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不容易有个儿子继承香火,就有小人挑拨,是谁告诉你我腹中的孩子不是你的?他肯定没安好心!” 杨铁柱冷静下来,一言不发出了门。 他要搞清楚流言的来历。 他一出门就看到好多人围在他家院门外偷听,见他出来,众人表情讪讪的,也有好事的上去问他, “怎么样?搞清楚了吗?你媳妇肚子里的孩子是你的不?” 杨铁柱虽然心里怀疑,但也不想别人看他笑话,嘴硬到:“不是老子的是谁的?你们就那么看不惯老子有个儿子继承香火?” “嘁,”有人讥笑一声说:“你可拉倒吧,你多大岁数了自己不知道?年轻力壮的时候你媳妇都没怀上,这都四十好几了媳妇突然就有了,说是你的谁信呐?” “我们也是为你好,别到时候给别人养儿子,到时候家产全落别人头上,当一辈子乌龟王八!” “哈哈哈哈………”围观众人大笑。 杨铁柱脸色发青,垂着头闷声走了。 ……… 杨晚从县城回来听到村里的流言找到杨明韬, “明韬,村里的流言怎么回事?” 她不相信这件事跟他没关系。 杨明韬小心翼翼的观察杨晚的脸色小声说:“我就买东西的时候跟货郎说了个故事而已。” 而且他确实看见过张氏趁杨铁柱不在家偷偷摸摸出门,也不知道去干什么。 啧啧啧,这小子杀人不见血啊,他倒是没指名道姓说什么, 但这个故事一说,别人就会联想到情况相似的人身上, 这杨铁柱心里得多难受,多纠结,张氏以后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杨晚揉了揉他的头道,“下次不许这样,万一有人问货郎从哪里听来的故事,到时候扯到你身上怎么办?” 杨明韬心里一松,二姐没怪他只是担心他,二姐真好! “谁让她盯着二姐的糕点方子的,那是她能觊觎的东西吗?”杨明韬傲娇的扬起小脸语气严肃。 欺负他可以,谁让他给她当了一年的儿子,可想染指二姐的东西就是不行! 杨晚心里一暖,这小子小小年纪就有城府,腹黑着呢,但对家人那是绝对护短的。 揉了揉他的小脑袋,杨晚没有责备他:“走,二姐给你们买了好多书!” 杨明韬有新书看倒是高兴,明泽就苦着脸,委委屈屈的说, “二姐,你上次买的书我都没看完,我字还没认全呢!” 杨晚摆摆手:“没事,慢慢看,等你字认全了再看,姐买的书又不全是教科书,有好些是游记,话本子呢,还挺有意思的。” 多看书多增长些见识,死记硬背向来不是杨晚推崇的教学方式,杂书中也能提取很多有用的知识。 杨明泽依旧苦着小脸,他真的不如弟弟念书好,夫子说一遍的知识弟弟就能记住,他读好几遍都记不住,连夫子都夸弟弟是读书的料。 杨晚看出他情绪不对,伸手揽过他说:“明泽不要有压力,能读好书最好,读不好就把字认全,等姐以后生意做大了你来给姐当账房先生,姐就不用花钱请人了。”
第34章 还钱 杨明泽笑开了花:“姐放心,我最喜欢数钱了,我跟夫子好好学算术,肯定帮二姐把钱管好。” 冯氏摆好饭菜后笑道:“赶紧洗手吃饭,你姐姐出去一天了,累着呢,别耽搁她。” 冯氏现在已经能熟练使用电饭锅,煮的饭软硬适中,做的菜也美味可口,好多她没见过的调料在不断的实践中也逐渐熟练运用。 家里这些异于常人家的东西做完饭后她都单独锁进柜里,免得朋友串门的时候被发现难解释。 冯氏问:“晚晚明天还要进城么?” “不去了,该教的已经教会了,宋夫人明天就要回苍州府,我休息几天就接着做糕点卖。” “哦对了,宋夫人给了我五百两银子的谢礼,这笔钱娘有什么打算吗?” 冯氏笑着说:“娘能有什么打算,娘以前只盼着你们能吃饱穿暖,如今满足了只希望你们平平安安的,其他娘都不在乎。” “娘难道不想建房买地?” 冯氏想了想说:“咱这房子确实太旧了倒是可以建个大点的,至于买地,咱家又没有壮劳力,买了地谁去种?” “娘原来是担心这个啊?您看镇上的那些地主谁会亲自下地干活?不都是租给佃农种,咱买了地也租出去,咱就坐家里收租多舒服。” 冯氏打趣道:“娘哪懂这些,你拿主意就好,钱你保管着随你折腾,娘就坐等着享福咯。” 杨晚一本正经的点头说:“嗯,娘等着享福就好。” “对了,三叔最近收了多少鸡蛋?” 冯氏给杨晚指了指放鸡蛋的位置说:“收了有一千多个了,村里的鸡蛋基本被你三叔收完了,他让我问问你还需不需要,要的话他去别的村接着收。” “要,有多少要多少,娘你跟三叔说一声,咱家糕点鸡蛋是主要材料,囤的越多越好。” 杨晚走到放鸡蛋的房间,把鸡蛋全收进空间里,她的空间内时间是静止的,用来保鲜正好。 “娘,我去村长家走一趟。” 冯氏点点头嘱咐道:“早去早回,天快黑了不安全。” ……… 杨晚到了村长家,村长一家正在吃饭,村长的媳妇刘春桃见到杨晚脸色沉了下来。 杨晚有些不好意思,她实在没想到村长家还没吃完饭,任谁在吃饭的时候被打扰心情都不会好。 “打扰村长了,您先吃饭,我一会儿再来。” 杨晚说完正要出去,村长却拦住了她, “三丫可是有急事?吃过饭没有,没有的话过来一起吃。” “孩子他娘,去添副碗筷。” 刘春桃不情不愿的起身,暗骂又是个打秋风的,骂村长败家。 杨晚忙摆手说:“不用,村长,我吃过的。” “之前您帮我们过户房契时给我们垫付了银子,我来是想把这钱还给您的。” 刘春桃听了这话,脸色才好看起来,笑着招呼她:“侄女儿过来坐,婶子给你倒杯糖水喝。” 杨晚理解刘春桃,年景不好,谁家日子都不好过,村长和善,平时没少接济村里人,可自家也要过日子,刘春桃虽嘴上不饶人,但心眼不坏。 “谢谢婶子,不用了,我娘让我还了银子赶紧回家,要是知道我在外面贪玩回去要挨骂的。” 刘春桃这才作罢。 杨晚拿了三两银子出来递给村长,“村长,不知附近可有田地要卖的?” 村长接过银子,有些意外她居然问这个:“侄女打听这个做甚?可是要买地?” “若是要买地,我可以去帮你问问。” 杨晚忙道谢说:“村长也知我家的情况,孤儿寡母的也没有田地傍身,我前段时间做了点小生意挣了些钱就想赶紧买些地,有地才有根嘛。” 村长点头表示理解:“成,我帮你问问。” “可短时间内也别报太大希望,秋收将近,正是农忙时候,这期间卖地的少,估摸着要等到秋收后了。” 杨晚应了声,道谢后走了。 村长回屋接着吃饭。 刘春桃好奇的问:“这冯氏刚分出去多久就有钱买地了?她哪来的这么多钱?” 村长瞟了她一眼,扒了口饭说:“你问这做甚,人家不偷不抢凭本事挣的钱为啥不能买地?” “冯氏的为人你们妇人比我了解,她是个老实勤奋的,没分家的时候老杨家里里外外都是她在操持,下地干活不比男人差,是老杨家拖累了她。” “如今离了老杨家,这日子只会一天比一天好。” 刘春桃忙笑道:“我也就随口问问,又没坏心。她们分了家后三丫看起来都机灵了好多,说话办事像个小大人一样。” 村长笑着点头:“那丫头确实机灵,冯氏能分家出去多半还是靠这丫头。” “她们能买地是这丫头起早贪黑的去城里做生意,听说是用鸡蛋做的糕点,生意还不错,她三叔最近不是在到处帮她收鸡蛋吗?” 刘春桃感慨道:“这丫头是个记恩的,没分家的时候也就杨三对她们好些,这分了家有出路了也会想着帮她三叔。” 村长吃饱后放下碗筷,抹了把嘴说:“你看着吧,她们日子不会难过,倒是老杨家那边,如今连杨三这样的老实汉子都逼着分出去了,杨大又是个不成器的,这日子怕是不好过咯。” “你操心这干啥,左右不是咱家的事,钱氏不还有个读书的大孙子么?” 村长想起当初为冯氏主持分家时杨大宝的嘴脸,明明靠着全家人的供给才读上的书,甚至大部分的钱还是三丫她爹挣来的,杨大宝却用的理所应当。 杨二被钱氏推出去服兵役是因为他,杨二寄回家的军饷也用在他身上,而杨大宝对待冯氏却完全没有一丝尊重。 这样的人就算书读得再好又有什么用?他若是考中做官真的能荫庇乡里吗? 村长摇了摇头说:“不是所有读书人都是好人,品性不佳,忘恩负义的人读了书,往后也只会给身边的人带来祸端。” “杨大宝就是那样的人,我们等着看吧,钱氏究竟押没押对宝………”
第35章 讨好 转眼到了秋收,村里家家户户忙得热火朝天,秋收的成果直接决定了未来一年会不会挨饿,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杨晚家没有田地,秋收的繁忙自然与她无关,她还颇有闲心的到处逛。 家里养了两只小奶狗,是从隔壁村猎户家买来的,猎户家的狗下了崽,冯氏去接明泽明韬下学的时候顺便买了来。 杨晚带着两只小狗满村跑。 路过杨铁柱家田地的时候就见杨铁柱躺树荫下,指挥着张氏干活。 张氏一个孕妇,脸累得惨白,没有那个流言之前,杨铁柱是断不会让张氏下地的,天天好吃好喝的养着张氏,指望她给他生个儿子。 可出了流言之后,杨铁柱心里梗着根刺,又担心孩子不是他的,他白白给人养儿子,又担心万一是自己的,自己磋磨张氏孩子没了咋办。 在一天天的怀疑又否定中度过,对张氏态度自然不好。 如今秋收农忙,他直接带着张氏下地,让张氏自己给自己挣口粮。 张氏有苦说不出,平日里和她关系好的妇人都躲着她,生怕她连累自己名声。 村里的汉子也离她远远的,生怕挨近了被杨铁柱赖上,到时候有嘴都说不清。 见杨晚路过,杨铁柱忙从地上爬起来笑着打招呼:“侄女儿上哪去啊?” 杨晚表情淡淡的:“到处走走。” 杨铁柱搓着手讨好的说:“侄女儿,三宝最近咋样?过的可还顺心?”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89 首页 上一页 2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