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阿年只能点头,做出期待和脑瓜准备好背答案的样子。 虽然比起什么史实记载,阿年更想让离别的那一天无限推后,但禾一欣她们这么重视发布会,为离别焦虑到上火,阿年也愿意一同等待着新历的解密发布会。 这一等,就等到了2036年的中秋节。
第156章 什么样的监护人,能带出什么样的孩子。 禾一欣身上自带的一套衣服,来自新历的“重金”实验套装,因为舒适度极佳,无论外界冷热,可以使身体保持在舒适温度,而且耐磨耐脏易清洗,所以她回旧历八年,基本没买过新衣服。 最多,遇到什么年末活动的买一赠一时,一样的钱不如拿两件,不拿白不拿,她才会给自己换个皮肤,还挑的是最纯色好搭的款。 和禾一欣最熟的几个积管所工作人员,都曾好奇过,禾一欣身上那套衣服到底是什么牌子的,居然兼具保暖和凉爽,她到底一年四季买了多少件,为什么每次见面,都是同款同色系,基本没变化。 这到底是哪个品牌的基础款,强悍如斯? 可能这些工作人员也没有想过,有的人,知道天热减衣天冷加衣,但穿一套衣服,无论春夏秋冬,能八年不变。 阿年倒没有这么夸张,蛋壳车上还是有她小衣柜的。 一是旧历现阶段的纺织布料技术,达不到禾一欣身上这件套装的适应性要求,衣服不可能每天穿,穿上好几年,还没有任何磨损。 二是她处在生长期,从最开始的小饼干模样,到现在基本和成年人体型接近,抽条就代表着衣服会很快不合身,所以必须按照实时更新的腿长、臂展、肩宽和腰围这些数据来采购衣物。 而且,禾一欣耐高温、耐低温,被风吹被太阳晒,再加上衣服的特殊加持,精神体状态依旧容光焕发,没半点憔悴。 可阿年一个百分百纯旧历小朋友,会被晒伤,会中暑脱水,会寒冷冻感冒,所以不能单衣走天下,要按照四季温度、冷热变化来加减。 但不和禾一欣比,与其他同龄人相比,阿年的衣物也算是特别少的,运动套装能从春天穿到秋天,到了冬天,还能直接在外面裹羽绒服。 舒适的运动鞋,只要脚的尺寸没改变,那就一直穿,跑跳蹦高,就没有不能穿的时候,可以一直穿到鞋底磨损,尺码不合适。 衣服鞋子只有穿坏的,没有闲置的。 总体来说,就是穿衣打扮,保暖舒适为主,不露肚皮就行。 那钱都去哪里了呢? 剩下的钱,当然和禾一欣一样,基本上就用在嘴上了,她俩现在都能提交录采员的任务,别人是地、气候、天文等等方向,她俩就是吃吃吃。 哪怕有什么相关资料,也基本上都是和食物有关的文化故事、变迁记载。 幸亏这是华夏,和“吃”有关的风俗习惯、人文历史特别多,否则禾一欣和阿年这个录采员的工作,在其他地方都做不下去,分分钟失业。 庆祝阿年16岁的时候,禾一欣和阿年把蛋壳车找了个停车场放好,然后就买了高铁票,江浙沪地区选了五个城市,一天吃了七顿。 基本上半个小时的车程,能轻松送吃饱的她俩,去下一个地方的时候,消消食。 阿年还记得,当天晚上八点的时候,她俩本来是要等一下新历病友群,发消息过来同步庆祝的。 结果到时间之前,禾一欣看到高铁站旁边居然有卖粽子的,甜粽子和肉粽子各有特色,她俩各要两款,然后让店员把扒好的粽子递过来,两个人边啃热粽子,边等群友们发消息。 新历的群友们,也在吃东西,只是受限于新历的食物贫瘠,她们发来的大餐,是番茄酱蒸蛋做配菜的一桶碳水混合物,看着挺好看的,但看着应该也挺难吃的,正在啃粽子的禾一欣把手环凑到阿年面前,笑成了震动模式。 旧历没法把很多食物打包带回新历,堪称群友们的跨时空遗憾,阿年看禾一欣这么嚣张,都担心群里其他人,来个跨时空滴滴快打,直接顺着手环钻出来,来正义制裁禾一欣。 她俩吃的这么好,适当的庆祝一下就行了,还这么嚣张在群里嘚瑟。 请群成员全体认准禾一欣,精准打击,不要误伤旁边的小饼干。 有着这样的快乐庆祝风格,中秋节的时候,禾一欣和阿年的主题依旧是咔咔咔炫,旧历的传统节日文化实在太美味了,每个节日居然都对应的有代表食物。 连五仁月饼,禾一欣都吃的很满足,里面那个备受争议的红丝丝、绿丝丝,也觉得很好吃,甚至去查了一下,这最初是玫瑰丝、青杏丝,是宫廷点心讲究的做法,现在材料变更,主要是桔子皮或者萝卜皮。 而且当地能买到一种叫“无花果”的小零嘴,就和这个做法类似,酸酸甜甜的,很有嚼劲。 旧历的同胞们不喜欢,是因为可选择的太多了,换新历吃的都是合成食物的群友来,那绝对一吃一个不吱声,库库往嘴里扒。 阿年也觉得很好吃,无论甜月饼还是咸月饼,只要不那么甜或不那么咸的,她都喜欢,只是对一些韭菜、燕窝之类的新品月饼,报以尊重传统文化的态度,双手交叉达咩。 中秋节放假三天,高速免费,蛋壳车咻咻咻来回跑。 她俩是刚开车去吃了一顿鲜切牛肉火锅才过来的,又在路边买了两大碗花生汤,这会儿是准备去江边公园找个停车点,去看晚上的中秋江畔晚会烟火表演。 