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母见徐大娘说什么也不答应来自己家里过除夕,于是就和三娘商量着,今年除夕夜三娘她们在自己家吃完年夜饭后,再一起去徐大娘的院子里,陪陪徐大娘过除夕。李母认为徐大娘一个外地人在自己村里人,看见家家团圆,肯定想见自己的亲人的,三娘就是她的亲人啊。今天不仅仅让三娘去陪陪徐大娘,就是元月姐妹四个人也要去的。 武月才四个月大,正是隆冬,李母和三娘可不敢让武月出门,万一生病了,后悔都来不及,家里只留下李母看着武月。武月对于三娘出门,已经习惯了。 三娘也愿意过去陪陪徐大娘的,她认为无论是在以前还是在现在,徐大娘都帮了自己太多的忙。尔月她们对自己心里没有芥蒂,包括尔月她们的姥爷家里对三娘的评价、和村里人对三娘的赞誉,实际上和徐大娘是分不开关系的。 李母想到徐大娘一个人,晚上应该只会包些饺子应应景,不会做一些菜的。李母就提前在自己的年夜饭之前,拨出一些菜,放在碗里,见三娘空着手领着元月她们去徐大娘那边,李母就对元月讲,“元月,厨房里有六个碗,碗里是我给你姑姥姥留的菜,你们端过去热热就行。” 三娘其实看见李母往外留菜了,但是当时三娘以为是为李耀祖留的,毕竟李耀祖今晚也没在家过除夕,去上差了。三娘现在也不知道明天大年初一,李耀祖会不会回村里拜年。年夜饭之前,相互拜年的时候。好多人就问三娘,怎么李耀祖没来或者是李耀祖为什么没在家。 三娘确实是打算去徐大娘家里再做菜的。李母这样准备了,三娘就不用再做饭了,省事不少。 三娘知道李母是真心想要自己将菜带给徐大娘的,也没说推让的话,见元月领着尔月、珊月去端菜,叮嘱元月,“珊月还小,这晚上去姑姥姥家,别让珊月端菜了,你和尔月一人端两碗,我再端两碗。” 这时候元月和尔月已经走进厨房,一人各端了两碗,珊月正想帮忙也端两碗呢。她们听见三娘的话,珊月也就没再动手端碗。 珊月跟在元月和尔月的身后走厨房,也觉得自己手中没有东西,有些不好意思,于是珊月对在院子里等着她们的思月说道,“现在晚上了,不容易看清路,去姑姥姥家里的路上,我牵着思月。”说着伸出右手去牵思月的左手。 思月也是每天去徐大娘院子里,来回好几次,说句夸张的话,思月就是闭着眼睛也能走到徐大娘的院子里,所以晚上,珊月牵着思月,也是多此一举的事情。 但是思月喜欢有人牵着自己或者是抱着自己的,她看看自己的身高,再瞅瞅三姐姐珊月的身高,三姐姐珊月肯定是抱不动自己的,那退而求其次,就答应三姐姐牵着自己去姑姥姥家里吧。当然思月虽然自己觉得自己退而求其次,实际上她也是美滋滋地伸出左手,和珊月手牵着手出院子。 元月和尔月端着碗并排走在前面,珊月和思月手牵手走在后面,三娘再次提醒她们,“你们走的慢点儿,路上黑,容易看不清路。” 三娘叮嘱元月她们一句,也转身走进厨房,去端剩余的两个碗。 因为这个时间点,拜年已经过去了,三娘五个人在去徐大娘的路上一个人也没遇见。距离短,中间也没停下来说话,她们很快就到了徐大娘家里。 “姑姥姥。”元月姐们四个见徐大娘的房间里点着火烛,透过窗户中看见徐大娘的身影,就知道徐大娘是在家里的,一进院子门就开始大声喊。 徐大娘听见外面有动静,一听喊声,就知道是元月姐妹四个人来了。 