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首页 > 无限流派
收藏  反馈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作者:蒙娜丽鹅   状态:完结   时间:2024-04-06 02:10:04

  自从上次被幕中女子提及,颜真卿写字便更加勤奋。

  果然,没过多久,圣人的召令就来了,召他入长安定是有不错的待遇。

  他得多谢这巨幕。

  而幕中女子这话,也是在夸自己吧。

  因自己而使文章有名,听起来挺不错。

  【后来到了北宋时期,张耒为这碑文写了一首《读中兴颂碑》,在这首诗中,他并不像元结一样赞颂唐玄宗父子的功绩,而是夸赞当时为收复两京而立下赫赫战功的郭子仪,但是他真正表达的是对自己的仕途不顺的感慨。】

  李隆基已经给郭子仪以及幕中女子所提及的一些功臣加官进爵。

  这其中也有为李亨求情的,还不少,他一概没理。

  李隆基一向没把太子放在心上,当然了该有的教导也没少,只是没想到他背着自己倒也干了不少的事。

  然而现在李隆基也明白了,若是连自己都看不上,那他定然是有问题的。

  所以现在对李俶,他得费点心思。

  【因为我们说了,张耒是苏门四学士,而那时苏轼作为元佑党人被流放儋州,与他走得近的这些人自然而然就被针对了。】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夕阳西下,耀眼的日光洒在这片南方岛屿上,让整座岛都渡上了一层金光。

  苏轼有些感慨,因为自己而受到影响的人还真不少。

  以往他从未后悔过自己的做法,可现在他却有些动摇了。

  虽然高洁之士一向让人钦佩,但生前身后名是多少人能做到的。

  生前的名声并没有那般重要,他自己并没多大所谓,但他们有时也该韬光养晦,至少别影响了他人。

  虽然这样的决定很令人痛苦,虽然留在朝中或许也不一定能让他们得到自己想要的。

  可他们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针对张耒的这首《读中兴颂碑》有许多的和作,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李清照的这两首,值得一提的是,这时候的李清照才十七岁,我们来看看她的这两篇作品。】

  【其一,“五十年功如电扫……虽生已被姚崇卖。”】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女子将诗歌朗诵了一遍,李隆基怎么听着怎么像这开头是在说自己。

  自己不止活了五十岁,难道是在位时间?

  可是五十年?

  大约是幕中女子所说的概数。

  根据女子所言,自己在位四十四年……

  何意?

  他怔愣了片刻,是说他最后就……人们就只记得自己在华清宫的事情了?

  是要将他的功绩磨灭吗?

  五十年如电扫又如何?

  若是可以,他顷刻就可以将华清宫夷为平地,只是这么做劳民伤财,恐怕又是另一番的唾骂了。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唐玄宗在位多年风驰电扫,最后只剩下了华清宫的残花败柳和咸阳道上的野草,这里的五十年功指的应该是唐玄宗的在位年限四十四年,也是整个唐朝由盛转衰的时间,而华清宫就是我们知道的唐玄宗常带杨贵妃去的始建于唐太宗时期一开始被称为温泉宫的行宫,这里的咸阳咱们就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猜一猜其中的意思了。】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眼眸微顿,这还跟自己扯上关系了?

  温泉宫?

  那不会再有了。

  恐怕也不用他下令,估计也没人敢去那骊山了。

  不过以防万一,他还是得做点什么。

  干脆改为校场?

  【在旧唐书中有记载唐肃宗收复长安后,迎接唐玄宗回朝时的场景,这两个人作为帝王,心眼子有八百个那么多。】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这话李隆基又不爱听了。

  什么叫八百个心眼子?难听。

  此处该又是要讽他们了吧?

  【当初唐玄宗西逃,还是太子的唐肃宗在灵武称帝,但是他这时候称帝其实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好在唐玄宗脑子还没有完全胡涂,知道这个时候的主要矛盾还是在一致对外上,所以并没有与他正面刚,派了些人去看着唐肃宗,并不想就这样放权,而唐肃宗也在想办法夺取权力让自己的地位稳固,其中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平定安史之乱。】

  李隆基表情微沉,这虽算得上是在夸他,但只要一想起那样兵荒马乱的场景,任谁也高兴不起来。

  从目前幕中女子透露的情况来看,李亨也确实做到了。

  自己培养的人,便是怠慢了,也不是个彻头彻尾的草包。

  但倒是也不必把这些心思都放到他身上来。

  【事情的发展也还算顺利,所以就有了后来“肃宗具法驾至咸阳望贤驿迎奉”的场面,从这事情后,安史之乱对于李隆基来说已经结束了,皇帝的位置也已经不是他的了,后来唐肃宗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将李隆基时的许多旧臣都外放了,他也完全没有办法,所以此处我们结合这样的历史事件再去看这一句“华清花柳咸阳草”就简单点了。】

  实在凄凉,被自己的儿子这般算计。

  李隆基也不气,他气不起来。

  他试想,若是自己处于那样的情况下,或许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或许更过分也不定。

