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蓝点头,“对。” 堂弟面露迟疑,“你以前不是不会吗?” 姜海蓝眯眼睛,“你什么意思?” 堂弟犹豫着,“我是想……” “红包不想要了?”姜海蓝眉眼弯起,笑眯眯地威胁。 堂弟:“……”他诚恳地说道,“我很期待姐姐的手艺,姐姐最会做菜了!需要我给你打下手吗?” 姜海蓝摆了下手,“不用,晚上的碗你洗就行。”除夕夜吃年夜饭,要洗的碗可多了。 电视机里,领导人正在说“……时刻记挂着大家的安危冷暖,也希望乡亲们依靠自己的双手重建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 姜海蓝拿着手机搜V博,“春晚节目单还没有出,也不知道今年有些什么节目。” 堂妹说:“春晚不就是打牌的背景音吗,放什么节目有什么关系?”反正没人看。 堂弟乐了,“但是咱们姐姐是还对春晚的小品和相声抱有期待的少数人之一。” 姜海蓝叹气,“因为姐姐我是吃过细糠的。” 堂妹:“……”也不必如此。 —— 对姜海蓝而言,电视里播放的节目只是背景音,每年除夕皆如此。 但天幕下的很多人,却在很认真地看着。 “那是……后世的……”谢安面露惊诧之色,“今日不是除夕吗?” 那位不在……主持朝贺,而是带着人去到百姓家中,慰问受灾的百姓? 后世国土面积大、人口多、局势复杂,饶是除夕,要做的事情也很多吧?为什么还能够专门安排时间去探望百姓? 范仲淹捋了捋胡须,眼底明灭一片。 他想起姜海蓝放过的那首《百姓的事儿牵着走》。 后面清朝的那位康熙皇帝必定不会“万事民为先”,必定不会把百姓当成“头上天”。 那是后世的观念啊! 因为他们的……就是这么做的,所以他们对领导者拔高了期待和要求。 张居正若有所思地看着天幕,他们今日也正值除夕。 可惜除夕当天陛下要做的事情早就安排好了,今日也特别忙,腾不出时间来做别的,否则他真想学学后世,让陛下也去慰问慰问将士们和百姓们。 今年是来不及了,他想,明年吧,明年一定要记得安排上。 “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霍光向刘询说道。 刘询自然能想通,他郑重其事地点点头,“朕亲临慰问,能鼓舞人心,让黔首知道朝廷是挂念着他们的。” 霍光想了想,“也不只是受灾地区的黔首。” 刘询举一反三,“贫困地区的黔首?正在做建设的黔首?打了胜仗的士卒?边防守卫的将士?” 霍光悠然一叹,“边防自然是不能去。” 王安石边看天幕边想要不要给陛下上道折子。 也不是非得学天幕去其他地区看望当地百姓,便是京中也未尝不可。 阵亡将士的遗孀,没有子女的老人和没有父母的小孩,家业做得大的商人,勤勤恳恳、政绩出众的基层官吏,…… 陛下大可前去慰问一二。 作者有话要说: 1、要结算成功了才能发福利番外,没结算之前发出来就是v章,我好担心会坑到大家,终于能发了(づ︶ど) 2、新年写两三章,后面我再琢磨一下写个二审的案子
第124章 新年快乐二 下午4点多。 姜海蓝家的年夜饭被端上了堂屋的餐桌。 她爸做的酸菜鱼。 她做的麻辣小龙虾。 她妈和婶婶做的炒魔芋、炒猪头肉、酸辣土豆丝、虎皮青椒、红烧鸡块、小炒牛肉…… 还有煮熟切好的香肠、瘦肉、咸鸭蛋。 从县城农贸市场买来的凉拌菜。 摆了满满一桌。 姜海蓝的爸爸在点香烧纸(她叔叔也夹了一点菜装在小碗里带回自己家烧纸去了)。 姜海蓝把她爸买的一箱加X宝拎了出来,放在了桌旁。 堂妹“啧啧”叹道,“伯伯真是对这个凉茶情有独钟。”年年过年都买。 姜海蓝耸耸肩,小声说:“买这个总比买烂红薯味的葡萄酒好。” 堂妹好奇,“真的是烂红薯味吗?”她还小,不让沾酒。 姜海蓝点头,便宜没好货啊。 门外传来鞭炮声,噼里啪啦,震耳欲聋。 他们这边吃年夜饭之前都会烧纸放炮,从下午三点多起鞭炮声和冲天炮声就不绝于耳了。 姜海蓝对直播间的观众们说,【现在吃年夜饭是越吃越早,三点多就有人家开始吃了。】 【是想早点吃完早点去玩吧?】 姜海蓝的叔叔和堂弟烧完纸过来时,拎了一罐她叔叔自己泡的杨梅酒。 “也就这么点了,之前泡的拐枣酒已经喝完了。”她叔叔晃了晃塑料罐里的小半罐酒。 姜海蓝把纸杯一一摆上桌,“来来来,倒上。” 堂弟放了一大瓶橙汁在桌上,笑道,“不喝酒可以喝饮料。” 一家人围桌而坐,伴着不时传来的鞭炮声愉快地吃起了年夜饭。 姜海蓝边吃边叭叭叭。 【我小时候很盼望过年,因为过年能收到压岁钱。】 虽然拿到钱不久就会被家长以各种理由收走。 【过年能吃大餐,鱼啊鸡啊鸭啊,平时很难吃到的菜过年的时候家长会做。】 过年也会买平时很少买的水果。 【后来,是从零几年还是一几年?我忘了,总之家里日子就好过起来了,大鱼大肉平时也能随便吃了。】 其实真正衣食无忧也就是这十几年的事情。 