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熙:??? “不是,你跟家里要钱为什么要我帮你写信?”简直离谱。 “我写了,但是可能他们不相信。陈同志的话,我爸妈还是信的。” 合着这是要透支他的信用,真是打得好算盘。 “这是你的家事,恕我无能为力。”元熙直接拒绝了。 秦雅也是急了,她现在身上就剩三十块钱,借一个月的粮食她那点工分还完就没剩多少,分的粮食根本就不够吃两个月,只能接着跟村里借粮。知青点就一口锅,吃饭都是大家一起的,每顿都是杂粮粥,偶尔会做个菜配粥,菜还是老知青种的,想吃也要掏钱。 一个多月下来,吃的她一脸菜色,跟家里比差远了,在家偶尔还能吃上肉,现在想都不敢想。剩下的三十块钱就是她的底气,一点也不敢用,写了好几封信跟家里要钱也没有回应,她也明白家里不会再管她了,那五十块钱是最后的支持。
第22章 七十年代知青22 “那你能先借我点钱吗?我会还你的。” 秦雅说出了真正的目的。 元熙气笑了,好家伙,拿迅哥的开窗理论用到他身上。 “不能。” 话音刚落,元熙直接把门关上了。 这干脆利落劲不说秦雅没反应过来,连许文杰都没反应过来,被拉着走到厨房,才一拍大腿对元熙竖着大拇指说道:“我去,元熙,你是这个。我看那女的肯定要气死。” 秦雅简直要气炸了,用力拍了几下门,奈何没人再给她开门,只能无能狂怒,手都拍红了才不甘不愿的走了。 许文杰在厨房一个劲的叨叨,元熙也不理他,拿起饺子皮跟着何亮学包饺子。答应桂花婶的饺子,说到做到。 “咚咚咚。” 又有敲门声响起,厨房里的三人无动于衷。 “咚咚咚。” “还挺有毅力,还没走。”许文杰不耐烦包饺子,也坐不住,一会儿站起来溜达一下。 “咚咚咚。” 一声比一声响。 三人都没理会,爱敲就敲,反正这个木门厚实着,也敲不坏。 “许文杰,你聋了吗?快给我开门。”一声咆哮如雷。 “好像是文慧的声音。”许文杰扑腾一下站起来,唰的一下就冲出去开门,然后就是兄友妹恭的场面。 厨房里的元熙跟何亮二人面面相觑,默契的假装没有听见许文杰的求救声。 死道友不死贫道。 谁让事情就是这么巧,秦雅前脚刚走,后脚许文慧就回来了。 晚上,元熙坐在书桌前,打开小台灯,奋笔疾书。旁边还放着好几封拆开的信,从京城寄来的,有父母的,大哥二哥的,王大爷的,秦家宝的等等。 最近几天他都挺忙的,忙着回信,元熙也很惆怅。每个人都给他单独寄信,那他就要单独回一封信,人家大老远写信过来关心他,他总不能写两行字打发人,写多写少也要写满一页起步,还不能一模一样,每封信都要带点新意。 挠了挠头,元熙总觉得最近有点掉头发,他要愁秃了。 下乡不久他就寄了封报平安的信回去,过了几天邮差小哥给他送了一个大包裹还有一封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他留在家里的礼物惹的祸,除了关心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他要挨打的意味,元熙忍不住庆幸他不在京城,要不然现在就要趴在床上养伤了。 包裹里有一件陈母织的毛衣,几件冬衣,还有两百多的钱票,大部分来自大哥二哥的小金库。这封信的到来就像打开了什么开关,隔一两天,邮差小哥就要过来一趟,不到一个月邮差小哥就熟门熟路的。 叹了口气,元熙埋头接着奋笔疾书。熬一熬,写完最后一封信,他就暂时解放了。 ……… 天气一天天变冷。 元熙也穿上了陈母织的毛衣。 这些天他们四人经常跟着周茂上山撒欢。 周茂从小生活在村里,过冬的经验足足的。对大兴村的后山外围也熟得很,哪个地方野菜多,哪个地方长了什么野果子,哪个地方适合捡柴火……。这些都是村里人流传下来的宝贵经验。 茂密的树林里,元熙背着一个箩筐,手上拿着砍柴刀,跟在周茂身后。 周茂检查了一下之前放的小陷阱,空空如也,心里忍不住有点失望,最近他媳妇怀孕了,想着抓点小动物回家添个菜,给媳妇补补身子。 “外围的小动物不好抓,都学精了。” “周大哥没事,我手上还有点肉票,你要的话可以跟我换。” 山上有不少木耳、蘑菇、榛子、松子之类的山货,元熙跟着捡了不少,但是他想寄回家就不太够了。 周茂有点心动,元熙家条件好他是知道的,光看邮差经常给他送包裹就知道了。 他犹豫道:“这不太好吧,那些山货不值钱,我跟你换票,我爹我爷爷非打断我的腿不可。” “没事,那些票我又用不上,不用也要过期了,怪可惜的。我要给家里寄点东西回去,数量不少,你要白送给我,我可不能收。大队长跟村长那边我跟他们说,他们又不是不讲理的。” “我跟亮子还有文慧三个也要往家里寄东西,我们三个也有不少票,茂哥想换票还是钱都可以跟我们换。” 元熙幽幽的看向许文杰,“先来后到。” 许文杰搂着元熙的肩膀说道:“元熙,放心,不跟你抢。我请茂哥帮忙去跟村里人收货。” “这个办法好,我要送的人挺多的。”