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滢飞快地缩了回去。 “这可是我们下棋之前就商量好的,现在又准备赖皮了?” 这!!!! “你不是说要告诉我一好消息?”孙滢赶紧转移了话题。 陆虞点头道:“火铳做出来了。” 这确实是个好消息。 “那我们明天就起航吧?”孙滢说道。 “行听夫人的,但今天晚上的夫人是不打履行了?” 孙滢将心一横:“我来亲亲你吧。” 陆虞点了点头,孙滢便俯身亲了起一起来。 果然,女人要是厚起脸皮来,没有男人什么事了。 “不好玩,还是先睡吧,明天还有很多事要准备,比如说监督买菜,这是未来一段时间要吃的,马虎不得。” 陆虞便放开了她,自己睡下,将她抱在怀里。 孙滢以为自己会睡不着,哪想在陆虞怀里,孙滢睡得行别香甜。 一夜无梦。 次日一起床,洗漱好之后,孙滢便开始大肆彩购起来。花费了五天,终于看到了陆地。终于下了船。没人过来问一下他们是干什么的。经过一段时的打听,孙滢一行人才了解道倭人现在正在内斗,反而抽不出时间理会他们这些“外人”。 不过孙滢他们带去的东西供不应求。 质问起侵略一事,却是死也不会承认。 陆虞道:“据史载,前朝有个刘姓的皇帝,给倭人赐名为“倭奴国”。” 孙滢点头道:“这位老祖宗是个人才。” 坊市里到处是卖鲷鱼烧的,这种食物以面粉、砂糖、牛奶,里面用红豆沙馅料。 还有一种外皮用糯米做的皮,里面是豆沙。种类和样式繁多, 还有值得一提的羊羹,其实是葛粉制作的果冻装食物,这是一道茶点。 还的一些奇葩的食物关东煮、天妇罗、馒鱼饭、生鱼片…… 好在孙滢有先见之名,他们带了厨子,租了房子支上锅灶就行了。 以致很多人都说这几天天天都没有吃饱。 孙滢和陆虞到坊市上看了一场,能入眼也就是倭刀和衮刀。 然后不得不说的就是角抵了,也就是类似摔跤的一套动作。 孙滢带过去丝绸销路倒是出乎意料的好。瓷器最受欢迎,一购而空,还有好多人有银子也没地方可以买。倭人喜欢穿不素色的衣裳。 不愧为陆虞,一上岸就发现孙滢不太高兴。 “是谁若我们家夫人了?给夫君说,夫君为夫人做主。” 孙滢想了一会儿,才道:“我这几年什么事都喜欢占卜。我占卜到倭人从高丽侵占我们大夏。” 陆虞面色一整,“是什么时候?” 孙滢苦笑道:“大约在几百年以后。” 陆虞点头道:“那个时侯你我早剩下一堆白骨了。” 也不知道是哪里错了。从眼前的局势看,只要大子不犯大错,登上大宝不过是时间问题。 但悟真却说太子并非天下之主。那天下之主到底是哪个皇子呢?
第231章 倭奴国 这确实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想不明白,那就暂时缓一缓。现在皇上春秋正盛。一时半会儿时局不会有任何变化。陆家需要的未雨绸缪。 此时的倭人国正处于内部分崩离析之时,天皇已经成为傀儡,孙滢和陆虞见到了怀良亲王,怀良亲王自称摄政王。 但怀良亲王拒绝承认倭冠来扰民并不是倭人国他的主意,陆虞带了些历年抓的倭冠的画像给当权者怀良亲王看,他们的解释是那些人都是倭人国的浪人。 浪人,其实是落魄的武士,武士在倭人国的“士农工商”中的最高的阶层的那个“士,”他们有一定武艺,忠心保护领主的安全,从领主那里获得俸银。 浪人是失去领地,经济上没有依靠的的落魄武士,他们通常是领主被杀,或失去领地而处于流浪的状态,常常拉帮结派偷盗,他们没有其他的生存技能,生活困苦不堪,是最无耻下流的流氓。用一句话就是战败的倭人武士。 怀良亲王的说辞是:由于倭人国的内乱,使得许多武士变成了浪人,没有生活资源,穷困潦倒,他们就把主意打到了来往商贾的头上,这些事倭人国的当权者也不好管。 但未尝不可将倭人灭国。 孙滢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又和陆虞商量了许久。 陆虞道:其一,兵力和武器。虽然咱们现在有了新的火器,想要灭掉倭国,困难相当大,粮草、地形不占优势。 其二:我大夏虽然经济繁荣昌盛,长久的干旱造成了国库亏虚,连皇上都想着用张青云给他收税,国库里早就拨不出银子了,一说到要银子,工部那几位老大人就开始哭穷。 其三:蒙古和女真在北方虎视眈眈,南疆交趾也开始蠢蠢欲动。 其四:这事没有把握最好别做,本来倭奴现在是内乱,如果有外来者入侵,那么他们之间的矛盾就会消弱,抱成团一致抵御外敌。 孙滢道:“我们有火铳,师父说了,到了百年之后会有数十个国家一起攻打我大夏。” 这是她内心深处的秘密,师父交待这谁都不能说的秘密,但她现在说了出来。 陆虞一怔:“又是你做梦梦到的?” 孙滢摇头,“这个不是做梦,这个是事实,今年八月我骈看师父的时候她告诉我的,本来对师父的话也不相信,但是到了明州之后,我想明白了。”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和师父有关。她也确实没帮师父报仇。师父走了之后,太后仍不是对手。 师父真是人生的大赢家啊。 但他们来倭人国的任务没有完成。 