徐大娘出屋子一看,竟然发现三娘也跟在元月姐妹四个身后,而且还是三娘她们还是端着碗过来了,想着应是给自己送吃的过来了。徐大娘已经吃饭了,正如李母她们猜测的,徐大娘没准备菜,只是简单地煮了饺子吃。 徐大娘能猜到元月姐妹四个会过来的,但是没想到三娘也会过来。要知道三娘是李耀祖的妻子,今天李耀祖也不在家,三娘怎么也要陪着李母过除夕的。徐大娘转而一想,端着碗过来的,应该只是给自己送菜过来,一会子就回去。 徐大娘见三娘她们已经端来菜,也就不再说虚假的客气话,而是让直接让元月她们将菜放到桌子上。 三娘没将菜放到桌子上,准备去厨房,她问徐大娘,“姑妈,你吃年夜饭了吗?我去给你热热菜。” 徐大娘已经准备好压岁钱给元月她们,压岁钱也不多,就是讨个吉利,一个孩子两文钱,包括武月也是两文钱。 徐大娘这时已经掏出压岁钱,正要给孩子们分压岁钱,听见三娘的问话,于是先是对三娘讲,“我已经吃过饭了,你去厨房,把这些菜倒到碗里就行,不用热了。” 三娘拿着碗去厨房,元月和尔月又重新端起碗,准备跟着三娘去厨房。 徐大娘拦下元月和尔月,“元月、尔月,你俩别去厨房了,放下碗,姑姥姥先给你们发压岁钱。” 元月姐妹四个听到自己是有压岁钱的,很高兴,异口同声地讲,“谢谢姑姥姥,给姑姥姥拜年了。”然后元月和尔月很听话的将碗放回到桌子上,准备收到压岁钱后,再将碗端到厨房。 徐大娘给每人两文钱,“你们不愧是亲姐们,说的话竟然一模一样,拿着买糖吃。” 最后徐大娘手中还剩下两文钱,她将这两文钱放到思月手里。 思月见姐姐们手中有两个,自己手中也有两个了。于是思月摇摇小脑袋,想要把后面给的这 两个铜钱还给徐大娘,奶声奶气地拒绝道,“姑姥姥,我不能再要了,你已经给了我两个了。” 徐大娘轻轻地摸摸思月的头顶,没接思月递过来的两文钱,徐大娘讲,“思月,这两文不是给你的。” 思月瞪大眼睛,仍然维持着将铜钱递给徐大娘的姿势,有些不能理解,不是给自己的,怎么自己还回去,姑姥姥还不接呢? 思月,“姑姥姥,那你为什么还要给我呢?” 徐大娘解释给思月,“姑姥姥呢,是想要你帮姑姥姥你一个忙,把这两文钱给武月,这是武月的压岁钱。” 思月听明白了,她用力点点头,保证道,“好的,我会带给武月的。”然后又说,“明年武月长大了,要武月自己来给姑姥姥拜年,姑姥姥再亲自给武月。” 徐大娘点点头,“就是这样的。” 元月、尔月谢过徐大娘后,才去帮着把碗端到厨房里。徐大娘因为尔月跟着自己学医术,支使尔月干活的时候,一点儿也不客气,就像是支使自己家的孩子一样。见尔月和元月端着碗去厨房,徐大娘也不阻拦。 徐大娘又转身拿出家里的炒熟的花生、葵花籽,“吃点花生和葵花籽,可香了,这是人家送的,送的少,也就没给你们拿过去。” 这时候三娘已经在厨房回来了。她回来的这么迅速,只是因为大年三十晚上是不能刷碗的,直接将菜倒在碗里就可以了,能费多长时间。接着元月和尔月也很迅速地从厨房回来。 思月和珊月已经爬上炕,坐在炕沿上,一人抓了一小把葵花籽吃,徐大娘见两个孩子吃的很快,担心她俩不小心将葵花籽壳也吃到嘴里,对着珊月和思月说,“珊月、思月,你俩吃的时候小心点,不要卡到嗓子里。” 思月和珊月点点头,“嗯”一声,继续剥葵花籽吃。 三娘和元月、尔月也坐下来。 徐大娘先抓一把花生放在元月和尔月中间、然后又抓一把葵花籽放在元月和尔月的中间,对三娘她们讲,“吃点花生和葵花籽吧!” 元月、尔月两人和珊月、思月两人不一样,元月和尔月更喜欢吃花生,于是两人开始吃花生。