元熙粗粗的数了数,需要的量还挺多,把村长家存货掏空了都不够。 周茂看他们真心想要,就应下了。 “这都是小事,包在我身上。” 达成意向,五人又在山上逛了一圈,也没什么收获,周茂捡满一筐柴火就招呼几人下山回去。 元熙也不是第一次上山,早就过了那个新鲜劲,听到要下山回去,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看见等在门口的秦雅,元熙心里直骂晦气,就应该在山上多待一会儿。 不等秦雅开口,这次他先声夺人,“你还敢来?也好,我刚想找你算账。” “秦雅,我跟你是有什么过节吗?” 秦雅被问懵了,下意识摇了摇头,回答道:“没有,我们没有什么过节。” “哼,那你为何要写匿名信举报我?要不是你,我现在还在城里呢。” 这话一出,秦雅瞳孔地震,她暴露了?不可能。 她不敢相信反驳道:“元熙,是不是有人跟你说了什么胡话,我好好的为什么要举报你,对我也没有什么好处。” 元熙不屑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我哥发动人脉亲自查的,还能有假。” 这下子秦雅无话可说,她知道两人撕破脸皮,想沾陈元熙的光是不可能了。当场拉下脸,接着反驳了几句,死不承认。 元熙也不在乎,只是在她转身走的时候,给她加了个精神暗示,让她碰见他自动回避。可别来打扰他了,烦人。 开门进了院子,其他人愤愤不平,对秦雅进行讨伐。 “真是个小人。” “还厚颜无耻的找上门跟你求助,我呸。” “就是,脸皮比城墙还厚。” “……” 只能说因为各种原因,大家对这种人都没什么好脸色。 元熙看着他们同仇敌忾的模样笑了笑,等他们发泄完情绪,开口劝了几句,结果得到了一个善良心软的标签。 元熙:……没错,我就是这么善良又心软。
第23章 七十年代知青23 “咚咚咚。” “元熙哥,我们来了,你在家吗?” 他花糖果雇的小童工过来了。元熙开门,门外十来个孩子,四五岁到十来岁都有,身上的衣服满满的补丁,脚上穿着会露出脚拇指的鞋,面黄肌瘦。 这些大部分是村里条件比较差的几户人家的孩子。小部分家里条件好点的也就脸色好看点,衣服上的补丁少点。 铁蛋家只有奶奶和妈妈,他奶奶是寡妇,他妈妈也是寡妇,还有个弟弟,一家四口日子过的很拮据。有村干部镇着,明面上村里没有人欺负他们家,但是暗地里还是有不少人家嫌弃他们家,说他们家是‘寡妇门’,不让自家小孩跟铁蛋他们玩。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铁蛋小小年纪就懂得为家里人分忧,主动带着弟弟铁柱上门推销柴火。 想起那天的场景,元熙真心觉得这孩子只要不长歪,以后肯定会有出息。 照旧摸了摸铁蛋聪明的小脑壳,问道:“这次是要糖果还是要钱?” 元熙以一分钱一筐的价格收柴火,或者是用同等价格的糖果付款。 铁蛋带着弟弟第一天卖了五筐柴火,拿到了五分钱。他奶奶跟妈妈第二天就找上门道谢,想把钱退回来一部分,当时那个场面要不是许文杰锻炼出来了,这场极限拉扯他们四个人就输了。 后来是村长过来才拍板定下。 从那以后,铁蛋带着弟弟天天捡柴火,五筐起步,最多的一天可以赚一毛钱。 过了几天这事村里其他人也知道了,捡柴火的队伍逐渐扩大,元熙也是来者不拒,集齐过冬的柴火简简单单,院子里放柴火的棚子扩大了两次,最后把村长家的柴火都包了。 “一颗糖,其他的都换成钱。”铁蛋看了眼弟弟决定换颗糖吃。 这是他第一次换糖,元熙稀奇的多看了两眼。去屋里拿了一包奶糖,在铁蛋手心里放一颗糖,然后从口袋里拿了四分钱给他。 依次给这些孩子换了糖或者钱,有些手快的已经拆开包装塞进嘴里,甜滋滋的糖果在嘴里化开,开心的眼睛都眯起来,全身心体会嘴里的好滋味。 铁柱看着糖果流口水,眼里的渴望都快溢出来了。他也懂事,没吵着要,乖乖等着哥哥的分配。 铁蛋回到家,拿着水壶把奶糖泡开,倒了四碗糖水,一人一碗。 “哥,好甜啊,真好喝。” “铁柱慢慢喝,明天哥哥再换一颗。” “真的?哥哥真好。” 两个大人又心疼又感动,流着泪两人分了一碗,剩下的说什么也不肯喝,留给两个孩子。 ……… 自从元熙等人发话想要换山上的土特产后,周茂也是尽心尽力,在村里联系了几户口风紧的村民。 几人带着东西上门交易。 这事在村长那过了明路,周茂留了一些家里吃用,剩下的都拿到隔壁跟元熙换钱换票。 “茂哥,你想换什么?”元熙看着桌上摆着的一袋袋山货问道。 种类还不少,黑木耳、野板栗、山核桃、银耳、松子……应有尽有,可见周茂平时没少上山。 周茂犹豫了一下,还是先换了两张心心念念的肉票,剩下的换了三尺布票,一斤红糖,五块钱。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15 首页 上一页 1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