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杜甫现在对唐王朝失去信心,但是当他看到专属于唐王朝天子的乐曲被别人窃取,他也顾不得失望了,只想着控诉对方大逆不道。 杜甫才是真正地一心一意为国为民的人。 是自己和太子没能留得住人才。 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儒家,又是儒家。 为何儒家的思想能够刻在那些人的骨子里? 那他要是对这儒家思想加以约束,再将自己的想法注入其中,那是不是可以让后世都把他嬴政的话刻在骨子里? 不过这想法只在他的脑子里晃了晃并没有说出来。 还有杜甫提到的这仙人,女子都没有反驳,那女子之意到底是有仙人存在还是没有仙人? 如果没有,那女子又是如何出现在他们这地方的? 【在这里他关心着国家大事,也关心着文坛的变化,同时当然也关心着自己的这个小家。】 【然而,在761年,上元二年八月,成都大风,让杜甫那本就不坚固的屋子雪上加霜,后来甚至漏雨。】 【面对这样的场景,杜甫想到的就是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于是在他自己遭受苦难的同时,他写了那首沉雄壮阔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困了,晚安。 祝大家假期快乐~
第58章 杜甫(小修) 【我们都说成年人的崩溃只在一瞬之间,杜甫在辗转各处之后,终于在成都这个地方勉强找到一个栖息之所。却没想到突遭大风大雨,这种无力的感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知道。】 【在这种负面情绪的累积下,很有可能摧毁人的心志,但是杜甫却因为自己的经历依旧关心着人民的命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第一句就用了一个“怒”字赋予了秋风人的属性,仿佛是老天在对他的安生日子不满,将他好不容易盖好的屋子卷走了好几层屋顶的茅草。】 东晋。 陶渊明看着杜甫的诗句,心中竟感觉有些迷茫。 他将自己代入到杜甫的生活中,若他是杜甫,他或许早已经找个地方隐居起来了。 先时看到苏轼,原以为苏轼的命运已经够难堪了,没想到杜甫的难丝毫不亚于苏轼。 与之相比,自己的日子反倒算是顺遂了。 虽然也没什么可比性。 但值得庆幸的是,他们,女子讲解过的他们,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本心。 他亦自当坚守,也愿这杜甫能有个不错的结局。 哪怕几乎不可能。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仔细算来的话,那时候自己应该已经五十了。 想到自己五十岁那般凄惨,杜甫不觉心中悲凉。 他自嘲一笑,道:“自己才应当学习陶渊明一样安贫乐道。” 【“茅飞渡江洒江郊”这一句继续描写茅草被吹走的场景,风实在是太大了,飞走的茅草并不只是吹落在了茅屋的旁边,而是飞过了水的对岸,“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有些被高高挂在树梢,而有些竟是落入了池塘里。】 【虽然这里并没有描写杜甫是什么样的反应,但是他若不是亲自追去又怎么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原本看到茅草被吹落,心中已是恼火,谁知追上前去却发现很难捡回来,风还在吹着,说不定下一刻又会飞到更远的地方去。】 这也太惨了吧? 大家都生活在这繁华的天宝初年,谁经历过这样的生活? 这样的场景只有那些农人才能真正体会,可是就连他们都不至于这般凄惨。 杜甫那样的家庭,那样的文采也会沦落至此。 不应该这样的。 后面茅草追回来了吗? 既然有那么多亲友帮他,那这次应当也有邻人帮他吧? 众人已经想象到大家齐心协力帮着杜甫重建草屋的场景了,或许之后还能一同喝酒吟诗,畅想美好的未来。 然而令众人没想到的是,女子话锋一转,连幕中的乐声都变了。 【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虽然我们想象的那样的场景并没有发生,但是杜甫的运气也并没有那么好,“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那个时候人民的生活过得都很不好,茅草对于他们来说是好东西,结果就被熊孩子们抱着离开了。“公然抱茅入竹去”,年迈的杜甫已经“老无力”,身子不好,喊也喊不出来,只能空手回去拄着拐杖兀自叹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忍能”“盗贼”这些词语写出了杜甫的气愤,可是他却毫无办法,无奈叹息。】 “简直欺人太甚!这些臭小子!” “当着人竟也敢做这样的恶事!” 百姓们义愤填膺,可是杜甫没有办法,他们就更没有办法了。 更重要的是,他们心中其实很清楚若真是到了那样的境地,他们或许也会像那群孩子一样。 这是孩子们的错,但更是战争的错。 他们要反抗战争。 叛贼必须要被处死! 也不知是为何,圣上明明早已知道了这事情,可是竟只是把逆贼抓起来,而后没有任何的动作。 