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首页 > 无限流派
收藏  反馈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作者:蒙娜丽鹅   状态:完结   时间:2024-04-06 02:10:04

  【如果说《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是在用浪漫的描写诉说他的愁苦,那么《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就是在用极致的抒情表达他的怨愤,这首词跌宕起伏,又是一篇不一样的妙作。】

  【这首词也同样有序交代了作词的动机,原来,他给铅山县的这些亭子园子都作了《贺新郎》的词,然后有一天坐在停云亭里看着风景甚好,就特别高兴,所以就写了这首词,意思就跟陶渊明的《停云》一样,差不多都是思念亲友的意思。】

  东晋。

  此人还挺有意思,给亭子、园子作词。

  跟他们一起来这山中的孩子多,众人都希望他能教这些孩子一些诗词。

  但只读不作,并不知他们学得如何。

  如此说来,倒是可以叫他们作些身边事物。

  稚童而已,了解的东西能有多少。

  【“甚矣吾衰矣。”这首词延续辛弃疾多用典的习惯用到了许多的典故,其中第一句是直接借用了《论语·述而》中的“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一句,我们之前提到过,孔子一生的追求就是修复礼崩乐坏的社会现状,复兴周公事业,因为这算是他的执念,所以他经常做梦梦见周公,但是后来一直到老他也没有实现这个理想,直到他清楚地明白自己已经没有希望,这时他也慢慢地开始梦不到周公,暗喻政治失意。】

  东周。

  孔子脸色未变,但弟子们都知道他心中定然不好受。

  功业未成那还有希望,即便前路艰辛,他们也能闭眼前行。

  可明知前方是死路一条,如今的努力还有任何的作用吗?

  然而,不做此事,他们还能做何?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真是让人惆怅啊!“我”这一生,好友零落,如今剩了几个?交游就是朋友的意思,欧阳修曾有“交游零落如此”之句,“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白发生了三千丈又如何,面对人间万事还不是一笑而过,这儿化用李白“白发三千丈”之句。】

  众人鲜少看到如此爱用典故的文人。

  一开始许多人还觉得辛弃疾不过是借他人笔端让自己的词句更加耐读。

  但是当许多人跃跃欲试,想要在心中借他人诗句写出一首象样的诗歌时却根本无从下手,就算写出来了也是不伦不类。

  许多人这时候才明白,原来不是典故的问题啊。

  【“问何物、能令公喜?”什么事能让“我”情绪高涨呢?“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里的妩媚并非我们寻常理解的夸赞人姿态的妩媚,它是化用的唐太宗李世民的话,《新唐书》记载,李世民有这么一句话,“人言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是夸赞魏征的耿直。我们可以把这里的“妩媚”看成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褒义词,比如说好,夸魏征是魏征的耿直,夸青山也就是夸他自己大概就是不为名利只为收复山河的气节。】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自己还说过这样的话?

  李世民也不敢怀疑,因为他打心眼儿里觉得魏征是个人才。

  当初他总劝谏先太子把自己安排他处,若非先太子不听谏言,自己恐怕如今也不能在此处了。

  只希望他是能真正为自己所用的吧。

  听幕中女子所言,应当也是如此。

  【“情与貌,略相似。”再一次强调他与青山是差不多的。】

  【“一尊搔首东窗里。”“我”坐在窗前搔头,“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想着当时陶渊明写《停云》的时候或许就是这样的想法吧,“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江左是指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联系上下文指的应该是南朝,这里说南朝那些追求名利的人哪里能懂得酒中妙理?】

  东晋。

  其他的不论,那些人肯定不懂酒中妙理啊。

  每次陶渊明看到那些人借酒桌商龌龊事时都觉恶心,为酒一场,竟下了他们的肚,当真是可惜。

  他们,根本就不懂酒。

  懂酒者,酒友也。

  陶渊明心中跳过几个名字。

  【“回首叫、云飞风起。”云飞风起间,我回头大喊,“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不恨“我”自己见不到古人,只恨古人见不到我的狂傲,“知我者,二三子。”了解我的人,不过二三子罢了。】

  【这个二三子出自《论语》“二三子以我为隐乎”,指的是孔子的弟子。这里具体指的是谁我们无从得知,或许是某个人,或许是某几个人,或许是古人,总之是了解他的人,可以让他引之为知己的人。】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其实辛弃疾已经满足了。

  他知道了不是没人懂他了。

  有人懂他,这后世之人懂他。

  即便不能实现理想,也不会全是遗憾了。

  【随着年纪的增长,辛弃疾的词写得更加的有分量,里面有他的壮志未酬,有他的知己难寻,有浪漫,有悲伤,有迷惘,还有对零落亲友的思念,虽大量用典,但却毫无堆砌之感。】

  【我们不确定辛弃疾能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家,但毋庸置疑,他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优秀文人。】


第133章

  辛弃疾

  【公元1199年,庆元五年,辛弃疾担任冲佑观主管,但没过多久就又罢官,第二年就又闲居于铅山瓢泉了。】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突然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

  他们这些所谓的壮志未酬的文人,不是根本没有做官的机会,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不停被调任各处。

  最为重要的是,他还觉得这难有转机。

  【辛弃疾心中的理想一直都是收复山河,但是做官时总会让他看不到希望,写出的作品都带着更多的深沉,相反在闲居事还能偶尔写出一些充满生气的词作,就像这首《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

  东晋。

  这不是与陶渊明一样吗?

