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率领大部队赶往永平府,只留下了姚广孝协助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并告诫自家大胖儿子只能坚守,不能出战。为了更好的引诱李景隆,朱棣还撤去了卢沟桥的守兵。】 【然后李景隆就得到了朱棣带着大部队赶往永平府的消息,直接率师赶到北平,经过卢沟桥时见到没有守兵,喜不自胜,认为朱棣已至穷途末路。】 洪武年间,众人谁不是跟着朱元璋从零开始打下的天下,都无语了。 谁给这小子的自信? 曹国公已经羞的满脸通红,没想到自家儿子能力不足还如此自信,连忙跪下请罪:“微臣教子无方,还请陛下恕罪。” 朱元璋直接叫了起,心中有些微妙。 虽然老四干的是谋权篡位的事,但也是有因在先,还是靠自己从边疆打进京城的。当爹的嘛,最怕老子英雄,儿子狗熊,心疼文忠一秒。 以朱元璋的眼力不会看不出朱允炆太容易受到文臣操控裹挟,缺乏一个上位者应该拥有的决断,长此以往都不知道这大明到底还姓不姓朱! 轻叹一口气,朱元璋眼神一狠,标儿不在,时局如此,只要大明能够在老四手中更好的发展下去,谋逆便谋逆吧。 【此时的城内,朱高炽严密部署守卫,组织精锐守城,更有大名鼎鼎的黑衣宰相姚广孝辅佐谋划。李景隆果然由于心急,号令不严,指挥失当,几次攻城都铩羽而归。】 【当然朝廷的军队中也不是没有人才的,都督瞿能曾率领精骑杀入张掖门,但由于李景隆贪功猜忌,不给后援支持,命令他与大部队一起进攻。】 【然后就理所当然的失去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战机,让我们再次替朱棣感谢李景隆的帮助!】 曹国公:已经麻木了,勿cue,下朝就回家好好教育儿子(狞笑)! 【而此时的朱棣已经击败了永平府的敌军,并决定去拉自家好弟弟宁王一起干大事,前面已经提到过了。】 宁王(疲惫微笑):入伙和入土我总要选择一个的。 【这其中就不得不提到我们的大胖儿子朱高炽的功劳,朱棣行动的一切前提就是北平城绝对不能被攻破。】 【但我们都知道此时北平的守军数量并不多,面对数倍的敌军进攻,朱高炽几乎坚守了一个多月。】 永乐期间,朱棣看着自家大胖儿子,心下了然。高煦虽勇猛善战,但大明更需要一位仁和之君喘息修养,想来未来的自己考量之后还是选择了高炽。 只是,自家儿子确实该减肥了!天幕一会儿大胖儿子,一会儿胖皇帝的,明天就让他给老子锻炼去! 【特别是在朱棣拿下大宁的消息传来后,李景隆加紧了攻势,同时进攻北平九门。朱高炽顶着巨大的压力,出乎意料的遣人夜袭李景隆的大军,为自己争取了喘息时间。】 【而且在这场守城战中,燕王妃徐妙云临危不惧,身先士卒,激励全城百姓的妻子儿女共同守城,为朱棣保住了后方大本营。】 洪武年间,小朱棣悄悄红了脸,捋走自己从小和徐家妹子一同长大,将来肯定要娶她进门的! 老父亲徐达:有点欣慰自家女儿如此出色,也有点想揍朱棣这个拱自家小白菜的臭小子! 【在朱棣征战前线,也有两个儿子朱高煦和朱高燧继承了他的军事天赋,勇猛征伐,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了大功。】 【朱允炆这边嘛,看似人手众多,实则有本事的没几个。】 朱允炆:(崩溃大哭)...... 【很快,获得宁王馈赠的朱棣在会州整编军队,兵分五路,向南进军,并且渡过已经结冰的白河打败了李景隆的哨探部队万余人。】 宁王:是强抢!不是馈赠呜呜呜! 朱允炆:无人在意的角落,我的大军又损失了一万人。 【当天,燕军与李景隆大军在郑村坝发生了大战,连破对方七个营地,李景隆见战事不利,命令大军轻装撤退回山东德州。嗯,没错,这次他又给朱棣留下了数十万大军的粮草辎重。】 【更令人无语的是,李景隆撤退的太快,没有来得及通知围攻北平的友军,于是朱棣轻而易举的拿下了他们,顺手又收割了一波物资。】 洪武末年,朱元璋都无语了。李景隆这小子是一点文忠的本事都没有继承到啊,这哪里是去平叛,简直是去资敌啊! 下手的朱允炆已经气得不行,这个李景隆怎么回事!生怕燕王打的不够快吗? 朱棣嗤笑一声,大侄子也未免太小瞧自己这个叔叔了,这种货色也敢派来? 【郑村坝之战结束后,朝廷军队几乎损失了10万人,而朱棣的实力也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为了让朝廷大军疲于奔命,朱棣决定调转方向攻打山西大同,不过一月广昌、蔚州接连投降,朱棣兵临城下。】 【而此时的李景隆究竟有没有看破朱棣的计策呢?】 第14章 朱棣:感谢老铁送来的馈赠! 叶楚戏谑一笑:【不负众望,由于大同的军事地位要紧,李景隆并没有想到这可能是一出空城计,毅然选择出兵救援大同。】 【没想到燕军却退回了北平,让他的大军在冰天雪地中白白奔波了一趟,不仅损失了大量士兵装备,更是严重打击了大军士气。 【于是再三考量下,李景隆不得不写信给朱棣请求停战。】 