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被丢了,蒋希阳一下子就不干了,顿时嚎啕大哭起来,扑腾着身子又想往簸箕外爬,要去捡泥巴疙瘩。 杨小燕一只手抱着娃娃耐着性子哄教:“那是泥巴不能吃。”另一只手往他嘴上抹。 蒋希阳在她没留神的时候啃了一嘴泥,这一哭,泥巴跟口水混合,嘴巴一圈都是泥糊。 她挖地时还要捡草根,手上也沾有许多泥巴。 抹一圈,蒋希阳的嘴巴也没干净多少。 一岁多一点的孩子哪里听得懂复杂的话,闹腾这么久娘亲也不给他泥巴,于是哭的更厉害了。 哭的撕心裂肺,上气不接下气。 王秀兰赶紧打了水,洗了一把脸,洗了手在身上擦了两下,就赶紧去抱蒋希阳。 “阳阳不哭哦,奶奶带你出去看花花。”这个时候李子花开的正茂。 杨小燕见婆婆来了,心中松了一口气,连忙把娃娃给了她,嘴上还不忘关心的嘱咐:“娘你身子还没好全,不要走太远了。” “好。” 应了一声后,抱着大哭的蒋希阳就往外走,一边走一边哄,去屋檐下晾竹竿上拿了帕子蘸了水把他脸擦干净后这才抱着他往外面走。 小孩子就喜欢去外面玩耍,见是往外面走,就渐渐停止了大哭。 一双还带着泪珠的眼睛好奇的四处乱瞧。 走到离她家不远的一个小坝子,那里有几个六岁以下的孩童在嬉戏打闹。 蒋希阳直溜溜的盯着那些孩童不转眼,随着他们的走近,他还伸着脖子哦哦哦的喊。 “阳阳弟弟。” “阳弟弟…,王幺婆婆。” 孩子们见了他们,当即就围了过来,逗蒋希阳。 “王幺婆婆为什么阳阳弟弟不下来玩呀?”五岁多的蒋小花好奇的问道。 “为什么阳阳弟弟不会说话呀?” 孩子们有十万个为什么。 王秀兰脸上带着一丝无奈的笑容挨个解释:“弟弟还小还不能走路,还不会说呢,等他在大一点就会啦。” 小孩子们还好奇的上手摸,掐脸,还做鬼脸搞笑动作逗他。 蒋希阳被哥哥姐姐们逗的咯咯的大笑不止。 见他喜欢看,她索性就不走了,就坐在一旁的石头上,把娃娃放膝盖上跟那些孩童互动。 有些孩童不知轻重上手重,她也耐心的阻止劝诫不能这么做,会伤到小弟弟。 第10章 真正的炒菜 王秀兰带着蒋希阳玩耍了一会儿后就回家了。 回家后见儿媳妇杨小燕后院的地才挖了一半。 拿了大箩筐放在厨房,把娃娃放在箩筐后,拿了一个小木马玩具给他,用一个凳子把箩筐挡在墙角。 安排好小孙子后,她这才开始做中午饭。 主食就做了红薯糙米菜稀饭。 一碗糙米加一些红薯掺上两木瓢水,在稀饭快熟的时候加上一些青菜叶子就行。 稀饭是在陶罐煮的,灶里放上两根大木材,大木材烧的久,不容易熄。 腾出空来理菜。 准备炒一个莴笋丝,跟青菜脑壳片。 家里没有小刀,只有一把切菜的大刀,剥起皮来一点都不好操作。 显得很是笨拙缓慢不说,剥的也不漂亮,还容易割到手。 要说为什么不买一把小刀,从记忆中得知,这个朝代的铁很贵很贵。 一把手指宽最便宜的小刀都要三四十文,稍稍好一点的就要六七十文甚至上百文。 小刀不是必须品,又贵,一般人家都不会买的。 家里条件拮据,铁器买的不多,一口不大的炒菜铁锅,一把菜刀,三把锄头,三把镰刀,砍柴刀一把。 原主丈夫是个有几分本事的人,家里不仅供养着两个念书人,家具器具也置办了不少,农具虽不多,但品类也算全。 村里还有好些人家都没置办砍刀,需要用的时候都是来她家借。 锄头这样农具才会置办,但锄头贵,一把就要一百多文,有好几户人家都只买了两把。 锄头对老百姓来说非常重要,没有锄头就没办法耕种。 所以哪怕再拮据的人家也会置办锄头。 看着瘦了一大圈,坑坑洼洼的莴笋杆青菜脑壳,她发誓有条件了一定要买一把剥菜的小刀。 再买一口大铁锅,不仅可以煮饭炒菜,关键能烧洗澡水。 家里现在这口锅太小了,洗澡洗头至少需要烧三四锅水,麻烦的很。 莴笋切成丝,青菜脑壳切成厚薄适中的片,切了几根蒜苗,在坛子里舀了一点辣椒酱备用。 菜准备好后,炒菜锅里的水也开了,舀起来放一旁,等下干活人回来的时候喝。 这个灶是长方形的,前后放两个锅,一个灶口。 前面放的煮饭瓦罐,后面放的炒菜锅。х 要炒菜的时候,柴火往后放一点后面锅就能炒菜。 不炒菜时后面锅就烧热水开水。 饭煮的久一些,所以每次就先煮饭,后面锅烧一点水。 待饭煮开后就开始炒菜,菜炒好,饭也熟了。 本想做个凉拌莴笋丝的,想起家中没有调料,就只能炒了。 杨小燕在她切菜的时候就回来带蒋希阳了,顺便一起看火。 锅烧热后,拿出油罐发现油所剩不多了,这点油按她在现代时炒两个菜都不太够。 但这些猪油是这个家两个月的用量。 普通百姓都是吃的猪油,十五文一斤的肥肉,又能吃肉又有油吃,一举两得。 富贵人家大多都是吃的菜籽油花生油,(设定这个朝代有这些)这个时代榨油的技艺不太成熟,出油率低,植物油就卖的贵。 