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一城烟雨一楼合,一花只为一树开

首页 > 古装迷情
收藏  反馈 

侯府小姐的捉鬼日常

作者:奔跑的大橘子   状态:完结   时间:2025-03-16 04:10:13


第125章

  京城文相府,这天傍晚,迎来了一位拜访者——正是此前的状元公,现在的……

  京城文相府, 这天傍晚,迎来了一位拜访者——正是此前的状元公,现在的内阁侍读学士董容琳。

  董宋琳自入朝以来, 得到文相的关照。在内阁和文相相处,也是亦师亦父。

  他进文相府, 已是常事。

  这天一进门,董容琳就刚好遇到了相府的七公子文辞修, 也就是原本的小豆丁小七。自从相府的奇怪事情真相揭晓后, 小七的爱哭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再加上文相愧疚心理下的关注和重视,几年下来, 小七顺利的由小豆丁长成了小胖墩。

  这个小胖墩, 看见董容琳,就像一颗炮*弹一样冲向他,一把抱住他的大腿,道:“琳哥哥, 你又来了啊……抱!”

  尽管小胖墩重量不轻, 董容琳还是一把抱起了他, 然后问道:“小七,最近有没有听话啊?”尽管小七已经有了文辞修这个大名,大家还是习惯继续唤他小七。

  小胖墩小七抬起他的胖脸,骄傲地说道:“当然有听话啦,本公子都快会被千字文了。”

  董容琳看着他这样子, 忍不住轻轻地掐了一把小七的胖脸, 然后略夸张地道:“哇, 小七这么厉害啊!”

  小七听了夸赞,更加骄傲了, 开心地回道:“那是当然,我以后可是要和琳哥哥一样,考状元骑大马的。”

  小孩子的童言童语总是让人忍俊不禁。还没等董容琳再逗一逗他,就听小七的话风突然一转,张口问他道:“琳哥哥,瑶姐姐什么时候回京城啊?我都好久没见到他了……”

  如果说董宋琳是这位相府七公子的偶像,那么,陆凌瑶对小七而言,可以说就跟亲人一般。

  小七的提问,让董容琳当即想起了自己此次来相府要说的事。他摸了摸小七的头道:“快了,你瑶姐姐忙完了,很快就会回京的。”

  董容琳这话一出,小七顿时满脸兴奋,说道:“太好了!太好了!我还有好多学会的新东西,想给瑶姐姐看呢!”

  董容琳把手上的小胖墩颠了颠,放回到地上,说道:“很好,小七要加油努力。你瑶姐姐很喜欢乖孩子。”

  小七懂事地点点头。

  小七身后,很有眼力劲的相府下人,在董容琳放下小七的一刻,已经意识到他应该是要找文相办正事去了。因此,董容琳话音落下的同时,就有下人上前一步走到他们身边,牵住小七的手,温和地对他道:“七公子,董学士要找相爷办事了。咱们现在去吃蛋奶羹好不好?”

  吃货小七一听,顿时不缠着董容琳了,边往自己院子的方向奔跑,边道:“吃蛋奶羹去咯!”跑了两下,才想起好像没跟董容琳道别,又回过头朝董容琳摆摆手道:“琳哥哥再见,下次空下来我背千字文给你听啊!”

  董容琳也朝他摆了摆手,笑着道:“好!”

  董容琳和小七道完别,此前候着的相府下人,已经向文相汇报完,此时瞅着机会就站到了董容琳一侧,边引领他前行,边道:“董学士,相爷已经在书房等着您了!”

  董容琳对文相府已经非常熟悉,下人说完,他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避免让文相久等。

  董容琳进到文相的书房时,文相正站在一幅新绘制的山水画前欣赏着。董容琳一进门,文相也没有刻意接待,而是亲近地道:“来了?”

  董容琳听了文相的问话,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恭敬地道:“下官见过相爷!”

  文相摇了摇头,道:“你啊,总是这么见外。听说你刚刚遇到小七了?”

  董容琳点头:“是啊!七公子越发的健康聪颖了!”

  文相听了夸赞小七的话,颇为受用,小七算是他付出最多的孩子,健康聪颖也算是对他付出的一种回报和肯定。

  不过说到小七,总是难免想到小七以前,而想到小七以前,就不免想到了帮助相府和小七回归平静的陆凌瑶。

  文相于是回答道:“多亏了凌瑶啊!”

  感谢的话说得太多,文相和董容琳没有继续沿着这个话题说下去,文相领着董容琳坐下,给他递了杯备好的茶,然后问道:“容琳今天匆匆而来,所为何事?”

  董容琳没有立即喝茶,而是问道:“相爷是否听说了养心殿走水一事?”

  文相点头道:“那是自然。你是为这事?”没等董容琳回答,他接着道:“陛下没事,这就是小事,等待工部上报修缮计划就好!”

  作为文相看上的接班人,他不吝啬于教董容琳,在他看来,相比起各地纷纷爆发的一些大小灾情事件,以及当下愈发的朝政乱象,养心殿走水这不过是件小事而已。

  董容琳听了,先是肯定点头应是,然后道:“下官此次来,说的事情事关养心殿走水,但不是养心殿重建的事。”

  文相不解地“哦?”了一声,示意他继续说。

  董容琳说道:“下官府上有下人每天下午负责采买,今天意外听到他说,有传言称养心殿走水是因为报应,是陛下做了不好的事上天的惩罚。”

  董容琳尽量用简短的话描绘了自己要说的事情的重点。

  他说完,文相的表情顿时严肃起来。

  无论什么时候,关于皇家的谣言都是不容小视的大事。

  文相问道:“你有没有探听一下,是什么人在传?”

