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荷一笑,道:“我知道了,张将军好!” “末将但凭郡王妃娘娘吩咐。”张仁嘉躬身行礼。 “好。你先去收拾,将家眷也接来府里居住。” “是!末将先行告退。” 不会儿李香带着芋圆来和俞荷请安,顾嬷嬷安排他们住在自己隔壁。 全府茹素,因为有芋圆在,俞荷看到他每天都要多吃半碗香米饭。 “芋圆,姑姑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俞荷挖地累了,旁边和芋圆聊天。 “男孩。是个小猴子。”看着俞荷的小肚子,芋圆认真的说。 小谭顾嬷嬷李香停下手里的活,一起逗他。 “芋圆,你猜猜今天中午吃什么?” “芋圆,你姑父什么时候回来。” “芋圆……” 芋圆被大家叫烦了,溜溜的跑去鱼池看鱼。 二月中旬,参加完新皇的登基大典,瘦了圈的赵槿带着人回来,俞荷才跟着睡了一个安稳觉。 赵槿这一觉睡了三天三夜才起,进内室洗了澡,回来又躺着,看旁边睡着的妻子,小心的摸摸她圆圆的小腹,突然感觉到胎动。 孩子在踢他! 赵槿沉寂的眼睛划过一抹喜悦,这是他和俞荷的孩子,他们的孩子。 “小俞荷,你早就准备要给本王生孩子。”赵槿摸摸她带汗的头发,轻笑着说。 “你又算计我。” 哪有,俞荷赶紧装睡。 “皇爷爷知道我有了孩子,他很高兴,听冯公公说他还给小孩子准备了百日宴的礼物。可惜,不能给这个小家伙办满月酒。” 赵槿把手放在俞荷的肚子上,“小猴子乖乖,不要折腾你阿娘。” 他也听说了芋圆的话?宝宝今年出生分明属马,怎么就是小猴子了! 她哪有算计他,他这么想,她那么想,他做他的,她照着自己的意思办事,谁赢算谁。 “不是小猴子,是小马驹。”俞荷笑着说,“醒了就起来吃饭。” “好。” 吃过饭赵槿去上衙处理公事,俞荷在院子里散步。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同年八月先皇入葬皇陵,赵槿守孝一月后回到象州,向圣上上书建议提高各级官员待遇,开商路鼓励民间自由买卖。又写了密折,建议控制土地流转,抑制地方豪绅兼并土地。 …… 时间一晃而过。 昌平五年三月初,俞荷赵槿带着三 岁九个月大的赵裕回俞家村参加成城的婚宴。 “阿娘,快看大湖,大湖!”赵裕被小谭抱着进来,他不愿意还想外面玩,一手指着后方。 “不是大湖,是大江,水源丰沛,可以行大船。”俞荷挺着肚子来抱儿子,赵裕推着不要。 “阿娘,我会压到弟弟,我自己走。”赵裕让小谭放他下来。 俞荷又怀孕了,现在五个月,怀赵裕的时候她没什么不舒服,这个孩子前两个月天天吐,这个月才稍微好一点。 丈夫放下手里的公务陪她回来。 成城明年要考会试,娶的是杨巡抚的八姑娘杨婉,是邓三婶做的媒。 杨婉自小生活在荆州,十岁后随父母在达州生活,养了一只驼队走河西走廊到西域,前年和小哥在盛京相识,具体她就不知道了。 三月初十,迎亲队坐船到达州码头,三月十八在俞家村举行婚宴。 “娘子,要不要睡一会儿?”赵槿从外面进来,看见儿子偎依在俞荷身边,笑问道。 “不了。我这样坐着舒服。明天就到了,我一切都好。”俞荷说完话赵槿又从冲出去吐。 赵裕看看阿娘,要小谭姑姑抱他出去看看阿爹。 小脑瓜里满都是疑问,怎么阿娘怀孕,吐的是阿爹呢?芋圆哥哥说这是不对的。 终于到了白水镇码头,一下船脚踏实地看着大变样的码头,俞荷什么不舒服都消失了。 “天啊,杨知县居然在这里盖了三栋观景楼,他还造了假山的景,远远看像一座繁华的港口。” 俞荷一路走一路感叹,连俞记小吃店门口都建了画舫,停大船,背后的商铺错落有致一直到王家村的大路。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盛景,在白水镇也有可能出现了。” “阿娘!”赵裕被阿爹牵着,只能小跑。 “我们先去你二舅舅的小吃店吃一碗热米皮,再坐马车回去。”俞荷回头看他们。 “好呀好呀。”赵裕跑过来牵住阿娘的手,又回来牵着阿爹,“肚肚饿饿。” 俞荷看着白白胖胖开开心心的儿子,又看着高大成稳的丈夫。 “小鱼,要不要在太婆婆这里住下呢?” “不要。我要阿娘阿爹。” 夫妻俩听了相视一笑,这孩子没白养。 俞荷赵槿到了小吃店,马三面俞老头唐大丫俞有粮成武赵德芸俞有花俞有丽都在,专门都等着俞荷一家三口来。 “俞荷,豆花米皮吗?” “小鱼爹,你吃什么?”马三面拉着小鱼的手,问赵槿。 “和俞荷一样。”
