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首页 > 无限流派
收藏  反馈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作者:蒙娜丽鹅   状态:完结   时间:2024-04-06 02:10:04

  “这……这这这……这女子怎么能说人是动物呢?”

  众人不懂幕中女子的意思,但是却看懂了南唐的下场。

  果然这样的做法是行不通的,真当老百姓都是没脑子的吗?

  如此看来,南唐灭亡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而这些李煜不可能不知道,在他的努力下,南唐依旧在走下坡路,这虽不一定全是必然,但却也是一个不易打破的困局,事实证明他也未能打破。然而,他的悲怆远不止于此,李煜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物,而有时候悲观的人似乎总伴随着更加悲情的命运,李煜的生命中也时常发生一些让他更为悲伤的事情。】

  李煜想,若是能破局,他如今还会在此处吗?

  听幕中女子之意,应是她也不知如何破局,不然她定会说的。

  而他的悲怆,还能有比国破家亡更为悲怆之事吗?

  没有。

  在另一个时空,扶月抓住了重点。

  她想明白了。

  做人就不能太悲观,总是愁眉苦脸只会遇上更倒霉的事。

  她要打起精神来。

  拍了拍因摔跤而脏兮兮的裤子,扶月又往前走去。

  【北宋干德二年十月,李煜年仅四岁的次子因病去世,他万分悲痛,写下五言律诗《悼幼子瑞保》,在这首诗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李煜信仰佛教的一些反映。】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丧子之痛难以消除,而这种痛却也只能独自受着,为何是独自呢?这是两人的小儿子,大周后自然也是宠着爱着的,但是或许跟丧子之痛也有关系,大周后在此时病重,并于同年十一月病逝。这对于李煜来说,可谓是双重打击。】

  他的命运让许多百姓也忍不住为之叹息了。

  虽然他们连温饱都无法解决,却还是忍不住为那样一个父亲哀叹。

  为人之父母都不容易。

  想来做君主也不容易,想到此处许多人又感叹李煜不争气,怎么不再努把力呢?

  【“雨深秋寂莫,愁引病增加。”秋日寂寥,雨声点点,这样的愁苦只能是更添病痛,只能立于风前将这愁苦独自下咽,“咽绝风前思,昏朦眼上花。”就连眼前也是一片朦胧。】

  【在这无尽悲伤的时候,李煜想到的是宗教的救赎,他说:“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空王”是对佛祖的尊称,“穷子”是佛教用语,指的是无家可归的人,而“迷家”的典故出自《艺文类聚》,最初指的是物是人非之意,相传东汉时期有个人得道成仙,回到家乡之后发现没有人认识自己,于是他就化作一只鹤,谁知一个少年挽弓欲射,他便道:“去家千岁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后来佛教徒用迷家来表示迷失路径请佛指引。】

  【佛祖请怜惜“我”,为“我”指引前路吧。】

  然而这次佛祖也无法为他指引道路了。

  李煜明白,这次没有人能帮得了他了。

  就像他的孩子他的大周后不会再回来,他的南唐也不会再回来了。

  过去的岁月都不会再回来,他也没有前路可去。

  【陆游的《南唐书》记载,李煜的次子是因为在四岁的时候在佛像前玩耍,然后猫把灯摔在地上,因为被声音吓到,故而重病,《南唐书》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是真实可信的,只是这样一个令人唏嘘的理由只显得李煜更加悲哀了。】

  【可是这还不算完,刚才我们说了,大周后在一月后就因悲痛而亡,而第二年,也就是公元965年,干德三年,李煜母亲太后钟氏卒。】


第139章

  李煜

  【李煜写了许多的词怀念故去的大周后,比如《感怀二首》,比如《梅花二首》。】

  这人还真是个痴情种啊,许多人都这样感叹道。

  或许就是因为将太多的心思都放在这男女之情上所以才会连国家都守不住吧。

  是不是因为他失去大周后,所以才颓丧不振了?

  【《梅花二首》一首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主要叙事,而绝句主要抒情,深刻地表达了他对于大周后娥皇的感情。】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阑边。”首句写当初心心念念移栽梅花的地方是在曲折的栏杆边, “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当初约好了等梅花再开时共同游赏,还担心会开得不好,于是做好了错失,为梅花做遮风的步障,让梅花可以沐浴月光可以灌溉泉水,“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可是谁能想到一切都料理好了,约好的人却没了,“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清,乾隆年间。

  天儿冷了,雪也落了下来。

  院中冬梅香气阵阵,让曹雪芹记起儿时与姐姐妹妹们在院中赏梅时的场景。

  方才他就在想,或许他与李煜是同一类人。

  长于妇人之手,所以他才和李煜一般踟蹰犹豫。

  可这样说也不正确,谁说妇人就不能坚毅果敢的呢?

