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许瑾瑜旁边的许飞鱼皱起眉头, 许瑾瑜不明白许印成为什么想要回许家,许飞鱼可是明白的。 在许印成和钱氏的眼中他们姐妹三个不算许家的种,迟早都是要嫁出去的。 只有男丁才算得上是许家的种,所以他们一定要回许家,回了许家才有人给他们养老送终。 这也就是他们一家这么多年来拼命干活的原因。 第22章 生儿子 【找到了!】 【许静姝做了皇后之后,皇帝的后宫除了皇后,没有别人,皇帝还发誓此生只有许静姝一个女人。】 【皇帝这话一出,朝野上下直接炸锅,委婉点的上折子,御史气的在朝堂上大喊着要撞柱子。】 【皇帝的外家有一个表妹等皇帝等了多少年,等的直接错过花期,错过就错过,直接进宫当个妃子也是没问题的。】 【谁能想到皇帝直接被蛊惑的只有皇后一个,所以这家人直接绑架了许家一家人。】 【想用许静姝的父母威胁许静姝松口让皇帝后宫进人,皇帝几乎对皇后言听计从,只要皇后张口,皇帝就会答应,谁知道许静姝一口就拒绝了。】 【然后许静姝的父母就被绑匪砍了,当然死的不是许静姝父母,是许印成夫妇,就因为许家人答应给他们俩过继一个儿子,这两人就一口咬定自已的许静姝的父母。】 【许家剩下的几人因为禁军赶来,所以免于一死。】 看完这两人的死因,许瑾瑜无法理解。 【儿子就那么重要吗?比自已的命还重要。】 听完自已父母的死因,许飞鱼的心中并没有多的波动。 她从来都知道自已的父母想要儿子都快想疯了。 这确实像是他们的死法。 不过自已的父母一直想要回许家,也是一个麻烦。 最重要的是要是许家知道二妹救了太子,一定会贴上来,大伯想要当官,小叔想要数不尽的银子。 祖父祖母想要当官老爷得爹娘。 让那些人贴上来就甩不掉了,所以需要给父母找一点事情做。 “二妹,我听说太子带来一个御医,能不能让他给爹娘看看,爹娘这辈子的执念就是生一个儿子。” “有了事情干,他们就不会想着回许家了。” 因为他们要给儿子攒家底,才不会老老实实的给许家当老黄牛,也就不会喊着要回去了。 “这办法好!” 不管能不能生出来,反正暂时要给他们找一点事情做,不要想着回高庙村。 等到到了京城以后,他们想要回高庙村,靠他们两个根本回不去。 许瑾瑜可不想这两人真的生出儿子,生出儿子以后不用想许瑾瑜都知道这夫妻俩会做什么。 肯定压着这三个姐姐给自已的儿子捞家底,现代新闻上见的太多了。 许瑾瑜当场跳起来就去找李御医,趴在离于一的耳朵上一顿嘀咕。 李御医对许瑾瑜的请求没有不答应的,当场就跟着许瑾瑜去了许印成他们的小院。 望闻问切一串程序下来,李御医皱眉道:“谁说你们不能生?” “你说我们还能生!” 钱氏的声音扯破嗓子。 李御医掀起眼皮看了一眼这对夫妻,“这话说的,你们都生了三个了,当然还能生。” “就是这身体亏损的厉害,要好好的调养调养,还有在调养的时候不能干重活。” “我再会给你们一个生子的秘方,保证你们一举得男。” “好!好!好啊!“许印成喜得只会说好了。 “儿子,我就要有儿子了。”钱氏眼泪汪汪的。 也忘了对许瑾瑜的害怕,一把抓住许瑾瑜的胳膊:“招娣啊!你这太子救的好,救的好!” “有了儿子,我们家有希望了。” 听着钱氏这言论,许瑾瑜勉强对着钱氏扯起唇角。 这样的言论,一个现代人听着真的不怎么舒服。 旁边的李御医白眼都快翻上天了,什么有儿子就有希望。 要不是有许姑娘在,谁认识你这乡下妇人。 自这天之后许印成夫妇就窝在小院里养病,生儿子,连门都不出了。 省了许瑾瑜好大的麻烦。 走出父母的小院许瑾瑜疑惑的问李御医:“我们大乾有规定女儿不得继承父母的遗产吗?” 同时在心中嘀咕,【我记得华夏唐朝的时候女儿可以全部继承父母遗产,宋朝的时候,未出嫁的女儿得全部遗产,出嫁的女儿得部分遗产。】 【只有明清的时候没有儿子是要被吃绝户的,所有的遗产都归子侄所有,女儿只能有一份嫁妆,甚至把财产留给女儿是犯法的。】 唐朝、宋朝、明清这朝代的名字吗? 李御医又一次肯定许姑娘不是他们这个世界的人。 他们这个世界根本没有许姑娘说的那几个朝代。 想到许瑾瑜的问题,李御医叹了一口气答道:“我们大乾女子地位并不高,女子没有继承权,所以你父母执念要个儿子也不过分。” 行吧,许瑾瑜撇撇嘴,有点理解许印成夫妻的执念了。 辛辛苦苦一辈子挣得钱,不管多不多,送给别人也太让人不舒服了。 大乾的情况是这样,许印成夫妇执念要个儿子也不算过分。 不过理解了,不代表许瑾瑜愿意圆他们的梦,就让这夫妻俩做着生儿子的梦吧! 今天正阳县施粥的地方格外热闹,因为除了那几口熬粥的大锅外,还上了蒸笼。 