平常一斤菜籽油花生油就要四十文一斤,遇上收成不好的年景,甚至高达六七十文一斤。 普通人家是万万舍不得买的。 这几日她一直都是烧火带娃娃打下手,还没上手做饭炒菜,还不知道就剩这么点油了。 暗暗叹了口气,赚钱真的迫在眉睫啊! 看着这么点油默默放下锅铲,用筷子挑了拇指大一坨油放锅里。 习惯成自然,她怕用锅铲下去油就铲掉大半。 就筷子挑这么点油只够润下锅,菜又多,倒了菜翻几下就掺水煮。 她认为油少了,而默默烧火的杨小燕看着婆母挑了那么大坨油,心中升起一抹肉疼。 照这个吃法,这点油半个月都撑不住。 她知道婆母不是个苛刻的人,以往都比较大方,做啥都比她大气些。 没想到这昏迷后醒来,婆母的手变的更加的宽了。 这炒菜的方式跟以前也不同了。 老公公去世了,这个家不比以前了,她都愁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也不知道婆母是个什么章程,二弟跟小姑子是否还继续去学堂念书。 按他们家现在这个情况是供养不起两个人念书了。 杨小燕为这个家以后的生活都愁死了。 王秀兰忙着炒菜呢,这灶不太好烧,有些跑烟,每次煮饭都烟雾缭绕,呛人的很,压根就看不见她多愁善感的脸色。 片刻后清炒青菜脑壳片起锅,装盆,用水稍稍洗了一下锅,等锅烧干,又放下一点油,油化开放了辣椒酱跟蒜苗段炒香,再莴笋丝下锅。 油太少翻两下莴笋丝就贴锅了,见状立马掺了一点水煮。 菜起锅后,杨小燕就去田里喊蒋姝三人回家吃饭。 这点差肯定是不够的,她就又去泡菜坛里抓了一碗泡青菜泡萝卜切成条。 “今日这菜香,好吃,嫂子,你手艺什么时候变的这么好了?”蒋姝眼睛带着一丝好奇的问道。 其他人也赞同蒋姝的话,今日这菜味道确实比以往的要好一些。 “我哪有这手艺,今日这菜是娘掌的勺呢。”杨小燕回道。 她心想油放的多,果然菜都好吃一些。 这油没白放。 掺了水煮出来的菜,又没调料味道寡淡又比较软烂,味道真谈不上好。 但蒋姝他们却吃的十分满足。 平日他们哪里是炒菜嘛!是真的煮菜。 他们在锅里掺大半瓢水加上菜盖上锅盖煮,煮熟起锅的时候用筷子尖尖蘸一点油再加上盐。 这样才不会浪费一点油。 这样煮的菜好吃才怪。 今日她是放油加蒜苗辣椒酱炝锅后再掺了一点点水煮,但这样味道就要好上不少。 “娘,说了你可别生气哈,你以前的手艺可真不咋地,这咋突然变的这么好了,难道是去哪里偷师了不成?你教教我呗。”蒋姝打趣的言语中带着一些疑惑。 桌子上其他人虽然没说话,但也竖起耳朵听他们的谈话呢! 王秀兰心乱了一下后又恢复镇定。 望着蒋姝,佯装生气的说道:“好你个妮子,吃现成的还嫌弃老娘手艺不好,真是讨打。” “哎哟,娘我错了,我错了,我以前就爱吃你煮的菜了,只是现在更爱了。”说着猛的夹了一大筷子菜往嘴里塞,脸上露出讨好的笑容看着她。 “爱吃就多吃些,你们爱吃以后我就这么炒。”然后又自顾自的说道:“也是我们条件有限,一直都节俭,为了节约油所以一直都是用水煮菜。 这用油炒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条件好一点的人家都这样炒的,油炒出来的菜味道肯定好,也只有你们几个。”说着目光扫了一圈几人继续说道:“对做饭一窍不通,哪里又去了解过怎么做菜的。” 第11章 理由 蒋鸣闻言后微微一愣,回想着从前。 隐约记得他小时候还没逃荒来金阳镇时,就因为天灾的原因,时常食不果腹。 吃都吃不饱,哪里又能讲究烹饪方式。 逃荒来金阳镇安家后,土地贫瘠,粮食收成低下,家里又供养着两个人念书,这日子也过的艰苦。 那是能有多省就有多省。 蒋鸣能想明白缘由,其他人也想到了这茬。 几人对王秀兰投去一个尴尬带歉意的笑容。 “嘿嘿娘,是我们见识短浅,哪能跟见识广阔的你比较不是。”蒋鸣憨笑一声拍了一个马屁。 “可是娘,你怎么就突然改变了这么多年生活方式呢?”老二蒋鸣眼中带一丝探究,似漫不经心一般随意的询问。 按理说他们父亲不在了,家里比以前更拮据了,他娘理应更节约才是,为何反而变的更加大方呢! 这十分不对劲。 王秀兰吃饭的动作一顿,心中咯噔一声,暗想难道被发现她不是本尊了吗! 随即一想,发现又怎么滴,她咬死都不承认,她还不能是因为受刺激性格大变了吗。 在她胡乱猜测,正准备辩解时蒋笙又开口了。 他带着怀疑眼神打量王秀兰,眉头微微拧着,神色严肃的盯着她问道:“娘,你该不会还放不下父亲,从而想着吃上几顿可口饭菜,然后抛弃我们去做傻事吧!”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51 首页 上一页 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