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淑宁松了口气,看来昨晚她算是成功了,也不枉费她一番心思。 不过才刚刚开始,如今皇上不过是注意到后宫有一个她而已,她要的从来不止这一点,她要一步步筹谋下去。 皇上赏了两匹蜀锦缎子,蜀锦可是价值不菲,有一匹值千金的说法,正好裁了做夏装。 还赏了六盒各色宝石,一对白银缠丝双扣镯,一对金累丝嵌宝石双鸾点翠步摇,还有一个做工精美,镶嵌了各色宝石的的首饰盒。 这份赏赐确实很足,郑淑宁看着这些赏赐让小桃一一入库。 等赏赐入完库,郑淑宁也睡不着了。 她坐在暖阁榻上支着头沉思,脑海里思绪翻飞,既然已经开始了,那就不能退缩。 如今皇上也看到她的“欣喜”了,那么,面对厚重的赏赐,爱慕皇上的宫妃会怎么做呢? 郑淑宁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做个香囊吧,朴实无华,又能趁机表白一下情意,还是这个好,关键对于她来说好做。 如今四月上中旬,温暖适宜的天气让人心情舒畅。 郑淑宁就在午觉过后,准备起来了做香囊要用的东西,让小桃拿出来各样针线,又让她去库房找出上好的的料子,打算现在就上手。 该好好想想香囊上绣什么图案才是,皇上是这宫里最尊贵的人,这个东西没有上百怕也差不多。 要想别出心裁就得在这上面下功夫。 绣个二龙戏珠太过于常见。 绣鸳鸯,郑淑宁可不想让其他宫妃看见,万一知道是自己绣的,那麻烦事可不少。 沉思了一会,打算给皇帝绣一个白鹤的香囊,不像其他图案那么直抒其意,寓意却是不俗。 云鹤金觞数白源,松间寒鹭漾清波。鹤者,高雅也,君子也。 说做就开始忙了起来,郑淑宁打好样子,用银线开始认真绣了起来了。 总归是不忙,慢慢绣着,等下次侍寝时拿去还得有一段时间呢。 但让郑淑宁没想到的是,一连几天晚上皇上都召了她侍寝,并不是每天都春宵一度,中间有一天傅君意怕她受不住便只和她聊了会天。 六宫嫔妃看到郑淑宁接连几夜都去伴君,酸透了牙,请安是她听了不少尖酸刻薄的话。 郑淑宁也没办法,傅君意让她侍寝,她不可能不去。 宫妃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她就当没听见。 反正她左耳进右耳出,但没想到,她进宫里的第一次危机正悄然来临。
第11章 边关追杀 与此同时,云朝最西北边的边境—朔州,罪臣抄家流放之地。 即使已四月份,天气仍然极为寒冷,朔州常年大雪漫山,是云国境内最苦寒之地。百姓在这里苦不堪言,但是他们大多是待罪之身或是其后人,离不开这里,只能忍受这恶劣的天气。 冷冽的寒风呼啸不止,刮在人脸上如刀子一般疼痛。 地上躺着七八具尸体,有着凌乱的打斗痕迹,宋明隽坐在一旁口中剧烈喘息着,目光微微涣散,盯着不远处的朔州城墙出神。 从天之骄子到待罪之身,这天差地别的身份让他有些恍惚。 去岁秋末,他刚参加了乡试高中解元,只待明年春闱高中,以他的学识,一甲不在话下。 他祖父是当朝太傅,有人给他铺路,他的本该官途坦荡,他日拜相入阁只是时间问题。 没想到,祖父卷入党争之中,做了不该做的事,皇上震怒,下旨抄家,宋氏全族流放朔州。 宋明隽还没回得过来神,他们一家就踏上了流放之路,路途遥远,风餐露宿,他祖父年事已高,在路上已经不行了。 他想起祖父临终前对他说:“隽儿,祖父对不起你,穷且益艰,君子要不坠青云之志,你一定不能堕落,要走出朔州,回到京都完成你自己的抱负。” 那时他就在想他一定会回去,不光因为他的抱负,祖父的遗愿,父母的期盼。 他答应了一个姑娘,要娶她做妻子。 可他食言了,如今身份更是配不上她,但总归要给她一个交代。 她怎么选择他都可以接受,时也,命也,运也。 可没想到,到了朔州境内,有人不想他们一家活着,派出刺客来追杀他们,父母兄妹皆死在刺客手下。 混乱之中,又有一派人手冲进来,但目标不是他,反而和刺客对上了,一番厮杀过后,刺客全都倒下了, 宋明隽看着父母惨死,心里的悲痛无以言表。 这一路上,父母是他的支撑,走到如今,就剩下他一个人了。 不知道经历了几次追杀,宋明隽在这残酷的生死面前飞速成长,昔年被誉为京成第一u郎君的青年,被迫拿起来银亮的钢刀,露出凶狠的獠牙为自己杀出一条血路。 他也知道了这一直跟着他保护他的人是武安侯府的,心里活下去的欲望愈发强烈。 他不知道她费了多大得力气,说动了武安侯出手。 宋明隽思绪回流,渐渐平稳了呼吸,看着远处的边关城门,一路颠沛流离终究还是走到了这里,他拿起自己的流放文书,和武安侯府的人告了别,朝朔州城门走去。 一步一步,宋明隽走的无比坚定,哪怕尸山血海里走一遭,只要他没死,他就会去找她,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接受。 这一天,苦寒的西北荒凉之地,迎来了一个少年,他以戴罪立功之身投身军营,从最低级别的小兵开始做起,不惧怕边关蛮夷的骚扰,每一次冲锋在最前面。 后来人们口中渐渐开始夸奖他的功绩,称颂他的每一次胜利,夸他为云朝的定海神针,有他在的地方无人来犯。 却没人知道,最开始他拼了命只想想去见一面他的姑娘而已。