第173章 “就是这个味儿。” 听俞荷这样说,大家跟着笑,从小到大俞荷吃东西最香。 “阿娘,米皮好吃。”小鱼吃的满嘴是辣椒,马三面笑着给他擦嘴。 吃过饭,大家一起回家。 俞荷的前院打扫干净,他们一家住前院,小谭顾嬷嬷也一起住。 等新娘子一进门,俞荷赵槿一路坐船到达州,再走陆路回延州。 赵裕七八岁要送进盛京去读书,他们夫妻早早让孩子出来适应。 俞荷的想法是不管他们有几个孩子,等七八岁的时候都送去皇家书院读书,兄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陪伴。 赵庆昌平三年封了世子,赵平和李侧妃要求分府居住。 现在周王和邓王妃住周王府,赵庆住东街的世子府,赵平带着李侧妃住西街。 看得出来周王对李侧妃的感情。 赵裕是个开朗的小宝宝,见了周王和王妃恭敬行礼叫爷爷奶奶,逗得两个老人抱着他直笑,恨不得把身上的好东西都给他。 “俞荷,鲲鹏,你们路上辛苦了,院子给你们留着,早些去休息。我们看着小鱼。”邓王妃笑着说,让晴灵给去取她给孙子准备的两箱子玩具。 第二天,俞荷还在睡,周王和邓王妃就带赵裕去马场骑马了。 赵平赵庆也把自己府上的孩子送来,十几个小朋友一起玩。 “阿娘,奶奶这里和我们家不一样。有草原和马帮。”晚上赵裕睡觉的时候一边打哈欠一边兴奋的说。 “小谭姑姑带我骑马,哥哥们都会骑马!” “明天让你阿爹教你学骑马,你阿爹是骑马高手。” 俞荷看着儿子眼里的羡慕,笑着说。 “好。” “快睡吧。明天早上叫阿爹早起。” 等赵裕睡着,俞荷回到里间,见丈夫在床内测看书。 “被窝暖和,快上来。”赵槿往旁边挪了挪,夫妻俩说起赵裕学骑马的事。 “放心睡吧,我明天带他去定边,顺便看看你盖的客栈。” “我也去。”俞荷抱着丈夫的胳膊,“我们慢慢的走,我不会不舒服。这孩子还有四五个月才生呢。” 周王邓王妃一听他们一家要去定边,立刻点了八百亲卫跟着。 太劳师动众,赵槿做主,就在家里马场练赵裕学骑马。 俞荷见了张仁兴夫妻,听他们绘声绘色的将定边城外的客栈四周现在距离了上千人,成了名副其实的边境小镇。 “小掌柜,小镇以我们的云来客栈为名,叫云来镇,寓意客如云来。这两年,朝廷和温岚互市合作,我们客栈的收益涨了数十倍。连带的延州城外的饭馆也很受欢迎。这是这几年的账本。”张仁和将总账给俞荷看。 俞荷大概翻了一下,说了一段鼓励的话,最后说道:“……你们要以自己的安全为重。” “是,小掌柜。我们有地窖,可以躲。” 俞荷给他们带了礼,张仁兴很高兴带着妻子回去了。 在延州住了两个月,他们动身回万州,取消了今年去盛京的打算。 八月初八,俞荷产下一个五斤重的男孩,用了邓王妃给起的名字,叫赵铭恩,小名恩恩。 赵裕这个小哥哥一下学就来找恩恩玩,有他帮忙看孩子,俞荷能轻松一点,看这两个可爱的孩子,俞荷责任感爆棚。 出了双月子,趁着大家准备给赵铭恩过百日宴,俞荷让顾嬷嬷拿账本来看。 腊月初,在各地奔波的陆锡安回到象州,俞荷请他带着夫人来府里吃饭。 两人都对海上贸易感兴趣,计划明年组织几条船出海看看。 “郡王妃,海上有很多小岛,能种庄稼的我都让人种了,就是有海盗骚扰,偷我们的庄稼。” “我出钱,招募些愿意去小岛生活的民夫,携带家眷去的也有补助。” “王妃娘娘说这话就见外了。我这生意本来就有你一半。” 赵槿王玉瑶互看一眼,赶忙别过头。 正好,俞荷将陆锡安给她的玉佩物归原主。 “陆大哥,我从未想过要分你的钱。” “你这——”陆锡安看看赵槿铁青的脸,连忙将玉佩接过来。 “陆大哥,以后合作愉快。小鱼和恩恩还要仰仗陆大哥帮忙看顾。” “俞荷——”陆锡安单膝跪地磕头,道:“郡王妃娘娘客气了,以后陆某自当肝脑涂地辅助小世子和小公子。” 俞荷笑着将人扶起来,对王玉瑶笑着说:“我看景衡和景仪被嫂子样的很好。明年送到郡王府来读书吧?” 王玉瑶连忙答应了,他们一介商贾,承蒙郡王妃娘娘厚爱,跟着小世子读书,以后两个孩子也有个好前程。 送走陆锡安一家五口,赵槿抱着俞荷亲。 俞荷见他吃醋,笑着说:“王爷将家里的生计都交由我打理吧。生两个孩子,我觉得可以了。” “好。万事你说了算。” 昌平六年冬天,俞荷再生下一个男孩,取名赵铭堂,小名糖糖。 六岁的赵裕除了读书习武,每天都要来看两个弟弟。 粮食店雇了人,朝念朝云朝勤朝年四个也来府里跟着夫子读书,平常回去住,过节俞荷会将丹慧杜婆子接进府里团聚。 昌平六年,成城一举考中进士,被朝廷派到永平府下辖的蛇口县当知县,跟着来的还有杨婉和他们的女儿俞睿婕。 俞有地干脆辞官,带着李二娘到象州三里 铺生活,帮忙看着俞荷的三个孩子。 昌平九年,龙龙考中进士正等派官,俞重在一个早晨没起来,去世了。 俞荷赵槿带着三个孩子回来奔丧,成城一家,在盛京娶妻生子的成文带着一家人回来守孝。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66 首页 上一页 16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