听闻官府是不愿意让他们大肆宣扬巨幕之事的,因为宫里还在找人破除巨幕,后来发现根本无法阻止他们观看谈论,这才由他们去了。 圣上不会那般老糊涂,继续反抗巨幕走让大唐衰落的老路吧? 众人都开始恐慌,他们都是大唐的子民,他们都希望大唐能千秋万代永远繁盛。 可若是圣上不仁,他们有什么办法吗? 他们要反抗圣上吗? 许多人不敢说类似的话,可是都已经开始在心里蠢蠢欲动。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天气越发阴沉,就如同杜甫的心情,天空也渐渐地黑了下去,“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被子很旧了,冷得像铁一样,孩子 睡姿不好都把被子都踢坏了。】 【大家可能都不大懂“布衾多年冷似铁”的意思,就是以前的那种棉被里面的填充物比较乱,不像咱们现在这么软,越是差的棉被用久了就会特别硬,如果在冬秋盖这样的被子大概就冷得像铁一样了。】 “对对对……是如此的,我家中也有这样的被子,以前都是盖在面上的,如今都没用了。” 杜甫是真的理解他们贫穷农民的生活的。 可杜甫这样才高八斗的人,又是官宦世家,如此未免太可惜了。 他们这些普通人是做梦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走上仕途的,可这真的好难。 然而看了幕中女子这几次的讲解,他们才发现他们以往对那些官员的印象并非完全正确,原来即便进入仕途也不能高枕无忧,尤其是想要成为一个好官。 可想进入仕途的他们,谁又不想成为一个好官呢? 但若是杜甫他们的结局就是成为好官的代价,那还有必要入仕吗? 尤其是在如今这样的情况下,圣上荒淫无度,朝廷能好吗? 就连国子监中的学生也有些怀疑了,他们一直以来的理想仿佛就在这一刻受到了冲击。 这更让他们坚定了他们要搏这一次的决心。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秋风伴着秋雨,茅草被吹走之后,屋子里漏着雨都没有干的地方,外面下大雨,里面下着小雨,漏水就像麻线一般就没断过。“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就没睡过一个好觉,长夜漫漫,现如今屋中又是这副场景,该怎么度过这漫长的夜啊?】 【像这些场景,若是没有亲自经历是难以将这样的细节描绘出来的,杜甫在细节描写上一直都很不错,这其中原因除了他善于观察,就是他的这些 难以磨灭的经历。】 普通民众们本来是没有任何立场去可怜一个官吏的。 但是越看却越觉得心酸。 他本该身着官服,骑着高马,行在长街之上,如今却比他们更加凄惨,这让他们没办法不同情。 他们已然忘了女子说的杜甫还关心着民众的话,只陷入一片心酸之中。 【从“自经丧乱”几个字我们就知道这事情几乎是杜甫的心结,他从没有忘记这个事情及其后果,在自己痛苦的同时,他不忘人民,发出了铿锵有力的吶喊。】 【“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轰隆隆—— 天空突然下起大雨,像是在回应杜甫的呼声。 像是在警告他,那些愿望都是奢望,都是异想天开,都是不可能的。 这一场雨像是泼在了所有人的心里。 这样的祝愿让人感动,却又是那样的让人绝望。 那就像是杜甫垂死的挣扎。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多少人能有这样的觉悟,若是天下的寒士都能住在温暖的房屋之中,他就算是被冻死也无憾了。】 【这就是杜甫,他被现实无情地打压,却依旧心怀崇高的理想,他被这个世界抛弃,却依旧对这个世界心存希望。】 长安。 李隆基动了一下,桌上的毛笔不小心被扫到地上,让安静的殿内终于有了点声音。 小太监立马跪上前去捡东西。 站立一旁的杨玉环趁机抽泣了一下。 李隆基没有任何反应,他突然想通了。 他原以为自己现在所处的状况是最糟糕的,发罪己诏仿佛让他架在火炉上炙烤,但他却也不得不这么做。 可杜甫呢? 他走到了那样的地步,竟还能心志坚定地为着人民。 他第一次在内心承认自己不如一个人。 处理国事,或许杜甫比不上他的一根手指头,可他这样的心志,却是许多帝王都无法达到的。 他一定要让杜甫来为他做事。 有了杜甫在,哪怕他什么事也不做就能让百姓信任整个朝廷。 而他那种人尽皆知的忠君爱国思想注定了他不可能谋反,所以自己可以安心用他。 大唐,会更好。 【战火 虽然没能烧到成都,但是在成都却也并非一直安宁,在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十二月,严武被任命为成都府尹,他到成都后经常去拜访杜甫,杜甫的草堂一时间热闹起来。】 【但是第二年四月,玄宗和肃宗双双去世,代宗即位,召严武回京监修两位皇帝的陵墓。】 什么? 第二年? 自己那时候当是快八十了,也算是高寿,怎么李亨也…… 还真是令人唏嘘。 李隆基也忍不住感叹,做了那么多年的太子,皇帝也没当几天,还当成那个样子,废了他也不算太冤。 【谁知,严武一走,成都就有一个叫徐知道的人叛变,虽然没能成事,却让成都陷入了混乱,到处爆发农民起义,杜甫本在绵州,西川陷入混乱后,他没办法,只能前往东川节度使所在的梓州,在梓州一待差不多又是两年。】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317 首页 上一页 85 下一页 尾页
|