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首页 > 无限流派
收藏  反馈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作者:蒙娜丽鹅   状态:完结   时间:2024-04-06 02:10:04

  【这首词中也不是为了表达对于杨玉环和赵飞燕的谴责,之所以写两个女子,是在与前面的阿娇和娥眉妒相对应。】

  【咏史几句后,在结尾,辛弃疾忽然又转回到以景物描写,“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闲下来真是让人苦闷,这我们应该能理解,有时候太闲了,是喜欢胡思乱想,他说,别去倚栏远望,在那烟柳处,正有一轮夕阳,观之令人断肠。景随情动,不管你是欣喜还是忧愁,夕阳就在那里,但心情不同时看到的景却仿佛不同了,这里或许用惠能大师的那句话来表达比较好,“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王维静静看着巨幕。

  很多时候,许多事情还是要用佛语来解释。

  【看辛弃疾这一段时间的作品就能知道他大概怀着什么样的心情了,然而正如辛弃疾所猜想的那样,他确实惹人妒而不为众人所容,到了1181年,淳熙八年的时候,他就因为先时在湖北安抚使上下达的“得贼辄杀,不复穷究。”的命令被人以“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的罪名被弹劾,而后即遭罢官。】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辛弃疾明白,就算没有此事也还会有其他的事情。

  他总归是被那群人不喜。

  可是他又做不到去奉承讨好他们或者对不法罪行袖手旁观。

  有时候他就在想,会不会隐居对他来说才是最好的。

  仁者心动。

  那他不看到那些令他烦忧之事便也就不会心动了吧?

  【罢官之后,辛弃疾就住在了他自己设计的带湖庄园里,一时闲居一时爽,一直闲居就一直爽,在辛弃疾此后的人生里,他多数时间都在闲居。】

  辛弃疾痛心疾首。

  他何时爽了?


第128章

  辛弃疾

  【从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到公元1192年绍熙三年,辛弃疾闲居带湖,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此处度过,在这十来年的时间里,辛弃疾也留下了不少的作品。】

  【这些作品中有许多都是跟乡村生活相关的,看到那样的词句时,你会觉得辛弃疾好像真的在开心地隐居,其中我们熟悉的《清平乐·村居》就是这样的作品,这与他先前的词风大不相同。】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开心地隐居?多么讽刺啊!

  虽然这正是辛弃疾拼命想做的,可是怎么可能呢?

  他如何能在还有许多百姓正在 受苦受难的时候开心避世呢?

  可以被迫隐居,可以强迫自己不去做事,却没办法管住自己的心。

  他的心连同表情一起慢慢地沉下去,他要在此处待十年,意思往后的十年他都无法再有任何作为了。

  只这么一想,辛弃疾便觉悲从中来。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但看此句就已经能想象整首词的清新之感,这种感觉就像什么呢,清新得像小学课本上的插画,矮小的茅屋建于溪边,溪旁草丛青青,就像图片中这样。】

  幕中女子说完巨幕上出现了一张有些许鲜艳的图画,看起来有点奇怪,让许多擅画之人眉头没由地蹙了起来。

  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话。

  不如他们渲染之作,但却不算难看,不过确实看着觉得清新。

  某处,一中年人抱着自家娃娃看着巨幕,他摇了摇头并不喜这画,可谁知刚想到这里,怀中的小孩儿却指着巨幕咯咯笑了起来。

  中年人微怔,也跟着哈哈笑了。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半醉半醒间,吴语逗趣的声音听起来十分欢乐,抬眼望去,也不知是谁家翁媪,吴音指的是吴地的口音,但是跟我们现在说的上海、江苏一带的吴语又有所不同,他指的是今天的江西上饶,春秋时期吴国的口音。】

  【两句就将乡村那种质朴的场景给描写了出来,这里的人不像朝堂中的那些人心中充满了尔虞我诈,也不用很卷,大家都很闲,所以才能听到吴音相媚好。像我们现在也是这样,小区楼底下讲八卦下象棋的大部分都是老头老太太,哪有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

  辛弃疾不懂卷是何意,但幕中女子所说的大致意思他是明白了。

  说得确实没有错,虽然这诗是他之后才写的,但是他明白,如果不是他被罢官无事可做,他不可能看到那样的场景,即便是看到了,他也不会关注。

  他会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到大事上,这也是他自己想要的。

  可是如今,乃至日后,只怕只能关注些吴音相媚了。

  【而此时,辛弃疾家中的人在干嘛呢?“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这么一看辛弃疾的儿子还挺能干,“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

  【这首词写得十分生动,就像是一幅风俗画,将辛弃疾眼中的画面描绘了出来,写得那叫一个栩栩如生。】

  辛弃疾难得露出笑容。

  自己的孩子怎么看都是爱看的。

  然而他又怀疑这是否是对的,若他不是一个所谓的归正人,他能建功立业,那他的孩子的前途也会更好。

  不过看着孩子健康活泼,作为一个父亲,也能欣慰了。

  【这么一看,辛弃疾的日子过得应该还算不错,可是有时候周遭的环境越是热闹人就会显得越发孤独,他的闲居时光中有很多这样清闲的词句,但他也并没有忘记自己对于国家的担忧,他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就是此类。】

