每回想干点什么事都抠抠搜搜的。” 朝中有点资历的,谁不知道胡阁老这只铁公鸡的光辉事迹呢。 萧景曜无奈,“胡阁老那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初国库可不像现在这般丰盈。” 永嘉帝狠狠点头,十分庆幸,“还好你生财有道!我当初第一眼见你,就知道你是最适合户部的人才。我果然眼光绝佳!” 萧景曜只能保持微笑。 胡阁老得知他们这番谈话也是一笑而过。他抠门也是一心为公,问心无愧。如今他不在户部尚书这个位置上,萧景曜又十分靠谱,胡阁老自然也不会对户部的决定指指点点。 商税之利,大齐的官员和百姓们都感受到了。萧景曜既然同意永嘉帝重建丝绸之路的想法,定然也是心里有数,总不会将国库嚯嚯一空。反正现在管户部的不是他,胡阁老只管看萧景曜头疼就行。 国库现在真的是富得流油。有金银岛运来的金银,还有各地的商税,再加上朝廷废除了人丁税,各地户籍迎来一波暴增,再加上朝廷自己的盐铁之利,不是萧景曜吹,大齐开国以来,国库就没这么富裕过。 不过就是再重新开辟一回丝绸之路吗?朝廷有这个财力,扛得住! 永嘉帝行动力惊人,说干就干,立马就将重建丝绸之路计划提上日程。朝上瞬间安静。就……想法挺好,但去西域的人选嘛…… 那边还有小股胡人在呢。说起来萧景曜离开这几年,朝廷也没少干活,看到海上贸易的巨大收益后,当然就有聪明人想到了和胡人通商,勉强能让边境彻底安宁下来。胡人被大齐打得没了士气,实力不如人,能通商总比真的饿死冻死或者被大齐军队打死强。两边也就试探性地开了榷场。现在去西域,来自胡人的危险比以往是要低一点,但也不是没有。能鼓起勇气去重走那条路的,都是不怕死的。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就算一心报国,也不一定非得拿命报哇。 最后,还是御史台一位新进的御史揽下了这个活计。 为此,永嘉帝还带着太子去祭了一回天。希望老天爷继续赏脸,别让大齐境内再有任何自然灾难。 萧景曜则继续梳理户部的新户籍,顺带努力将大齐的银票安利给每一个国家的使臣。看看这银票,多么方便携带,独属于大齐的防伪标识(研究院的科研成果),全世界只此一家,现在咱们有那么多的商业往来,不如将货币也统一一下?除了金银之外,也可以尝试一下纸币。 有金银岛的金矿和银矿在,萧景曜能稳住银票的面值,不会让大齐的银票重现萧景曜上辈子时空中大明宝钞的悲剧。要是能说动这些国家,将大齐的银票设为世界通用货币,各个国家的货币换算都用大齐的银票来做基准…… 只要这么一想,萧景曜都会忍不住笑出声。 当然,这么大的事儿,萧景曜也不指望一次就成功。多和使臣团磨磨嘴皮子,给他们洗洗脑,等他们回去后同自己国家的国王一商议,看得到其中好处的,说不定就同意了呢? 萧景曜也就是顺手打几竿的态度,能打下来几颗枣最好,要是没打下,也不亏。 萧景曜那张嘴,忽悠起人来真是一忽悠一个准。使臣团被他哐哐哐一顿画大饼,整个人脑子都晕乎乎的,觉得他们要是能同意用银票交易就是文明的一大步,是自己国家的英雄。好在他们还有最后一点理智,没有立即同意,而是说要回国请示国王。 萧景曜十分理解,温和地表示大齐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度,等着他们的回答。但要是他们的国王不同意,以后就不要怪大齐抛下他们和别的国家加深贸易往来啦。 使臣团:“?” 听起来好像是威胁,又好像不是。不确定,再想想。不想了,反正回国后将话带到就行。 教化馆的教谕和各国使臣团出海的同时,御史也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途。
第124章 连着几件大事办完后, 萧景曜终于空闲了下来。薅羊毛小能手永嘉帝哪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二话不说直接又将萧景曜薅进宫——你还记得你还有个太子太傅的职位吗? 萧景曜:“……” 封建帝王果然是比资本家更黑心的存在。 还好太子不像永嘉帝那样黑心。 其实,给太子上课对萧景曜而言, 已经是所有事务中最轻松的一样。毕竟太子的老师众多,除了萧景曜这个正牌太傅之外,还有翰林院的优秀翰林们轮流排班给太子讲经, 所以萧景曜这个太子太傅才能经常打酱油,并不是每天都来东宫报道, 也就挂个名头。 更何况,小汤包这个太子伴读也在呢。萧景曜进宫, 上班的同时还能看到自家儿子, 这班上得也就没那么悲催了。 更幸运的是太子和永嘉帝不是一个风格的父子, 完全没有永嘉帝那样咸鱼的心态。或许是先前被正宁帝亲自教导过几年, 太子的性子更像正宁帝一些, 让满朝文武都松了口气。 太子对萧景曜的印象极好, 毕竟能带着他玩的夫子也就萧景曜一个。太子当年可是眼巴巴盼着萧景曜来给他上课的。如今萧景曜成了他的太傅,太子心里的小人早就乐得疯狂打滚, 就等着萧景曜继续给他惊喜呢。 萧景曜确实也没有让太子失望。 《大航海》桌游了解一下? 萧景曜可是提前许久就开始做这套桌游了, 卡牌精美得让人挪不开眼。单凭卡牌的颜值就能吸引一大波顾客疯狂砸钱。奈何萧景曜现在不缺钱,根本不对外出售。所以萧景曜手里的这套《大航海》桌游,那就是真正的全世界只此一套,别无分号。 大航海时代,配《大航海》桌游,没毛病! 萧景曜加入了自身的经历,设置的路线就是自己先前出海的路线, 但突发情况可多了。动不动就给太子来上一个风暴卡,让他打出无人生还结局。要么就开出海盗卡, 传染病卡,船队实力骤降减半,气得太子嗷嗷叫,一点都没有平时稳重的样子,“我们好端端的,怎么就病了?” 萧景曜笑眯眯,“到了新地方水土不服,再加上不注重卫生,没有刻意隔绝掉病菌,很大几率会被传染上病毒。” 太子气呼呼,“不是要在海外各国设教化馆吗?让教谕们好好教他们讲卫生!还有,恭喜孤不慎淋到‘黄金’是怎么回事?工部呢?派工匠过去好好教他们怎么建城池!”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84 首页 上一页 28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