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一连串的天灾,任何一个古代人看了都会心生绝望吧?) (历史上的唐太宗面对年复一年的天灾,该有多绝望,会不会认为这是他的报应呢?) (他是能说出君舟民水的唐太宗,他是缔造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所以他不会。) (人定胜天这四个字在贞观一朝体现的淋漓尽致。) (再难的路他们也还是走过去了。) 糖糖别的不说,看弹幕还是很认真的(因为它一直觉得这是它的神通……) 于是它拿出画地图的干劲,闷不吭声的记那些被强调要记下来的……天灾。 【贞观元年春,河北大旱,同年夏天,山东大旱;八月,三省诸州遭遇霜害;秋,关中因连绵降雨,引发水灾。 贞观二年春夏,关内大旱;三月,关内蝗灾遍地,赤地千里。八月,河南、河北遭遇霜害。 贞观三年五月,五州出现蝗灾;秋,水灾席卷9州,北边诸州出现霜害。 贞观四年秋,三州出现蝗灾……】 (明年就是贞观元年,一整年都不得安生啊……) 弹幕满是叹息之声,糖糖呆了呆,可是心却慢慢揪了起来,连它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这么难受。 它自语道:“糖糖要变得很厉害很厉害。”这样才能帮助大唐的百姓 它是运灵,生来就对这个国家有着最深厚的感情和责任。 (掌控气运之力,大唐境内,你就可以呼风唤雨!) (能调整天时,可能做太多事情了。) (主播冲冲冲。) (其实这个世界的物资很丰富的,那么是古代不能充满利用资源,但是如果主播能取四方资源以供大唐,那想要缔造一个全新大唐完全不再话下。) 糖糖眼睛亮晶晶的,想知道! (咳咳,别这样看我,有点顶不住。) (+1,这可是小萌娃!) (我我我,举手.jpg研究一下大唐时期的世界史,主播可以随时咨询我。) (为了二凤,我再去研究研究。) (让大唐的旗帜插满全世界冲冲冲。) (?不是,楼上你跟大家不是一个频道的吧?不是在说怎么帮大唐百姓渡过天灾频繁的困境吗?) 可糖糖眼睛已经放光了,哇哇哇它喜欢这个! 让大唐的旗帜插满全世界,帅!喜欢!想要! 我可以!糖糖大声表示。
第90章 李世民一直觉得自己的承受能力很强大,发生任何事情他都能面对,但是现在糖糖给的一张纸,却重若千金。 这份“厚礼”实在太重,他真的不想要啊!!! 谁会想要看见满满一页记满天灾的大礼啊! 救命——他觉得他要无了。 开了会玩笑,他坐在台阶上,看着天空只觉得无比刺眼,他闭了闭眼睛。 糖糖乖乖的坐在他身边,也抬头看着天空发呆。 他是大唐的皇帝。 她是大唐的国运。 他们都一样在为这个国家的明日担心,这世界大概不会有人比他们更能体会这一刻的无能为力。 明明一个一言可定生死,一个可以在这个国家百无禁忌。 可是,他们偏偏都没办法与天抗衡。 人祸可以避免,可是天灾要如何避免? 华夏从古至今,一直都在与天灾对抗,可是永远只能被动的承受,然后继续艰难的活下去。 活下去,好难的三个字。 绝大多数人为了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已经用尽全力。 “糖糖,我有点害怕。”李世民是人,当然也会害怕,只是多数时候他都会自己克服这种情绪。 世人眼中的天策上将战无不胜,百官眼中的秦王天纵奇才。 可如今的唐皇陛下却说他害怕。 “这样的话也只会对你这么个小不点说了。”李世民揉了揉糖糖的脑袋,轻笑道。 糖糖皱眉,哼唧唧道:“不怕,糖糖保护你。”大唐的国运永远站在它的陛下身后。 他盛,则它昌运。 他强,则它昌隆。 糖糖可以看见,这个国内各地的地力沸腾,与人的意念结合,不断的涌向这座古老的城池。 这个国家在一点点的变好,民心向唐,开始有了归属。 所以糖糖对李世民本人还有信心。 她站起来,凑到李世民耳边大声道:“不要怕。”二凤是最厉害的! 李世民哭笑不得,他揉了揉耳朵,“你个坏糖糖,故意的。”心里各种乱七八糟的情绪却被冲散了。 糖糖像每个干了坏事的小孩一样,心虚又强做镇定道:“明明是安慰你,臭二凤污蔑我。” “嘿,还倒打一耙。”李世民捏了捏她肉肉的小脸蛋,然后也站了起来,拍了拍衣服,道:“也只能在这里自苦一下。” “路再难,也还是要走的。”李世民眉眼高挑,“也不见得就走不通过了。” 糖糖看着他又精神满满的样子,立刻点头,握爪,“棒棒。” 李世民抬脚正要走,突然又想起来什么,扭头道:“糖糖啊,咱们打个商量,下次能不能不要上来就这么大的礼。” 二凤陛下循循善诱道:“就是说,能不能循序渐进,给咱一个提高承受力的时间啊?” 糖糖歪了歪脑袋,什么是循序渐进啊? “我也是人啊!”他幽幽道,能不能顾一下他的死活啊! (不理他!时间紧任务重,让他少撒骄。) 糖糖眼睛眨了眨,和扇子一样的睫毛也跟着颤动,她果断摇头,“时间紧,任务重,臭二凤要努力。”前半句是弹幕说的,后半句是糖糖自己添加的。 日常鼓舞二凤+1 李世民抹了把脸,吐了口气,好吧行吧就这样吧。 怎么活不是活呢?当老黄牛就是他的宿命吧! 沉默了下,李世民骂骂咧咧,“真想去打突厥啊!” 突厥:??? 打仗都没有这么难过。 日常怀念驰聘沙场的日子,艹迟早有一天他要御驾亲征! (突厥说你有病啊?) (一口黑锅从天降哈哈哈哈。) (没毛病哈哈哈扣他一锅不过分。) (笑死。) (就是说,等着他给你起舞的那一天吧!) (快了快了。) (想想就快乐。) (到时候我是一定要看现场直播的!) (+1,录屏走起好吧。) (哈哈哈哈哈。)