  巨幕方才出现前,辛弃疾正在看众人栽花,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而他自己也表现得挺愉快。

  但他记得幕中女子讲过的一句,“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所以其实他也并没有多欢乐,总觉得与他们格格不入,觉得他自己的归宿并不在此。

  【说起这个博山,就像面对赏心亭一样,也是辛弃疾很喜欢去的地方。他写了许多首有关博山的诗词,其中还有一首《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李易安就是李清照,我们之前说过李清照曾在《词论》这篇文章中吐槽了当时的许多词人,并提出词“别是一家”这样的观点。】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李清照和赵明诚对视一眼,他们二人都没想到会突然提到李清照。

  可这下意识的一眼让两人之间刚刚缓解的尴尬又卷土重来。

  李清照更加努力地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到巨幕上,其实再被提到她还是有些紧张,尤其是说到《词论》。

  对那些前辈的评论确实算不得好,很容易让他人误会。

  【易安体工造语善铺叙,但她是典型的婉约派,而辛弃疾是个典型的豪放派,按理说两者碰撞应该会水土不服,但大文人一般比较全能,所有这首词辛弃疾写得清新温婉语言明快,既似李清照之词风,又带了点他自己的风格,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下来去读一读,我们这里主要看看这一首《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识,李清照和赵明诚再次对视。

  他们二人常常在一处看书研究古物,时常遇到什么疑惑他们都会相商解决,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幕中女子说一般又不将那词说完,哪怕是给他们看看也好啊。

  两人面上无奈,随即又各自转头看向巨幕。

  【整首词突出的就是一个愁字,起笔“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年少时不懂愁,喜欢登上高楼,接下来用顶真迭句继续道,“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这个毛病是很多人都有的,那就是无病呻吟,为了写诗而写诗,尤其是刚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没想到大词人辛弃疾也有这样的时候?想来也是,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写词的。】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无病呻吟?

  这形容未免太贴切了。

  那些齐梁诗文不就多是无病呻吟吗?

  可他们有些人作诗一生亦是如此,又不是方启蒙。

  但有一点倒是让陈子昂注意到了,不知愁。

  如庾信那些不至于无病呻吟的文人就是因为遭遇过挫折,亦如司马迁所言悲愤著书。

  然而身处齐梁,日子不一定能有多好。

  还是与人之经历心情有关吧。

  【说起无病呻吟这个成语还是出自辛弃疾的词,他在《临江仙·老去浑身无着处》写“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后来我们就用无病呻吟来形容创作没有真情实感。】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以前与现在对比,如今知道了什么是愁,想说却动动嘴唇又给咽了回去,“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想说愁却没说愁,只说了一句“天凉好个秋。”】

  有些人头一次听辛弃疾的这一首词,他们怎么看怎么觉得这首词就是有些女子所说的无病呻吟之感呢。

  虽然大家都知道辛弃疾的经历确实值得愁。

  可他词中却什么也没提,真是让人不知该如何判断。

  【若是不明白辛弃疾愁的是什么,我们看到他的这首诗可能还是会觉得他在无病呻吟,但是我们已经了解了他的经历,代入进去一看就很清楚了,从前不知愁滋味,并不是因为他从前过得有多么的幸福,恰恰相反,他生长于动乱年代,从小就知道自己所处的土地是中原沦陷区,从小就知道自己该做的事就是收复山河,然而他为何不知愁滋味呢?】

  对啊,这是怎么回事?

  他明明从一开始就在为国家而担忧啊。

  怎么会还不知道愁呢?

  难道那时候还小,说的是孩童时候?

  【我想应该是他的祖父总是带他登高望远,告诉他哪里是大宋的土地,告诉他应该怎么样做才能收复失地,鼓励他一定可以做到,年少的辛弃疾对自己祖父的话自然深信不疑,所以一开始他是怀着必胜的信心投奔南宋朝廷的,我相信直到耿京离世之前,辛弃疾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然而自耿京离世,忧愁就开始慢慢占据他的生活。】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原来如此,若是这般解释也不是不行。

  岳飞心中惋惜,这样的一位爱国人士竟因为无人赏识而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

  听到这样的情况,他就像上次听到自己被奸臣所害而死一样。

  他希望辛弃疾能有一个好的结局,然而他也知道哪怕安宁一世,只要北方未被收复,辛弃疾的结局就不算好。

  因为他自己也是这样一个人。

  现在的办法就只剩下他努力一些,能够早日收复北方,直接从源头切断辛弃疾的忧愁。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如今的辛弃疾已经知道了愁的真正含义,登上高楼不再为了写词而寻愁,而是因愁而作词。】

  【前半阙不知道说什么而强行发愁,下半阙于愁而言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满腔的愁绪都化成了最后的“欲说还休”,辛弃疾很无奈,无奈中随口道:“真是好一个秋!”而秋自古以来为人所悲,整首词言浅意深,令人动容。】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