孙滢想了想,和陆虞商量道:“不如先回去,由我出面向皇上讨要一份诏书,再来倭人国。” 陆虞嗯了一声,睿智如他,在倭人扰边问题上也是一愁莫展。 他们在倭奴国呆了十天,补充了水和食物,开始返程了。 在异乡饮食不习惯,生活也不习惯。 回来的海上闻着海上咸腥的海风都感觉是香的。 孙滢却不知道的是朝堂上因为她和陆虞出海的事已经炸开了锅,靖海侯为首的保守派一致上书要求罢免孙滢的国师一职。 理由:祖制不可违。 太祖年间,国内经济刚刚恢复,海上贸易虽能获得大量银子,但是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如果想管好海上贸易,必须有水师,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务支出,皇室有一部分收入来自朝贡,如果允许经商,皇室就不是唯一拥有异邦洋“玩意儿”唯一商家。 另外,倭人和海盗数次扰边使得沿海地区不得安宁,海禁旨意减少了这种外部问题,保护沿海百姓的安全。 海禁主要针对商业活动,禁止民间私自出海。 陆虞皱眉道:“海禁问题很早之前就有了,你若到了朝堂,必定会有争议。你又不耐应付那些个老大人,这可如何是好?不如你就在明州休息,由我回去,为夫和那些老臣打交道不是一日两日了,有办法对付他们。” 孙滢暗道:以前那帮老顽固不敢对你不敬,是因为你是次辅,有首辅老大人照应着,他们怕你可能是一方面,但他们更怕你手中的权势。现在你为了陪媳妇,将首辅的官辞了去,只怕回去也难讨到便宜,说不定还会受辱。 罢了。你这官是因为我不做的,我就替你在皇上面前当一回差。 孙滢笑看了一眼陆虞:“煜之,我有许久未曾见到母亲了,这次 说是差事,实则想探望我们的母亲。” 孙滢现在是钦差大臣,她如果回京,自己就得留在明州替她守着。 “那你路上小心些。别太急着赶路,如果商讨不出什么结果,你就拖延时间,我就知道了。你别着急,这件差事肯定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完的,慢慢来。”陆虞不厌其烦地交待着。 孙滢也答应了。 可能是临近分别,平时沉默寡言的两个人也就变得絮絮叨叨。 孙滢一个人走水路,很快沿着漕道进了京直奔皇宫,命妙律去镇北侯府报信。皇上仍在御书房见了她。 皇上一见到她,就将参他的折子丢了过去。 孙滢打开,一目十行很快看完了,禀道:“自太祖起,倭寇一直像个蟑螂一样困扰着我大夏,臣这次打着经商的名义,其实是为了探清倭人的虚实。况且朝廷不允许私人出海行商,我代表的可是您啊皇上。” 孙滢说着又将皇上那块“如朕亲临”的牌子拿出来玩味地看了许久,开口道:“臣和陆煜之去了倭人国。他们内斗很严重,分割而治,臣此次回来,是向皇上讨要一份诏书。煜之告诉过臣:倭人在前朝的时候就是我大夏的属臣,前朝有个皇上还给他们分颁过‘倭奴国’,请臣上赐于臣一份诏书,臣和陆虞再次前去倭人国,说服他们有威望德高望重的怀良亲王投效在皇上羽翼之下。” 皇上哈哈大笑起来,马上命人研墨,当下就写了份诏书。 诏书言:若尔愿意臣服于大夏并解倭寇之患,则奉表来朝;否则,将遣大军征伐,灭其国,俘其王。 诏书至时,若臣服则携表朝贡,否则整军自强,保境安民,顺应天意。若仍为寇,朕必遣水师,扬帆远航,直捣其巢擒其国王。此代一行诛,望王深思熟虑。 孙滢先将诏书看了一遍感觉言辞颇为严厉,不由笑道:“此诏颇有些训斥不懂事的孩童之意,想必那怀良王见了必定以皇上为尊,亲自来朝。” 皇上哈哈大笑道:“那两千万足够造出一人一把火铳一船装一个红衣大炮。” 说着又丢给孙滢一本书,名曰:《火龙神器阵法》。 孙滢随便翻了几页,里面有一章专门是关于红夷大炮的制图,筒内装填石、铅、铁,俗称实心弹。 孙滢大喜,向皇上进言道:“求皇上给水师赐名。” 皇上默了片刻,突然目露精光,得意地笑道:“神机营。” “神机营,好极了,这名字威武霸气。不若皇上将它写下来,再让武备院制成扁额交由臣带过去,用以鼓舞将士们的士气。” “可。” 皇上立即挥墨写了“神机营”三个字。 “好,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厚重雄浑。好名字。臣回去侯府探望老太太,过两个时辰过来取匾。” 孙滢进了松鹤院,顾老太太正坐在椅子上,她面前放了一个竹编的摇篮,里面有一个小婴孩,眉眼间有三分像陆虞和三爷。 孙滢忙跪了下去,给老太太行了大礼。 顾老太太仔细地揉了揉眼睛,向陆清池道:“四娘,是你四嫂回来了?我没做梦吧?” 陆清池忙将自己的帕子递了过去,“母亲,你没看错,真的是四嫂。” 慌得顾老太太忙站了起来,亲自将她搀扶了起来,笑道:你这孩子,回来就回来,快坐下休息一下。”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87 首页 上一页 17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