【现在我们常说过年没有年味了,不像小时候那么热闹,我想是因为大家都有钱了,以前过年才能吃的食物平时也能随便吃,过年要一家人亲手做的食物可以上街买。】 比如麻饼、麦饺饺、过年粑粑、绿豆粉、白豆腐等,以前是从腊月初几就要动手做,还会请寨子上的人帮忙。现在谁喜欢做啊,直接去县城买。 【就连春联都是,以前自己家里写春联写福字,现在去集市上买。】 她叔叔一手毛笔字自然是不如她爷爷写得好,但写春联是没问题的。可近些年集市上买一副春联那么便宜,她叔叔也懒得写了。 —— 古今历法不一致。 纵然一致,每年过年也不是在同一天。 但无数个平行时空,总有那么几个世界,也和天幕上的世界一样在过新年。 煮饭、洗菜、烧菜,写春联、写福字、贴春联,穿新衣、穿新鞋,祭祖,给长辈拜年,…… 从早忙到晚。 徐家小娘子蹲在水井前洗胡萝卜,井水冰凉透骨,她的双手被冰得通红。 但菜必须洗完。 她加快了洗胡萝卜的速度,心想下次一定要带个刷子。 天幕上姜海蓝一家已经开始吃年夜饭了,徐小娘子家还在准备,女人们煮饭做菜,男人们祭祖烧纸,老太爷找村里老秀才求来了一副春联叫大孙子贴上。 徐小娘子把盆里的水倒掉,洗干净盆,又把洗过一遍的胡萝卜放进盆里,从水井里舀水清一遍。 她听着姜海蓝叭叭叭,心想可不是吗,无论这一年过得多么不顺,到了过年这天总是开心的。 虽然和天幕上没法比,但年夜饭总归是能比平时吃得好一点。 而且托天幕的福,集市上的盐多了起来,比以前的盐好吃。 猪牛羊鸡鸭鹅也养得更好了,不得不说割掉的猪确实养得更肥,她满叔还做了劁猪匠,十里八乡都有名。 地里庄稼更不用说了,虽然没有天幕上那些杂交种子,也没有亩产千斤的粮种,但跟着天幕学种庄稼,今年的庄稼比去年长得更好。她爷爷说果然种好庄稼也是一门学问呢。 …… 姜娘子说她家以前也过得不好,现在却是衣食无忧,那么我家以后也能越来越好吗? 小姑娘眼中闪着期待和憧憬。 西汉位面。 “他们如今是23年,零几年到23年,也不过十几年二十几年,变化却如此之大。”刘彻若有所思道,“莫非是因为,先前姜海蓝提过的工业化?” 卫子夫想了想,“若是她一家富裕,兴许是因为家里人能干,可若一村、一乡、一县皆是如此……” 那必然是因为国家的政策了。 刘彻明白她话里的意思,不由得叹了口气,工业化工业化,可工业化也不是他刘彻一声令下就能变出来的。 从当前走到工业化,需要多少年呢?至少他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了。 不同于后面明清两朝的皇帝要担心搞工业化会颠覆皇权,刘彻如今缺人、缺钱、缺铁、缺马匹、缺兵器…… 甚至可以说什么都缺。 比起担心将来皇权被推翻,不如担心怎么才能富国强兵、扩大版图——反正大汉也不能千秋万代,多半会亡在皇权被百姓推翻之前! 且先顾好当前吧,他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刘彻看了一眼天幕上那一桌子菜,分了点心思想不知道我大汉能不能造出大棚来种反季节蔬菜? —— 吃过年夜饭,姜海蓝和堂妹帮忙把没吃完的菜收进冰箱,冰箱放不下就放在冰箱旁的桌上,盖上罩子。 又把碗筷收进厨房。 堂弟淡定地站在洗碗池前,拿着手机点开了一个游戏解说视频,放在水槽溅出来的水沾不到的地方,然后关掉水龙头,往放好的热水里加洗碗精。 堂妹笑嘻嘻,“哥,要我帮忙吗?” 堂弟说:“不用,明天的碗你洗。”这厨房就这么大,两个人洗碗太挤了。 堂妹想了想明天两个姑姑都会来玩,四家人的碗筷……她毫无心理负担地说:“你加油。” 电炉桌上已经摆满了瓜子、花生、糖果、水果。 姜海蓝坐在沙发上,一边嗑瓜子一边刷手机。 给朋友、同学、同事、客户发新年祝福,给发来新年祝福的人回复。 在律所群里领红包、发红包。 在朋友圈里欣赏别人家的年夜饭。 堂妹玩了会儿手机,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啥时候放烟花啊?” 婶婶边刷某音边回答她,“等天黑。” 姜海蓝的妈妈问,“你不出去玩吗?” 堂妹说:“放完烟花就去,我们约好了去佳慧家打牌。”他们一个寨子的未成年单独拉了一个VX群。“姐姐你去吗?”堂妹问姜海蓝。 姜海蓝果断摇头,“我不打牌,你们去玩吧。” 她突然想起来了什么,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一个漂亮的新年红包,递给堂妹,“新年快乐!你哥哥的我一会儿给他。” 堂妹高高兴兴地接过去,“谢谢姐姐!姐姐新年快乐!恭喜发财!” 七点多。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34 首页 上一页 12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