第149章 因为元月姐妹四个在身边,徐大娘和三娘并不方便说一些更加私密的话。两人随便话家常,说说笑笑地很放松。 平时晚上三娘是在家里的不外出的,武月吃奶的时间随意性就比较大,说不准什么时候饿了,武月就要吃奶。三娘心里放不下武月,担心武月会不会饿了,想着刚才喂武月吃完奶之后,再出来就好了。 三娘想回家看看,于是直接和徐大娘讲,“姑妈,我先回家一趟,喂完武月,我再回来陪你过除夕。” 徐大娘哪里能让三娘再回来,过年都是在家里守岁的,三娘领着孩子们过来看看自己就行了。徐大娘也担心自己留三娘在这边时间长了,武月会受不了,另一方面是自己不能太不懂事,留些三娘陪着自己过除夕,而不是陪着李母。虽然之前自己觉得一个人也不错,但是三娘领着孩子们来了,自己心里也是高兴的,同时也觉得李母很体贴。她想明年过年的时候,要不然还是去李母家里好了,虽然人家来拜年的时候,自己会有一些尴尬,但是克服一下就好。 徐大娘自觉不能让三娘扔李母和武月两人自己在家,再往自己这里跑一趟的,于是对三娘讲,“你安心在家里陪着你娘和武月她们就行。我这里你放心,平时不也是我自己住吗?这和平时没什么区别。再说呢,元月她们姐妹不还在这边吗?” 元月听见三娘和徐大娘的话,也说,“娘,你放心回家好了,我们在这里陪着姑姥姥。”元月是很疼爱武月的,她愿意三娘回家陪着武月的,但是她不好意思讲这些话的,现在三娘要回家,元月是十分赞同的。 徐大娘是可以撵三娘回家的,但是不能撵元月她们回家。徐大娘和元月的关系,也不如和尔月姐妹三个。徐大娘去尔月她们应该批评的时候就批评,但是收着元月就要顾忌一些。就像今晚吃花生和葵花籽,徐大娘就觉得尔月吃的有些多了,不符合养生。 元月来这里陪着自己过除夕是李母一家子的好意,李母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那样就忒见外,也让人认为自己不愿意元月来自己家里。徐大娘说,“对啊,三娘,你去陪着你娘还有武月,让元月她们在这边就行。” 尔月、珊月、思月平时在徐大娘这边的时间比在自己家里的时间都多,三人继续磕葵花籽的磕葵花籽,吃花生的吃花生。 三娘临回家之前,见元月她们已经吃了不少,尤其是元月和尔月两人吃的是花生,这两孩子刚才吃饭的时候也没少吃,担心两人吃撑了,积食。三娘提醒元月姐妹四个,“元月,看着妹妹们别吃太多了,今晚你们晚饭已经吃的不少了,不然容易撑到。” 元月点点头,元月还好些,她之前故意将剥花生的速度放慢,缓解自己不和徐大娘聊天的尴尬的,她和尔月面前的花生皮虽然多,但是大部分进了尔月的肚子里。 这时候尔月已经有些撑了,她晚饭的时候就已经吃的十分饱了,毕竟年夜饭都是尔月喜欢吃的,尔月揉揉肚子,“娘,我好像真吃撑了。”说着将手中的花生放到炕上,不继续吃了。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76 首页 上一页 6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