  在官场要操心政事还要与那些人周旋,所写的诗歌自然也不会多欢快。

  他自己也只有在隐居时或念着隐居时才能创造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父老乡亲们争先恐后地说着风调雨顺,终于不用像去年那般皱眉苦脸了。“殷勤谢却甑中尘。”终于能告别甑中布满灰尘的日子了。“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树梢啼叫的鸟儿有时还真能劝住客人,小桃也淘气着开始吸引人了。“梨花也作白头新。”像是白头一般,梨花开了满树。】

  【用一个比较流行的词语来形容这首词就是“小清新”,像是吃了大鱼大肉或者米饭大饼后的一杯清茶,沁人心脾。因为背景的缘故,辛弃疾以及他的词都给我们一种沉重的感觉,而这首倒是生气勃勃,即便百姓们只是盼到了基本的风调雨顺。】

  【那时候的老百姓可不如咱们现在舒服,假如现在有个干旱什么的,且不说我们有人工降雨,就是国家的财政补贴也不至于让人吃不饱饭。】

  什么?

  人工降雨!

  众人都是一脸的惊诧。

  是祈雨吗?

  自古以来但凡天灾帝王多会行祈福仪式,但俗话说心诚则灵,真正灵的又有几回。

  偏偏这样的事情他们还不得不做。

  听幕中女子这话,怎么像是成竹在胸?

  众人心中都默默激动起来。

  然而幕中女子还是如同往常一样,只是提了一嘴,收敛笑容接着往下说。

  【公元1203年,嘉泰三年,辛弃疾已经六十四岁了,他又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主战的韩侂胄执政,他起用了许多先时被排斥的主战派官员,辛弃疾就是其中之一。】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辛弃疾腾地站起身来。

  韩侂胄!

  这说明还是有希望是吗?

  虽说他与韩侂胄许多的观点不同,但是他们至少都是主张北伐的。

  可为何幕中女子说他的理想未曾实现呢?

  难道是因为他年纪大了活不到那一日?

  应当是如此吧,辛弃疾如此想。

  遗憾自然还是遗憾,但总好过北方永远无法收回。

  【这时候似乎是他距离自己理想最近的一次,但似乎又是最远的一次,公元1205年,开禧元年,辛弃疾担担任镇江知府,此时的他已经六十六岁,朝廷看似重用他,其实只是在利用他的影响力,他一开始还心怀希望,到镇江也在积极准备着,然而当他发现韩侂胄轻敌只为功利时,提醒对方,意见却没被采纳,他认清了自己不被重视的事实,他登上镇江的北固亭,带着对功业难成的心痛,创作了千古绝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恍然。

  利用他的影响力。

  他一个所谓的归正之人,有何影响力?

  太看得起他了吧!

  纵使心中气愤,辛弃疾也没有表现出来,他不是早该猜到了吗?

  他就不应该心怀希望,那样便不会如此失望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京口这地方在今江苏镇江,当初孙权曾经在这个地方建都,然而在这历经千古的地方,当时征服交州九郡的英雄,如今已经无处可寻。】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孙权万万没想到会在此时提到自己。

  幕中女子已经许久没有提到过自己了。

  看来他在后世还挺受这些文人推崇的,至少比曹刘二家好些吧?

  幕中女子所说的事情就发生在几年前,如今想来竟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

  他,英雄仲谋,势必奋发图强,不负这英雄称号。

  【人都没了,当年的舞榭歌台,当年的繁华宫殿以及当年的英雄风流自然也随千年的风雨远去,“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斜阳下,那草树生长处的寻常街巷,听说是刘宋时期宋武帝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遥想当年,他带着精锐的部队北伐,那气吞山河的气势犹如猛虎。】

  东晋。

  谢灵运等人面色灰败。

  幕中女子还是第一次明确地提到刘裕称帝。

  其实她上次所说的刘裕代晋足以让他们的信心土崩瓦解,不过是强撑罢了。

  如今已经有许多人投奔刘裕,他自己又该何去何从呢?

  “气吞万里如虎……”如此评价,他们如何能破?

  【然而英雄总会迟暮,宋武帝老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裕的儿子,也就是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他想象霍去病一样封狼居胥,其实封狼居胥就是在获得显赫战功后的庆贺仪式,普通的战功你庆了,别人看不起你,所以虽然它只是一个仪式,但却几乎可以说是许多武将的梦想,这个刘义隆也不例外,元嘉是他的年号,草草二字也不用我们多加解释,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只想着战功,最后只落得仓皇北顾,面对北魏南征,也只能登上高楼慌忙北望敌情。】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