第12章 庄妃的心思 巍峨古朴的建章宫内, 太后正在偏殿的小佛堂礼佛。 先帝和她是少年夫妻,又有嫡子继位,夫妻伉俪情深。 自从先帝去世,她便经常在这里为先帝诵经。 她长年礼佛,故不怎么见嫔妃,除了每月初一,皇后带着嫔妃们来请安,平时她是不怎么见低位嫔妃的,只时常见见皇后和庄妃。 太后很是疼爱自己这个侄女,如今她嫁给自己的儿子,她更是满意,只是这孩子一直没能怀上龙胎,怕她难免孤单,就让她经常陪伴自己。 今个,庄妃带着宫女浩浩荡荡的来请安,眉间是掩盖不住的喜色。 她自正德元年进宫,如今已有六年,也有不少恩宠,皇帝表哥因着姑母的面子上一个月总要进她的宫里几次,但是她一直未能有子嗣。 她日夜焦心,后妃没孩子就等于没依傍。 于是慧容华这胎入了她的眼,她位分不够高,宫里只有三品以上嫔妃才有资格抚养孩子,那不如等慧容华生下皇子她来抚养。 更何况慧容华依附自己,养在自己身边她可以日日探望,想必她也乐意。 慧容华是太极宫宫女出身,身份低微,家世不显,以后皇子还不是得靠着她这个养母,说不定,小家伙会更依赖自己。 想通之后,庄妃再也坐不住了,便来到了建章宫。 看见太后坐在偏殿里正在慢悠悠的品茶,庄妃一进殿,就立马跪在太后面前哭诉道:“姑母,你这回可得帮帮婉清啊。” 一边说着泪如雨下,好一幅美人梨花带雨图。 太后看见她这样,还以为她受了欺负,立马让宫人把她扶起来,问道:“婉儿怎么了,是受了什么委屈吗?” 庄妃娇泣道:“婉儿进宫也有六年了,可是一直没有身孕,如今慧容华有孕,她地位低,不能抚养孩子,那婉儿可以抚养啊,姑母,你可得帮帮我去跟表哥说一声。” 太后一听,原来是子嗣的事,庄妃一直未有孕,也是她的一块心病,如今慧容华有了身子,这也是一个办法。 太后沉吟一番,转过头看着庄妃:“咱们家一群孩子里,哀家最是疼你,既然你想养这个孩子,那我去跟皇帝商量商量。” 见太后同意了她的要求,庄妃破涕为笑,对太后撒娇:“姑母最疼婉清了。” 太后看着她一脸无奈,语重心长道:“你呀,别人的终究不是亲生的,还是你自己生养一个的好。” 庄妃细眉一挑,想起这阵子受宠的郑淑宁,趁机说道:“表哥这些天一直宠幸长乐宫的郑美人,连贵妃见表哥一面也难呢,更遑论婉清了。” 太后听了微微蹙眉,有些不悦,她让皇帝多进后宫,不是让他专宠一个人的。 庄妃看着太后若有所思,火上浇油:“哎呀,这位郑美人可了不得,得了圣眷,还敢顶撞婉清呢。” 她可没忘记那次请安郑淑宁不轻不重的顶了回来。 果然,太后脸色有些难看,庄妃看到太后生气,自己的目的也达到了,便行礼告退了。 唉,怕是这位郑美人日子不好过了,她正好看戏,庄妃露出得意的笑容出了建章宫。 太后听了庄妃的话一直放心上,用过了午膳,便让身边的女官去传郑淑宁。 长乐宫里。 郑淑宁正在给傅君意绣那个香囊呢,正绣了一半,建章宫的女官就来了。 郑淑宁不明所以,新妃入宫到现在,还没拜见过太后,如今她老人家差人来了,怕不是什么好事。 建章宫女官并没多说什么,只说太后口谕,宣长乐宫郑美人觐见。 郑淑宁只好去换了身衣裙,带着小桃,去了建章宫。 一路上郑淑宁脑海里飞速思考,听说太后娘娘一直礼佛,不问六宫诸事,连她的面都没有见过,怎么会想起她呢。 一定是谁跟太后提起了她,才导致太后宣她觐见。 庄妃! 平日只有她才能隔三差五的去建章宫陪伴太后。 果然,还是这几日皇上一直让她侍寝太过于显眼了。 这般想着建章宫到了。 郑淑宁看着建章宫的大门,深吸一口气,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太后做什么她受着便是了。
第13章 抄写佛经 一进建章宫,女官引着她去了正殿。 太后正坐在榻上看书,她穿着一件明黄色百寿纹宫装,岁月似乎对她格外优待,五十岁的年纪看起来像不过刚刚三十多岁的贵妇。 长时间的深宫生活,让她的身上多了一层不敢直视的威仪。 郑淑宁只看了一眼就收回了眼神,按规矩行了礼:“嫔妾长乐宫美人郑氏,拜见太后娘娘,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太后并不搭话,似乎没看见郑淑宁,仍然翻着她的书。 迟迟没让郑淑宁起来,郑淑宁只能维持跪拜的姿势,不一会,双膝就有微微痛意。 有一盏茶的功夫,太后才把书本放下,淡淡看向她:“起来吧。” 郑淑宁忍着双膝的痛麻起身:“谢太后娘娘。”礼数做全总归是对的。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42 首页 上一页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