不管是蒸的什么,总比粥能填肚子。 随着热汽蒸腾,香甜的味道在空气中蔓延。 一个排队老人吸了吸空中的味道,差点跳起来,“甜的!居然是甜的,赈灾居然给我们吃甜的东西。” “真的是甜的。” “太子殿下真大方。” …… 排队的饥民把目光放到了那几个散发着热气的蒸笼上。 终于红薯和土豆蒸好了。 衙役一把掀开蒸笼,露出里面的红薯和土豆。 这样一来香甜的气味更浓了。 一些忍不住的人已经开始流口水了。 “分粥了!” 衙役一声招呼,排在最前面的人几乎是跳到锅前面。 大大的勺子盛起一勺粥,再从旁边的蒸笼里拿出一块红薯扔进碗里。 捧着碗的人都顾不上离开,先是一口咬上红薯。 下一刻就被烫的跳起来。 “好烫……好烫……好好次,好好次。” 这个人烫的话都说不清了,就是舍不得吐出来。 “快说说什么味道?” “又甜又软!” “可是我这个怎么不甜,但是挺好吃的。”旁边另一个人看着自已碗里的土豆。 “好吃就行,你们看不出来这两样不一样吗?” 今天的城门外格外的热闹,大家拿着碗蹲在地上,互相议论着自已手中的食物是甜的还是不甜的。 等到粥分完以后,子书宴出现在城墙上。 子书宴出现的那一刻,不用教,城外的人纷纷跪下, “拜见太子殿下!” “平身!” “今日加的东西好吃吗?”子书宴站在城墙上问。 “好吃,甜滋滋的。” “没见过这东西,是什么新粮食吗? ”又饱肚子,又好吃,哪来的好东西。” …… 下面的人乱七八糟的回答起来。 “好吃就行,这是我给你们找来的抗旱粮种,亩产2000斤,有此粮种,我大乾以后再无饿殍满地之祸。” 第23章 吃惊 “亩产2000斤!” “这么好吃,亩产居然有2000斤。” “什么!” “噶!” 已经有人受不了刺激直接晕过去了。 对这个情况子书宴早有准备,曹宽一挥手,大夫从城里走出去,为那些晕过去的人诊治。 子书宴现在舒服了,好歹他听见2000-4000斤亩产的时候只是抖,没有晕过去。 这些人听见2000斤就晕了,太不抗压了。 这还是子书宴故意说少的,毕竟今年的气候好不了,粮食减产是必然的,说的太多了农户还会失望。 城墙下面忙乱之后,下面的人又一次齐齐跪下, “求太子殿下赐新粮种!” “既然弄来了,就是给你们种的,新粮种抗旱又高产,你们一定要好好的伺候。” “明日,正阳县治下所有的村镇的里长来县衙领粮种。” “谢太子殿下!” “先别谢,还有一个条件,种出来的新粮不准私自买卖,除了作为种子的,剩下的全部留给我,我用小麦和大米跟你们换。” “没问题!” 这些人从地上爬起来以后就撒丫子往自已村子跑,通知里长明天来领粮种。 能来城墙这里吃赈济粮的都是家里没有余粮的穷苦人家,里长可不会来吃这个。 翌日,天还没亮呢,正阳县的城门前已经热闹起来。 “你哪个村?来了多少人?” “我王家村的,我们村的青壮全来了,你们村呢?” “我们村的青壮也全来了,亩产2000斤的粮种,谁知道会不会有人来抢。” “哈哈哈…看来我们想的都一样,村子里身体好的妇人都被我拉来了。” “等种下去之后,我们村还要城成立巡逻队,以防有人偷挖地里的种子。” “哎,这个我没有想到,谢谢了兄弟,我回去也安排上。” “我还带了村里最好的种植好手。” “我也带了,这新粮种还不知道要怎么种呢,当然要把村子里的好手带来。” “那现在地里的粮食呢?” “你还想地里那要死不活的麦苗,没有雨水,麦苗根本不会灌浆,赶紧换种子吧!” …… 等到子书宴看着把所有的粮种都发了下去,再把新粮种全部种下去,已经是十几天后了。 在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临县的县令听说正阳县有这么高产的粮食种子。 县令带着县里的官员哭爹喊娘的找到子书宴。 要求就一个,他们也要新粮种。 子书宴倒是想给,可惜的是他没有,正阳县的粮种都是他掏空正阳县所有的金银和抄家得来的金银才买下的。 直到子书宴答应今年新粮收获以后给他留一些粮种,这位县令才不情不愿的回去了。 顺便给子书宴留下一封密信。 看完密信子书宴叹了一口气,这封密信是告发西州知府柏文玉私挖金矿的。 厚厚一叠密信里面详细记录了柏文玉什么时候发现金矿,什么时候开始挖,又是怎么和朝中的人勾结的,怎么控制西州的官员的。 临县的这个县令过来也是冒着被弄死的危险的。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96 首页 上一页 1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