当然,这个烟火不是只燃放的烟花爆竹,她们现在还在禁燃区的市内,江边燃放大量烟花爆竹也容易造成污染,为了环保和健康,现在的烟火表演都换成无人机了,造型也更复杂和精美。 几口扒完花生汤,蛋壳车也找到了停车点,阿年把钥匙装兜里的时候,不忘拍一下停车位,免得再回来就找不到车。 这是免费停车场,没有电子查车位的辅助功能,如果忘掉自己的车停哪里了,那就要一排排挨个找了。 就是这里离烟火表演观看点有点远,因为中秋节大家都想着出来热闹一下,离江边近的停车场早就没有位置了,她俩只能停比较远的地方,反正走路过去还能看看,有没有路边小吃能尝尝。 “牛肉火锅老板不是说,他们以前逢年过节,都是在海边看这些表演的,但现在海边都变成污染区了,就只能改成江边了。” 说到这里,禾一欣就生气,以前在内陆城市,吃的海产品要么是为数不多的污染较轻海域养殖的冻品,要么就是内陆盐碱地改养殖场的“大陆海产”,对海洋污染的概念没那么具体。 可走到沿海城市,听过当地人自我调侃海平面上升,大家以后都去求职当美人鱼,吃过鲅鱼海胆水饺,去参加当地人宴席的时候,夹过几次甜虾,禾一欣就对海洋的感情迅速增加了。 原来海鲜能做的食物有这么多?甚至还可以做甜品吃?! 沿海城市的当地人,是对海产品锐减带来的落差,体验感最深的一群人了,尤其是很多从小吃到大的食物,因为主材料很难买到污染较低的海鲜,就只能改动或者没法做了。 内陆养殖的,终归是和真正大海产出的味道,有些差异。 禾一欣和阿年喜欢吃蚵仔煎,还特意找了家老字号去买,结果门口就有牌子写了,原材料是哪里产的,只有之前味道的七成而已。 两个人回华夏的时候,海水污染已成定局,所以她俩也不知道,在海洋还属于海洋本身,没有被任何伤害的时候,产出的鱼虾蟹贝这些该有多好吃。 但吃着老板叹气不已的“平替版”,已经好吃到想要眼泪汪汪的两个人,都不敢想,正宗的真品版,该有多少吃。 更别提靠海吃海的渔民,记忆里的赶海、钓鱼、船捕之类的活动,禾一欣和阿年去吃沙茶面的时候,就见过一个婆婆,年轻的时候是采珍珠的能手,有件很有名的珠宝上面,最大的那颗珍珠,就是她和同伴采出来的。 那颗珍珠,为渔村换来了新船、捕捞设备和更稳固的房子,婆婆的孩子和后代们,能读书、能走到更大的城市,都多亏那颗大珍珠。 可惜,现在连海边都去不了,没有防护的状态下,人的呼吸道和皮肤受不了污染,会过敏、红肿甚至休克。 所以什么采珍珠、挖鲍鱼、捡海胆之类的事情,已经成为了历史,变成了分成一块块的养殖场。 蓝星是颗海洋占比七成的星球,渔业的全线崩塌代表着很多人赖以为生的支柱破碎。禾一欣和群友们还查过关于海洋现状的资料,只是可公开消息比较少,但是境外一些比较疯的组织,比如某疯狂石头派声称,什么“圣地”和“起源”在海洋里面,还要组织信众去海洋里洗涤灵魂的。 禾一欣和阿年聊着,然后往江边走,这会儿天还没有完全黑,但聚集的人已经很多了,尤其是一家三代都齐齐出动的,嗯,当然这里面的第三代,很多都是宠物了。 华夏已经缺小孩缺了好多年,现在很多家庭,充当幼儿角色的,都是陪伴动物。 所以阿年看到不少幼儿小推车里面,装的是小猫咪或小萌狗,体型更大的宠物,则戴好围脖和“口罩”,被铲屎官背着来,也在快快乐乐期待晚上的灯火表演。 禾一欣和阿年没硬往里面挤,她俩想找个地势高一点的地方,把人群也拍一下,结果被人群推着,就越来越往边缘,还遇到一个卖矿泉水的老人家,簪着一头白发的青褂奶奶。 这些矿泉水的瓶子上,是有参考价的,摊主奶奶就按照这个价卖,让禾一欣和阿年还以为看错了,转卖居然半点钱不加的吗? 那这个赚的,只有矿泉水整箱买的时候,自带的折扣了。 广场这时候正是人山人海,总有人口渴想喝水,遇到一个加几块卖矿泉水的,也能解,但这种按照参考价卖,就相当罕见了。 而且摊主奶奶还准备了一个加热的保温盒,可以卖一些温热的矿泉水,想必也有市场。 禾一欣和阿年凑过来,和这个奶奶聊天,问了问才知道,这个奶奶在附近卖水好多年了,一直都是按照参考价售卖,所以别人也愿意来买,挣的钱够她自己吃用了。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好多年轻人甚至来旅游的时候,会专门来找卖水奶奶,买瓶水。 其实好多来买水的顾客,都建议奶奶提价,这么大的年纪,辛辛苦苦骑着三轮车来卖水,还可以选温热的水,利润透明的都有点让人心酸,多赚几块顾客们也乐意。 可摊主奶奶觉得,她在这里这么些年,经常被周围的店老板照顾,来往的顾客也喜欢找她买水,能赚够饭钱就行。 乐呵呵的,又有自己道的奶奶,还给她俩指了指哪里能看到全部江景。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36 首页 上一页 12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