  他身下的位置谁都想做,但并不是谁都能坐得稳的。

  甚至是他自己。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五坊是唐玄宗设置的狩猎的机构,专门供他玩乐的,后来人们常用“五坊小儿”比喻不务正业的人。这两句的意思是,五坊不知养了多少的斗鸡,而斗鸡的人这里肯定是指的李隆基,沉迷酒色像是不知道老似的。】

  这些天李隆基连后宫都没怎么去过,更别提这些玩乐之处了。

  听幕中女子说得越多,他才发现自己有那么不象话的地方。

  不过这些小错处已经打击不到他了。

  幕中女子说得越多,越能让他展现自己痛改前非的决心。

  【然而“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安史叛军来得猝不及防,这些逆贼也是奸诈雄才,也是有点厉害的,要不然不可能打到长安去,所以其实李隆基手底下有很多的人才,但是他没能利用好,这是他后期的很大一个错误。】

  这问题李隆基早就意识到了,他近来也在思考一些识人之术。

  敢玩弄于他,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他绝不会再给这些人机会。

  除了他,其他帝王也开始担心起这事情来,各自都更加小心了些。

  这李隆基的教训实在是有些可怕,由不得他们不多想。

  识人不清有时候是要灭国的。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勤政楼在长安兴庆宫西南,这两句的意思是胡人打到了长安皇城,城内的好东西都被糟蹋了。】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这些胡人当真可恶啊!

  最近边关传来的消息并不怎么好,让刘彻更加痛恨那些胡人。

  卫青已不在年轻,但却还有点胆识与谋略。

  刘彻心中有些动摇,他既想着让卫青帮自己培养人才,又怕卫青没能成事,反倒浪费了他的才能。

  若是他把北方胡人都解决了,哪还有这么多麻烦?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为什么打仗老是失败呢?那是因为运输荔枝导致许多马匹累死。这里肯定不单单是指这么一件事情,只是从这么一件事就能够知道李隆基那时候的贪图享乐,安史之乱很大一部分的错都应该归结到他身上,这应该是不可否认的。】

  这事情没人能反对,就连李隆基自己也不行。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许多人对此时还是愤懑不已。

  可圣人罪己诏已下,他们总不能还追着不放,也只能自己难受着了。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尧舜的功德已经很高了,何需用文字夸赞?“着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立碑歌颂可真low,更何况还叫颜真卿那样的大书法家来刻石山崖。

  “low?”

  颜真卿重复了一下这个新鲜的词。

  这巨幕有神力,能让他明白这个词是不好的意思。

  所以他一直以为夸赞自己的诗句其实并不是夸赞。

  可诗句中又确确实实是在夸他不错。

  但颜真卿却高兴不起来,甚至觉得这个后世的小姑娘的诗句说得有点道理。

  此等中兴,有什么好夸赞的呢?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稿人心开。”郭子仪、李光弼的忠心无需猜疑,苍天和人心都不愿再生祸乱。“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商朝应该对夏朝的教训深以为戒,史书的记载如今都还存在着呢。意思是我们宋朝也要总结唐朝的经验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这道理就简单了,众人都明白。

  但是这样的话从一个女子口中说出来还是叫众人觉得不可思议。

  尤其是许多女子都十分不解。

  同为女子,这李清照如何比他们多懂得这么多呢?

  这就是贵人家的姑娘吗?

  然而许多贵人家的姑娘也同样不解,她们不是没有读过书,可基本不会去关心这些。

  她们倒是没有羡慕李清照,也不是完全没有,毕竟她可是被后世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人,但是她们更多地却是觉得李清照有些古怪。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难道你不知道吗?当年张说虽多机谋,却还是被即将死去的姚崇算计了。】

  【张说和姚崇同朝为相,两人互相看不惯对方。这个张说又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凡是得罪他的人都没什么好下场,根据《明皇杂录》记载,当初姚崇将死之际告诉自己的儿子,自己若是死了张说肯定会报复自己家的人,于是他就给自己的儿子出了个主意。】

  【原来,张说很喜欢一些珍宝器皿,于是姚崇就让自己儿子在灵堂摆上这些东西,两人虽然关系不好,但是为避免落人口实,张说一定会去吊唁,果不其然他就去了,等他去了之后看到那些东西确实表现出了喜欢,姚崇的儿子就说,这些好东西埋了可惜了,于是送给了张说。这时候才请张说为姚崇刻碑,拿人手短,张说自然不好不答应。】

  【可他没想到的是,等他一走,姚崇的儿子立马就把东西送到了唐玄宗面前,请唐玄宗批准刻碑并马上动工,也算是过了明路。】

  【等张说反应过来时,木已成舟,碑都刻好了,碑上都是夸姚崇的话,他自己本人夸的,若是再对姚崇家做点什么不该做的,那就是打自己的脸。】

  【借用这个办法,姚崇得以保全自己的后人。】

  【这故事是真是假我们不知道,但这里的意思应该是说张说虽然机警、工于心计,但是也会着了道,这里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郭子仪和李光弼是一致对外的,他们不相互猜忌,因而成功平叛。所以还是要总结经验,以史为鉴。】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