【最戏剧性的是燕军在出兵大同的路上意外遇到从蒙古来投降的军队,顺手就收编了。比起朝廷这边倒霉不断的境地,朱棣起兵之后可以说是如有神助了。】 洪武初年,朱元璋摇了摇头,山西大同乃是历朝历代的军事重地,加上天寒地冻行军不易,哪是轻易可以攻破的? 底下的大臣都暗暗瞟向小朱棣,难不成燕王真有天命加身? 朱标也是轻轻叹了一口气,不难听出允炆性格仁弱,又缺少谋断,还派出一个同样青涩的李景隆去平叛,也怪不得四弟心有不服。 【其实在靖难之役中朱棣也并非一帆风顺,好几次差点丢掉了性命,但每次关键时候总有神风相助,所以朱棣也喜提了“风系魔法师”的外号。】 明初众人:? 小朱棣挠了挠头:什么是风系魔法师啊? 【在著名的白沟河之战中,朝廷大将瞿能父子勇猛冲杀,绕后攻击燕军得手,将朱棣包围在了大军之中。】 【朱棣率军突击,冒着箭雨,先后换了三匹马,射光了三筒箭,宝剑也被砍断,几乎已经要到穷途末路。】 【还好他急中生智,在河堤上高举马鞭假装援军来到,李景隆果然上当,减缓了攻势。而此时朱高煦也引兵前来救援自家老父亲。】 【不过虽然李景隆是个笨蛋上司,瞿能还是有眼力的,再次高呼“灭燕”,势要趁他病要他命,一举歼灭朱棣。】 【就在此时,一股旋风凭空出现直接刮断了李景隆的帅旗,军队瞬间大乱。】 洪武末年,本来听到自家皇叔已经被逼入绝境,朱允炆还暗自窃喜。谁知道突然出现的旋风不仅救了朱棣一命,还将胜利的天平彻底推向了他。 为什么朱棣总能逢凶化吉!凭什么!孤才是太子,才是真命天子! 上座的朱元璋坐在皇座上,即使他已经迟暮,也仍然还是那个予夺生杀的多疑帝王,光影明灭间几乎看不清他的神色。 一片沉寂的室内,几乎只能听见微不可闻的呼吸声。 天幕上,叶楚接着说道:【朱棣也趁机绕到后方放火,火势顺风蔓延,李景隆大败,瞿能父子也被朱高煦所斩。】 【而且不出所料的,李景隆又丢下了粮草辎重向南撤退回德州,经此一战,朱棣又收编了十余万降军,让我们再次感谢大明战神送来的馈赠!】 汉朝众人:...... 刘彻十分不解:“这个建文帝怎么还没有把李景隆撤走?再让他打下去,很快他的皇位就要换人坐了!” 卫青也是一脸无语,如果他是瞿能的话真是恨不得暴打一顿李景隆,白白错失了这么多战机,还老是拿自家物资送给敌人。 刘彻接着说:“而且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他已经送了好几次士兵给对方了,估计剩下的兵力也不多了吧?” 【那想必看到这里,各种观众也想到了,李景隆出征的时候带了五十多万大军,但白沟河之战后只剩下了十余万残兵退守济南。】 叶楚话音一转:【但是作为燕军的一员,李景隆怎么可能带着这么多的士兵回到朝廷呢?于是不出意料的,在济南之战时李景隆大败逃走,把剩下的军队一起打包送给了朱棣。】 李景隆(满脸通红):胡说!你才是燕王的人呢!你!你!你血口喷人! 朱允炆:呜呜呜,朕的大军啊! 【至此,数十万大军被李景隆丢的一干二净,朱允炆终于把他召回了南京,免去了他的职务,但是对于群臣请求立斩李景隆的上书,朱允炆还是置之不理。】 洪武初年,朱元璋算是听明白了。合着老四能够这么快的积攒兵力,离不开这个李景隆的鼎力支持啊,五十万大军愣是一战未胜! 曹国公李文忠已经开始怀疑人生了,自己和夫人都是聪明人,怎么自家儿子如此无能! 小朱棣嘿嘿一笑,你别说,自己确实得感谢这个李景隆送来的数十万大军和粮草辎重。 贞观年间,李世民一想到如果自己派去的将军不仅没有打赢敌人,还几乎把人赔了个干净,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开始急促了。 此时的朱允炆也确实开始头晕了,被气得!自己拼死拼活凑出来的大军都便宜了燕王!啊啊啊啊,李景隆,孤要杀了你! 【所幸这次朱允炆终于挑选到了合格的统帅,在右参政铁铉和盛庸的带领下,朝廷一举夺回了德州与济南,并且接连大败燕军。】 【尤其是在东昌之战中,朱棣中计陷入了盛庸的重重包围圈中,数次拼杀都未能逃脱,燕军被火器所伤损失惨重。】 【朱棣的爱将张玉为救援朱棣战死沙场,最终在朱能的掩护下才逃离了战场。】 永乐年,朱棣面露沉痛,世美离世已经数十年了,当日东昌为了救我闯入阵中,力竭战死,就算是再多再好的追封嘉赏,他也回不来了。 【此次大战,朱棣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回北平。其实在东昌之战中朱棣多次濒临险境,但是由于朱允炆有“毋使朕有杀叔父之名”的旨意,大军既不敢伤害朱棣又难以活捉,才给了朱棣逃出生天的机会。】 洪武末年,虽然已经对朱允炆的秉性有所了解,但听到此处还是不由怒上心头,指着朱允炆喝斥:“愚蠢!妇人之仁!” 朱允炆惶恐不堪,伏地解释:“孙儿也是顾念到叔侄之情,不想让四叔丢了性命!”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72 首页 上一页 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