第91章 后世赫赫有名的贞观抗灾二十年路就是在这时候开始了。 在这一时期,国家抗灾救灾体系得以完善,各种福利政策也得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当然,不能全说是大唐的功劳,事实上前辈们早就有了相对体系的一套方案。 星际人民对于天灾早就过了另一个阶段了,但是不要紧,他们正是从那样的时代走过来的,翻开史书,早就告诉过他们曾经的祖先们是怎样去摸索这条抗灾救灾之路的。 提出问题当然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但是问题怎么解决,大家当然不可能看着不管。 所以没几天,糖糖就开始忙碌的整理弹幕上各种发出来的救灾办法,有没有用不知道,这个不由她判断。 按弹幕大家的说法就是它做好工具人就行,能不能用交给二凤陛下和他的智囊团们去判断。 糖糖于是很安心的做好工具人这一身份。 反正有臭二凤在,它很放心。 于是没多久,已经焦头烂额和心腹大臣们讨论好几天的李世民又被塞了一个卷轴,打开一看,密密麻麻看得都头大了。 但是再定晴一看,诶,好像有点料啊。 天灾不独大唐有,而有民才有国,所以正常的皇帝和一个运转没有问题的朝廷都不可能看见天灾出现,百姓受苦受难而不闻不问的,所以救灾的体系也就是在这过程的一点点成型的。 发展到后来,已经不仅仅只是在灾后救灾了。 众所周知,华夏是一个喜欢记录、归纳、总结的民族,当人们发现天灾也并不是毫无征兆,不可察觉之后,也就有了各种预防措施,乃至仪器,比如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地震预测仪器——地动仪。 那是人类对于天灾从不屈服的意志体现的成果之一。 还有各地方为了救灾而建立的粮食储藏仓库——常平仓、社仓、惠民仓等,以及民间自发集资建立的义仓。这些仓库在平时储存粮食,在灾害发生时分配给受灾民众。 除此之外,通过兴修水利来减少水旱灾害的影响等措施更是年年都有,放眼历朝历代没有一个皇帝在位期间不修水利工程的,因为这实在是多方面的有利措施。 古代还有一个部门——钦天监,是一个专门观测天象气象、制定历法的部门,听起来可能有点神神叨叨的,但确实是朝廷为了通过预测天象气象以提前预警可能的自然灾害而建立的,大概就是后来的气象局和天文台的集合体。 此外,还有粮价呈报制度,这是一种旨在监控和调节粮食价格,防止因灾荒导致的粮价暴涨的政策。 而除了灾前预防,灾中救援,还有非常重要的灾后营救。 灾后营救是古代救灾体系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灾蠲、减征和缓征赋税等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减轻受灾民众的经济负担,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还有诸如以工代赈、移粟就民、移民就粟等方法,让灾民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相应的救济,再从其他地区调运粮食支援灾区,或者直接迁移到粮食充足的地区生活等,以盘活这些灾区。 人们以为的古代对救灾手段单一其实是刻板印象。很多几千年后仍然在使用的方法,其实都是古人经验整理出来的,正因为切实有效,所以才能在那么多年后依然在用。 古代甚至还形成了一套法制化的救灾程序,包括报灾、勘灾、审户和发赈几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严格的问责方式,以确保官员履行救灾职责。 这样的话,哪个环境出了问题就直接责问哪个环节的负责官员,如此,谁敢不尽心呢。 而除了朝廷的力量,古代也早就有了社会力量的参与,比如民间义赈,即通过多种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救灾,例如宋代允许犯人通过义赈行为折抵刑罚,明清时期则有入粟补官制度,以激励人们参与救灾,就像捐款可以抵税是一个道理,政府一直在鼓励人民做好事的。 抗灾救灾是一条漫长的并且可能没有止境的长路,可是这条路上不断被添砖加瓦,也就越来越完善,直到后来,不是超大型的天灾,一般的灾祸已经很难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了。 而这些是一个伟大民族用几千年来摸索出来的成果,是人力对抗天力的进一步体现,是人类生生不息,顽强不屈的意志所在。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65 首页 上一页 5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