  董容琳答道:“下官意外从下人的聊天中知道此事后,当即去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这消息传播得还挺广的,虽然都很谨慎,但口口相传,估计已经传遍了京城的多半的区域。”

  文相没想到这谣言会传播这么广,毕竟京城属天子脚下,此前蓝大将军等死时,也不是没有消息说蓝府死得冤枉,但皇帝和百官面前,谁也不敢多嘴,消息最终也就限在小范围内,并且只是猜测而不是笃定。

  “传播这么广,还是议论陛下,我怎么感觉有点不正常?”文相的手指轻轻的叩击着桌面,思索着。

  董容琳回应道:“我也是这样想的,而且,我有一个猜想。”

  在董容琳说出猜想的同时,文相也停下了手指叩击,他也有了答案。

  “你的意思是……凌瑶?”文相并没有卖关子,直接说出了他的想法。

  董容琳点了点头,答道:“下官想到的也正是陆县主。陆县主有玄楼,要做到这个并不难。”

  文相道:“但能够做到这个的也不一定需要玄楼……”他不是否定董容琳,而是觉得董容琳的猜测一定还有更多佐证。

  果然,董容琳回答道:“下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关于上天惩罚的谣言,还涉及了几个人物。一个正是陆县主的外祖——蓝老将军,有人觉得,蓝老将军一家忠心耿耿、保家卫国,是陛下诬陷了蓝老将军,偏偏又没能力管好国家,因此到处都是灾荒和起义,所以蓝老将军真的看不过眼了。还有一个则是陆县主的父亲——宁德侯,传言里也提到了他,说他当年被雷劈就是做了亏心事。外甥像舅,现在从没有走水过的养心殿起火,必然也是上天的预兆。”

  传言直指皇帝,而传言的目的似乎又是要为蓝家鸣冤,也难怪董容琳会做此猜想。之前文相只是下意识的觉得有能力做这事的,玄楼排第一,现在听董容琳详说了传言内容,也觉得是陆凌瑶的可能性又加大了。

  “你和凌瑶也算是同乡,这些年她有表现出要为蓝家平冤的态势吗?”文相问董容琳。

  董容琳迟疑了片刻,他并不能肯定文相在这件事情上的站位,但他自己,毫无疑问,不管陆凌瑶想做什么,他都会坚定不移的支持这个帮自己良多的“小神仙”,因此要怎么回答,需要把握一下度。

  而文相看他的反应,也懂了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便没有再等董容琳的答案,而是自己回答道:“不过你俩不同村,听说交集也是源自凌瑶回京那阵,她有什么想法你确实不一定清楚。我也和凌瑶打交道数年了,这孩子这些年在京城靠她的能力帮助了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大家都既震惊于她的能力,又很是感恩。对于宁德侯当年的死,我也有过一些揣测,天雷轰顶,这种事情,如果不是巧合,唯一能做成这种事的,大概也只有凌瑶这孩子了。那么小背负这么多,真是心疼这孩子了。”

  文相的话里,透露出了很明显的意思:我既佩服凌瑶的能力,也感恩她的帮助,就算是她可能弑父,我也依旧对她只有心疼。这站位就有些震惊了,毕竟不论什么时候,弑父听上去都是极其违背道德人伦的事。

  董容琳听着都不免有些震惊:“啊?我听说是宁德侯自己发了毒誓然后验证了啊?”这么说完,作为状元,他自己也突然意识到里面的谬误了,是啊,毒誓这东西,发的人还少吗?好多人不都是张口就来,但真正誓言应验的又有几个?能引导誓言应验的,恐怕还真的只有陆凌瑶。

  想通的董容琳,很快就从陆凌瑶的角度做出了解释:“就算真是陆县主,那她肯定也是替天行道,她爹一定是做了什么天人共怒的事。”

  董容琳这快速而坚定的站队,让文相都不免有些失笑。

  不过说起来,他自己其实想法,也和董容琳没有差异。

  接下来,他不免仔细地向董容琳解释起这桩旧案背后的一些纠葛。

  “唉,我就知道,陆县主也太可怜了。”董容琳最后总结道。

  “如果这次传言背后是陆县主,那肯定也是陛下有问题,对不对?”既然文相知道很多隐秘之事,董容琳也一事不烦二主,继续打听起来。


第126章

  董容琳这个问题问出来,已经可以说是向文相彻底的交底了。因为这个问……

  董容琳这个问题问出来, 已经可以说是向文相彻底的交底了。因为这个问题,不管真相如何,将问题归因于皇帝, 就已经是大逆不道了。

  对于这样的坦诚和直白,文相很欣慰。他一直希望他们如师生、如父子般的关系里, 没有试探,只有这样的信任。

  他也很愿意和董容琳说一些真话。

  “皇帝是对不起蓝家的。”文相一句话总结了董容琳问题的答案。

  “前朝的将军府中, 蓝将军府实力最盛, 既有家学的渊源, 蓝老将军生的儿子更是个个争气,假以时日, 每个儿子都能够再托起一座将军府。另一个就是刘将军府, 虽然实力没有蓝将军府那么强劲,但刘将军从军中小兵做起,所有的军功都是他和兄弟们一刀一枪的流血拼出来的,在军中的口碑还有刘家军的向心力, 那绝对都是一等一的。”

  文相开始给董容琳诉说那些过往。

  “而宋家这个将军, 与蓝老将军和刘将军相比, 就显得有些不上不下。实力也有,但在蓝老将军和蓝将军府面前,多有不如。”

  董容琳作为后起之秀,对这些过往有过些许猜测,但都不如亲历的文相知道得那个清楚。此时听了, 董容琳不免奇怪:“那为什么会是当今陛下登基了呢?”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