  人间百态,这世间就该有各种各样不同的人。

  【一首很简单的诗,将李煜对大周后的思念都展现了出来,每一句都很细腻,都能让我们想到当时的场景,其实诗词字少,主打的就是一个言简意赅,能写得细腻也是一门技术。】

  【其二一开始就承接了上一首的结尾,“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东君指的是春神,失去了梅花的主人春神却不知道,还是让梅花争相开放,“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就算还开在去年的枝头上,再香又有什么用?】

  上一首更加细腻,这一首就当是言简意赅了吧。

  李煜的词他们是没有怀疑过的,只是从前只觉他的词矫揉造作。

  如今再读众人仿佛更能体会他的情绪了。

  也更能体会到那些泣血的词是从什么样的词发展过来的。

  或许……若是没有南唐的灭亡,便不会有那后面的词,他可能一生都只能写出这些伤春悲秋的感伤之作。

  这就是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啊!

  【这两首词是思念、是悲伤、是物是人非,这些复杂的情绪在那个时候充斥了李煜的生活,然而即便他如此不舍,后来却还是迎娶了小周后。】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什么?

  玉真观内。

  李冶还幻想着这个与自己同姓的帝王能打破薄情一词就看到了这样的一出。

  不过女子说得如此惋惜,难道是因为被逼无奈吗?

  【公元966年,干德四年的时候,李煜派人去南汉相约一起臣服宋朝,谁知道派去南汉的人却被扣住了,赵匡胤决定攻打南汉,南唐这时还算安全。大概是觉得南唐的处境如履薄冰,于是李煜暂时将更多的精神放到了一些虚幻的事宜上,在公元967年,干德五年的时候开始大修寺庙广增佛徒,期望佛祖可以给南唐一条生路。】

  唐,元和年间。

  把希望寄托于这些虚幻之事是最没用的了。

  至少韩愈是这样想的。

  若是可将希望寄托于佛道,那屈平不会自投汨罗江,曹植不会辗转难眠,李白也不会沉醉美酒与山水,他们会理想成真。

  【公元968年,开宝元年,李煜三十二岁,这一年南唐大旱,宋朝还赐了米麦十万石,十一月,李煜娶了娥皇的妹妹,史称小周后。】

  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

  那些年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为何幕中女子说得如此简单。

  想那年大旱,那于他们南唐来说才是雪上加霜。

  若是没有宋朝接济,或许还有更多的百姓遭殃。

  宋朝那些人不是黑心黑肠,在面对百姓方面,他们甚至比自己做得更好。

  但是自己是南唐的帝王啊,若一开始就不是那他不会放不下,可是他是啊,他与大宋,始终是敌对的。

  【李煜很宠爱小周后,甚至超过了之前对大周后的喜爱,也为小周后留下了许多首词,比如《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写的就是两人正午私会的场景,虽然写的不是什么正经场景,但是却也不会让人觉得低俗。】

  李煜闻言脸色变了变。

  虽说他觉得这词并没什么不妥,但似乎不大适合这时候拿出来提。

  这不过是他随意而作,不低俗,却也不怎么正经。

  而且,他那时作为一个帝王,与人私会那象话吗?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像蓬莱仙境的院中有像仙子一样的女子在堂中酣睡无人可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翠云指的是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这个要注意一下,枕头被抛开,头发乌黑亮丽,衣服上还残留着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偷偷进来时,珠帘一动惊动了女子的梦,两人相视一笑,眼中无限深情。“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此词与那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异曲同工啊!同是男女之情,同样的心动。”

  茶楼内人多,侃侃而谈的人自然也就更多了。

  “那怎么能相同?”

  “就是,一个是情窦初开的心动,一个是私情,是私情啊!”

  总不能因为这私情的主人公是帝王就当私情不存在吧。

  不过私会之言是幕中女子所说的,具体什么情况无人能知,只一个潜字那说明不了什么吧。

  但若真私会了,那才是……

  真不知该如何形容这李煜了。

  【这首词虽然写得生动活泼,但其实内容并不怎么吸引我,这首词与《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是姐妹篇,《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写的是男女晚上幽会的场景,这两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964年,而那个时候,李煜次子病逝,大周后病重,他居然还和别的女子私会。】

  “呸!”

  扶月没忍住呸了一声。

  她就知道大部分的男的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更何况这幕中女子说过的纵情声色的男子。

  他如此一做,方才写的那些情诗就都成了一个笑话。

  【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说不好这事情谁对谁错,只能说一句“文人风流”吧。】

  不知为何,女子说到此句轻轻地笑了一声,有些轻蔑。

  先时众人总把风流挂在嘴上,谁都想象那建安、正始名士一般风流,可是现如今大家都尽力不提这二字,即便他们懂了以前之风流与后世之风流是不同的。

  甚至他们感受到了幕中女子所嘲笑的意义,她嘲笑的不是别的,而是那些把风流当做遮羞布的人。

  以往若说到这样的事众人总是一笑了之,就像是文人做这样的事情就是理所应当的似的。

  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不忠呢,不过就是风流罢了。

  可现在,大家就连想也不敢这般想了。

  【公元971年,开宝四年,赵匡胤灭南汉,李煜十分担心,于是他自请去掉南唐国号,改为江南国,称江南国主,遣李从谦和李从善两次去宋朝朝贡,后来赵匡胤虽然答应了不直呼其名的要求,但是却把李从善给扣留了下来,李煜越来越担心,没办法只能整日设宴酣饮,逃避现实。】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